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古代戶口制度始於何時?
送交者: 二野 2012年06月07日12:52:37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古代戶口制度始於何時?

 

  據史載,我國夏禹時分天下為九州,有人口約1300 多萬。周代增加了二 三百萬。戰國末期,共有人口2000 多萬。《漢書·地理》》記載,西漢末年 共有居民1223.3 萬戶,5559.4 萬人。這是一個比較詳細也是比較信得過的數字,說明了當時我國調查戶口、編定戶籍的制度已相當完備。

 

那麼我國是從何時開始制訂調查戶口、編寫戶籍制度的呢?一般認為,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廢除分封制,建立郡縣制和戶口編制制度,十戶為一 里,十里為一亭,十亭為一鄉,若干鄉為一縣。全國從基層到中央政權,  都通過戶口制度像編席織麻一樣編織起來,整齊劃一地進行登記。 但是也有人認為,秦朝的戶籍制度,實際上應從秦孝公就開始了,

 

戰國時期,秦孝公任用商鞅進行改革,其主要內容也是清查戶口、按戶分田地,  每戶一百畝。商鞅變法的戶口編制是五家為伍,十家為什,生了小孩要 登記,死亡人口要除名,官吏要經常檢驗戶口,凡是在冊人戶,都得向國家繳納賦稅,充服兵役,維護地方治安,檢舉捉拿奸人

 

談到戶口的整頓、編審,有人認為,春秋時齊桓公任用管仲對全國進行嚴格的行政區和戶口登記,控制了人口,增強了國力,這就比商鞅變法還早 了幾十年。當時的齊國京城裡分為21 鄉,工占6 鄉,士占15 鄉;京師外,  分為五屬,屬下設縣,縣下設鄉,鄉下設卒,卒下設邑,邑下是家。政府要 求多家多戶行同和死同哀

 

春秋以前有沒有戶口制度?唐太宗李世民曾向大臣盧承慶提出過這個問題,盧承慶回答說,夏商周就有了戶口編審,並且還談了從夏商周到隋朝戶 口變化的情況。 夏商有無戶口編審,至今尚無史料可以佐證,但是周代是確實編審了戶 口的。《周禮》中有這樣的記載聽閭里以版圖凡在版者。閭里即 鄉里,版圖即戶口冊,後來才用以代指一國的疆域。

 

西周是奴隸社會晚期,有的奴隸可以結婚生子,成家的奴隸稱,以計算,史書有奴隸 主買賣和賞人臣五家臣十家乃至臣一百家臣二百家。 歷代王朝對戶口十分重視,中央政府設置了專門的機構對全國的戶籍進行管理,周朝始置司徒官位,其職掌為治理民事,掌握戶口,官司籍田、 徵發徒役和收斂財賦。春秋時沿置。秦代及漢初有治粟內史,其職掌與 周朝時司徒類似。

 

三國時專設戶部,魏晉南北朝時為度支部,後周、隋 朝稱為民部,唐朝因為要避諱李世民的字,將民部改為戶部。戶部是 中央官僚機構六部之一,長官為尚書,其副手為侍郎。實權很大,  掌土地、戶口、農墾、鈔幣、租稅、漕運、救荒、官俸、兵餉等。此後各代 沿置,一直到清朝末年才又改為度支部。戶部向全國征糧、徵兵的根據是戶口簿,戶口簿還是維持地方治安的圖 冊。秦末劉邦起兵攻入秦都咸陽,蕭何首先到秦朝中央保存檔案圖書的地方 抓到了戶口冊和天下地理冊,從而為劉邦掌握了糧源和兵源、以及天下各處關隘要塞的情況,為戰勝項羽,統一天下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在歷朝的戶口簿上,一家稱戶,家中人口稱丁。隋文帝詔令:3 歲以下 為,10 歲以下為,17 歲以下為,18 歲以上方才為  而60 歲以上為得向國家負擔各種差役、兵役,60 歲以上的 老人便可免除。

 

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封建王朝窮兵黷武,加緊搜括,常常把 的年齡定小,的年齡推後。古代還習慣以戶主的職業稱呼其戶,  例如織衣灶戶花戶軍戶,歌女樂師稱樂戶,長 期居住船上漂泊江河湖海的人稱疍戶,討飯為生的人為丐戶。 史學界認為,古代最完善的戶口簿要數明朝的黃冊

 

明朝編審天下戶口,國家的戶口冊用黃色紙(綢、布)作封面,故名黃冊。上面登記 着全國各省、府、縣每家每戶的人口數、性別、年齡、婚姻、田宅、資產等情況。按十戶為一甲。若干戶為一里進行里甲編制,向國家交納賦稅和 充服各種役差。而對戶口編制最為嚴密的是中國最末一代王朝——清朝,地 方上一律實行保甲制,十戶為一牌,十牌為一甲,十甲為一保。每戶都要掛 一家牌,上面寫着家長姓名、職業、丁男數目。每十家要掛十家牌  上面寫着十家戶主姓名、人口情況和大家共同守法的公約,牌上還寫着一 家犯法,十家連坐八個大字。

 

應該指出的是,封建王朝通過戶籍固然對國家的嚴密管理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一些嚴格的制度把人牢牢地******在土地上,這種強制統治,也 是造成了中國封建社會閉塞、落後、長期停滯不前的一個原因。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1: 挾《辛丑條約》自重,李大釗躲在蘇聯兵
2011: 近代拍案驚奇:人民戰爭大戰麻雀(圖)
2010: 《天安門》、《八九點鐘的太陽》製片人
2010: 為什麼洋人西亞人東南亞人甚至包括黑人
2009: 李敖: 我眼裡的毛澤東
2009: 貪腐的許宗衡和資改派們已經開始滅亡
2008: 柞里子:黑辣銳為何敗走麥城?
2008: 小毛的心理分析,嘿嘿
2007: 倪匡偷渡避反右 孚慶回歸換勞改zt
2007: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