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洲: 小平同志“這場仗也是為美國人打的,也就是說為美國人出氣” | ||||||||||||||||||||||||||||||||||||||||||||||||||||||||||||||||||||
送交者: 雷神 2009年02月16日07:35:45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 ||||||||||||||||||||||||||||||||||||||||||||||||||||||||||||||||||||
《高山下的花環》隨想——對越自衛反擊戰30周年祭 中國有個“逢十”紀念或者慶祝的習慣,就是某件事的發生時間或人的生死之日在其10的倍數年的時候要隆重的表示一下。去年年初,國家宣布要在2008年要辦好兩件大事,其中之一隆重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到了年底,按照部署,果然祭祀辦的是轟轟烈烈,更有精英學者建議國家應該設立改革開放紀念日,把1978年12月18日第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幕這天定為紀念日,但似乎大家正忙於處理全球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機,無人回應此事,也就無疾而終了。 我原以為2008年除了這件事外,也就沒什麼別的什麼可紀念的了,大半年過去了,一直是這麼個感覺。但到年末,突然發現還有很多紀念活動也在隆重的辦着,我在官方媒體上還看到了什麼濟南戰役、遼瀋戰役勝利60周年紀念活動;非官方那就更多,什麼中國立憲百年,《世界人權宣言》公布60周年,“XX牆”誕生30周年,中國政府簽署《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10周年等等,看得人眼花繚亂。 轉過年來到了2009年,憑直覺感到今年該“逢十”紀念的重大日子之比去年只多不少,淮海平津過大江這都是一般性的紀念了,其他的90周年紀念,60周年紀念,30周年紀念,20周年紀念,10周年紀念更具現實意義。 明天是2月17日,30年前的這天,我們和一個不久前還是“同志加兄弟”的鄰國兵戎相見,大打出手了1個月,即“對越自衛反擊戰”。30周年了,應該“祭念”一下。 不過關於這場戰爭,我和我周圍的人中沒有一個直接參加的人,但是兩位有着作家背景的將軍給了我很大的影響,一個是李存葆少將,一個是劉亞洲中將。 27年前,軍隊作家李存葆寫了一部以這場戰爭為背景的小說《高山下的花環》,小說發表在《十月》上,並經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在12:30連播,轟動一時;著名導演謝晉還據此拍攝了同名電影,也獲獎賣座廣受好評。我當時也被這部小說所感動,並多次閱讀,甚至連對“對越自衛反擊戰”的印象竟然多數是來自這部不是以描寫這場戰爭為目的的文學作品! 大約是在7年前,劉亞洲將軍任成空政委時,有一篇內部講話,在網上廣為流傳。和李存葆的小說一樣,並不是專門講對越作戰的,講的是信念和道德問題,演講中順便提到了“對越自衛反擊戰”和“兩山戰鬥”(即1984年與越軍在老山和者陰山的戰鬥)。感覺劉將軍的演講簡直就是李將軍小說的補充和續篇,二者之間有着驚人的連貫性,從79年到84年這5年中前線將士的一幅長卷素描。很多人物事件極有對比性,甚至都能對得上。請看: 李將軍小說中79年連長梁三喜戰鬥中英勇犧牲,留下一張帶血的欠帳單;劉將軍演講中84年某部指導員戰死沙場,最後一個月留給妻子的工資因還欠款只有5分錢。 小說中79年連指導員趙蒙生到前線後收到他的老婆軍醫大學學生柳嵐的家信,譏笑丈夫是想當什麼英雄。她,還有她身邊大學生們,寧肯信奉紐約伯德羅埃島上的銅像( 自由女神) ,也決不崇拜斯巴達克斯;演講中84年某部副指導員帶突擊隊攻擊敵陣地時陣亡,戰後連長集合全連在烈士遺體旁追悼時,副指導員未婚妻的信到了,什麼信?絕交信。 小說中79年副連長靳開來作戰英勇,身先士卒,但因違反紀律犧牲後沒被授予任何獎勵,趙蒙生拿出自己的一等功獎章以“連”的名義交給了烈士遺孀;演講中84年某部副連職參謀王仁先戰前違反軍紀被撤職,戰鬥中為勝利做出重大貢獻,犧牲在自己的崗位上。戰後開始沒有獲得任何嘉獎,在作家們強烈的要求下,被追記一等功。 小說中79年梁三喜的妻子為他圓墳;演講中84年王仁先的情人為他祭煙。 小說中79年基層指戰員求戰心切,群情激昂;演講中84年戰前,參戰部隊駐地一片死寂,幹部都躲得遠遠的。 小說中79年雷軍長被部下稱為“我們的巴頓”,對部隊中負責宣傳的幹部講在有關紀念他的獨子犧牲的文章中,不要出現他的名字,半點都不要借烈士來吹捧他;演講中84年有個師長自稱要當“中國的巴頓”,要作家把他寫到書裡去。 還是先回顧一下李將軍的小說:軍人高幹家庭出身的機關幹部趙蒙生想要進一步“發展”,在其母親的安排下從機關“曲線”到了基層連隊某部9連,因動機不純,所以也沒把連隊建設放在心裡,和連里其他幹部包括連長梁三喜和排長靳開來等關係疙疙瘩瘩,正在聯繫調轉的時候,中越關繫緊張公開化。調令下來的當天,部隊接到了“換防”也就是上前線的命令,尚存軍人良知的趙蒙生沒敢離職而是隨部隊南下。在周圍激昂的備戰氣氛中,和來自包括軍長的巨大壓力下,為了不至於身敗名裂,最後定下決心,留下來參戰。 戰鬥中趙蒙生表現英勇,戰後榮立一等功,但9連傷亡慘重,連長梁三喜為了掩護他而犧牲,靳開來為了砍甘蔗給部隊解渴被地雷炸死,來自北京部隊的戰鬥骨幹“北京”因“八二無”炮彈臭彈被越軍用高射機槍打死,還有戰士在穿插時活活累死。 小說的高潮在戰後,梁三喜的母親竟然是趙蒙生的乳母,戰爭年代我軍的堡壘戶,抗戰時期就是烈屬,和趙蒙生的父母關係曾極為密切;烈士“北京”的父親竟然是軍長。梁母在失去了最後一個兒子後,沒有向國家和部隊提出任何過分的要求,還拿出了兒子的撫恤金來還清了兒子的欠款。 小說結尾趙蒙生因戰爭中對部隊有了新的感情,決定在基層部隊繼續工作,和母親老婆產生了巨大分歧,母親不能把兒子咋樣,但和老婆卻已行將分手。 這部小說到底寫了什麼?其實寫的就是當時的軍隊內部高幹喪失信仰,以權謀私;高乾子女驕奢淫逸,貪生怕死;基層官兵背負着沉重的家庭負擔,在為國獻身的信念支撐下流血犧牲,軍屬烈屬深明大義,無私奉獻,這麼個小說。 但是李存葆情節安排得好,他在趙蒙生的身邊一方面安排了一個主旋律形象群包括平民階層的梁三喜一家三口和靳開來等,高幹階層的雷軍長及其兒子,另一方面又安排了一個非主旋律的負面形象群包括他母親和他老婆。趙蒙生遊走於這兩方面之間最後歸宿於主旋律這條線上,使小說情節變得很生動,結構也豐滿,很符合當時的社會背景,多數人看了都可以接受,所以這部小說引起了廣泛的共鳴。 小說發表27年後的今天,我又看了一遍《高山下的花環》,仍然被感動,仍然對作者當時對國家對軍隊發展中出現的問題所表現出來的敏感性表示欽佩,讀着小說,有一種回到從前的那種親切地感覺,當然也對一些情節有自己的看法。 情節一:戰士“北京”在用“82無”炸碉堡時,因臭彈沒炸成碉堡反倒瞬間被碉堡中的越軍用高射機槍打死。我認為這個不太可能。我是親眼見過那個年代的高射機槍實彈射擊的,機槍很大且較長,需要特製的支架,雙手握住槍身後方的托手射擊,要有較大的射擊視野,同時高射機槍的震動也是很大的,所以很難想象在越軍會在地堡中使用高射機槍,並且透過地堡狹小的射擊孔進行精確瞄準射擊。按照小說的描述,“北京”從隱蔽部位站起後身中七彈,越軍射擊手的水平到奧運會上拿金牌都綽綽有餘了。 情節二:戰士“北京”連着使用“批林批孔”時期的臭彈,結果被打死。梁三喜說彈藥手要負責任,彈藥手自我感覺很委屈。但我從情節上看,彈藥手都應該槍斃,委屈什麼?從他的辯解中看,他早就發現了這個問題,但仍然連續給“北京”提供可能有問題的炮彈,其實他身上還是有沒問題的炮彈的,只是不給“北京”。我認為彈藥手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先給炮手沒有問題的炮彈,全部“好的”炮彈打光以後,沒辦法了,只能死馬當做活馬醫的時候,再給炮手提供可能有問題的炮彈,這才是正確的做法。 上面這兩個情節,大概是小說的緣故吧,如同作者開篇所引用別林斯基的話“缺乏戲劇性的長篇小說,是生氣索然而沉悶的”。我們就把它當作純粹小說情節好了。但這“戲劇性”事件的背景,卻不容我們戲劇性去看待。作者認為“批林批孔”時期生產臭彈的原因是由於“批林批孔”。這就是作家所處時代的烙印和結果,大概現今的作家們已經“克服”了這種定式思維,就事論事了。如果按照作者的思路,那是不是可以以此類推什麼年代生產的產品質量出現問題就可以歸結為這個年代造成的呢?現如今發生的“假冒偽劣毒”我都不用舉例子了,要過多少人的命?上世紀90年代我國運載火箭接連發生意外,甚至發生了橫着飛出來的特大事故,就沒有人為此聯繫到“第二個春天”有問題嘛! 情節三:林彪垮台,趙蒙生的父親“華野山頭黑幹將”的問題澄清了,又恢復了職務。他媽媽的“外交才華”,更是熠熠生輝……我作為讀者就在想既然他父親和他母親以及雷軍長都是林彪倒台的受益者,他們在批林批孔中將會扮演什麼角色?林彪沒倒台時期生產的炮彈沒問題,批林批孔之後生產的炮彈沒問題,但恰恰是那麼一批老幹部被解放了,“又恢復了職務”的批林批孔時期,生產出來的炮彈就有問題,這是什麼問題? 情節四:梁三喜的欠帳單。這是小說中描寫軍人最感人的細節了。據謝導演回憶,1984年他把小說改編成電影之後,曾和當時的總參謀長楊得志同時觀看此片,發現楊總長在影片播放中亦被此情節感動而淚流滿面。我當時認為身經百戰的楊總長完全是被5年前那場他親自指揮過的戰爭中我軍忠勇的基層官兵所表現出來的奉獻精神所打動而流淚,直到過了20年後我在網上讀到了另一位也是作家出身的將軍劉亞洲的一次內部演講之後,我似乎覺得上將流淚另有原委。 那麼劉將軍在演講中說了些什麼呢? 劉將軍講已經到了1984年,也就是“對越自衛反擊戰”5年後,我軍仍然有大量的基層官兵家庭生活困難,這裡引用劉將軍的話如下: “部隊官兵不僅面臨生死考驗,還都有生活負擔。尤其是基層幹部,幾乎家庭都很困難。當時我去看十四軍的一個指導員,他已經犧牲了,他妻子見了我,跟我講,作戰前這個指導員是有欠債的,臨開赴前線時發了最後一個月的工資,結果七扣八扣,工資袋在拿到手上的時候裡面只剩下五分錢了。最後她拿出這個單子給我看,就五分錢,我真是覺得心酸。有些戰士家裡很貧窮,他們的遺書真是字字血、聲聲淚。烈士在遺書裡面說,如果我要死了,請公社給我家一頭牛;一個人講,如果我死了,請把我的軍裝脫下來送到我家鄉去。我的兄弟都穿不起衣服。這些東西看了以後,真是讓人難受...” 五年過去了,“梁三喜”的賬單問題,還是普遍問題,觸景生情,楊總長能不為之落淚嗎? 順便再扯一句題外話,不久前,新浪網報道,2009年為國慶60周年,我國將在國慶節當天舉辦閱兵式。中央高層批示將“厲行節約”;1984年,是國慶35周年,不是什麼“逢十”,我軍卻搞了一次建國以來最大型的國慶閱兵,我當時看了電視直播,主要軍兵種及相當一部分主戰兵器都亮相了,方陣整齊,步伐堅定,男兵豪邁,女兵颯爽。感覺真是振奮啊! 還有就是閱兵後的群眾遊行,一片鶯歌燕舞萬民同慶的盛世景象,大學中的知識分子自發用床單做成標語向總設計師問好,更是錦上添花。 劉將軍在演講中又是怎麼說的呢? “1984年,收復老山的時候,到十四軍,我去了...當時到參戰的部隊去,給我留下太深的印象。當時改革開放已經開始了,特別是“兩山”作戰的時候,後方是歌舞昇平啊...我從後方到前方,前後方反差之大,不可言!” 當然,這些都是二三十年前的事情了,現在基層官兵的家庭和生活負擔已經大大改善了呢,我前幾天在人民網上看到了一個帖子,標題就叫《孩子當兵,我花了40000元!——一位小食攤主的傾訴》,鏈接如下 http://bbs1.people.com.cn/postDetail.do?id=90625596&boardId=2 大家有空的話,也看看,尤其是文章的跟貼,現在的老百姓似乎已經是和淮海戰役時期的山東老鄉覺悟不相上下了,傾家蕩產支援咱部隊哈。 扯遠了,還是回到小說里來吧, 情節五:為什麼要打那一仗?梁三喜給他妻子的信中是這樣回答的:越南鬼子實在欺人太甚,常常入侵我領土,時時慘殺我邊民!我們國家十年動亂剛結束,實在騰不出人力、物力來打仗,但這一仗非打不可了!別說我們這些當兵的,就是普通老百姓來這裡看看也會覺得,如再不干越南小霸一傢伙,我們作為中國人的臉是會沒處放的! 當年我等平頭百姓也是這麼想的,和梁三喜是一樣的。 但隨着時間的延續,慢慢感覺到好像有什麼地方和從前不一樣,時間愈久感覺愈不對。終於從劉將軍那裡得到了答案: “1979年的對越自衛還擊作戰,我們很多同志沒有認識到這場戰爭的意義...要從政治角度上去看。戰爭的意義往往在戰爭之外。小平同志的這場戰爭是打給兩個人看的,一個是中國XXX,一個是美國佬...從政治上講,這一仗非打不可。為什麼呢?小平同志復出以後,中國改革開放的藍圖已經在他心中草繪而成,要實現這個藍圖必須在黨內樹立絕對的權威。要打一仗。那時“四人幫”剛被粉碎,黨內思想極左的人大把大把的,既反鄧,更反對他的路線及政策。要改革,就要有權威。最快的樹立權威的辦法就是打仗...第二個是美國佬,這個意義就更大了...小平同志的偉大越讓我們感到觸手可及。他領着我們把整個中國的方向擰過來了。你看,這場仗是在1979年打的。1975年,美國人是在損兵折將以後狼狽地撤出了越南。小平同志說了,我教訓一下越南...這場仗也是為美國人打的,也就是說為美國人出氣。有證據嗎?有。小平同志前一天訪問白宮出來,第二天就開打。為什麼要為美國人出氣?...其實這不是為美國,還是為我們,為改革開放。中國要改革開放沒有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援助是不可能的。” 說得何其正確啊! (劉將軍的這篇演講,我看過多遍,很受啟發,建議大家都好好讀一讀。因為劉將軍說的比較實在,雖然在引經據典時有些偏差,但能感覺到在說他自己的話,如其所言,不像有的人的報告又是“高舉”,又是“深入”的。特別是思想偏左的朋友們,一定要從演講的主題“信念和道德”去看這篇演講,這樣就比較好看了,不至於拘泥於細節而一觸就跳了。) 簡而言之,這場戰爭,一箭雙鵰。對內,這裡就不談了;對外,歸納一下,就三個字:投名狀!就是水滸中的林沖想要上梁山,王倫要他殺個人以明心志,那麼個玩意。 說到水滸,就不能不想起毛主席那句名言: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臘!何其震撼!! 初讀水滸的時候,也不太明白如李逵武松魯智深等人怎麼就被招安並豁出性命去剿殺其他“好漢”,很久才明白。 劉將軍是作家出身,講話中有一個字用的極其傳神,就是“把中國的方向擰過來了”的“擰”字。大家慢慢體會吧! 30年過去了,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烏有之鄉 http://www.wyzxsx.com
|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08: | 年三十,有錢沒錢都會想家 | |
2008: | 【逃往雅典娜】【上譯經典】 | |
2007: | 歲月有痕之二:給偷情者看,兼顧“一夜 | |
2007: | zt: 曾經風靡全國的青年偶像,知青朱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