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好啊好啊: 從歷史事實來看到底是誰阻礙着給粟裕按照他和他家屬的意見平凡
送交者: 好啊好啊 2010年05月01日17:08:09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關於57年軍委擴大會議的問題粟裕生前就有結論。不過是沒有按照粟裕和其家人的做法做而已。這就是楊尚昆所謂的“粟裕得罪了兩個半元帥”的結果。

在平反的問題上,1978117日,解放軍總政治部發出通知,撤銷“以蕭克同志為首的資產階級軍事路線和反黨宗派活動”的結論。,1980年秋,鄧小平代表中共中央明確指出:1958那次反教條主義是錯誤的”。198610月,胡耀邦代表黨中央對反教條主義作了徹底否定,指出:“1958年反教條主義是錯誤的。”19871月,中央軍委《關於新時期軍隊政治工作的決定》明確指出:“從五十年代後期開始,我軍政治工作逐漸受到‘左’的思想的影響,錯誤地開展反‘反教條主義’鬥爭和批判‘資產階級軍事路線’,給我軍建設和政治工作造成很大的損害。

在彭德懷的忠實戰友黃克誠去世後,1987年,幾經周折,最終在《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卷》的《粟裕》條目中寫上了“1958年在所謂反教條主義中受到錯誤的批評”一句。這句話是肖勁光同志在粟裕同志逝世的次日寫的一篇文章的一句。那篇文章死這樣寫的:“1958年所謂反教條主義時,他遭到了不公正的批判。在軍委擴大會議期間,有一次毛澤東同志與我談話時,問我對粟裕的看法,我說:粟裕同志為人正派,沒有二心,是好人。毛澤東同志點了點頭表示贊同。

 

在聶榮臻元帥1992年去世後,在粟裕逝世後10周年的19941225日,中央軍委副主席劉華清和張震,聯名發表了題為《追憶粟裕同志》的文章,同時在黨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和中央軍委機關報《解放軍報》刊登。文章除了對粟裕的豐功偉績和崇高品德作了全面的實事求是的評價外,特別明確指出“1958年,粟裕同志在軍委擴大會議上受到錯誤批判,並因此長期受到不公正的對待。這是歷史上的一個失誤。這個看法,也是中央軍事委員會的意見。這篇文章經由南京軍區和總政治部先後草擬,總政治部、中央軍委、中央黨史工作領導小組修改審定,最後由江澤民總書記審閱發出。這個代表中央軍委為粟裕正式、公開的平反,雖然來得太遲,但終於還歷史以本來面目,還粟裕以清白高潔。

 

這就是粟裕平反的阻力的顯現。

 

而這時,令人尊敬的鄧小平先生尚活在人間。在92年南巡講話時發過:“不改革開放就換人”(這個人很明顯不是一般的人吧?似乎是總書記吧!嘿嘿!)狠話的鄧小平,這個時候要是阻攔粟裕的進一步這些平反那還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歷史事實真偽還需要如何辨別呢?

 

我不否認,鄧小平和粟裕之間可能存在着某些不協調的東西,因為這是人之常情。當年批劉伯承和粟裕等人的事情是彭德懷一手發起的,經過毛澤東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中央批準的,交給當時任總書記的鄧小平一手辦理的。在中共內部的事情就是黨中央決定的事情一定要照辦貫徹下去,鄧個人能有什麼辦法?兩人之間不可能不存在什麼不愉快的事情。但是,要把鄧小平說成那樣的狹隘,我是不同意的。鄧把其個人的才華都奉獻給了中國人富起來的事業上了。他的視野是那麼開闊,眼力是那樣深遠,心胸能如此狹窄?那是不可能的。而事實上也表明是不存在的。

 

不可否認楊尚昆為粟裕平反的事出了很大的力。但是,那是在聶帥去世之前的事。包括“1987年,幾經周折,最終在《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卷》的《粟裕》條目中寫上了“1958年在所謂反教條主義中受到錯誤的批評”一句。”楊尚昆做了大量的工作。

但是,事至此告一段落。楊再沒有粟裕的事費過太多的心了。楊那時不是二號實權人物。在軍隊內部,特別是軍委里,聶帥的影響還是很大的。雖然沒有什麼實權,你請他幹什麼事可能他辦不了;但是,他可以通過他的影響使得一些事無法在軍委通過。換句話來說就是他沒有能力為一個人辦什麼好事,可是他有能力壞一個人的大事的這種"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能力。這種現象是官場裡存在的普遍而又極易被普通人忽視的現象。中國人很多人辦事托人找有權利的人辦,可是,經常很多人找不到真正有權力的人,而找錯人辦不了事的事情太多了。有時候找對了人,但是,沒有把沒有實權的反對者的頭們擺平,事情同樣會出現功虧一簣的現象。所以,最近嚷嚷着要撤一批的各地駐京辦事處就是各地派往北京要把這些關係都理順,擺平的機構。楊為粟裕平反的事請參見粟裕夫人楚青的一些文章和訪談錄。

至於說鄧是淮海戰役的指揮者,一點也不存在大言不慚的問題。當時淮海戰役總前委成員:鄧小平,陳毅,劉伯承,粟裕,譚振林,總前委書記:鄧小平。中共有一貫堅持黨指揮槍,集體領導,鄧說他指揮的淮海戰役沒有什麼錯的。

有人現在大講:1989年,其他人不在了,鄧小平便說:淮海戰役是我指揮的。此話被收入《鄧小平文選》第三卷,成為目前的定論。但是,很遺憾的是鄧選我是草草地讀過的,但是讀得太糙了以至於我沒有讀過這段話及其上下文。但是通過看上面的那個排名和鄧當時任的總前委書記,他說這句話並沒有錯

頂多是他和粟裕同樣說過的“淮海戰役是我指揮的”從不同角度來說是典型的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現象。

細節是這樣的,而不是你說的那樣的。

同樣更不能因為他們有過這樣不同的意思的相同的說法,就意味着鄧一定要阻止粟裕的平反,而且粟裕最終的平反是在鄧小平活着的時候,而粟裕得罪了的那兩個半元帥和黃大將去世後的事情。而在兩年前鄧還發過“誰不改革就換人”針對決定高層的的狠話,這表明他的權力是夠大的。即便是到了94年,鄧的權利沒有以前大了,但是無論如何就他的地位和影響,那點“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能力還是有的,他要是想阻擋粟裕的平反那也是輕而易舉的。這才是最關鍵的事實。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共中央開始着手處理歷史遺留下來的冤假錯案。鄧小平明確講:要了結1958年軍委擴大會議這樁公案。“反黨集團”(指蕭克等)要專門平反;另一種情況(指沒有戴“反黨”帽子的)也要平,情況不一樣也要平。後一種情況明顯指的是粟裕一事。

而聶在粟找到門上時也只好那樣說了。實際上如何那就很難說了。但是要是平反的話,就要把聶在58年軍委擴大會議上的話收回來。這對聶是很困難的。這也是楊尚昆多次說的以粗不宜細的原因。粟裕夫人楚青對軍委的一些辦事人員如李希更等人在粟裕去世後的做的結論很不滿意,而李希更正式軍委聶辦的工作人員。

最有力的說明還是粟裕的最後平反是在聶去世後,而鄧還活着的時候進行的。而那時鄧還是在中國有着舉足輕重的影響的。如果他不給粟裕平反,誰也沒辦法。

至於說到淮海戰役的事,真是很難說,當然,我們大家都知道,淮海戰役粟裕出力最大。但是,鄧是組織上任命的最高指揮官,鄧那樣說,也有他的道理。而且一向維護粟裕的葉劍英也說,淮海戰役是元帥指揮的。畢竟中共是一個很重視組織的政黨。重要的是這與給粟裕平反沒有本質上的聯繫。

嘿嘿!好啊好啊!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9: 胡耀邦生前死後
2009: 薄熙來正在走近人民群眾!
2008: 蘇聯改革前的內外交困
2008: 捉摸不定的民族主義 你死我活的文革遺
2007: 誰該為中國上億顆四環素牙負責?zt
2007: 孫大炮要的是中原本土小民國,袁大頭要
2006: 毛主席八次接見紅衛兵的鮮為人知的片斷
2006: 田家英被槍殺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