暴若!80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影片【卡廷慘案】在線觀看 |
送交者: 三野 2008年03月11日09:09:36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
80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影片【卡廷慘案】在線觀看 ◎看點:第8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提名影片◎ 卡廷慘案描述的是一代人的悲劇。電影講述的是四個波蘭家庭所遭遇的悲歡離合的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之時,一大批波蘭的戰士,他們也是身為他人的父親、丈夫和兄弟,他們落入了蘇聯軍隊的掌控,最後被殘忍地殺害了,成為了“斯大林主義”的犧牲品。電影也展現了二戰前後的波蘭所處的國內外複雜情況。 【關於卡廷事件】 卡廷事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波蘭軍官戰俘被集體屠殺的事件。波蘭導演瓦依達在《卡廷慘案》中保持其一貫敢於解決尖銳問題的作風,對這個隱秘的歷史事件從一個側面進行了描述。 1939年9月1日,納粹德國對波蘭發動閃擊戰,占領波蘭西部地區。9月17日,蘇聯從東部進入波蘭,占領寇松線以東的全部波蘭領土,俘虜約25萬名波蘭軍隊官兵。蘇聯隨後將波蘭官兵分別關押在一些新建的戰俘營。其中的斯塔羅別利斯克、科澤利斯克和奧斯塔什科夫3個戰俘營,關押着包括9000名軍官在內的共約1.5萬名波蘭戰俘。 1943年4月13日,攻入蘇聯境內的納粹德國軍方宣布,在德軍占領的蘇聯斯摩棱斯克市附近的卡廷森林地區發現被蘇聯軍方屠殺的波蘭軍人萬人坑。4月15日,蘇聯發表公報,對此予以斷然否認,宣稱這些波蘭戰俘在德軍入侵蘇聯之後落入德軍手中,是被德軍所殺害的。此後,蘇聯和德國均組織調查團前往卡廷進行實地調查,但都沒有沒有取得明確的結果。戰後,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在審訊納粹德國戰犯時也迴避對卡廷事件的明確表態,從而使之成為一樁未了的迷案。 此後,波蘭方面和國際社會針對蘇聯政府的說法多次提出懷疑並展開激烈爭論,但蘇聯政府始終堅持既定的立場。1985年戈爾巴喬夫成為蘇聯黨和國家領導人之後,蘇聯和波蘭組成由歷史學家參加的聯合委員會,對涉及此次事件的大量文件進行深入細緻的研究。1990年4月13日,在波蘭總統雅魯澤爾斯基訪問蘇聯之際,蘇聯正式承認對卡廷事件負全部責任。 業經披露的卡廷事件的基本情況是這樣的。蘇聯政府認為波蘭戰俘是一個大包袱(一方面,蘇聯在緊張的備戰中為其要消耗寶貴的人力和物力;另一方面,波蘭戰俘可能隨時反抗蘇軍的監禁),遂決定先處理掉波蘭戰俘中的軍官。除掉了軍官,其餘的士兵就會處於群龍無首的境地。蘇聯有關方面認為,最好的辦法是從肉體上將他們消滅掉。1940年3月5日,蘇聯內務人民委員(內務部長)貝利亞專門就對2萬餘名以波蘭軍官為主的戰俘和犯人實施槍決一事寫出報告上交斯大林和聯共(布)中央審批,隨即獲得批准。 1940年4月初,處決波蘭戰俘的行動正式開始。數百名被俘的波蘭軍官被從上述三個戰俘營帶上汽車,秘密運往行刑地卡廷森林。行刑人員站在波蘭戰俘身後,用手槍對着他們的後腦開槍。掩埋之後,蘇方人員在上面鋪上了厚厚一層土。不久,第二批戰俘又被運到該地被同樣處理。直至當年5月中旬,蘇聯方面在卡廷森林共處決波蘭戰俘4421人。他們被分別埋入8個大坑,上面鋪滿松樹和白燁樹。除卡廷森林外,蘇聯方面還在斯塔羅別利斯克戰俘營槍決了3820人,奧斯塔什科夫集中營槍決了6311人,西烏克蘭和西白俄羅斯的其他戰俘營和監獄槍決了7305人。加上卡廷森林槍決的4421人,共計21857人,其中包括約1.5萬名波蘭官兵俘虜。 穿越時空的回歸與重逢 卡廷是一個能在所有波蘭人心中引起共鳴的地名。1940年蘇聯軍隊在這裡及另外兩處地方,槍殺了二萬多名波蘭人。波蘭在被蘇聯占領45年時間裡,這是一個高度禁忌的話題,儘管幾十年來官方一直在宣傳譴責德軍犯下的罪行,但大多數波蘭人依然十分清楚此事的真相。而在當時的電影審查制度下,要製作一部關於卡廷大屠殺的電影幾乎是不可能的。 即使在國家獲得新生,於1989年解放之後,波蘭電影導演、如今81歲高齡的安傑依•瓦依達也花了17年的時間才終於找到一個令他滿意的劇本。他最終選擇了波蘭最具有影響力的劇作家之一Andrzej Mularczyk的劇本。《卡廷慘案》於2007年9月17日即二次大戰蘇聯入侵波蘭東部68周年紀念日在首都華沙作全球首映。在波蘭國內的每一家電影院的宣傳欄里,都張貼了一張沉重的海報,上面是四名波蘭軍官灰色的臉,同時也預示出該片在波蘭電影史上將會是票房成績最好的影片。 導演瓦依達的父親是一名軍官,後來成為卡廷慘案中被殺害的犧牲者中的一個。上尉賈庫布•瓦依達被蘇聯內務人民委員會(NKVD)的秘密警察從背後開槍打死,然後與其他成千上萬的戰友一起被堆積在了一個墳墓里。瓦依達把這段纏繞他一生的傷痛經歷拍成了電影,他認為“這部電影一定能喚起每一個人沉睡的心靈”。 2000年奧斯卡榮譽獎獲得者,瓦依達的創作生涯開始於1950年代,拍攝了關於二戰的三部曲很快招致的後果就是被沒收,分別是《一代人》(1955)、《地下水道》(1958)、《灰燼與鑽石》(1958)。在這些電影中,被評論界公認是他最出色的作品,瓦依達對于波蘭長期以來的英雄主義傳統持有懷疑態度,傳統觀念認為英雄就應該為光榮事業獻身而不能屈辱地活着。在《卡廷慘案》中瓦依達重新回歸到這一主題。 “在某種意義上,我把這部電影看成是那個時代波蘭電影學院的驗屍報告。它是這些主題的終結者。我也是最後的一位導演,這部電影也是我最後一批影片中的一部,”說這番話的時候,瓦依達正坐在華沙的博羅尼亞宮酒店裡喝着一邊茶,這裡也是波蘭首府中心在戰爭中倖存下來的唯一幾處建築之一。他接着說道:“這部電影是對我在1950年拍攝的那些電影的一次遙遠的重逢。” 不能忘記的歷史和人們 蘇聯和德國在1939年秘密達成協議,共同瓜分波蘭。蘇聯逮捕了數千名政府官員,以及律師、警察和土地所有者等等,將這些人分別關押在蘇聯西部的Kozielsk、Ostashkov和Starobielsk三個集中營里。瓦依達的父親就是在這時期被捕的。根據斯大林個人發布的一道命令,在1943年春天大約有兩萬兩千名波蘭人被執行死刑。此事由納粹德軍於1943年在卡廷發現一座波蘭人的萬人冢而被揭發。瓦依達在影片中展現了德軍占領下的波蘭,人們正在瀏覽報紙上死者的名字,觀看着一部關於發掘死者的宣傳片。當蘇聯橫掃西方在後一年重新占領卡廷之後,他們試圖把大屠殺的罪行歸咎於德軍,用了一些德軍的膠片來拍攝自己的宣傳片。西方同盟軍意識到蘇聯有可能應承擔責任,但為了能擊敗納粹分子,他們不想分裂同盟軍。 波蘭的雙重災難——同時被納粹德軍和蘇聯軍隊控制,組成了本片的開場。然而這部預算成本為四百萬歐元的波蘭電影,並不是這起屠殺時間的歷史統計表,反而着眼於四個家庭,正在等待和期望他們的男人的回家。瓦依達提出的問題是:“我要製作一部關於自己的父親還是母親的電影?”他後來決定站在母親這一邊。瓦依達的解釋是:“這是一部政治片,但是關於我母親的故事是心理上的。她坐在那裡等待,給紅十字會和倫敦寫信,總是在期待他能活着回來。”由於電影是要講述四個等待的家庭的故事,它反覆面臨着同樣的遭遇,是否應該投降,忍辱負重與波蘭的敵人合作,或者是堅守信仰勇敢去面對監獄甚至是死亡的結局。 影片結尾的時候是一個漫長而詳細地描繪了軍官被一個接一個從卡車裡拉出來,由兩個蘇聯內務人民委員會的士兵架着,然後他們被第三個士兵開槍打死。瓦依達認為:“我必須把那些殘害了這麼多人的殺人機器展現出來。”看完了這場殺人遊戲之後,在華沙一場比較早的試映會上所有觀眾都靜靜地坐着,直到字幕出現後的五分鐘時間裡都是如此,沒有一個人說一個字或者在他們的位子上動一下。 下面是在線播放觀看,注意先點擊選擇各分集 【請使用IE瀏覽器 需先安裝迅雷5方可觀看】
http://play.kankan.xunlei.com/?hallid=3019&id=1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