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辰劫---記晚清最後一屆科舉及進士們的最終結局 zt
引子
要說最後一屆科班出身的進士,那就要從最後一屆科舉開始,要說科舉,首先就要從清代科舉制度說起。其時偶也不願意JW,但還是要簡單說一下,靠。
第一步,縣(童子)試:每3年舉行2次。須經縣、府、院3試,考生一律稱童生,但考時分“已冠”、“未冠”(16歲為限)出題。共考六場(俗稱一考五覆),第1名稱“縣案首”,不成文規定,將來院試必取為秀才。
第二步,進學:中秀才後,加試1場(覆紅榜),定名次,成績優秀的分發到府學,其餘分發分到縣學,稱附生。然後開始練級,附生--廩生--歲貢生(遇覃恩之年,歲貢第1名稱恩貢,有特權,非有重罪,不能革去科名。先賢后人入國子監,也稱恩貢)。另有“拔貢”(年45歲一直考不上舉人的老秀才,每12年一次特招入國子監),“優貢”(學政保舉),“副貢”(鄉試中,因額滿見遺,或卷好,但稍有瑕疵的落第者)。此外練級不成的就只好花錢買裝備了(准貢、廩貢、增貢、附貢、例貢都由捐納而來)。
第三步,鄉試:3年一科,在各省會舉行(每年秋八月)。考場稱“貢院”,1日1場,共三日。中了就是舉人,第一名稱解元。
第四步,會試:鄉試後的第二年2月,京師貢院。赴試的舉子,都享受公費待遇,稱公車。也是1日1場,共三場。中了就是“貢士”。第一名“會元”。然後經保和殿覆試,列等,才有資格參加殿試。
第五步,殿試:例於4月22日舉行,地點仍是保和殿,每份試卷都須經八位讀卷官閱過,擬定前十名進呈御覽,欽定名次,一甲三名,依次為狀元、榜眼、探花,賜“進士及第”,其他七名列入二甲賜“進士出身”,其餘賜同進士出身。
第六步,受職:新進士受職前,又須經過朝考,朝考分三等,一等第1名稱“朝元”,之後核計覆試、殿設、朝考三者的等第受職(比如狀元任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任編修,其他進士任檢討討、庶吉士等)。
第七步,散館:3年見習期滿,皇帝親主考試,好的授侍郎、內閣學士等職,留在朝中為官,而放外任的,基本也是知府。
總算介紹完畢,現在開始看最後一屆科舉。光緒三十年正逢西太后七旬萬壽,為慶賀太后壽誕,故將本是正科的會試和殿試改稱為甲辰恩科.
考時:四月初十日
考點:由於京師貢院毀於庚子拳亂之時,故時會試改在開封舉行.
考官:裕德(協辦大學士),張百熙(吏部尚書),陸潤庠(左都御史庠),戴鴻慈(戶部右侍郎)。
考題:第一場,史論5篇:“周唐外重內輕,秦魏外輕內重各有得論”,“賈誼五餌三表之說,班固譏其疏.然秦穆嘗用之以霸西戎,中行說亦以戒單于,其說未嘗不效論”,“諸葛亮無申商之心而用其術,王安石用申商之實而諱其名論”,“裴度奏宰相宜招延四方賢才與參謀請於私第見客論”,“北宋結金以圖燕趙,南宋助元以攻蔡論”。(第1題藩鎮,第2題平戎,第3題舉賢,第4題變法,第5題以夷制夷,還真是理論聯繫實際,就是最後一題不太吉利,有亡國之兆。嘿嘿)
第二場考各國政治,藝學策五道:1,“學堂之設,其旨有三,所以陶鑄國民,造就人才,振興實業.國民不能自立,必立學以教之,使皆有善良之德,忠愛之心,自養之技能,必需之知識,蓋東西各國所同,日本則尤注重尚武之精神,此陶鑄國民之教育也.講求政治,法律,理財,外交諸專門,以備任使,此造就人才之教育也.分設農,工,商,礦諸學,以期富國利民,此振興實業之教育也.三者孰為最急策”。2,“泰西外交政策往往借保全土地之名而收利益之實.盍縷舉近百年來歷史以證明其事策”。3,“日本變法之初,聘用西人而國以日強,埃及用外國人至千餘員,遂至失財政裁判之權而國以不振.試詳言其得失利弊策”。4,“周禮言農政最詳,諸子有農家之學.近時各國研究農務,多以人事轉移氣候,其要曰土地,曰資本,曰勞力,而能善用此三者,實資智識.方今修明學制,列為專科,冀存要術之遺.試陳教農之策”。5,“美國禁止華工,久成苛例,今屆十年期滿,亟宜援引公法,駁正原約,以期保護僑民策”。(這種題目放在現在考,偶看都夠用了)
第三場《四書》《五經》義,首題為:“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義”,次題為:“中立而不倚強哉矯義”。三題為:“致天下之民,聚天下自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義”。
閒話不表,最後會元之選落在兩個人頭上,其一為福建閩縣人林志烜(“XUAN”,偶用紫光搜了半天,才知道念這個音,不如叫林志玲好了,好搜一點);其二為湖南茶陵人譚廷闓。兩人學問,家世相當(小林子是晚清名臣林則徐的侄孫,老譚是前兩廣總督譚鍾麟的愛子)。兩廂比較,朝中還是湖南人有面子,主考之一的張百熙,湖南長沙人,跳出來說了幾句:“吾鄉二百餘年,三鼎甲具備,獨少會元。場中得湖南一卷,寫作俱佳,以正大光明次序論,吾班次第二,例中會魁,科舉將停,機會難在,情商裕相,庶使吾鄉科名免有缺陷”。於是首席主考裕德(字壽田,喜塔臘氏,滿洲正白旗)賣了他一個人情,另外兩位考官戴鴻慈(字少懷,廣東南海人),陸潤庠(字鳳石,江蘇元和人,狀元出身)也無異義,遂點了譚廷闓,如此一來湖南科舉雖然完美收場,而大清少了一位大三元(小林子之前已經中了解元,此次要不是被放了鴿子的話,殿試時,按科場規矩一定會被推為第一名,點狀元,大三元哦)。
點會元時已然是朋黨激鬥了,點狀元時就堪稱羅生門了。沒有一種說法是一樣的。
考時:五月二十一日
考點:保和殿
考官:王文韶(字夔石,浙江仁和人),鹿傳麟(字滋軒,直隸人),陸潤庠(字鳳石,江蘇元和人,),張英麟(字振卿,山東歷城人),葛寶華( 山陰人),陳璧(字玉蒼,福建侯官人),李殿林(字春丞,山西大同人),綿文(宗室)
考題:策題四道,1,“世局日變,任事需才,學堂,警察,交涉,工藝諸政,皆非不學之人所能董理.將欲任以繁劇,必先擴其見聞,陶成之責,是在長官.顧各省設館課吏,多屬具文,上以誠求,下以偽應.宜籌良法,以振策之”。2,“漢唐以來兵制,以今日情勢證之歟”。3,古之理財,與各國之預算決算有異同否”。4“士習之邪正,視乎教育之得失.古者司徒修明禮教,以選士,俊士,造士為任官之法.漢重明經,復設孝廉賢良諸科,其時賈董之徒最稱淵茂.東漢之士以節義相高,論者或病其清議標榜,果定評歟 唐初文學最盛,中葉以後,干進者至有求知己與溫卷之名,隆替盛衰之故,試探其原.……今欲使四海之內,邪慝不興,正學日著,其道何之從?”
說法一,金梁(字息侯,浙江杭州駐防,滿洲正白旗,甲辰進士),其在《瓜圍述異》中載:是科第一,原定朱汝珍,太后閱,始改劉春霖,而余本第三。相傳太后觀字喜疏淡而惡烏方,朱檀楷法,惟用筆較重,太后閱第一卷,不甚合意,見第二卷為細筆,而第三卷尤瘦硬,將置卷首,即余卷也,及閱策首有“痛哭流涕”句,竟擲於地,遂改二為一,左右既知第三卷不為太后所喜,急易一旗籍為探花......”
說法二,商衍鎏(字藻亭,廣東駐防,漢軍正白旗,甲辰探花),其曾說,主考陸相(陸潤庠)告其往事云:主考官最初進呈的名次是朱汝珍第一,劉春霖第二,張啟後第三,商衍鎏第四,光緒看了進呈殿試卷,認為第二卷字比第一卷更好,第四卷對策比第三卷更好,於是將一,二卷名次對調,三,四卷對調,結果欽定名次變為劉春霖,朱汝珍,商衍鎏,張啟後。
說法三,民間傳聞,西太后不喜廣東人,加之珍妃之死,故把籍貫廣東的朱汝珍降格,而劉春霖不僅字好,而且籍貫是直隸肅寧,寓意“肅靖安寧”,加之名字也好,恰逢北方大旱,春霖二字可以沖喜,於是劉得了第一。
最終名次:狀元劉春霖,榜眼朱汝珍,探花商衍鎏,傳臚,張啟後。之後,就是遊街之類的例行公事了。發榜數日以後,所有新科進士再參加選拔翰林的朝考.考試結果,又是譚廷闓排名第一(譚伢子還真是強悍嘛),然後就是入館,不到一年,全部公派留學,習新學,本指望回來之後報效大清,沒想到這票海龜,回來之後是好好的報答了一番,現在就來談談甲辰進士們的大結局。
“天下大亂蜀先亂”,就從川籍進士開始。蒲殿俊(字伯英,四川廣安人,甲辰進士)。留學歸國後,先於京任法部主事兼憲政編查館行走,後返鄉,任省諮議局議長,時34歲。顏楷(字雍耆,四川華陽人,甲辰進士)。回國後供職翰林院加侍講銜,回川任保路同志會幹事長,時年25歲。辛亥,路事起,朝廷擬收川漢鐵路國有,川人已交股金之六成發與保利股票,餘額或折現,或合資悉聽其便(資本重組,黔首們要體諒朝廷的難處嘛),否,全川鼎沸。蒲,顏等年少喜事,屢代民請命於護理川督蒲王人文(大理人,白族),性柔,不加之以兵,反寬慰之,並代奏於朝廷。上怒,以川滇邊務大臣代其職。七月初一日,蒲,顏等於保路同志會,煽民忿,延至二更,卸職川督王人文亦赴會場演講,表同情,民愈激(就憑着臨走前最後壓的這一把,王人文辛亥後被封八功臣之一),明日,成都總罷市。旬日間,川局頓壞,趙督邀蒲,顏等赴督署磋商,扣之,民往請,不意何處忽開火,死傷眾。黨人遂趁勢大起,謠曰:“先捕蒲羅,後剿四川,川人速起,保路自救”(史載同盟會骨幹曹篤等是跳走南門,發水電報於江中。一個跳字就可以看出黨人有多開心了,嘿嘿)。民元後,蒲殿俊任大漢蜀軍政府都督,顏楷可能有一絲愧疚,領養了趙爾豐的子孫,晚年佞佛,為四川佛教協會會長。
“金鱗豈是池中物,一遇風雲便化龍”,要說川籍進士還有年少喜事,被人利用嫌疑,那湖北的幾位,可就是仗劍倚軍門了。湯化龍(字濟武,湖北浠水人,甲辰進士),回國後任吏部主事,回鄉任諮議局議長。辛亥,武昌變,化龍獻計與軍政府曰:“事如此,當傳檄於天下,並告友邦,以收人望”。軍初興,百事待舉,用其謀,遂安(由局部兵變升格為有全國影響的首義,靠的就是湯化龍之流搖羽毛扇的策士)。其後,祭黃帝,受印,拜帥皆其一手策劃(新軍憤青對祭天,獻牲、敬酒、祝文、叩首、授印這類定大義名分的東東可是不在行的,湯可以,對比一下辛亥年前後湯的書札,就相當有趣。《湖北諮議局懇請立憲折》:“吾皇以沖齡繼位......體下議,察民情......為臣者得此聖主,感琣沒名......唯盡死以報......聖清幸甚,天下幸甚云云”。等到民軍起,祭黃帝文:”何物胡清,敢亂天紀,彎弓介馬,竟覆神履......胡清者非他,黑水之舊部,女真之靼種,犬羊成性,罔通人理......”果然是大儒,與吾心有戚戚焉^_^)。民元後,曾出為湖北民政長,進步黨黨魁,眾議院議長。他弟弟湯薌銘比他更強,在此不錄。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大動亂自然少不了湖南人。譚廷闓(字祖庵,號畏三.湖南茶陵人,就是前文提到過的那個會元)。辛亥,鄂變聞,同窗湯化龍傳檄至,這位譚會元也不是個善茬,據說看過湯化龍的檄文,哈哈一笑,就吐出兩個字:“陋矣”。自己提筆也來了篇檄文,開場兩句就是:“驅窮虜於塞外,定霸圖於亞洲”(第一名就是不一樣,果然有大氣魄)。這位湖南都督登高一呼,各地湖湘子弟蜂起響應(甘肅都督黃鉞字幼蟾,湖南寧鄉人,凇滬都督李燮和字柱中,湖南清安人,雲南都督蔡鍔字松坡,湖南邵陽人,廣西都督沈秉坤,湖南善化人,山東都督胡瑛字經武,湖南桃源人,福建都督孫道仁字靜山.湖南慈利人。17省里至少三分之一是湖南伢子光復的,不動手不行啊,譚都督發話,那個湖南人不革命,他就挖了他們在湖南的祖墳)。民元後,就更了不得了,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長統統幹過。其實要說他祖上,民國首烈陸皓東就是他老爸當兩廣總督時法辦的,有意思的是,稽勛局長馮自由為民國修史,曾當面問他。譚主席對曰:“先父在時,曾告余,陸公初系獄,先父感大義,欲釋之。陸公語曰,陸登,王佐吾與足下分任之......(雞皮疙瘩掉了一地,這就等於說他自己是陸文龍嘛。而且這個橋段有剽竊譚嗣同的嫌疑。嘿嘿,想象一下,譚主席每逢慶典,對着青天白日滿地紅,領唱國歌,壯哉)
再來看看北方的那位狀元郎,劉春霖(字潤琴,直隸肅寧人),曾歷任翰林院修撰、福建提學使、直隸法政學堂提調等職,辛亥後,附袁,任北洋政府大總統秘書、中央農事試驗場場長、直隸教育廳廳長等職,主業是替袁編寫《居仁實錄》(類似於皇帝的起居錄,專業對口)。洪憲帝制,作為直隸代表,首先勸進。袁崩後,淡出政壇,以賣文為生,他的字可謂是一字千金(最絕的是,劉狀元有反盜版意識,每為文,必作翻刻必究四字綴於後,以示正版)。
此外,著名的甲辰進士還有,潘齡皋,曾任甘肅省省長,親書《明思宗殉國三百年紀念碑》以志復國,江紹傑由清安慶道反正,累遷至民國安徽省省長。江紹銓,民初組“中國社會黨”,並以中國社會黨代表身份出席莫斯科共產國際代表大會。會晤過列寧等(他是本朝太祖恩師)。黃遠生,汪康年皆是著名激進記者,報人。葉恭綽,北洋政府交通總長,五路財神之一。王季烈,物理學家,革命功成,改行玩崑曲,結果做了崑曲屆的強人。聶傳曾,由清入民國,一躍為江西省議員。邵從恩,四川五老之一。沈鈞儒,身仕三朝,位極人臣。
借用晚清遺老陳夔石評價末屆會元,狀元的話結束本文:“一則憔悴京華,仍效犬馬之走,一則驅弛嶺表,徒為蠻觸之爭,已忘其為故國詞臣,先朝仙吏,國家養士二百年之報,如此結局,尚何言哉?(人家兩位投靠兩位真假美猴王,要你老人家在這裡JJWW,多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