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daziyou: 假如左宗棠打甲午戰爭(1/6) | |||||||||||||||||||||
送交者: 5daziyou 2011年10月31日07:21:44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 |||||||||||||||||||||
正侃晚清四傑系列之二(原創) (按:曾國藩,胡林翼,左宗棠和李鴻章並稱“晚清四傑”,是傳統知識分子的絕響,本系列意在推陳出新,從特殊的視角侃侃他們的思想,情懷和得失。模仿時人的習慣,對他們皆以某某公稱呼) ~~~~~~~~~~ ———————————————————————————————————————— 長風流許與氣類 ― 假如左宗棠打甲午戰爭 (以嚴肅的態度探討搞笑的問題) ———————————————————————————————————————— [摘要:本篇以甲午戰爭為題,比較左李二人的性格品行,軍政才能和國策得失,分析導致戰爭失利的幾個重要的直接敗因,進而探討政治體制如何影響社會發展和民心士氣,歡迎指正。重點在5,6兩章。] 目錄 一. 楔子 (1/6) 二. 眾說紛紜的甲午海戰敗因 - 我們本來可以不輸的 三. 左大帥 .PK. 李中堂 (1) 頂梁柱與裱糊匠 - 左李的出身,閱歷及性格對比 (2) 討與撫 - 左李在鎮壓太平軍及捻軍回軍中的軍政才能對比 (2/6) (3) 斗與讓 – 左李對國家時局的認識和作為 (4) 塞防論與海防論 – 左李之爭為哪般? 四. 湘軍 .VS. 淮軍 (3/6) (1) 軍隊風格對比 (2) 在中法戰爭中的表現 五. 收復新疆 .VS. 兵敗甲午 (4/6) (1) 天將大任與臨急應對 (2) 戰略及戰役決策 (3) 將帥素質和作為 (4) 軍隊士氣和戰鬥力 (5/6) (5) 李鴻章的領導責任分析 六. 什麼才是最主要的直接敗因? 七. 題外話 (6/6) (1) 日方學者對勝因的總結 (2) 時代呼喚中國的納爾遜 (3) 民主自由與國家統一 一.楔子 中國航母即將橫空出世,這讓筆者想起了在1945年的日本投降儀式上,中國代表徐永昌將軍說的兩句話。 老徐看見日本戰敗後,東京街頭仍然市面平靜,秩序井然,對隨從說“吾人切不可有痛飲黃龍之感,須知有這樣精神的民族,其復興是指日可待的。”當他們一行登上密蘇里戰艦,看到美國第三、五、七各艦隊及部分英國軍艦計有380艘浩浩蕩蕩停在東京灣,入夜後,各艦燈光閃爍,照耀海濱,真有舟艫千里之感。老徐在日記上感慨地寫道:“甲午之役,果能一勝,則我海軍今日不悉何似?!” “兵者,國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甲午戰爭是中日近代史的轉折點,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中日兩國在其後半個世紀,乃至一兩百年內的民族命運和亞洲地緣態勢,其後遺症至今尚存。對於這場海戰的敗因,無論做多麼詳細的分析都不顯得多餘。在這篇文章里,筆者想和大俠們一起分析甲午海戰真正主要的,而且是直接的敗因,進而探討政治體制如何對社會發展和民族精神士氣產生影響。 大俠們提起甲午戰爭就覺得晦氣,咱先用左公的幾幅對聯提提神。 身無半畝 心憂天下;讀破萬卷 神交古人 (結婚自勵聯) 文章西漢兩司馬,經濟南陽一臥龍 (自許聯) 長風流 許與氣類;揚天問 高步雲衢 (題某名勝古蹟聯) 謀國之忠 知人之明 自愧不如元輔; 同心若金 攻錯若石 相期無負平生 (挽曾公聯) 一. 眾說紛紜的甲午海戰敗因 -我們本來可以不輸的 “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吾以此知勝負矣。”- 《孫子・計篇》 對於甲午戰敗的根本原因,恐怕世人已有共識。這場戰爭,本質上是兩種發展方向兩種體制的對決。日本通過明治維新“求知識於世界”,體制理順,民智開啟,君臣勵精圖治,將士用命,對侵華更是蓄謀已久,全國上下處心積慮地對付尚在半睡半醒中的老大帝國,自然勝之有因。但是,歷史的耐人尋味在於它的偶然性,具體說到導致甲午失利的直接原因,則又是莫衷一是。究竟是君主昏聵,將帥無能,裝備落後,情報失誤,準備倉促,決策遲疑,用人不當,調度無方,戰術笨拙,還是海權意識淡薄,軍隊體制腐朽,民心渙散,軍紀敗壞,訓練荒廢,士氣低落,膽小怯戰,甚至是慈禧的防漢之心? 對於直接敗因,一個通常的說法是,老佛爺為了給自己過60大壽,挪用海軍軍費修園子。電視劇《走向共和》里,還提到了蠢豬翁同禾等人的掣肘,當光緒和張謇說我們何不衝上去放手一拼時,李公一聲冷笑:水師多年未添炮彈,軍艦航速低於日本,因此戰則必敗。兩種說法的本質,都是強調“器不如人”。慈禧雖然對戰敗難辭其咎,其禍國殃民的地方絕對不是挪用軍費那麼簡單。電視劇里的李公說辭,其實也不符合邏輯。如果花了3000萬兩銀子,號稱亞洲第一的北洋艦隊,竟然是銀樣鑞槍頭,不能一戰,老佛爺有充分的理由直接讓李公回家陪孫子玩雞蛋殼。即便李公說的真是事實,那我們為何不直接談判?何必等把老本賠光,再“內無相,外無將,不得已玉帛相向?”越來越多的研究結果表明,僅從裝備上看,我們本來可以不輸的。 我們來看戰前北洋艦隊和日本艦隊的實力對比。 甲午海戰 - 戰前軍力對比
開戰前,雙方艦隊各12艘軍艦,裝甲艦對比,中國5艘,日本3艘,中國占優;總噸位方面,日本4萬噸,中國3.5萬噸,日本占優;火力方面,火炮數中國195門,日本268門,魚雷管數中國27具,日本36具,日本占優;重炮(210毫米以上)方面,中國23門,日本11門,中國占優。中國最大優勢在於擁有兩艘巨型艦隻定遠、鎮遠,噸位均達7335噸,比日本最大艦隻還在多3000多噸,乃是海上巨無霸,各有12寸巨炮4尊,且裝甲極厚。日本優勢在於艦隻性能優良,有五艘軍艦航速在18節以上,其中吉野航速高達22.5節,而中國航速在18節只有兩艘軍艦。日本艦隻增強舷炮的威力,而中國艦船主要火力集中於艦首與艦尾,舷炮基本上沒什麼威力。 1894年5月下旬李鴻章校閱北洋海軍,奏稱:“北洋各艦及廣東三船沿途行駛操演,船陣整齊變化,雁行魚貫,操縱自如……以魚雷六艇試演襲營陣法,攻守多方,備極奇奧。”“於駛行之際,擊穹遠之靶,發速中多。經遠一船,發十六炮,中至十五。廣東三船,中靶亦在七成以上。”“夜間合操,水師全軍萬炮並發,起止如一。英、法、俄、日本各國,均以兵船來觀,稱為節制精嚴。”戰爭前夕,北洋艦隊的大沽、威海衛(威海)和旅順(大連)三大基地建成。英國觀察員看完北洋艦隊的操演後上書海軍部,也認為北洋艦隊的戰力不容小覷。即便中國艦隊實力稍遜,歷史上以弱勝強也不乏先例,在著名的特拉法爾加大海戰中,玩命之徒納爾遜就是靠勇氣和戰術,一舉殲滅實力占優的法西聯合艦隊。況且甲午戰爭不僅是海戰,論陸軍和綜合國力,更非日本可比。當甲午戰爭開始時,西方軍界普遍認為中國有把握在此次戰爭中取勝,德國參謀本部甚至認為日本根本不可能取勝。西方軍界的這種看法,大概還對10年前的中法戰爭時,中國軍隊的出色表現記憶尤新。這種來自西方的觀點有低估日本的傾向,但並不低估中國的實力。遺憾的是,中國不僅輸了,而是輸得很慘。 我們輸得冤嗎?人們檢討失敗教訓時,自然會想起在此10多年前,左公在收復新疆的過程中打的那場漂亮仗。而左李作為大清朝的左膀右臂,又是死對頭,對二人做個全面對比確實也有點意思。當然,幻想死了十年的左大帥從棺材裡站起來披掛上陣,這多少有點搞笑,筆者也不能天真地斷定左公一到日本嚇尿。筆者只想借左公和李公的對比,和大俠們一道從特殊的視角再審視一遍甲午戰爭的經過,然後,請大俠們給我一個我們失敗的理由。 二. 左中堂PK李中堂 左公的一生就是一部極品傳奇,其精彩程度不亞於武俠小說。左公1812年11月出生於湖南湘陰縣一個貧寒的耕讀之家,排行老三。像許多天降大任的人一樣,左公前半生充滿坎坷。十五歲參加縣試獲拔貢(秀才第一名),正準備參加鄉試(省級考試考舉人)的時候,家庭發生變故,長兄夭折,父母相繼去世,姐姐出嫁,家中只剩下他和二哥相依為命,20歲時為生活所迫當了周家的上門女婿。在新房前,左公寫下了他那幅氣貫長虹的對聯,“身無半畝心憂天下,讀破萬卷神交古人。”心高氣傲的左公不甘於吃軟飯,一面當教書匠,一面考進士,不巧竟然三試不第。左公很笨嗎?恰恰相反。左公少年早慧,胸負大志,考不上進士是因為他“閒書”讀得太多了。左公早在童年時代就從故事和詩歌里對祖國的大西北產生了興趣,他酷愛鑽研農政,沉迷地理和兵法,年紀輕輕就達到了院士級別。經世致用的大學者賀長齡見了18歲的左公,驚嘆國士無雙,允許其自由閱讀家中藏書。26歲時,左公的老鄉,名滿天下的兩江總督(蘇贛皖書記兼軍分區主席)陶澍回湘陰省親時被他的一幅對聯打動,邀來敘談後一見傾心,後來竟然和這位年輕寒士做了兒女親家。後來,從新疆戍邊回來的林則徐途徑長沙邀左公相見,一夜長談後驚喜西北大業後繼有人,將在新疆收集考察到的軍政民情資料全部交給左公。太平天國運動興起後,湖南巡撫(省長)駱秉章不懂軍事,胡林翼給他推薦了左公做師爺,駱問左公能力怎樣,胡公說:“橫覽九州,更無才出其右者。”後來捧左成了一種時尚,以至於誰不捧就顯得誰沒見識。 左公真那麼牛嗎?檢驗他的日子終於來了。1852年,太平軍攻打長沙城,左公運籌帷幄,與名將西王蕭朝貴王牌對決,一戰而使對方殞命,急紅了眼的洪秀全和楊秀清使盡全身招數攻打了87天,只好鎩羽而去。遭遇了起事以來首次挫折的洪楊轉而攻打武昌城竟然一擊得手。其後,左公作為無名巡撫將湖南打造為湘軍大後方和太平軍的傷心地。1860年,獨立門戶的左公以5000名湘軍起家,與十餘萬太平軍作戰,先後平定了浙江,江西和福建三省,並創辦福建船政局和馬尾學堂,為中國培養了第一批海軍人才。緊接着揮師西北,平定了肆虐陝西和甘肅20多年的回漢內亂,最後抬棺西征,完成了他一生中的巔峰之作 ― 收復新疆。左公最大的功績還在於他使所平定的地方,都極快地恢復了生產和安定秩序(後文詳述),他在新疆的屯墾(生產建設兵團的原型)和民族政策保證了這塊土地在其後半個多世紀的長治久安,在中國內地亂成一鍋粥時,偏遠的新疆一直沒出大問題。僅憑這點,他就足以進入中國偉人之列。左公在部隊裡享有崇高的威望,他的部隊士氣高昂,軍紀嚴明,敢打硬仗,筆者若生在當時,也想搞一張湖南戶口,到左公帳下去戰鬥。 但是,我又最怕跟着他當兵,怕的是他那古怪的性格。這頭“湖南騾子”有三個怪脾氣。一是他的狂傲,他一生自比諸葛亮,毫不掩飾自己的聰明①,無論到誰面前都不給別人插嘴的機會。二是他的好鬥和嘮叨,左公信奉“窮困潦倒時不被人欺,飛黃騰達時不被人嫉”,這一點使他總是和同僚難以相處,他跟有知遇之恩的曾國藩惺惺相惜,卻天天以罵曾公為樂,搞地口才和文辭都不如他的曾公沒脾氣,他的親家郭崇燾在駐英大使任上犯了點小錯誤,被他彈劾到臨死也不能諒解。三是他的霸道,他給駱秉章當師爺時跟一個叫樊燮的總兵(師長)不對付,一天在大堂里碰上了,左公大罵“王八蛋,滾出去!”這位姓樊的也不好惹,托關係在咸豐面前告了一狀,要不是大臣潘祖蔭一句“國家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他非掉腦袋不可。有一年慈禧病重,幾天后宮內傳出訃告,死的竟然是慈安太后,左公在宮裡跺腳,“肯定有問題!” 好在慈禧顧忌他的威望,遠遷南京了事。左公還是少數敢跟洋人拍桌子的官員,他經常在洋人面前豎起小指,說“英國是這個。”[2]誰說中國的炮造得不好,他虛心接受,誰要說中國人不行,左公肯定急。這讓我想起了戴高樂,老戴在二戰時總是對羅斯福一副救世主的神態不買賬,多次說:“法國若不偉大就不成其為法國,”你美國還是我們幫建的呢。總之,左公既是個英雄,也是個老“憤青”,是我們廣大憤青的偶像。 有大俠深沉地說,“我可不是憤青。”好吧,咱們開始談李公。李公在很多方面和左公都是相反的。他小左公11歲,是官宦之家的公子哥,他父親還是曾公的年兄(同榜進士)。李公的才氣也不含糊,不同的是他24歲就金榜題名。在赴京趕考的路上,他寫下“一萬年來誰著史,三千里外覓封侯”的名句,立意高遠,但是隱約有些名利的成分。和大多數考試型人才一樣,李公年輕時恃才傲物卻又眼高手底,這從他和曾公的師生經歷中就看得出來。早在翰林院小李就受老爸引薦師從曾公,當曾公在湘楚辦團練時,他卻自己到安徽去拉隊伍,結果不得要領一敗塗地。進了曾公的幕府後,仍然生活散漫愛睡懶覺,被曾公嚴訓才振作起來。他在曾公帳下接受了精心的磨練,畢生對老師也是畢恭畢敬,但對曾公的遲緩又多有不滿,師徒賭氣時就撂挑子,時刻等待機會展翅高飛。 機會終於來了。1862年,太平軍逼近上海,曾公叫小曾(曾國荃)去救援,眼盯着天京這塊肥肉的小曾哪有這遠見,曾公只好派李公去,上海士紳和洋人們見到李公和淮軍簡直象久旱的蛤蟆盼到雨,銀兩彈藥自是應有盡有。他頭腦靈活,勇於接受新鮮事物。他從實戰中領略到西洋軍械的威力,從而“盡改(湘軍)舊制,更仿夷軍”,轉變成了裝備洋槍洋炮,並雇請外國教練訓練的新式軍隊,從此給淮軍帶上了洋味。同時,李公還採用一系列招降納叛,兼收並蓄的措施,擴充實力,不到半年內,淮軍就迅速擴軍至50個營頭,約2萬人,此後更進一步急劇膨脹,至攻打天京前夕,淮軍總兵力已達7萬餘人。同時在和洋人特別是和常勝軍打交道的過程中,鍛煉到了外交手腕。 與此同時,他着手經營自己的獨立王國,建立了以務實干練、通曉洋務為基準的淮軍幕府。太平軍被鎮壓後,曾公懾於功高震主,主動解散了大部分湘軍,而李公的淮軍卻得以保留和擴充。從此,他的淮軍陸續被清廷派防直隸、山東、江蘇、廣西、廣東、台灣各地,成為充當國防軍角色的常備軍;而以他為領袖,由淮軍將領、幕僚以及一批官僚組成的一個極為龐大的淮系集團,成為當時實力最強的一個洋務派集團。從1870年至1911年,先後出任總督、巡撫、尚書、侍郎(相當於今天的省部級)的淮系要員共有38人,而在淮軍和北洋海軍中擔任過提督、總兵(軍長和師長)以上的將領多達1300多人。並在其帶領下,開始了中國早期的洋務運動。自此,李鴻章在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任上秉政達25年,參與了清政府有關內政、外交、經濟、軍事等一系列重大舉措,成為清廷倚作畿疆門戶、恃若長城的股肱重臣。 李公能在晚清官場活躍40年之久,雖屢遭危機,幾經沉浮,卻始終位極人臣,權傾當時,自然與其較高的政治素質分不開。梁啓超說,“李鴻章之治事也,案無留牘,門無留賓。”“左公以發揚勝,李公以忍耐勝,”李公慣用權變之術,陰柔剛猛,深諳為官之道。李公一生最大的特點是所謂“守困”,“受盡天下百官氣 養就胸中一段春,”即忍辱負重、舍小保大、變弱為強, 他為了守住自己而建立功名,為了守住江山而不辭辛苦。 左公身材短粗,膚色黝黑,自始至終生活儉樸保持着土氣,而李公則是洋派的典型。他身材高大,玉樹臨風,飲食起居有條不紊,對咖啡牛奶自是來者不拒。左公狂傲在外,他卻把傲氣藏倒骨子裡,接人常帶傲慢輕侮之色,俯視一切,又喜歡嘲笑揶揄。尤善辭令,陰陽開闔,風采凜然。有時發現,左為武將,李搞外交真是天生的。 但不幸的是,這樣一個才大志高的傑出人物,卻是一個政治失敗者。他搞洋務想富國強兵,結果賠了個底朝天,他精心培養的接班人袁世凱,把中國搞得一團糟。對左李評價,有一個耳熟能詳的說法,“左宗棠做事,李鴻章做官,”言下之意,李公是個官迷,這樣說未免簡單化。對李公的失敗,梁啓超在他的明褒實貶的《李鴻章傳》中有過許多獨到的分析。除了在本系列第一篇中所說,李公無法像曾公和“明治三傑”那樣從制度上改革國政之外,梁公還說李公是“有才氣而無血性之人”,“不敢破格,是其所短也。”所謂不敢“破格”,用句俗話說就是他不會“耍流氓。”李公出身於官宦世家,背後有一個龐大的關係網,李氏大宅門的眾多宗法、姻親關係是他在官場馳騁最穩定、最牢固的基礎, 在他遊刃有餘的同時,反而喪失了突破體制的可能性。他對洋人也是耍一些小聰明掙點蠅頭小利,卻不知外交的根基是實力,有實力才能“耍流氓。”此外,李公的私德也常成為人們詬病的話題。與曾胡左的兩袖清風相比,李氏兄弟家資巨富,爪牙遍地,他跟沙俄談判時的受賄行為也是一大污點。這些私德雖然和政治本身沒有直接關係,從一個側面也可以看出,李公在經營他的淮系集團時也有幫派意識,這種幫派意識有時也是政治阻礙,這一點後文還要談到。 有人說,左公是“大清朝最後一棵頂梁柱”,李公臨死時哀嘆自己是“裱糊匠”。其實要我說,他們和曾公一起,既是裱糊匠,也是頂梁柱,還是三駕馬車。當曾公在時,他們就是三架馬車,曾公選賢任能,掣畫全局,左公威服內外,李公縱橫列國,共同拉着大清國這輛笨重的破屋,在疾風驟雨中追趕西方。曾公死後,左李成了兩棵頂梁柱,勉強支撐着大清朝向前闖關,在1880年代,內亂初平,沙俄吐回新疆,中法打成平手,洋務運動有聲有色,剛剛從西北回來的左公又馬上投入到南洋海軍的建設中,大清迎來了少有的中興局面。然而,19世紀末的中國仿佛是個得罪了上帝的倒霉蛋,不幸的是這時左公也死了,於是,李公一個人就只能是“裱糊匠”了。運氣壞是因為我們沒有好的制度,制度的優勢在於它能不斷地產生人才而不是依靠一兩個人才。 當中國人明白這一點時,真正的苦難,已經降臨了。
---------------------------------
[1] 左景伊著《左宗棠傳》, 關於左公逸事記載最詳細 [2] (美)W.L.Bells著,王紀卿譯《左宗棠傳》,該書寫於1937年,特點是軍人寫軍人 [3] 左宗棠:大清朝最後一棵頂梁柱 http://culture.people.com.cn/GB/40479/40482/4135303.html [4] 梁啓超著,《李鴻章傳》,對李明褒實貶 [5] 趙焰著,《晚清有個李鴻章》,以惋惜的心情寫李,但對李整體把握不很到位 [6]李鴻章對伊藤博文:大臣與首相的差距, http://msn.ifeng.com/history/renwu/200809/0909_5873_1139211.shtml ① 關於左公自比諸葛亮,有很多笑談。傳說他嫌自己的兒子愚笨,當着眾人的面批評說,“你連諸葛瞻(諸葛亮的兒子)都不如!”他經常在書信中署名“小亮”或“今亮”。有一次,一個幕僚奉承他,“左公真是神機妙算”,左公自鳴得意地說,“此諸葛之所以為‘亮’也”。接着左公又諷刺某某某自稱諸葛亮不自量力,該幕僚也很會搞,“此葛亮之所以為諸(豬)也”,左公面紅耳赤。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10: | 山月歌: 一段我親身經歷的腐敗與反腐敗 | |
2010: | 解密全球最狠摩薩德的“天道”行動 | |
2009: | 世界歷史證明離開毛澤東思想就無法擺脫 | |
2009: | 人民科學家錢學森今日在京逝世 | |
2008: | 毛澤東為什麼叫李德勝? 毛澤東為什麼83 | |
2008: | 《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27)長征之 | |
2007: | 中國戰線從軍記 18 擔任決戰師團的大隊 | |
2007: | 柞里子:玄武門之變(17) | |
2006: | 也說“中醫幫助了中國人口壽命的提高” | |
2006: | 從吹捧中醫想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