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回到毛澤東時代”
為了祖國強盛
被右派偽自由派極力推薦的反黨反社會主義反人民的代表作《支持胡星斗,難道能回到毛澤東時代嗎?》一文,認為中國回到毛澤東時代是不可能的。
毛澤東時代是這樣一個時代,國家實行無產階級專政,實行生產資料的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的集體所有制,按勞分配,國家舉全國之力大力自主創新,國家沒有剝削沒有壓迫沒有奴役,廣大的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充分享有廣泛的民主與自由,他們當家做主揚眉吐氣,他們是國家的主人,時代的主人,企業的主人。一個這樣的時代,一個本來就更美好更優越的時代,人民為什麼就不能回去?中國回到這樣的時代不僅是可能的,而且是應該的。回到這樣的時代,是人民的心聲,人民的希望。
如果中國繼續沿着毛主席開創的道路走到今天,中國不會出現政治依附,經濟殖民,國家財富被西方抽血的情況,不會出現貧富的巨大差異,換句話說,中國的發展會更快,社會的進步會更大,人民的生活會更好。這樣的社會制度,只有占人口絕大多數的人民的敵人才會指責她反對它牴觸她。
在一些右派看來,所謂回到毛澤東時代,就是回到人民的生活水平還不高的年代,可見右派是何等的荒唐幼稚無知。所謂回到毛澤東時代,當然不是要回到當時的那種經濟狀況中去,國家又經過了三十年的發展,怎麼可能又倒回去呢?如果要人們倒回去,豈不是說,這三十年的發展是零?顯然,人們說回到毛澤東時代,就是回到那種社會公正公平平等和諧民主自由的,沒有剝削壓迫奴役的社會狀態。
回到毛澤東時代,就是中國應該結束混沌的狀況,改變中國對於西方資本技術的依賴,改變中國經濟被西方抽血的局面,改變中國經濟對外的高依存度,把出賣的私分的企業重新收歸國營,讓公有制重新成為中國經濟的主體,發揮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團結協作自主創新,廢止絲毫不會產生財富,只會產生少數富豪,造成人間悲劇,只會被西方利用抽血的現代的賭場——股市,讓農民重新走上集體化共同富裕的道路,制止中國環境污染嚴重的狀況,使中國重新走上正確的發展軌道。
實踐已經證明,出賣依附的道路是走不通的死路。這些年,中國出賣企業主權,解散科研機構和人員,放棄大量的科研項目,放棄自主創新,自廢武功,結果,凡是中國仍然有自主技術的方面,中國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凡是中國放棄自主研究的方面,中國與西方國家的技術差距越來越大,國家培養的大學生研究生了無用武之地。由於中國在絕大多數方面沒有了自主技術,因而,中國經濟只能是一種低層次的經濟形態,中國擁有GDP,西方國家則擁有利潤。中國這些年,幾乎每年都有幾千上萬億的國家財富被西方國家席捲了去。中國即便再富有,又如何能夠經得起如此的折騰?何況,中國富有嗎?
嚴峻的現實告訴中國人民,現在的中國需要借鑑學習毛澤東時代,不僅有必要性,而且有緊迫性。中國仍然能夠繼續允許少數人巧取豪奪,大富大貴,一擲千金,花天酒地,紙醉金迷,二奶三奶,而多數人被三座大山壓迫着,行嗎?中國的政權機關和專政機器如果只為資本只為少數人,而不代表占人口絕大多數人民的利益,不改弦更張,中國社會的矛盾和問題只能越來越突出,人民的對立情緒只能越來越嚴重,這樣的局面,是非常危險的。錯了就是錯了。承認錯誤,並不需要多少智慧,需要的是膽識與勇氣。
走社會主義道路,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不是掛它個什麼色就能糊弄的。即便中國有朝一日走上了徹底的資本主義早期道路,也改變不了這個歷史發展的大方向,中國人民最終還會選擇走社會主義道路,這是任何力量也阻擋不了的。
附文:
以GDP論英雄,阻礙了中國的現代化進程
市場換技術,私有化,市場經濟,國企外資化打斷了中國國家現代化進程。
之所以會出現市場換技術,私有化,市場經濟,國企外資化等現象,除了政治因素經國方略,以GDP論英雄或曰經濟建設為主當是重要原因,當然這麼說,其中有某種掩蓋也未可知。市場換技術,私有化,市場經濟,國企外資化是以GDP論英雄的做法而不是以現代化為主的做法。以GDP論英雄就是以經濟為中心,換句話說,就是以賺錢為中心,於是就有了向錢看一說,有了向錢看與向前看之爭。然而,正是這以GDP論英雄的做法把人們的思想搞亂了搞毒了,把一隻拳頭一樣的國家搞成了一盤散沙。
以GDP論英雄就講不了現代化,只要經濟能夠搞上去,還管它什麼白貓黑貓,姓社姓資,還管它中資外資剝削壓迫。西方國家技術先進?引進合資合作然後外資控股獨資就是了。
在毛澤東時代,中國花大力氣大投入地搞科學研究,據科技部副部長,中科院院士,南開大學教
授程津培在2004年4月在長沙召開的中國化學學會年會開幕式上講話中提到的數據,中國1950-1979
R&G/GDP的指標,也就是科技開發的投入占GDP的百分比為,1.28(平均) 2.32(最高年份)。而改開後的1980-1993,國家科技開發的投入占GDP的百分比僅為 0.64。 這些數據說明,在據說是“最不重視知識”的毛澤東時代,對科技是相當重視的,科技投入相當多。其占GDP的比例,遠遠超過世界平均水平,最高的年份與西方經濟黃金時期相比也毫不遜色。
以GDP論英雄當然就不需要科技投入了,科技投入是產生不了GDP的,至少在短期內是這樣,有的時候甚至還要打水漂。既然西方國家技術比我們先進,既然西方國家願意賣技術給我們,既然賣技術比自己搞研究更為划算,我們當然就不需要科技投入了,買就是了。但出賣技術而且是賤賣技術給我們,是不是西方國家給中國設下的一個陷阱呢?是不是為了扼殺中國的自主技術和自主創新?可惜的是事實是支持這個疑問的。市場換技術大飛機合作等結局就是這樣。結果,中國的國際競爭力排名還大大地不如印度。世界經濟論壇9月26日公布的《2006-2007年全球競爭力報告》,中國的排名從去年的第48位降到今年的第54位,印度的排名上升兩位,位列第43名。最為根本的原因在哪兒,就在於中國的以GDP論英雄,我們把企業都出賣給了外國人,我們的科研都不要了何來國際競爭力。
以GDP論英雄就可以不講現代化不需要什麼現代化,現代化投入多見效慢,只要經濟能夠搞上去,整個中國就是為西方國家打工三十年又何妨,中國就是成為世界加工廠又何妨(龍永圖龍漢賣語)。可是,如果以國家現代化為建設目標就不行,國家要現代化,就必須要加大科技投入。可是,什麼樣的發展模式,才是國家民族的希望和未來,道理卻是分明的。
在這個世界上,恐怕還沒有國家不是以現代化為國家最高追求的。中國要想現代化,靠外資,靠外國人是靠不了的,郎咸平的“外資越多越衰敗。”就國家經濟層面是如此,就國家現代化層面更是如此。可是中國的市場換技術,國企外資化恰恰打斷了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它給國家現代化所造成的影響將是深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