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布斯:中國在高科技領域的四大競爭劣勢 |
送交者: 捌捌捌捌捌 2012年01月24日15:57:55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
中國在高科技領域的四大競爭劣勢 作者:Peter Cohan 2012-01-19 中國對美國高科技製造業崗位的侵襲看來勢不可擋。 《華盛頓郵報》報道稱,中國對美國高科技製造業崗位的侵襲看來勢不可擋,有些美國政府人士對此感到憂心忡忡。然而,這篇報道忽略了四個至關重要的領域,美國在這些領域中擁有對中國的巨大優勢。 美國政府為何感到憂心忡忡呢?據《華盛頓郵報》報道,美國國家科學委員會(National Science Board,簡稱NSB)報告稱,美國高科技製造業崗位減少了28%(68.7萬個),從2000年的245萬個減少至2010年的177萬個左右。 這篇報道還強調了令美國政府憂心的三個趨勢。我在下文中列出了這三個趨勢,並指出了它們並不是如此令人可怕和擔憂的原因。 1. 中國和其他九個亞洲國家的研發支出如今已與美國不相上下。通常來說,大企業的研發對推動創新並不是特別有效,風險資本更加有效得多,而亞洲的風險資本寥寥無幾。 2. 中國的工程學博士數量增加了一倍多,現在"遠遠超過了美國"。真正的問題在於,是誰雇用了這些博士。在美國,許多工程學博士進入了華爾街,如果中國的工程 學博士可以成功地創建科技公司,那麼他們就會威脅到美國在高科技方面的領先地位。但真正重要的是,哪個國家營造了最有利的創業環境。 3. 美國跨國公司的海外研究人員數量增加了一倍多。我不認為這值得擔心,因為無論這些研究人員想出的新產品是什麼,都能夠為世界各地創造新的工作崗位。 總而言之,NSB的報告在我看來完全是杞人憂天。另外,美國政府不應該利用其資源來試圖對抗想象中的威脅。相反,我們應該認識到,美國是世界上最善於把新技術轉化為產品,從而使企業運作得更好並提升消費者生活質量的國家。 要想了解這一點,有必要在更廣泛的背景下對各個國家和地區進行比較。正如斯利尼·蘭根(Srini Rangan)和我在我們的合著作品《資本崛起》(Capital Rising)中所言,勾勒這一背景的一個方法就是思考為什麼資本會流入某些國家和地區。 在回答這個問題時,我們發現經濟增長是一大原因,另外還有創業環境的相對優勢。創業環境包含四個因素:公司治理,金融市場,人力資本和知識產權制度。 NSB 報告中提及的幾個亞洲國家在創業環境方面有何不同?為了更深入地了解這個問題,我進行了某些新鮮的嘗試。1月3日至13日期間,在"香港(中國)/新加坡 創業戰略海外選修課"上,我帶領25位百森商學院(Babson College)的MBA學員與多位創業者、投資者、政府官員和教授舉行了會面。 我們將美國、中國香港/新加坡、中國大陸的創業環境進行比較後發現,美國在四個關鍵領域擁有優勢。具體情況如下: 1. 公司治理。在美國,少數投資者可以向重要人士提供股票期權。而中國香港和新加坡的法律明確要求公司提供完善的財務報告,但向重要人士提供股票期權的方式並不健全。在中國大陸,無論是股票期權還是法治都很不健全。 2. 金融市場。美國、中國香港和新加坡的財務報告標準比中國大陸更加嚴格。這已經使許多中國公司因為其習以為常的商業做法而在美國上市時遭遇法律問題。雖然中 國香港和新加坡擁有完善的財務報告,但相比美國,他們在初創公司融資和投資者盈利退出方面仍然缺乏有深度的金融市場。 3.人力資本。中國、香港地區和新加坡培養了大量的技術人才。但這些地區的文化驅使着技術人才為支付高薪的大公司工作,比如投資銀行和諮詢公司。在新加坡,如果公司破產,創始人可能會被永久排除在著名商業團體之外。 4. 知識產權制度。美國的知識產權制度並不完美,但要好於中國、香港地區和新加坡。雖然美國公司也經常使用彼此的專利,但至少有個法院系統,使專利糾紛常常可以通過交叉許可與現金支付相結合的方式得到解決。 簡而言之,由於出色的公司治理、金融市場、人力資本和知識產權保護,美國是世界上最有利於高科技創新的國家。 這意味着,中國的高科技創業人才可能會被吸引到美國。但美國也有可能失去這些人才,除非美國實施創業簽證項目,如果這些人才能夠在美國籌集到25萬美元資金,他們就可以留下來。 同時,蘋果公司的生產夥伴富士康表明,只要薪水足夠低廉,那麼低工資的高科技製造業崗位就會繼續留在中國。由於中國的工資正在提高,這些崗位將流向孟加拉和越南,那裡的工資具有"全球競爭力"——也就是世界上工資最低的地方。 如果中國能夠克服其在高科技方面的四個競爭劣勢,那麼美國就有大麻煩了。美國政府應該密切關注中國在這方面的進展,同時還應該批准《創業簽證法案》(Startup Visa Act)。我認為,該法案將有助於創造880萬個新工作崗位。 雙語閱讀:China's Four High Tech Competitive Disadvantages 譯 于波 |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11: | 二問落英:毛澤東搞 “蔣、日、我三國 | |
2011: | 中共歷史上的洛川會議 | |
2010: | 當事人回憶文革中搶救劉少奇經過 | |
2010: | 蘇聯在二戰時對中國東北的掠奪 | |
2009: | 若毛澤東與勾踐劉邦一樣死於1956年,就 | |
2009: | 中國經濟的莊園化——朱門酒肉臭,路有 | |
2007: | 從邊陲海禁到門戶開放的反覆:商貿文化 | |
2007: | 請指點:為何蒙古不滅歐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