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並沒有要求林彪領軍抗美援朝 |
送交者: 高伐林 2013年01月29日16:01:19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
八十年代中就有傳聞,說朝鮮戰爭打起來後毛主席原想要林彪掛帥出征,後林彪以自己有病推辭或說林彪怕死不敢參與戰爭。在學術界也有這個傳說。沈志華教授說:過去我有點懷疑,林彪跟蔣介石打過那麼多年的仗,為什麼害怕跟美國人打仗?如果毛主席讓他去他敢不去嗎?經過研究可以斷定:這個事沒有
老高按:前幾天有網友談到現在對歷史的研究有兩種,一種是致力於發掘更新更多的檔案史料;一種是對現有的史料深入研究比對,從中發現矛盾、漏洞、謊言,從而逼近真相。後者的代表,國內是已故學者、《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作者高華,國外是蘆笛。這位網友更推崇後面一種做法。 這種說法是很有見地的,歷史學者的研究方法,確實有這樣不同的側重。沈志華等人多次強調過:若看不到第一手檔案材料,我根本無法下筆。而蘆笛呢,前年來到美國開研討會時則表白: 我的優點,不是能深入考據,發掘史實,而是提出一種可能性,一種話題,讓有興趣的人能夠繼續鑽研。看來這還有點效果,……我其實看的東西很少,但就是憑“猜功”——所謂“猜功”,就是邏輯推理。但我的文史資料的佔有始終比較薄弱,我在英國基本上看不到中文書,只能從網上下載一點東西,附近沒有一個圖書館能利用,但我能提出一種留待其他人去充實的看法。……我或許能提供一種刺激,促使大家想想是否有這種可能性?我提出一種假說,目的就是讓大家來駁倒,在這個批駁過程中,刺激大家想這個問題,就是一個很大的收穫了。(根據我的現場錄音整理) 高華也曾經表示過與蘆笛類似的意思:以他的身份,苦於無法讀到被官方壟斷的許多檔案史料,於是將精力、工夫下在對諸種已有的公開史料的對比、鑑別和分析上。 這也就是說,這些學者並不是樂於這樣、甘於這樣,只是在環境、條件限制下,不能坐等,力圖找到突破限制之途。前幾天我採訪“文革”和解放軍研究專家、也是林彪問題研究專家丁凱文,他恰恰也談到這一點:官方對一些重要的檔案不開放,難道我們就不研究、就只能被動消極地等待嗎?不,我們還是要盡我們的努力。 然而,不論高華、蘆笛還是丁凱文,也都表示過:對於歷史研究來講,檔案史料無疑是最重要的。 為什麼檔案史料最重要?中國的一句古話一語道破:“事實勝於雄辯”。對史料的辨析,能夠證偽很多種謊言,卻未必能夠證實某一項事實;而一條真實的史料,卻能夠做到這一點。換句話說,對史料的辨析,能夠戳穿很多“假”;然而要確認“真”,還需要過硬的憑據。 這就是為什麼沈志華教授要花大量的時間、金錢——也是他機遇好——到莫斯科弄到浩如煙海的前蘇聯檔案,他才有這個底氣,敢當着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專家的面說:中國的社會科學的研究水平在世界上落後得排不上號,但是對冷戰史的研究,走在全球前列。 在最近的一次報告會上,沈志華教授又強調“過去沒有這個檔案和現在有檔案的結果是不一樣的”;他夫人李丹慧教授的一句話,更為直截:“如果你沒有掌握一些材料也就沒法跟國外學者進行對話,自己講了半天、說了半天,人家一個材料就把你前面的很多東西否定掉”。 近年來研究林彪、周恩來的後起之秀司馬清揚,在接受我以《新史記》記者的名義專訪時,也曾經說過這麼一段不無悲觀的話,可做印證: 像林彪突然成為中國的第二號人物,到底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史學界爭論了很久,形不成統一的意見,因為缺乏關鍵性的材料,只能各說各話推測。……關於林彪問題,我們根據目前的材料,所得出的各種結論,很可能到更多機密材料曝光、解密之後,被完全推翻或者推翻一半。中國的檔案管理制度決定了,我們在寫這些書的時候,所依據的很多材料可能並不是真實的。 下面我介紹沈志華夫婦和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牛軍的演講,他們再三強調的,就是史料說話。看來是根據記錄整理的,整理者的水平比較差,我加了些標點符號,還是有不少地方語義不明。尤其是其中牛軍的演講,好些地方令我摸不着頭腦,理不清思路。這場演講的水平不高,我幾次猶豫,是否從牛軍演講開始就將後面刪掉,只保留前面沈志華的內容,但最後還是決定全文轉貼,只好就這樣了。不過,精華是在沈志華開頭所講的那個故事:林彪根本就沒有“稱病拒絕出征朝鮮”,因為毛澤東根本就沒有對他有過這樣的要求。以前也有林彪研究專家這麼說過,但是沈志華開口的份量到底還是不一樣。沈志華講到“冷戰史研究是一個顛覆性的歷史研究”,像關於林彪的這一觀點,確實顛覆了長期以來的舊說! 沈志華等人的演講是為了介紹他們所出版的冷戰國際史叢書。許多話題,會在這套書中展開,許多檔案史料,會在這套書中披露。我盼望買到、讀到這套書。 故事演繹“冷戰國際史” 沈志華、牛軍、李丹慧,騰訊網2013-01-11 【要點1】中蘇關係、中美關係、朝鮮戰爭、中國外交決策,這四方面,如果美國、日本、俄國學者不看中國學者的書,此研究是搞不下去的。 【要點2】關於朝鮮戰爭。毛澤東是否最初想讓林彪出征?沒有這個事。毛最早讓誰掛帥出征?是粟裕。後來發現必須要有一個能駕馭三個以上兵團的指揮機構……那會毛想的是彭德懷。(沈志華) 【要點3】林彪反對出兵朝鮮。但作為一個高級將領,自己有主張,不準備出兵是一回事。如果中央軍委或者毛決定讓他出兵,去與不去是另一回事。如果毛說“林彪掛帥”,我想林彪肯定義不容辭。(沈志華) 【要點4】朝鮮戰爭打起來,我個人認為是中、蘇之間存在着不信任和矛盾,被金日成利用。(牛軍) 【要點5】我們不能說冷戰在亞洲已經完全結束,中國現在面臨的很多問題其實還是冷戰遺留下來的問題。(牛軍) 【要點6】冷戰史研究是顛覆性的歷史研究,很多內容都是新的,因為檔案都是新的,所以冷戰史研究的故事很多。(李丹慧) 中國學者在冷戰國際史領域的貢獻引人跟隨 沈志華(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終身教授,冷戰國際史研究中心主任):非常感謝九州出版社策劃的冷戰史叢書。21世紀以來,國際學界出現一個新的研究領域、新的研究熱潮,即冷戰國際史的研究。冷戰國際史的意義在哪兒?主要是因為蘇聯解體。美國對冷戰研究有幾十年時間,但有一個根本缺陷——沒有看過中國、俄國的檔案,不知道另一邊究竟發生了什麼事,美國人對朝鮮戰爭、中印衝突、中蘇衝突等也寫書,但都是瞎猜,因為他們看不到檔案。21世紀以來,隨着檔案陸續出來,形成了一個新學科:冷戰國際史。 在此過程中,中國學者跟進比較快,1997年召開了第一次國際討論會。自此以後國內學者每年聚在一起討論各種各樣的問題。研究範圍比較廣,中國學者目前在國際上處於領先地位的有:中蘇關係、中美關係、朝鮮戰爭、中國外交決策,這四方面,如果美國人、日本人、俄國學者不看中國學者的書,此研究是搞不下去的,這是中國歷史學家在冷戰國際史行當做出的貢獻。但在這兒不給大家講學術課程,你們聽着沒有意思。這些學者研究完後,研究了什麼東西?對學術有什麼推進?過去了解的事情通過學者搜集、分析、解讀檔案,發現原來不是那麼回事,這就是學術上的進步。 我先講一個故事,然後牛軍講一個故事,丹慧講一個故事。過去沒有這個檔案和現在有檔案的結果是不一樣的,在這裡我講一個關於林彪的事情。 沈志華講故事:林彪是否稱病拒絕出征朝鮮? 八十年代中就有一個傳聞,說朝鮮戰爭打起來後毛主席原想要林彪掛帥出征,後林彪以自己有病推辭或說林彪怕死不敢參與戰爭。這個傳說在學術界也有,過去我有點懷疑,因為軍事將領跟蔣介石打過那麼多年的仗,為什麼害怕跟美國人打仗?另外,如果毛主席讓他去他敢不去嗎?但沒有證據。最近我寫了一篇論文,專門寫林彪對朝鮮戰爭的態度,林彪是否稱病不出或者假借看病推辭?我找到很多有關的檔案文獻,在這些檔案文獻的基礎上我大體可以把這個過程描述出來。我簡單說一下,詳細的書裡都有。 毛澤東是否讓林彪出征?這個事沒有。毛最早讓誰掛帥出征?是粟裕。當時粟裕為台灣戰役的總指揮,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6月28日、29日毛澤東給粟裕打了一個電報,“請你到北京來,有重要的事跟你商量,可帶參謀數人。”過了兩天粟裕回了一個電報,“我現在重病在身,無法赴京。”毛回電,“你先看病,不過你也可以到北京來看病。”意思是我隨時想見你都可以。7月14日粟裕又回電:“我已在青島養病”。這是什麼時候?出了什麼問題?7月2日蘇聯大使找周恩來說:“美國出兵了”。原來我們沒有想到美國會出兵,現在美國出兵,怎麼辦?斯大林同志對這個問題非常關注,希望在朝鮮人民需要的時候,中國能出手幫一把。周恩來答覆,“可以,但我們有一個要求:中國出陸軍,蘇聯出空軍。”7月5日,斯大林答覆,“可以,如果美軍越過三八線,中國出陸軍、蘇聯出空軍。” 在這個過程中,周恩來向他傳遞信息:中國已經組織了一個東北邊防軍,東北邊防軍的司令兼政委就是粟裕。但粟裕一直未到位。粟裕為什麼不去?他確實有病,但我覺得這個病不是主要因素,因為就在兩天以前他還給中央軍委寫電報說他要提前發動對台灣的戰役,擴充人馬60萬等。這說明他是對去朝鮮有顧慮。有這樣的顧慮並不是粟裕不敢跟美國打仗,而是因為他要指揮的部隊已經超出了三野範圍。原來打台灣就是三野部隊,但這次去朝鮮是四野部隊,不是他的手下,怎麼指揮?當然他沒有跟毛澤東說因為四野是林彪的部隊,所以不去指揮。但之前的6月23日他曾給中央軍委發過一個電報:認為三野部隊人數不夠,對蔣介石的軍隊無法構成絕對優勢,所以希望中央撥補充的兵源。當時能夠補充過來的就是四野的十三兵團,並在鄭州集結。他提出這個要求後,跟着提了一個要求:希望中央軍委另派人指揮台灣戰役,比如林彪同志、劉伯承同志或中央軍委的其他領導。可以看出粟裕不想擔任東北邊防軍總指揮主要是因為不是他自己的部隊,而是林彪的部隊。 後到8月中旬,8月中旬以前毛澤東沒有再跟粟裕聯繫。而實際情況是自7月中旬,毛三番五次的跟斯大林講中國要出兵,立刻把軍隊派出去。那時派軍隊去朝鮮主要是換上朝鮮人民軍的軍服,把戰士改成朝鮮人名,變成朝鮮人民軍。毛的解釋是,過去後美國人不知道是中國人在打,把美國人趕下海就完了。那時設想出十三兵團就夠了。結果出了問題,十三兵團的指揮機構是現成的領導機構,不需要在上面再疊加一個超出兵團以上的指揮機構。所以在8月底以前毛澤東沒有再提這個事。 但到8月底情況發生了變化,美國策劃登陸的危險性越來越大,這時毛覺得一個兵團不夠,所以跟陳毅講要把九兵團(三野粟裕的部隊)壓過去,還要把十九兵團壓上(就是一野彭德懷的部隊)。這時就出現問題了,必須要有一個能駕馭三個以上兵團的指揮機構。粟裕不干怎麼辦?那會毛想的是彭德懷。8月底、9月初毛直接給彭德懷發了一個電報,意思是月底到京,有重要的事跟你相商,先把十九兵團準備好。 9月15日,麥克阿瑟仁川登陸一舉成功後,形勢發生急劇變化,這時候毛想到了林彪。可林彪的實際狀況是怎樣的?現在從林彪秘書、司機以及俄國檔案里可以證實,林彪確實在1947年就開始犯重病,這跟閻錫山的士兵打了一槍、子彈卡在他脊椎里拿不出來有關,1941年到蘇聯將子彈取出,取出後落下了後遺症,怕風、怕水,可能什麼都怕。我看到1947年的一份電報,請蘇聯派醫生來,說林彪這個病太怪,中國人治不了,希望蘇聯派醫生。1948年也有類似的情況。 林彪南下後病犯得更嚴重,特別是到了湖南,他已經沒有辦法在前線指揮打仗了,睡不着覺,不敢見光,像今天現場這樣的光他都得擋住。1949年3月、4月到武漢療養,武漢也不行,後回北京。到北京怕風到什麼程度?林彪從外地回來,他兒子說:“爸,我學了一個舞蹈給你跳跳。”剛一跳,林彪說:“不行,出去,外面跳。”他要隔着玻璃看,為什麼?怕風。他病到這種程度,所以司機講:“林彪睡不着覺。”怎樣才能睡着?“抖着他的手,抖着抖着他就睡着了。”回頭想乾脆在車上睡覺,所以司機開着車,林彪在車上睡。如此,怎麼打仗?林彪有病是真的,這是一點。 另外,到今天為止我從來沒有看到有任何一個人說毛澤東讓林彪掛帥。我看到的材料有周恩來到祁山看林彪,林彪也去毛的住所傳話……所以林彪有這種病都是真的。在湖南都沒法指揮打仗,能去朝鮮指揮?所以毛不太可能派他去指揮戰役。 林彪反對出兵,但如果接到命令會義不容辭 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問題是林彪對出戰究竟是什麼態度?在我看來,林彪反對出兵。這樣的材料比較多,其實大家都比較反對,不光是林彪,幾乎所有軍事領導人都認為不應該出兵作戰,因為條件太差,根本沒有辦法跟美軍打仗。周恩來曾派人去平壤。9月初派的人回來匯報情況時,林彪專門找人問他,如果朝鮮出現問題,中國能否頂得住?從這點可以看出林彪不太主張出兵。 但有一點,作為一個高級將領,自己有主張,不準備出兵是一回事。如果中央軍委或者毛決定讓他出兵,去與不去是另一回事。我們看到的材料是,9月15日美軍在仁川登陸成功,9月18日林彪在祁山療養,就把他在武漢的四野局的局長(?)、政委全叫上。四局是搞什麼的?做偵聽。林彪說,美國在仁川登陸成功,朝鮮局勢大變,中央很可能出兵,而且很可能要我帶隊,所以你們事先做好準備,馬上搜集情報,情報部門先去朝鮮。從這兒可以看出林彪早有準備,如果毛說“林彪掛帥”。我想林彪肯定義不容辭,立刻去朝鮮。從現在看林彪對毛的態度,可以想象如果毛點名讓他去,他敢不去嗎? 最後毛確定讓彭德懷出征是大家都知道的。這個故事很複雜,事情本身非常複雜,不是誰敢打仗、誰不敢打仗,誰拍胸脯說“我去”就完了,沒那麼簡單。歷史需要研究,特別是需要像我們這樣的歷史學家認真看檔案,給你解讀一個故事。 我的故事講完了,你們覺得怎麼樣?(掌聲) 現在有請牛軍教授講一下。 牛軍戲談“基辛格剽竊沈志華” 牛軍(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法學博士):沈老師定調:“今天乾脆講故事吧。”沈老師是講故事的高手,我在這方面差很多。對於這整套書的出版很有感慨,因為沈老師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扛起冷戰研究的大旗,我們就一起做研究。當時條件非常艱苦,不像現在。這套書能問世,有出版社的大力支持。 在這裡稍微介紹一下我們已經取得的成績,講一個昨天我跟沈教授講的事情,並且認為媒體可以炒作這個題目,簡單講就是基辛格出了一本書《論中國》,我發現他在這本書裡剽竊了沈教授的觀點,所以媒體有興趣可以寫一個題目:“基辛格剽竊沈志華”。 在《論中國》這本書的第四章或者第五章講中蘇同盟的背景是怎麼發生的,與朝鮮戰爭的關係,裡面專門講斯大林為什麼在1950年1月毛澤東去莫斯科時,兩人說好:朝鮮的事情等中國打完台灣再說。但毛澤東前腳走,(斯大林)就把金日成叫去說:“這事可以積極考慮了。”然後讓金日成到北京跟毛澤東說這個決定。基辛格講斯大林為什麼同意金日成打朝鮮戰爭,武力統一國家?他講了兩個原因:一個原因是中國革命勝利,美國未干涉,覺得朝鮮再打一下的話,問題不大,美國也不會干涉。原話是(大意):“根據中蘇談判中的情況,斯大林可能失去在遠東的老大地位(指旅順)”。(牛軍所轉述的基辛格這個思路,我沒看明白,疑有脫漏。——老高注) 在這個問題上,沈志華教授在他的《斯大林、毛澤東與朝鮮戰爭》裡,根據他看到的檔案第一次將此問題提出。這個觀點非常新,有很多爭論與討論。基辛格通過文字表述,讓人感覺到是他看到檔案,其實他是看了沈教授的這本書,應註明這個觀點是誰的,但基辛格沒有註明。所以你可以跟他打這個官司。當然,基辛格是中國的老朋友,筆下留情,不要破壞中美關係,但從學術角度而言要很嚴肅的對待。 我說這個意思是我們在一起研究,沈教授所講是對的,我在北大國關學院,研究的是國際關係,國際方面的理論每天都有,說“要創造中國體系”、“中國話語”,但這做不出好的研究。在中國外交關係方面,就我看的書裡,冷戰史研究在國際上得到的認可度和重視是至高的,這領域裡的學者,比如沈志華、李丹慧教授的研究成果被引用的程度相當高。學科規範是這樣的,但先進思想的傳播是我們最希望看到的結果,能夠改變我們一定的觀念。 牛軍:冷戰在亞洲並未完全結束 沈教授講朝鮮戰爭,我順着朝鮮戰爭講,今天檔案告訴了我們什麼樣的中朝關係,我就以朝鮮戰爭這一階段為例。朝鮮戰爭打起來,我個人認為,是中蘇之間存在着不信任和矛盾,被金日成利用,這是一個重要因素。當然斯大林有斯大林的想法。但中國、美國、俄羅斯(要是)沒有矛盾,朝鮮半島也就沒什麼事。而因為都有矛盾,被金日成利用,你能怎麼辦? 矛盾大到什麼程度?(俄羅斯檔案里記載,我們國內還未公布)停戰談判時,毛澤東給斯大林發了一份電報:希望由斯大林同志出面主持,中國作為談判的代表。根據我看沈教授研究的詳細資料,這個停戰過程有很多政治因素,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北朝鮮怎麼辦。金日成有幾個問題向斯大林匯報,有不同意見反映,中國管不了。斯大林看到這個電報立刻回覆:這個談判由中國做主。這樣毛澤東才決定由中國組成代表團(很強的班子)處理此問題。通過檔案我們會發現,毛澤東是一個很有戰略思考的人,因為中間有一個很大的問題:毛澤東想打下去,金日成不想打了。金日成不想打是通過兩個辦法:一是跟中國講:“你們老守着陣地不行,要出擊,否則北朝鮮整天挨打,你們又不打,我們受不了,轟炸太嚴重了。”俄羅斯發回的電報里講:“朝鮮軍隊士氣低落,紀律不好。”——根本不像我們去看他們祖國解放紀念館所講的那樣;二是給斯大林發了一個電報:希望中國軍隊主動發起進攻,美國炸了北朝鮮、炸了平壤,中國空軍要深入敵人後方。(這一段,也讓人糊塗。——老高注) 這種情況下,周恩來於1952年8月去莫斯科專門跟斯大林講,斯大林說:“我們是支持你們的”。周恩來把毛澤東跟金日成之間商量的事情都跟斯大林講了,說事先是怎麼講的,現在變化了。斯大林說:“當然得按你們的辦法,你們知道你們辦。”周恩來說:“這麼說不行,要把彭德懷、金日成叫到莫斯科來。”斯大林說:“可以,我出面把這個事情解決處理。”這是沈教授翻譯的非常珍貴的談話記錄,有興趣的朋友看看,如此才能了解中朝關係表面和實質的差別到底有多大。 後來彭德懷和金日成兩個人都去莫斯科談,斯大林談話很厲害,我看彭德懷秘書寫的傳記講當時的場景:斯大林上來就講這個事,先問金日成:“聽說你們那兒還有一些戰俘沒有報出來。”金日成隱瞞了4~5萬人的戰俘,後來弄得非常被動,因為戰俘是要按照對等比例交換的,你這邊的數跟他們對不上,談判會很難。“還虐待戰俘?”金日成不說話,也不敢說這事。斯大林問彭德懷有沒有這事。彭德懷這個人耿直,他知道這個事,但不能說,因為彭德懷不能不給金日成留點面子。秘書在回憶錄里講:“當時彭德懷坐在那兒低着頭,一聲不吭,臉都憋紅了。”最後金日成承認,“我們那兒是有一些戰俘。”斯大林話鋒一轉:“怎麼辦?你要什麼?”金日成說:“要糧食。”“我給。”“要裝備。”“我給,要什麼給什麼。”全部說完後,斯大林給他一個承諾:“給中國和北朝鮮每個國家戰鬥機的完整裝備,給每個國家一個師。”斯大林用這種方法把金日成安撫下去。於是打打談談的局面持續到1953年的夏天。後來因斯大林突然去世才出現轉機。 沈教授做冷戰史研究,檔案非常重要,國家現在面臨的很多外交問題,很大一塊是冷戰時期遺留的問題。我曾在北海道開會,評我那篇論文的是原韓國外交部長,他問我:“冷戰在亞洲到底有沒有結束?”(當時我談的是50年代中國外交)我沒有直接回答。現在回過頭看,他作為一個政治家,對朝鮮有過親身經歷,在國家分裂緊張的情勢下,如此問是有道理的。我們不能說冷戰在亞洲已經完全結束,包括中國。中國現在面臨的很多問題還是冷戰遺留下來的問題。就這個角度而言,跟沈教授、丹慧在一起做研究很有價值,所以特別感謝九州出版社使我們的研究成果能讓更多人看到,一起分享我們的智慧。我就說這麼多,謝謝! 李丹慧:中蘇關係對中越關係的影響 李丹慧(華東師範大學國際冷戰史研究中心研究員):我覺得我今天坐在這兒有點莫名其妙,牛軍是我們多年最要好的朋友。一個特別優秀的學者能夠成為史學大家,既要有功底,又要有見識。如果有見識無功底,寫出來的東西沒有高度與深度。牛軍是一個既有功底、又有見識的學者。他做中國外交決策研究,我做的是中蘇關係以及中蘇關係中的中越關係,牛軍的東西對我很有啟發性。 沈志華是我丈夫,昨天開過一次中蘇關係的會,就說資源共享。搜集多國檔案,這些檔案整理出來後要跟所有做研究的人使用,而不是說我搜集檔案後自己留着慢慢弄,誰來要都不給。沈志華在這方面做了很重要的貢獻。使冷戰史在中國有所發展,使一批做冷戰史研究的學者在國際學術舞台上和國外學者進行平等對話。如果你沒有掌握一些材料也就沒法跟國外學者進行對話,自己講了半天、說了半天,人家一個材料就把你前面的很多東西否定掉,根本無法跟人家對話,但冷戰學者可以做到,這和大量的搜集檔案、資源共享有很大關係。所以沈志華這點特別值得表揚。 因為時間關係我講一個簡短的故事。赫魯曉夫下台後馬林諾夫斯基挑釁事件,我想大家都知道,在這裡我講俄國檔案中的一個新材料。 我主要是做中蘇關係對中越關係影響的問題,這個材料非常有意思,即蘇共中央一個會議討論的情況。1960年代初期中蘇兩黨的分歧已經有所發展,赫魯曉夫就在這次會議上重提舊事,談到日內瓦會議之前的奠邊府戰役。奠邊府戰役時,越南人已經打不下去了,他們找周恩來:“我們北越的軍隊能不能撤到中國境內,然後由中國軍隊和法國人打?”周恩來當即回絕:“那不行,不能在中國作戰,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法國打到了中越邊境地區,我們可以打;如果讓我們出地讓你們和法國人打,這是不可能的事情。”這是越南和蘇聯跟周恩來說的,周恩來的第一反映是這樣的。當時蘇方說:“周恩來同志,你的意見先不要跟越南人說,如果跟他們說後會大大打擊他們的士氣。”赫魯曉夫說當時我們就壓下來了,沒有說。 奠邊府戰役後期,法軍打不下去了,越南軍隊也打不下去了,就看誰能堅持,勝利在最後的堅持之中。最後北越軍隊堅持下來了,取得了奠邊府戰役大捷。這個事情就過去了,赫魯曉夫也沒有再提。到60年代初他們在內部重提此事,其實想在中國和越南之間插入一個楔子,如果他把消息通報給越方,越南勞動黨對中國的隔膜、內心的不滿會增大。赫魯曉夫說:我想起了一首詩,說到一個母親和他的兒子,其兒被判死刑,但有一個約定,如果母親和兒子見面,母親穿一個白裙子,說明兒子不會死。結果這個母親穿着白裙子和兒子見面,讓兒子放心。他以此比喻越南奠邊府戰役中中國的態度。看起來很有意思。 返回來看這個材料,周恩來當時的態度沒有什麼可詬病的,因為那時中國方針就是趕快簽訂《日內瓦協議》。而且當時的美國、法國、英國已經籌劃要搞東南亞條約組織,中國非常擔心,如果不簽《日內瓦協議》,美國很可能在老撾、柬埔寨建立軍事基地,這對中國國家安全的威脅非常大,而並不是說美國插手進來讓法國去打這場仗——中國早就知道美國不會這樣。中國想要趕快簽訂《日內瓦協議》,然後發展自己的建設,當時毛澤東也是這個方針,所以不幫越南打仗是可以理解的。我們看中越關係和中蘇關係、中蘇關係的變化對中越關係的影響等問題,這些材料都可以反映出來,而且很有意思。 我就講這麼多,謝謝! 結論:冷戰史研究是顛覆性的研究 沈志華:我再講一個故事,馬來亞共產黨1954年拿着槍打游擊。因為日內瓦會議,中國跟蘇聯決定緩和,所以10月份蘇共中央、中共中央聯合給馬共中央發指示:放下武器,參加議會。馬來西亞共產黨就把槍交了,下山參加議會。1962年中蘇分裂,毛主席要搞階級鬥爭,把馬共中央總書記陳平叫到北京來:“現在革命形勢大好,全世界到處紅彤彤,怎麼就你們那兒沒有動靜?”“我們的槍你們都讓給繳了,山上也沒人。”毛澤東說:“繼續革命,一定要拿起槍桿子。”所以1962年馬共又上山打游擊。最後在馬來西亞折騰不了,跑到泰國。1982年鄧小平又把陳平叫到北京說:“現在我們要搞改革開放了,你那個事我們就不管了,給你最後一筆錢,400萬。” 李丹慧:我再補充一點,剛才說到朝鮮戰俘問題,我想起俄國檔案解密期間有一個插曲:俄國那邊說要把檔案收緊。為什麼?因為在越戰期間有美國戰俘問題。越南的很多材料和蘇共交流,結果蘇聯檔案解密後,被國外學者刨到很多材料,其中一個就是越南戰俘問題。這個材料反映的是美國在越南的戰俘有一千多人,但在1973年《巴黎協定》簽訂時,越南這邊告訴美國,在越南的美國戰俘只有500多人。結果這個材料從蘇聯出來後…… 沈志華(插話):美國人直接坐飛機到河內要人去,還差500戰俘。 李丹慧:……那些材料所反映的是,戰士、士兵有多少人,校官有多少人,高級軍官有多少人,看他們的態度怎麼樣,態度不好的高級軍官不放,也沒有通知美國。這個事情出來後,越南方面很生氣。美國和越南交涉,越南就找俄國交涉:這是內部情況,你們為什麼將這個檔案捅出去,讓我們非常被動!結果成了外交事件,很有意思。 沈志華:冷戰史研究是一個顛覆性的歷史研究,很多內容都是新的,因為檔案都是新的,所以冷戰史研究的故事很多,你們還想聽的話,就買九州出版社的書,再見! |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12: | 人民日報的貪官污吏憑什麼可以管控13億 | |
2012: | 爭取中國雙重國籍 網上火爆連署給習近 | |
2011: | fann, 送給你一句話,作為對你的教育的 | |
2011: | 周恩來放棄日本戰爭賠償的三條理由 | |
2010: | 星辰的翅膀: 一個民族內戰後才顯露出文 | |
2010: | 控制殺人數:建國初毛澤東創設“死緩” | |
2009: | 香椿樹:不同時期劉少奇與毛澤東的分歧 | |
2009: | 末代皇帝溥儀自述:我的四個后妃都是擺 | |
2008: | 呵呵,45年湖南腥四軍的有? | |
2008: | 再談中共究竟有幾名將官死於抗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