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伐林:聽她絮絮叨叨地講述九十年 |
送交者: 高伐林 2011年08月22日17:45:42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
任均的人生樂趣,並不在以天下為己任,她對政治也一知半解,家庭生活和親人晚輩,占據了她心靈的最主要部分、最重要地位。雖然生活在頂尖政治人物圈內,她卻甘居外圍,精神上,更只是個局外人。很難要求作者具有反思的鋒芒,感動我的是她不疾不徐,平淡沖和的聲調
◆高伐林
當朋友向我推薦《我這九十年》(華文出版社,2010年)這本書時,強調:作者任均,可不是個等閒人物,這位九十歲的老太太,她的親屬和社會關係,就是一部“現代史名人錄”:她的一個姐夫,是中國著名學者馮友蘭,另一個姐夫,是周恩來和朱德的摯友、烈士孫炳文,所以她是林彪追求過的周恩來養女孫維世和著名作家宗璞的六姨;她本人是上個世紀四十年代的“延安梅蘭芳”…… 說老實話,聽到這裡,我反而不太重視了。掂量着這本書,看到封面上還有一行字:“一段革命家庭的私人記憶”,我推測,這不過是以“名人”為賣點、進行商業炒作的書,不外乎就是現代、當代一連串大名鼎鼎的風雲人物的軼事,作者想必也沉浸在紅色貴族、精神貴族的環繞中怡然自得…… 一讀下來,大謬!滿不是那麼回事。翻開來就放不下手。 三條救國路,盡付東流水 這些故事,沒大事,都是瑣事。即使是大事,作者也“大題小作”,沒有宏大的歷史敘事,即便是兒女情長,作者也不加渲染,平實道來。一個人一生的經歷寫成的一本個人與家族史,成了國家正史的旁證和補充。 那些如雷貫耳的名字,在歷史書上只是一些概念符號,在私人的記憶中,才復活成為活生生的人。所有板着面孔的歷史人物,都變成有血有肉的身邊親友、隔壁鄰居: 1938年,一位當時年近古稀的老人,前清舉人、同盟會會員任芝銘(1869~1969),將自已17歲的小女兒送至了延安,進了魯藝,成為延安平劇院的一名演員,這個小女兒就是任均。 任均的父親另有三個女兒,大女兒嫁給一位有愛國心的實業家,建成中國最早的礦產開採企業,期盼能走出一條實業救國的道路; 二女兒任銳嫁的就是留法歸來的共產主義者孫炳文,渴望走出一條革命救國的道路。1927年,蔣介石“清黨”中他被腰斬於上海。這個女兒繼承丈夫遺志,來到延安,兒子孫泱成為朱德的養子,女兒孫維世成為周恩來的養女。任銳的一首詩,我讀中學時就會背誦,至今讀來仍怦然動容: 兒父臨刑曾大呼, 我今就義亦從容。 寄語天涯小兒女, 莫將血恨付秋風! 三女兒嫁給一位留學歸來的美國博士,他是清華大學、西南聯大、北京大學教授,希冀走出一條學術救國的道路。 九十年歷史,何等弔詭!實業救國、革命救國、學術救國,三條道路,都付之流水! 沒有宏大敘事,只有家長里短 書中寫到有關延安魯藝的生活、延安整風和搶救運動中許多熟悉的人的遭遇,寫到共產党進城後文化藝術界的風風雨雨……都只是作為眾生相的時代背景而已。她的回憶不是“思痛錄”,當然也不是“歡樂頌”,而就是苦樂相間的流水帳。只有延安平劇院的同事石暢自殺,給她的字裡行間滴下了淡淡血絲。當時任均正在分娩,可以說,她的孩子救她從人人自危的政治高壓下逃過了一劫。 任均的人生樂趣,並不在以天下為己任,她對政治也一知半解,家庭生活和親人晚輩,占據了她心靈的最主要部分、最重要地位。雖然生活在中共頂尖政治人物圈內,她卻甘居外圍,精神上,更只是個局外人。我們很難要求作者在回顧往事時具有反思的鋒芒。我們讀到的,只是這樣的一串串細節: ——很受孫中山青睞的革命志士、孫維世的父親孫炳文,會在老婆睡熟的時候,偷偷地給她戴上新買的手鐲,讓她一覺醒來驚喜交加; ——在延安,大家都不怎麼喜歡江青,一見江青來,本來有說有笑的熱鬧場面頓時冷了場,江青只得悻悻地說一聲:“不理老子,老子走!”但江青看到作者在《四進士》中飾演冤深似海的民女上台時頭上插頭飾,提意見說這很不合理,作者很服氣;當作者生了孩子,江青還送來了奶粉; ——在蘇聯,養傷的林彪見到大美人孫維世,一見鍾情,雖然他是有婦之夫,卻苦苦相追,聲稱回到中國就與張梅離婚,被孫拒絕; ——孫維世嫁了金山,金山卻在朝鮮搞上了金日成的美貌女秘書,周恩來氣得要將金山槍斃,孫維世若跟金山離婚,金山就真完了……作者寫到在金、孫處境最低潮時去孫維世家,金山做好了一鍋紅燒肉,卻啪嗒一下全掉在地上; ——中共的座上賓、作者的父親,出生時是同治八年,太平天國之亂正盛;年過耄耋碰上了平生沒有見過的“三年困難時期”,他操着濃重的河南口音倔強地說:“河南餓死了很多人,餓死很多很多人,我是要說的”;一家人多年以後才知道,其老家新蔡縣就餓死了約十萬人……1966年夏季,上門批鬥他的紅衛兵一走,他向周圍的人疑惑地問:“是不是政變?”1969年1月1日,一百歲的他在鄭州去世,生於亂世,死於亂世。 ——“文革”中,馮友蘭出去挨斗,他夫人拎個板凳,坐在門後,等他回來; 作者還寫了冼星海、華君武、劉熾、楊之華……她說,“王明是個和善的男人,(王的夫人)孟慶樹是個漂亮的女人”;康生也很友善。在她保留下來的與王一達於1942年8月19日結婚的簽到紙上,有50多個簽名,現在能認出來的有40人,其中有江青、康生、孫泱、阿甲…… 讀這本書時,其實我最感印象深刻、最打動我的,並不是任均老人所講的這些人的平凡的或非凡的經歷和話語,而是她講述的聲調:不疾不徐,平淡沖和,甚至顯得絮絮叨叨,講的都是自己親眼所見,親身所歷——她見到和經歷過的事兒,就足夠她寫出這一大本了,無須去傳播道聽途說,她也不在乎自己的印象與黨的說法、與別人的印象相一致還是相悖離,反正自己已是與世無爭了,所以本書格外顯得真實可信。 或許因為作者“曾經滄海”,與這些人朝夕相處,平視慣了,不覺得他們有多麼巍峨偉岸;這種從從容容、娓娓道來的口吻,卻更讓讀者品味出人情練達,世事洞明,絢爛過後歸於平淡,“神馬都是浮雲”的豁達超脫。 就連這本書中章節的小標題,也分外生活化。例如,在《延安生活雜憶》這一章中,小標題是:“上趟廁所回窯洞,炕上就擠不進去了”;“窯洞塌了,我一家三口被埋在裡邊”;“驢失前蹄,我和孩子都摔出去了”;“黃河上的艄公保住了我們的命”…… 讀完這本書,再回頭讀作者的外甥女、今年也已83歲的著名作家宗璞的序言,深深體會到這段話說得多麼準確: 這幾年,我常常感到常識的重要。多年來,我們矯情悖理,做了多少荒唐事,現在總算明白了些,知道做事不能違背常識。六姨不是思想型的人,她久經鍛煉,仍保持常識,不失常情常理,從無肅殺教條之氣,實可珍貴。 是否能做到既揭開真相,又實現寬恕? 讀這本書,有時也會想,作者的敘述是不是太平靜了?許多親人冤死、慘死、橫死啊,而且充滿謎團。任均只在寫到年齡相仿、形同姐妹的外甥女孫維世的這一章,才情緒最為激動,感情最為深摯: 任均寫道:江青整治孫維世,主要目的之一是搞周總理。他們搞了一份孫維世是特務的文件,讓周恩來簽字批捕了孫維世。對此,鄧穎超後來有個解釋,對孫維世的妹妹孫新世說:“當時想,放在裡面也許比外面更安全。而且你們說是特務,抓起來了,你們得給個交代。”
周恩來夫婦與孫維世。 五年後,親人們才接到孫維世的死亡通知書,他們所看到的專案材料中關於“現行反革命罪行”只有一條,就是“在五十年代曾給李立三的夫人李莎送過青年藝術劇院的戲票”。 任均忍不住要為孫維世辯誣闢謠: 社會上後來有多種無聊傳說,說維世這個那個的,甚至還有憑謠傳寫書掙錢的。那就都是假的了。最典型的一個傳說,就是說維世跟毛澤東同乘火車去蘇聯如何如何。想象力強的,寫得繪聲繪色的。其實,我們都清楚得很,維世根本就沒跟毛澤東一起坐火車。那之前,維世先去了布達佩斯,參加世界青年代表大會,然後到莫斯科,奉命在中國駐蘇大使館裡住了很長時間,等着毛訪蘇時做翻譯工作。毛上火車時,維世早已經在蘇聯了。據我知道,毛澤東根本不喜歡維世。“文革”前,一位聽過毛談維世的朋友跟我說過,毛主席不喜歡孫維世,太開朗活潑了。可是,人死了,想怎麼編就怎麼編。維世只是因為漂亮,死後就被人編出些不三不四的故事。甚至,竟有為了譁眾取寵,往長輩周總理那兒編的。 孫維世的哥哥、朱德的義子孫寧世(即孫泱),1967年任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時慘死校中,遭受批鬥經過和死因至今塵封。巨大的“絞肉機”(這是“五七一工程紀要”中的語言)不知吞噬了多少自己兒女的血肉! 任鈞在書中沉痛地寫道:“殺死維世的兇手,我想寬恕你們……但你們是誰?” 曾記得南非結束種族隔離之後,總統曼德拉麵臨眾多血淚交迸的檔案的解秘,可想而知如果處理不好,很可能演變成一場黑人對白人的復仇,勢必使新南非陷入又一輪種族仇恨。為此他專門成立一個委員會,稱為“真相與寬恕”,大聲疾呼要懷着寬恕之心揭開真相。總的看,南非做的是成功的,我們中國人,能做到這一點,既揭開真相,又實現寬恕嗎?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10: | 開國元帥賀龍被迫害致死的殘酷真相(圖) | |
2010: | "afk"嚮往的奴隸制下的舊西 | |
2009: | 印尼馬來西亞成為穆斯林國家與鄭和下西 | |
2009: | 給大家推薦一部非常精彩的考古視頻, | |
2008: | 豌豆王:從華胡趙倒台透視鄧小平的人格 | |
2008: | 蘇聯的兒皇帝毛澤東是如何出賣外蒙給主 | |
2006: | 1947年作文“我的小學校長”補遺 | |
2006: | 讓人驚嘆的真實歷史事件(Z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