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電話到手機 |
送交者: 潘涌 2008年05月04日09:56:51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
從電話到手機 大陸初通英語或了解美國文學的人都一定會知道馬克吐溫和他的小說《湯姆歷險記》,一定會記得密西西比河,也一定會記得湯姆刷籬笆冒充大師傅的故事。其實,馬克吐溫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投資故事。當世界電話的發明人貝爾找到馬克吐溫要求他投資合作的時候,馬克吐溫竟一口回絕:那麼個小玩意兒有什麼發展前途。 到美國康州紐黑文以後才知道馬克吐溫的故居就在康州首府哈特福特,他的故居一定要參觀。一個星期天我去了,故居座落在市中心一個半高的坡地上,是個三層大木頭房,旁邊還有一個大房子是美國一個著名女作家司圖特的,或譯斯托夫人,她的代表作是《湯姆叔的小屋》。離這兩個大房子不遠,曾經座落着清朝政府蓋的駐美留學生的辦公大樓,現在是醫院的停車場。聽說馬克吐溫的那所房子當年花了七萬美金蓋起來,從這點看,馬克吐溫的經濟狀況應該不錯。 講解員是個美國女孩兒,初到美國,她的英語讓我十分難懂,也不知道她在講什麼。她邊講邊走,突然她指着二層走廊的牆上的一個小木盒子說,這是當年的電話,這一下引起了我的興趣,這是我第一次看到世界上最古老的電話。木盒子上沒有撥盤,話筒鑲在上面,聽筒可以取下移動,整個話筒和聽筒都是鐵製的,上面已鏽跡斑斑,我猜想這部電話應在電木問世之前。貝爾發明電話的主要功績是將音頻成功地轉換成了電頻通過電線傳到遠方,對方又把電頻轉換成了音頻使人耳能夠聽得見。可能當時音質很不好,馬克吐溫對它不敢興趣,還是喜歡與朋友書信往來,這是作家的特點。當我聽懂了講解員說馬克吐溫拒絕貝爾的請求要求出錢投資電話的時候,立刻想到十年前自己想干傳呼機一事,心像被刺了一樣,有時候真是往事不堪回首啊。我是想干幹不成,馬克吐溫是有錢不干,此事古難全。 幾年後,馬克吐溫出現了從來沒有遇到過的經濟危機,不得不賣掉他心愛的大房子,據說只賣了兩萬美金,搬到康州另一個小城去住了,貝爾因發明了電話,成立了電話公司,從此發達起來。 又回到我可愛的中國。可以說,中國百十年來一直同世界的電話電報事業發展同步,這裡講的不是普及同步。我想根本原因有兩點,一是整個技術不是十分複雜,稍微有些腦子的人會很快弄通原理,使用仿製都不是太大的問題。二是中國長期戰亂,電報電話又是軍事上的千里眼,順風耳,軍事上用途很大。中國近代史上的大小軍隊,都有電報電話,而且都會像眼睛一樣保護。更重要的是,這些領域後來的重要發展都首先在軍事上應用。電影《英雄兒女》中王成背着步話機拿着話筒喊:向我開炮!就是後來大哥大手機的最原始應用。 一九六零年,我們全家搬到空軍大院以後,家裡什麼都沒多,只多了一部黑色的電話,上面有撥盤,號碼是五位,54290,軍內直撥,打北京市區前面加一個0就行了,要是從市區往軍內打還要加上86。當時空軍只給付部長以上幹部家裡安裝電話,極個別重要處長家裡也有。我對那部電話從來不感興趣,因為都知道,那是父親的辦公電話,家屬子女不能隨便使用。再有,我小時候口吃很厲害,聽到電話鈴響不敢接,儘量讓妹妹去接,我自己試過,拿起話筒,臉憋得通紅,半天說不出話來。有過那段歲月的幹部子女可能會記得,電話是貴重的公家財產,損壞要個人賠償的。聽父親說過,一位幹部把電話聽筒摔碎了,賠了二十多元錢,六十年代初的二十多元是北京一個普通市民三個月的基本生活費。 後來的歲月,空軍大院看着我長大,如今又如數家珍地寫起了空軍史,公布了諸多的鮮為人知的史料,令不少人感到吃驚,其實很多得益於父親那部電話。我的記憶力簡直是好得不能再好了,在美國雖然腦部受過黑人搶劫襲擊,但許多資料還是一直保存完整。大到美國總統遇刺身亡,一九六五年美國國防部長麥克那馬拉下台,小到台灣U2偵察機,美國高空偵察機F271飛入大陸領空,有一架飛機甚至飛到西北,都是半夜值班參謀來的電話,我也跟着爬起來,豎着耳朵聽。中共培養的老幹部有一個特點,不論後來自己遇到多大的不公,直到去世都不會泄露一點黨的機密,不會留下任何文字資料,更不用說現在拿到美國出書賣錢了。而且,國家對掌握過重大機密老幹部的子女出國留學一直不發護照,個別人跑出來是改名換姓托關係,有的人還因為這事受過處分,這個政策直到八十年代後期才改變。 我國的軍事首腦機關五十年代起就有了直撥電話,這點同美國的發展一樣。我的小酒荘大概有八十年歷史了,一天,一個中年婦女拿來一個小型塑料溫度計檯曆,上面印着小酒荘的地址和五位數的電話號碼,說是祖父留下來的。我分析這個印着五位電話號碼的小檯曆是當年的店主作為聖誕禮物發給附近居民的,上面還印着免費送貨,需要了撥個電話就行了。我最關心的是上面的五位電話號碼,因為我家的電話號碼當年也是五位的,附近的老人說,這個小檯曆是五十年代的產物。 離開了北京首腦軍事機關,我軍的部隊通訊卻是另外一番景象,直到一九七八年我離開基層部隊的時候,全軍師以下單位的電話一直都是人工轉接。七十年代很多老幹部的女兒打破頭當兵,因部隊需要大量的女兵當接線員,二十四小時值班,好在我國一直人多,看不出落後跡象。人工轉接就需要熟記單位和首長的電話號碼,才能達到迅速和準確。空軍有個一號台,一直是全軍的先進單位,負責全空軍高層電話轉接,一個優秀話務員能熟記一千多個電話號碼,而且幾年不出錯。當年中央最高層還用一種保密電話,技術是使用的模擬技術,又稱載波電話,高頻中夾帶音頻,即使有人爬到電線幹上竊聽,聽到的不是電話聲音,而是雜音電流聲。我估計林彪派秘書張雲生打的那個加強戰備的重要電話就是在蘇州用保密機打的,這個電話後來演變成“一號通令”,最後的結果使林彪人生出現重大轉折。 中國長期歷史發展重要的特點是只許州官防火,不許百姓點燈,我有的一定不讓你有。文革最封閉的時候,林立果在家中也有錄像機玩。文革中軍隊大院的幹部子女穿上馬褲呢騎上錳鋼車四處兜風也很說明問題,因為普通人家的子女沒有。老百姓家中安裝電話一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要是每家都有了電話,那些掛“長”就沒有什麼優越地位了,這種情況直到一九七八年才徹底改變。我在多篇文章中說過,在這點上,不要忘記鄧小平的豐功偉績,中國從此走向公平了。 後來的最新通信設備的使用上中國出現了亙古未有的奇怪現象,即傳呼機無線移動電話的首批使用群體不是中國的官僚階層和他們的子女,而是改革開放後淘到第一桶金的平民百姓和他們的子女,歷史開始反個了。我想這裡有兩個歷史原因,一是沒有立刻看到它的使用價值;二是在軍事上應用的實際意義不大,當時的物力財力都不可能很快形成一套獨立的軍事系統,取代現有的電話指揮通訊系統。更重要的是,傳呼機無線移動電話要和原有的電話系統配合使用,當時除了軍隊高中層指揮機關使用直撥電話外,廣大部隊還是使用人工接線,無法系統匹配。一九八六年,我參加過總參組織的多國武裝直升機表演,沒有見過總參有人用傳呼機和移動電話,所有外場電話都是臨時安裝的。於是,傳呼機無線移動電話堂堂正正地走入民間了。 北京最早在市面上銷售無線移動電話的年代應該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起價是兩萬五千元左右,通話費另記,價格在每分鐘一至兩元之間。當時最早一批買這種電話的人可不是北京做小買賣開飯館發財的個體戶,而是在南方倒騰大買賣或是回國開公司的老闆。第一批無線移動電話很快脫銷,這些電話即刻又成了財富身份的象徵,大哥大一詞就是那時叫起來的,老闆們出門總會問一句:剛才我把大哥大放哪了。第一批北京大哥大體積很大,模擬電路的,握在手裡像個啞鈴,所以不論是在談判桌上還是在飯桌上,老闆一到,第二個聲音就是“撲通”一聲。 一九九三年,我幹過一筆我遇到的最大“牽線”買賣,把地處北京銀街的北京計算機應用技術研究所的辦公大樓出租給外商改造成高檔精品服裝店,租金一年二百萬,租期十年。那兩個“外商”好像是北京人,先在日本賣過幾年盒飯,後回國開服裝廠,在我面前從來不說是北京人,我估計是胡同里的“老三屆”。正式談判那天,這兩人一人握一個大哥大,幾乎同時放在茶几上,然後背靠着沙發,稍微遠點看就像躺在上面。這兩個大哥大還真夠唬人的,所領導一看是大財神,租金一點不降,反而從原先同我談的一百八十萬升到二百萬,不再商量。這樣一搞,兩個“外商”開始耍賴了,原先答應給我二十萬回扣,只給了四萬就不吐血了,搞得幾個合伙人意見很大。 忽然一夜間,北京人好像明白了手握大哥大走遍天下都不怕,到哪都給人一種有錢有身份地位的感覺,談生意泡妞都方便。那幾年北京的大哥大一直脫銷,不少人到處尋找大哥大,一些虛榮心較強的人,乾脆玩起了玩具大哥大。這玩意兒我試過,沒事兒公文包里放一個,開包找東西故意翻來翻去,像拿出來又不像拿出來,還真吸引周圍人的眼球。有一年在南京,同老闆們去金陵飯店吃飯,我說你們都不要帶大哥大,我帶上一個玩具的就行了。席間,我問服務小姐:你看,這裡面誰最有錢,她連想都不想就說是我,因為飯桌上只有我一人前面擺着大哥大。後來她把帳單遞給我,同去的幾個老闆東家只笑不說話不接單,還好大堂經理出來圓場,讓老闆簽個字就行了。 大概有一年時間,大哥大的價格居高不下,這時北京市面上出現了“大姐大”,也很吸引人,出現了公款購買。基本原理是在自己的座機附近安裝一個高大的發射接收天線,用的是自己座機的電話號碼,這樣通話就可以按市話交錢了。這種產品是台灣人帶進來的,我曾借過一台安裝在家裡,通話的直徑在一千米左右,電波為直達波,中間不能有障礙物。那個玩意兒電流功率特別大,打一會兒給人頭暈的感覺。我在部隊長期幹過飛機電子設備維修,知道高頻電磁波對人體的危害,那玩意兒玩多了一定會害人不淺。後來,北京大哥大降價到了一萬五千元,體積大約小了一半,但還是有大哥大的樣子,我買了一個湊了幾天熱鬧,還是賣掉了。 令所有的中國人想不到的是,全國第一批大哥大的使用者中有人成了受害者,這個原因不說自明。早期的大哥大產品使用最初的高頻收發射技術,而且配套天線覆蓋率布局不完整,需要大功率發射和接受,這種大功率的電磁波對人腦傷害很大,有一點科學背景的人稍一聯想就會明白。中國第一批使用大哥大的人能找出有科學背景的人不多,這也是時代的悲劇。 熟悉北京西單的人都知道,西單的北大街一直很繁華,南大街長期冷清,這給了南方外地投資者新的機遇。也是在一九九三年,那裡新開了一家商場,一位朋友想帶我認識一下那裡開商場的女老闆,說是南方來的女強人。一天,我去了,很快就在商場辦公室見到了她,比我大幾歲。我一看她的臉形馬上就有感覺。我說,大姐,您的臉怎麼有點歪,好像耳朵下面還少點什麼。她說右耳下面長了一個瘤子,剛做完手術。我馬上聯想到大哥大,趕緊問是不是用大哥大打的。她說是,原來一直在深圳干,老闆給她配了大哥大,要求二十四小時開機,放在枕邊,隨時聯繫。我說要是這樣,就是好人也受不了。今天寫文章想起了那位創業的大姐,如今她是否在世還很難說。 傳呼機來匆匆,去匆匆,不同的是無線移動電話一直方興未艾,技術越發展越安全,價格也一降二降三降。移動電話最初在英國的售價為6000英鎊,在美國打一分鐘要兩美金,現在是贈送,只要交固定月費就行了。過去人們習慣稱移動電話為大哥大,現在也一律稱為手機了,因為每個人都有手,手上都有機, 中文帶“手”的詞都有“大眾”的意思,像“手紙”一樣大家都用。過去朋友們外出吃飯有人打大哥大感到榮耀王者氣派,現在一起吃飯如有人邊吃邊打一定會覺得沒有涵養。 世道又變了。 05/01/2008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07: | 給故宮博物院管理層的一封信 | |
2007: | 幫幫孩子!──李丹印象點滴及雜議 | |
2006: | zt 五四運動與基督教新文化運動的危機 | |
2006: | zt 理性追求與非理性心態—20年代中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