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伐林:國共圍繞U-2角力始末 |
送交者: 高伐林 2010年07月23日15:59:50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
U-2飛機裝備有各種偵察儀器,最主要的手段是在兩萬多米高空俯瞰照相,飛12次就能拍攝整個美國,所拍照片,經過處理後能分辨地面一張光碟大小的物體。中國大陸當時無從着手製造相應裝備來與其進行高科技對抗,但解放軍的拿手好戲就是善於土法上馬,“小米加步槍”打敗飛機大炮。
◆高伐林 U-2從飛上藍天時起,便與世界政治較量緊密聯繫在一起。U-2從五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初期,被美國作為主要偵察工具用來搜集中國、蘇聯等共產黨國家的軍事情報。U-2是冷戰的產物,冷戰結束,U-2卻還沒下崗,直到近半個世紀後的今天,美國還在使用。在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機中,U-2飛越海灣地區上空執行偵察任務。而就在2005年,一架U-2在阿富汗墜毀。據華錫鈞介紹,美國將繼續改進U-2,計劃用到2020年。U-2可算是世界航空史上服役期最長的飛機了。 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的U-2偵察和反U-2偵察傳奇故事,吸引了很多人。英國航空史作家包柯克(Chris Pocock)寫了好幾本書:《蛟龍夫人》(1987)、《U-2間諜飛機》(2000)、《U-2五十年》(2005),台灣《聯合報》記者翁台生與包柯克合著的中文《黑貓中隊》更是風行一時。翁台生完整地翻譯了包柯克的英文原作,又尋訪了當年的空軍情報署長衣復恩、黑貓中隊負責人之一楊世駒、第一批受訓的王太佑、後來被俘的葉常棣、張立義等人,資料相當豐富,但各人記憶難免有出入。華錫鈞將軍的《戰機的天空》與《失落的黑貓》則是另一種風格,雖然U-2偵察只是兩本書中的篇章之一,但資料準確,行文嚴謹。 台灣方面所寫,是從空中着眼,講U-2如何鍥而不捨地突破解放軍的嚴密防衛,穿幕而行;大陸方面以當時地對空導彈二營營長岳振華等人的回憶為基礎,出版了報告文學《藍天諜影》、電影《長空利箭》,則是從地面落筆,寫防空部隊如何眾志成城,土法上馬,堅決要讓U-2進來了就回不去。台灣鑽研“突破”,大陸琢磨“防守”,一方是要神出鬼沒的躍躍欲試,另一方則是守株待兔的漫漫苦候。天穹寬廣,冤家路窄,雙方各為其主,戰場互不相讓,但是在殊死搏鬥中,仍然會惺惺相惜。這些書中,寫到解放軍創造了世界空戰史上好幾個第一:第一次用地對空導彈擊落敵機,第一次空中電子干擾、反制大戰,等等,都是可圈可點的篇章。 筆者根據華錫鈞的講述,他的著作,並參考上述資料,簡述這段國共雙方圍繞U-2飛機攻防的歷史。 結束冷戰的機遇毀於一架U-2 要講U-2在中國,得從美蘇對峙寫起。 斯大林去世、赫魯曉夫掌權之後,美蘇關係一度似乎升溫。1955年,美、蘇日內瓦高峰會,美國倡議“開放天空”,即允許對方偵察飛機穿越自己的領空來核查軍力,以增強互信,減緩軍備競賽。但蘇聯懷疑美國玩花招,後來聯合國大會通過的類似建議也被蘇聯拒絕,美國決定“單方面”進行空中穿越“鐵幕”的偵察行動,“穿幕”計劃由美國中央情報局主持、國務院及國防部情報系統配合。 “穿幕”計劃選中了當時洛克希德公司設計的一種間諜飛機,只要裝備上電子儀器、精密照相機,就可以投入使用。這便是後來大名鼎鼎的U-2。U-2於1955年8月試飛成功,交付空軍。在分任國務卿及中央情報局長的杜勒斯兄弟極力主張下,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批准對蘇聯的偵察飛行。1956年7月4日,美國國慶節這一天,U-2首次穿過“鐵幕”,飛越莫斯科、列寧格勒(今彼得堡)上空。 當時蘇軍最先進的戰機和地對空導彈,只能達到5萬英尺高度,對在7萬英尺以上高空飛行的U-2,鞭長莫及。長達四年裡,蘇聯對美國偵察機入侵領空啞叭吃黃連,有苦說不出。據稱,當時美國關於蘇聯的軍事情報,90%歸功於U-2。 蘇聯人一直在埋頭探索如何給美國人一個厲害瞧瞧。當時蘇聯的米格19飛不了這麼高,後來的米格21雖然可以衝到近7萬英尺高,但無法在此高度停留作戰,蘇聯人便致力於發展導彈。1958年,薩姆2式導彈(中國的仿製型稱紅旗一型)開始裝備蘇軍。但由於雷達跟蹤電子射程系統的精度太差,這種導彈命中率大約只有2%。 光靠導彈靠不住,蘇軍就求助於克格勃協助。 1960年4月底,美國飛行員包爾斯(Gary Powers)接受任務:由巴基斯坦的白沙瓦空軍基地出發,穿越蘇聯中亞、歐洲地區,偵察SS-6型洲際導彈的部署。他沒有料到,克格勃已經在他的飛機上動了手腳。 U-2最主要的優勢在於別人無法企及的高度,一旦發動機熄火降低高度,就可能落入對方陣中。那麼,要打下U-2,在導彈精確度不夠的情況下,就有兩個思路:一個是派米格機在下方空域追蹤,等候可能出現的U-2熄火降低高度的機會;另一個更為主動,是設法製造U-2降低高度的機會。 蘇聯早就偵知白沙瓦是U-2的主要基地之一。他們派遣了一個特工以勤雜工身分打入基地,探聽到了U-2將在5月1日零點起飛進入蘇聯執行任務的絕密情報。 蘇聯情報機關後來放出風說,該特工潛入停機坪,縮着身子吃力地擰開U-2上高度儀的螺絲,將一截磁性鋼絲插了進去,另一說,是特工在高度儀塑料外罩的右上角,偷換上了一顆帶有極強磁性的螺絲釘。其目的是要讓高度儀指針雖然指到兩萬米,實際高度可能只有不到1萬5千米。 包爾斯駕駛U-2進入蘇聯,身邊突然出現兩架米格19,爆炸聲中,包爾斯只感到機身一晃,栽了下去,他急忙跳傘,才保住性命。 包爾斯到底是怎樣被打下來的?至今眾說紛紜。據後來投奔西方的蘇聯間諜彭科夫斯基的說法,這架飛機是被14枚連珠炮般接連發射的薩姆導彈擊落的,密集的火力將一架跟蹤在後面的米格19也炸得粉碎。而U-2設計師觀察蘇聯公布的殘骸照片,認為飛機並未被導彈直接命中,而是被導彈爆炸時的碎片擊中尾部而失控。不過,導彈到底是米格19發射的空對空導彈,還是薩姆2式地對空導彈?其說不一。 美國方面私下流行的說法是U-2在兩萬米高空突然熄火了,不得不降低高度重新點火,被蘇聯抓到了機會。但包爾斯本人堅持說:“飛機的引擎沒有發生問題,我一直在巡航高度飛行。”看來蘇聯特工在高度儀上做了手腳未必是空穴來風。 U-2事件引起了巨大的連鎖反應。赫魯曉夫開始有意不透露包爾斯被生擒,美國以為U-2有自毀裝置,不會有把柄落在蘇聯人手裡,便極力否認,由航空航天署出面宣稱是一架搜集氣象資料的飛機迷航失事。可蘇聯人很快將U-2殘片找齊拼好,並公開審判包爾斯。人贓俱獲,舉世大嘩,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被弄得灰頭土臉,不得不承認,是由他親自批准針對蘇聯的間諜飛行。 本來赫魯曉夫前一年訪美時在戴維營定下來舉行美、蘇、法、英四國首腦會議,會議於1960年5月16日在巴黎的愛麗舍宮舉行,會前出了這麼一檔事,克里姆林宮與白宮雙方欠缺智慧的一系列互動,越搞越糟,終於不可收拾,會議因此而流產,原來商妥的艾森豪威爾訪蘇計劃也因此而取消。 U-2飛機事件,令赫魯曉夫訪美出現的美蘇解凍前景化為烏有,美蘇“蜜月”結束,東西方關係重新急轉直下又進入“嚴寒時刻”,導致古巴導彈危機,人類幾乎走到了核戰爭邊緣。 美國與台灣合作的U-2項目 美國不便再派U-2進蘇聯偵察了,便決定U-2轉飛中國大陸。 台灣與美國情報機構合作搜集大陸軍事、政治情報,早在朝鮮戰爭之後就開始了。1958年春,美國中央情報局駐台北辦事處得到情報:中國已在甘肅、青海或新疆研製核武器。為此,中央情報局着手安排與台灣合作,訓練台灣飛行員駕駛U-2飛機深入內地,偵察中國大陸研發和生產原子彈和遠程導彈的進展。 當時的台灣,軍事、政治和經濟上都仰賴美國,蔣氏父子也高度關注共產黨對手這一重大舉措,對於與美國合作進行空中偵察自然滿口答應。不過,時任國防會議副秘書長的蔣經國要求,搜集得來的情報,必須與台灣共享。 經過一年多的訓練和調試,1962年1月13日,“黑貓中隊”第一次出動U-2飛機對大陸實施高空偵察。 U-2飛機裝備有各種偵察儀器,能收聽電子訊號,但最主要的手段是高空照相。據說U-2隻要飛12次就能拍攝整個美國,而按照華錫鈞的說法,“可攝取從一邊天地線到另一邊天地線間所有的景物,每次任務能攝取近四千張18英寸見方雙拼”的底片,等於是總長度達12,000英尺的空中照相地圖,圖中不但有地貌及地物,還能顯示地面行動的痕跡。據有的資料介紹,高空所拍照片,經過放大處理後能分辨地面15厘米大小的物體──那就是差不多一張光碟那麼大。 黑貓中隊執行的主要是被稱為“打開天窗”的戰略偵察任務,航跡遍布大陸主要的軍用機場、軍事基地設施。除解放軍針對台灣的軍事部署之外,重點是摸清中國的核武器計劃。中國的核工廠和核試驗場均設在大西北,與台灣正好是在中國最遠的對角線兩端,有近萬里航程,如果飛機中途發生故障,根本無法返回台灣機場。1962年初,“黑貓中隊”開始深入中國的腹地,到大西北去偵察戰略武器基地。 華錫鈞完成十次駕U-2到中國大陸飛行偵察的任務後全身而退,考取美國普度大學研究生。行前蔣介石召見合影。(華錫鈞提供) 在大西北沙漠深處打開天窗 有矛就有盾。解放軍地空導彈部隊於1958年10月6日成立,番號為空軍導彈第一營。後來從北京軍區空軍、南京軍區空軍的高炮部隊中挑選精兵強將,組建導彈二營、三營,代號空字五四三部隊。台灣主要用美式裝備,中國大陸當時則主要是用蘇式武器。導彈部隊接收了五套薩姆2式導彈發射台,又陸續購買了62枚導彈。1959年10月,導彈部隊秘密部署在北京地區,警衛建國十周年慶典。 當年10月7日,這支成軍不過一年,裝備導彈不到四個月,沒有打過一次實彈射擊的部隊,創造了奇蹟:僅僅使用了三枚命中率僅2%的薩姆2式導彈,一舉在北京通縣擊落美制RB-57D型偵察機。台灣後來評論說:這是“世界防空作戰史上第一次用地對空飛彈擊落敵機”。 RB-57D型偵察機遇到這樣的打擊,台灣便改用U-2取代,成為主要的偵察機種。 中國的戰略武器計劃開始於五十年代末,開始蘇聯同意幫助中國發展戰略武器,中蘇交惡之後,赫魯曉夫撤走全部專家和資料,中國被迫將部分項目如核潛艇計劃下馬,集中人力財力,優先發展核武器和戰略導彈。 “黑貓中隊”少校飛行員陳懷生首航西北,偵察甘肅雙城子戰略導彈基地。他在目標區進行了大約兩小時搜索,就在油料接近返航所需的極限時,終於發現了沙漠深處的導彈發射架。當他順利拍照返回台灣時,蔣經國親自到桃園機場迎接。 美國人對蘇聯進行戰略偵察,都是沿鐵路幹線飛行,因為建設和使用大型工業、軍事設施時都必須要有運輸線路。但是在確定對中國的偵察飛行路線時卻抓瞎了:中國的戰略武器基地不靠近任何鐵路線,而是設在荒無人煙的沙漠裡。這就苦了那些U-2飛行員。在八、九個小時不間斷的高空飛行中,他們既要操縱飛機、照相設備、電子干擾裝置,又要不斷搜索目標。一有不慎,飛機失去速度、降低高度,就會遭到米格飛機的襲擊。 在陳懷生發現雙城子導彈基地之後,“黑貓中隊”對那裡進行了連續幾年的監控,美國情報人員判讀照片後得出的結論是:那裡已經被廢棄,可能屬於中蘇交惡的“下馬”項目。可就在這個基地,1963年9月,中國第二炮兵第一營成功試射了中國第一枚“東風一型”中程導彈。1964年9月,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準備試爆,羅布泊上豎起了120高的試驗鐵塔。U-2看到了這座高塔,照片判讀卻沒有發現試爆跡象。在此之前的1963年11月,中國曾進行過模型爆炸試驗,外界對此也一無所知。後來U-2曾多次在中國核試驗後趕到現場收集塵埃,可是美國情報分析人員並沒有判斷出中國在公開宣布的第一顆氫彈試驗前八個月,進行過一次低當量熱核試驗。更大的失誤是美國判斷中國只能和法國一樣走鈈彈的路。所以U-2重點監視那些原子反應堆。豈知中國卻在蘭州秘密建立了工廠,用最先進的擴散法濃縮鈾。美國科學家從採集到的核塵埃判斷中國原子彈原料是鈾235時,仍然有情報專家認為那只不過是中國有意製造的假象。直到“黑貓中隊”尋找到蘭州附近的擴散工廠,這些情報專家才恍然大悟。 “黑貓中隊”在中國大陸上空打開了一扇“天窗”,美國和台灣得以在很大程度上掌握中國的核心軍事機密。 用竹竿把它捅下來! 1961至1962年間,正是國際大氣候最不利於中共之時,蔣介石不斷向從山東到兩廣的大陸沿海派遣“反攻救國突擊部隊”。中國的情報機關早就掌握“黑貓中隊”的情報,當時中國大陸的雷達比台灣要先進,據說只要U-2在桃園機場一起飛,大陸防空雷達立即進入一級戰備,U-2進入大陸空域後,更一直受到地面長程戰管雷達的監控和米格19在下方的跟蹤。只不過當時解放軍缺乏高空作戰的兵器,儘管已經裝備了三個地空導彈營,但對於活動半徑幾乎覆蓋整個大陸的U-2飛機,百把顆攔截面積半徑只有25公里的導彈,簡直是滄海一粟。 可解放軍官兵善於在明知不可為的情況下出奇制勝。 1962年7月,總參謀長羅瑞卿大將多次主持召開防空系統會議,仔細研究U-2飛機飛行路線後,發現它們在1962年上半年的11次飛行中,有8次經過南昌,羅瑞卿下令導彈部隊從北京地區轉移,偽裝成“地質鑽井隊”瞞天過海,在南昌附近的向塘,設下埋伏。 解放軍沒有判斷錯。美國和台灣方面認為南昌有一座飛機製造工廠,還是重要軍事基地,它也正在台灣到西北的路上,所以那裡就成了U-2偵察重點,幾次偵察飛行都平安無事,便放下了心,常常選擇南昌路線。解放軍導彈部隊在部署完畢之後,怕U-2不上鈎,又採取“誘敵”之計,1962年9月7日命令一個轟炸機大隊從南京移防南昌。黑貓中隊當時另一個重要任務正是要掌握解放軍空軍換防、部署情況。共軍這次大張旗鼓的轉場,馬上驚動美國中央情報局和台灣國防部情報局。第二天,“黑貓中隊”楊世駒就奉命出動,飛過海峽之後,先虛晃一槍,朝昆明方向飛去,打算突然掉頭北上,直奔南昌。 埋伏在向塘陣地的正是在世界軍事史上首用地空導彈擊落飛機的導彈二營。他們得知U-2來了,嚴陣以待。不料楊世駒飛到桂林後,突然掉頭返航。導彈營上下十分納悶:“難道U-2發現了我們的埋伏?” 其實不是,是楊世駒的飛機出現故障,不得不中途折回,逃過一劫。第二天凌晨,“黑貓”再次出動。這次來的便是陳懷生。他也不愧是經驗豐富的老手,從福建平潭進入大陸之後在接近南昌時突然改變航線,轉飛北京方向,試圖迷惑解放軍防空注意力。到河北上空之後又“回馬槍”突然返飛南昌。這下他中了埋伏,三顆導彈騰空而起,U-2飛機一頭撞進由3600塊彈片編織的死亡之網中。 設伏成功、擊落U-2!北京馬上發布捷報:“我華東空軍擊落美制蔣幫U-2飛機一架”,並電召營長岳振華進中南海懷仁堂匯報。毛澤東和在北京的所有元帥都出席聽取,又舉行了萬人祝捷慶功大會,給該營記集體一等功,周恩來出席講話說:“前幾天U-2飛機入侵蘇聯,他們只是提出警告,而我們卻把這種飛機打下來了!”毛澤東在接見來訪外賓時更不無調侃地說:“我們是用竹竿把它捅下來的!”(另一說,“用竹竿捅下”是外交部長陳毅在記者招待會上說的。) 台灣方面則大受震動,首航中國西北成功的英雄,竟成了黑貓中隊被地空導彈擊落的第一人,報刊文宣紛紛對陳懷生緬懷謳歌。陳懷生原名陳懷,蔣介石親自賜名“懷生”,想必寄予“懷念永生”之意?不過筆者問華錫鈞,陳懷生殉職是否對黑貓的軍心有所衝擊,他平靜地說:“戰場上生死尋常事,失去戰友早不是第一遭了,並沒有感到特別的震驚。” 陳懷生被擊落後,台北和華盛頓分頭髮布消息,都說是洛克希德公司在獲得美國政府出口執照後,將兩架U-2賣給了台灣,言下之意,整個事件跟美國無關。但是中國政府不為所動,堅稱美帝國主義是“整個侵略行為的主謀”。 世界軍事史上第一次“電子戰” 九九一戰,“黑貓中隊”的損失除了一名優秀飛行員,還折損了一半U-2。美國馬上補充一架新U-2,並在飛機上裝備了專門對付薩姆導彈、代號“12號系統”的第一代高空電子預警系統。這種系統裝有專門識別薩姆導彈指揮制導雷達訊號頻率的裝置。 當時解放軍使用的泛豐長程戰管雷達,靈敏度很強,使用低頻脈波進行360度長程搜索,一旦確認目標,便再開一扇“電子窗”,同時追蹤導彈和目標。當目標進入射程,導彈雷達開機,以高頻脈波瞄準目標。在陳懷生殉職後,輪上華錫鈞第一個使用“12號系統”。他描繪這套系統說,“當收到地對空飛彈(即導彈)導引電波時,管面上顯示從中心向外伸張的光條,光條所指的方向就是飛彈導引電波射來的方向,光條的長度代表飛機和飛彈基地間的距離”。此外還有警告燈,當飛機被100英里外的長程戰管雷達的低頻脈波跟蹤時,白光便開始閃爍不停。如果進入導彈射程,導彈雷達開機發出高頻脈波,警告燈便立即轉成紅色,並發出刺耳噪音報警,飛行員就有機會緊急閃避。 1963年3月,中國核武計划進入緊鑼密鼓的最後階段。黑貓中隊王太佑從南韓崑山基地出動,到蘭州、包頭一帶偵察核設施。當時蘭州的工廠是中國生產鈾235的核心機密設施,專門派有直屬國防科委指揮的地空導彈第四營駐守。王太佑察覺了自己被導彈部隊的雷達追蹤,情況危急,便立即掉頭返航,在天空劃下一個大大的“8”字後飛出導彈射程。 6月3日,台灣的U-2捲土重來,解放軍的導彈第四營動作敏捷,兩度鎖定目標。華錫鈞回憶:“這次是我,”每次都是就在對方準備發射導彈的瞬間,“我用兩個S形迴避”,飛出了導彈射程。 接連失去戰機,使解放軍相信U-2上有“能夠識別我們導彈雷達的玩意兒”。那時還沒有“電子預警”、“電子反制”、“電子對抗”這些概念,但是解放軍開始琢磨如何對付這新“玩意兒”。首先提出的方案自然是毛澤東軍事思想一貫主張的“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導彈部隊決定像1959年國慶警衛北京那樣,集中全部四個導彈營,“捏成拳頭”,全力一擊! 又過了三個月,9月25日,黑貓中隊李南屏再闖蘭州,進入四個導彈營組成的“埋伏圈”。當薩姆導彈的制導雷達開機鎖定目標時,U-2上“12號系統”再次緊急示警。李南屏趕緊閃避,又一次逃出天羅地網。 依仗美國的先進電子技術,黑貓中隊扳回一分。而解放軍導彈部隊三戰三北,一時束手無策。 從8分鐘到10秒鐘 這實際上是“電子戰”,在世界軍事史上是第一次。中國軍方摸不清“12號系統”的底細,無從着手製造相應的裝備來與其進行電子對抗。但解放軍的拿手好戲就是善於土法上馬,“小米加步槍”打敗飛機大炮。經過反覆研究交戰資料,導彈兵們發現U-2對地面導彈制導雷達有一段短短的反應時間:從導彈雷達開機到U-2做出規避動作,大約要18秒。如果搶在這18秒之內完成導彈發射,就有可能在U-2還來不及閃避時擊落它。 依照蘇軍制訂的薩姆導彈的操作條令,制導雷達要在目標進入作戰半徑135公里外時開機,然後需要大約8分鐘來完成發射導彈的射控動作。現在導彈部隊決定拋開老黃曆,在目標進入40公里作戰半徑時雷達開機,用10秒鐘時間完成所有發射導彈的射控動作。 從8分鐘到10秒鐘!聽來難以置信,然而經過幾十次艱苦操練,地空導彈兵們終於達到了這一指標。四個地空導彈營長途轉戰到江西、浙江交界處,以40公里作戰半徑的間距,在衢州、江山、上饒、弋陽一線擺下銅牆鐵壁,空軍副司令員坐鎮上饒督戰。11月1日,葉常棣駕U-2再飛西北,一路無事。但就在他返航時,又是導彈二營,制導雷達突然開機,三彈齊發。前後不過8秒鐘,正準備降低高度的葉常棣“突然聽到轟的一聲巨響,就被甩出飛機,失去了知覺。大約在空中飄了二三分鐘,才清醒過來打開降落傘”(審訊葉常棣記錄),被民兵俘獲。 解放軍擊落第二架U-2,最重要的是從飛機殘骸中發現了“12號系統”。這個裝置被交給國防科委的電子研究所,中共軍方揭開了“能發現我方導彈的玩意兒”的秘密:原來它可以識別薩姆導彈雷達使用的頻率,一旦發現該頻率電磁波,便閃燈報警。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搞清了對方底細,中國大陸的科學家立即發明了一套電子對抗裝置──“反電子預警一號”,並迅速裝備了部隊。其原理是使用假頻率追蹤U-2飛機,而用真頻率來制導導彈。不出幾個月,這套電子對抗系統便立下戰功。 美國當時正在越南進行“特種戰爭”,中國也開始“抗美援越”。為防止重蹈朝鮮戰爭時由於情報判斷失誤、以為中國不會大規模參戰而鑄成大錯的覆轍,美國要求“黑貓中隊”增強偵察中國南方軍隊調動的情報。解放軍導彈部隊也兵分兩路,除繼續護衛西北戰略武器基地之外,另外組織了一支精幹的機動部隊,千里轉戰,流動伏擊。 1964年5月,屢建戰功的地空導彈二營扮成地質水文勘探鑽井隊,由內蒙南下福建,隱蔽待機。7月7日,“黑貓中隊”兩架U-2一起出動,一北一南進入大陸上空。台灣空軍六大隊的RF-101低空偵察機也進入福建佯攻配合。導彈二營的四枚導彈全部裝上發射架,但營長岳振華耐心等候着釣“大魚”。 U-2這次行動由台灣國軍的頭號王牌李南屏中校主攻。在佯攻掩護的RF-101飛掠福建沿海,沒有發現導彈截擊後,李南屏由中越邊境折向香港,再次打開照相機,沿廣東、福建海岸線拍攝共軍布防情報。下方有一個中隊的米格飛機一路跟蹤,李南屏並不在意,他已飛臨福建漳州上空,只要機頭一轉,便可以越過海峽降落桃園基地了。 就在此時,電子預警系統顯示導彈已經發射的高頻信號突然閃起,台灣收到李南屏的最後呼叫:“12號裝置高頻燈亮起!”他的U-2飛機便從雷達屏幕上消失了。在三枚導彈的爆炸碎片中,這架U-2空中解體,殘骸墜落在漳州東南七公里的樹林中。李南屏座椅的彈射裝置失靈,他未能跳傘逃生。李南屏身上沒有任何可以證實他身分的文件,只有一枚戒指。被俘的葉常棣看到戒指上的字,吃驚地對審訊人員說:“你們打下了李南屏?” U-2高空偵察機上飛行一次,機上的自動相機能把寬150英里、長2000多英里的地面景物都拍下來。 對抗逼得技術升級 葉常棣、李南屏相繼被擊落,使美國中央情報局意識到中國可能掌握了對付“12號系統”的錦囊妙計。這時,中國第一次核試驗準備工作進入白熱化階段。在西安與重慶又各建了一座核反應器,比原先預計的規模更大,也更有可能製造大量核武器所需原料。“黑貓中隊”搜集情報的壓力更為沉重,但“黑貓中隊”此時正元氣大傷、青黃不接:第一批訓練的飛行員除中隊長楊世駒和被擊落的陳懷生,其他三名飛行員(包括華錫鈞)飛滿了規定次數已經離隊;而第二批訓練的四名飛行員,二人被擊落,一人訓練失事身亡,只剩下一人;第三批三名飛行員剛剛訓練結業返台,從來沒有到大陸上空執行任務的經驗(後來其中兩人更在訓練時失事),只好選其中飛行技術最好的張立義立即參加執行任務。 這時,洛克希德公司專門研製U-2電子系統的“臭鼬小組”的電子戰專家,又設計出一套更先進的電子預警裝置“13號系統”,這套系統主要功能是:一旦接受到敵方雷達追蹤信號,立即自動發出干擾、迷惑對方的假信號,變造U-2飛機飛行速度、高度、方向,誤導地面的導彈制導雷達。1964年9月正式裝備“黑貓中隊”。 但這個“13號系統”有一個致命的缺點:笨重。其增加的重量使U-2飛機至少少飛六百英里航程──這可是至關重要的六百英里:由台灣桃園基地出發,最遠只能飛到甘肅東部地區,恰恰夠不着更西邊的核試驗基地。 正在U-2進行改裝後的適應訓練飛行時,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於1964年10月16日爆炸成功。由於裝上“13號系統”之後U-2航程夠不到西北地區,美國人只好親自駕駛U-2,由印度的空軍基地出發,到羅布泊試驗基地上空吸取核爆塵埃。直到當年11月,“黑貓中隊”才重飛大陸。根據美國收集到的核爆塵埃分析,發現中國的原子彈是“鈾彈”,而非原來美國情報機構猜想的“鈈彈”,所以“黑貓中隊”的飛行任務重點是監測蘭州的工廠。但美國中央情報局還是不願相信中國有濃縮鈾的能力,所以仍將繼續監測包頭的重水反應堆作為主要任務之一。 為了使“黑貓中隊”更加隱秘地去探測中國核能原料的生產規模,美國人又在U-2上裝備了夜間紅外攝影機,部署進行夜間攝影。美國中央情報局以美國本土核能原料廠為基準,設定夜間偵察的參考數據,再將U-2拍回來的照片資料作對比,就能推估出來中國核能原料的生產規模。紅外攝影機使U-2負重進一步增加,繼航力進一步降低,包頭、蘭州一線幾乎成為航程極限。美國人只好讓“黑貓中隊”從南韓空軍基地起飛,進入大陸偵察,完成任務後返回台灣桃園機場。 那時已算是“老將”的王錫爵一馬當先,進行改裝後的首次夜間飛行,目標蘭州。可是剛進入大陸上空不久就因機械故障折回。任務沒有完成,卻暴露了“黑貓”的夜間行蹤,使解放軍更加強了戒備。急等中國核武情報的美國人又派張立義出征包頭。禍不單行,張立義臨行之前測試電子儀器時,發現“13號系統”竟然失靈,任務只好再次取消。1965年1月10日,張立義再次出征,然而他的運氣不佳,在北京南面又被解放軍擊落──這是中共擊落的第四架U-2。 隨後,解放軍的裝備進一步改善:1965年春,殲7戰機開始服役,吳載熙第一次偵察飛行,返航時在昆明上空遭到攔截──殲7戰機突然自U-2右翼下方躍升,差一點跟U-2擦身而過,不過因攀升後繼乏力而下墜。更可怕的是,大陸開始裝備了紅外線空對空導彈。 1966年到1967年,中國大陸的核武器試驗和生產進入豐收期,連續試爆原子彈,又首次試爆成功氫彈,洲際導彈也接近完成。美國情報當局預計,大陸不出幾年即可擁有洲際導彈。U-2繼續出生入死,緊緊監測。1967年9月9日,解放軍在浙江嘉興上空又擊落了第五架由黃榮北駕駛的U-2,這一次,是首次使用了國產紅旗2號導彈。 此後不久,由於中蘇對抗引起世界格局變化,美國中央情報局改變戰略。殘酷的生死搏鬥在茫茫天幕上次第展開,終於寫到了最後一頁:1967年9月,“黑貓中隊”奉命停止進入大陸偵察拍照,任務改在地空導彈射程以外的公海上空,對大陸海防線進行斜向拍照偵察、監聽,U-2再沒有與紅旗2型導彈遭遇。 美國與台灣利用高科技的U-2刺探出共產黨中國的許多機密。1971年9月12日晚到13日凌晨,在中國大陸沿海巡航的U-2,突然截聽到大陸防空系統一陣騷動,所有飛機停飛,各式攔截武器全面戒備。U-2所截獲的這項訊息,跟其他片段的電子訊號情報並在一起分析,隱約地透露出鐵幕後驚人的劇變:中共二號人物林彪乘機飛出中國與蒙古的邊境,飛向蘇聯方向,後來在蒙古境內墜毀,機上乘員全部罹難。 1972年2月,尼克松總統訪問北京,承諾停止一切在中國大陸的偵察飛行。美國中央情報局和台灣空軍的U-2合作劃上了句號。1974年春,“黑貓中隊”正式撤消建制。 (寫於2005年7月) 【台灣黑貓中隊檔案】 1960年秋天,台灣空軍第35中隊正式成軍。 1962年1月13日,“黑貓中隊”第一次出動U-2飛機對大陸實施高空偵察。 前後深入大陸偵察102次。 1968年 3月以後停止進中國大陸,改為沿着海岸線飛行,斜向偵察大陸情況。 1974年春,“黑貓中隊”正式撤消建制。 3人完成了10次飛行任務 5架U-2飛機被擊落 10人殉職(其中3人被解放軍導彈擊落陣亡,7人在任務飛行和訓練中失事身亡) 2人被俘 (對比數字:冷戰期間,美國深入蘇聯偵察總計24次,被擊落一架飛機) 參考文獻: 《戰機的天空》,華錫鈞,天下遠見出版公司,1999年。 《Lost Black Cats: Story of Two Captured Chinese U-2 Pilots》, By H Mike Hua, Bloomington, Indiana, Author House,2005。 《黑貓中隊——U2高空偵察機的故事》,翁台生、Chris Pocock合著,聯經出版公司,1990年。 《飛鳴鏑:中國地空導彈部隊作戰實錄》,陳輝亭,解放軍文藝出版社,2005年。 相關文章:專訪前U-2飛行員華錫鈞上將:尋找回來的黑貓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09: | 4千萬人是怎樣餓死的 | |
2009: | 毛澤東講述1959年4月奪權經過 | |
2008: | 柞里子:雲端里看廝殺(7) | |
2008: | “77,78級集全國十年的精華於兩級”嗎 | |
2006: | 舊文: 阿富汗巨佛與中國歷史淵源的聯想 | |
2006: | 大棋局 - (一)新型的霸權 (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