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聯邦儲備局的故事(2/3):美國人民抵制中央銀行企圖的壯烈搏鬥(下)
送交者: 石路茫茫 2013年09月16日21:12:40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南北戰爭(1861-1865年)與《國家銀行法》(1863年)

1801年時艾斯憲•摩蘭等九個猶太高階梅森在北卡羅來納州查爾斯頓建立起了蘇格蘭禮儀大總部,成為“全世界最高母親議會”。美國南方出現了很多蘇格蘭禮儀支部,並且向東北部發展,那裡當時主要是只有三級的英格蘭約克禮儀梅森。英國梅森為抗衡這個趨勢,1803年派出約翰•詹姆斯•約瑟夫•古嘎斯到波士頓,後到紐約。到1813年,他已建立了五個秘密蘇格蘭禮儀支部,在1812-4年的美英戰爭中為英國出了不少力。當年夏,查爾斯頓大總部的依瑪內里•德•拉•莫塔造訪紐約,發現了這些支部,隨即進行調查。大支部指示儘量低調處理。莫塔與古嘎斯商討地區分治,於是在1813年8月5日出現了北部轄區蘇格蘭禮儀自由梅森,擁有俄亥俄河與密西西比河之東北的地區;而以查爾斯頓大總部為首的支部稱為南部轄區;南北轄區互不干涉。北部轄區的永久總部最終定在波士頓。從此,在北部轄區的支部里進行各種交易,逐漸成為世界各國的權力交易者,並且支配着工業、金融、政治活動,獲得綽號“東部體系”(East Establishment)。東部體系對英國保持順從。

為了挑起美國內戰,國際銀行勢力進行了長期的精心策劃。早在美國獨立戰爭之後,英國的紡織工業和美國南方種植業逐漸建立起密切的商業聯繫。歐洲的銀行家們利用這個關係建立許多人脈關係和自由梅森支部。銀行家的代理人們和當地的政治勢力共同策劃脫離聯邦的陰謀,炮製各種新聞和輿論。針對南方農業經濟對奴隸的嚴重依賴性,他們把奴隸制這個本來不甚突出的議題變成南北雙方爭鋒相對的尖銳矛盾。

三級自由梅森阿爾伯特•派克將軍發動南方叛亂。為挑動大戰,派克求助於他的朋友、意大利大指揮部頭領馬奇尼。馬奇尼派出他的右手(後來他的繼任者)亞德里阿喏•萊米和匈牙利梅森路易斯•寇蘇斯到美國建立“美國青年團”,招募16-21歲的男青年,總部設在辛辛那提的133號支部。他們呼籲解散聯邦。

1853年不是梅森的富蘭克林•皮爾斯總統上任。他任命梅森北方轄區的凱勒伯•科興為大法官;此人成為發動內戰的總設計師。科興屬於在馬里蘭州紐巴瑞波特(Newburyport)的聖•約翰支部。他寫了大量反對奴隸制的文章。他的第一個梅森任務是把倫敦梅森銀行家喬治•皮波迪的資金轉給美國青年團;他指派老J.P.摩根(1837-1913年;後來皮波迪死後,他接手英國的銀行、搬到美國,並成為羅斯切爾德銀行的代理人。他死後,其同名兒子接手)負責美國方面、美國駐倫敦領事喬治•桑德斯負責英國方面。同時,科興準備為英國控制南方轄區的自由梅森。1853年3月20日,他叫住在阿肯色小石城的三級自由梅森阿爾伯特•派克到查爾斯頓去,在那裡升為32級。(1857年在新奧爾良成為33級,1859年選為南部轄區自由梅森大統帥。)阿爾伯特•派克曾是科興家鄉紐巴瑞波特的學校校長。1854年,英國間諜古嘎斯夥同“銅頭”(號稱反戰的東北人)幫助梅森基連•范•任斯萊爾在辛辛那提成立了梅森頭面組織—金圈騎士,並立刻吸收了美國青年會的活動,成為南方邦聯的軍事準備機構。他們西進俄亥俄、印第安納、伊利諾,然後沿密西西比河南下到墨西哥灣,再東進到馬里蘭和維吉尼亞,沿途成立支部,招募人馬。金圈騎士在戰後改名為三K黨。阿爾伯特•派克在新奧爾良開設一個支部,使意大利黑手黨在戰後得以進入美國。科興擔心美國南北地理距離太大,不易樹立民眾間的敵意。他慫恿皮爾斯政府通過了堪薩斯-內布拉斯加法案,將原來的一個內布拉斯加地區分為兩個、“讓人民決定奴隸制的取捨”。結果流血衝突、縱火不斷發生,更有自由梅森約翰•布朗領導的大屠殺。在1860年競選前,詹姆斯•布坎能總統的戰爭部長、自由梅森約翰•弗洛伊德悄悄把美國政府的一萬支步槍賣給了他的母州南卡羅來納;次年為此被判刑。

1860年支持取消奴隸制的共和黨人、伊利諾州州長亞伯拉罕•林肯當選第十六任總統。以此為藉口,在新總統就職前的1861年3月4日,南方七個棉花州宣布退出聯邦。新舊總統同聲反對,視退出聯邦為非法、叛亂。4月12日叛軍攻擊南卡羅來納的美軍基地薩姆特堡;林肯號召各州組建義勇軍保護聯邦財產。又有四個州退出聯邦;這十一個州組成邦聯(Confederacy),另二十五州則繼續留在聯邦,稱為合眾國(Union)。

北方有比南方強大得多的民用和軍用工業,而且在人口和資源上也占優勢。歐洲列強為了增加對北方的軍事壓力,1861年底英國增派八千人到加拿大,從北方威脅林肯政府。1862年英國、法國和西班牙聯軍在墨西哥港登陸,集結於美國南方邊境地帶,隨時準備進入南方助戰。1862年5月5日四千名裝備破舊的墨西哥軍隊擊敗了入侵的八千名裝備精良的法國軍隊,5月5日遂成為墨西哥國慶節。但是這個勝利是短暫的;一年後法軍增兵三萬,占領了墨西哥城。

但是1860年代的歐洲正處四分五裂。法國處在低潮,在克里米亞戰爭中表現低迷,墨西哥戰敗又是一例;且國內民意傾向北方。德國和意大利正處於統一的成長的煩惱中。林肯政府宣布,任何國家如果承認南方邦聯,將被視為敵人,美國將對之宣戰。同時,林肯派出特使前往俄國,請求沙皇亞歷山大二世求救。沙皇與林肯同病相憐,都受到並看穿國際銀行勢力的威脅;而且兩國都廢除奴隸制,在道義上理念一致。俄國在克里米亞戰爭中新敗於英法,所以也想報復、沒有臉面上的顧忌。1863年9月20日未經宣戰,俄國艦隊駛入紐約港。10月12日俄國太平洋艦隊抵達舊金山。當時北方戰事正處於低迷狀態,俄國艦隊的加盟導致英法的猶豫,從而使林肯得以專注於南方軍隊,扭轉局面。(作為後話,內戰結束後,美國應該支付俄國艦隊的七千二百萬美元費用。可是政府沒有這樣一筆開支,所以當時的總統約翰遜與俄國達成了購買俄國阿拉斯加的土地來支付戰爭費用的協議。這筆交易當時在兩國都遭到詬病。事後證明美國既支付了戰爭款、又白撿個大便宜。)

按照操弄者的慣技,他們要操控戰爭雙方來達到他們的目的。1859年,巴黎銀行家所羅門•羅斯切爾德(詹姆斯之子)來到美國,奔走南北,廣泛接觸當地政界、工商界要人。他明確表示將要在金融方面大力支持南方,而且將竭盡全力幫助獨立後的南方取得歐洲大國的承認。所羅門是所有計劃的總協調人。在北方,他們的總代理人是紐約的銀行家奧布斯特•貝爾蒙。貝爾蒙出生於德國黑斯的一個猶太人家庭,母親早逝,跟舅舅長大,很早就到羅斯切爾德的銀行做學徒。十九歲時被提升私人秘書,週遊那不勒斯、巴黎和羅馬。1837年他前往哈瓦那去管理羅氏家族在古巴的利益,但是在紐約停留下來,照看當時風雨飄渺的羅氏家族在紐約的利益,展現了他的金融業天賦,成為紐約金融界的領軍人物,被總統任命為金融顧問。戰爭爆發前,貝爾蒙代表英國和法蘭克福的羅氏銀行表示將在金融上支持北方的戰爭需求。

由於早有預謀,戰爭之初南軍攻勢連連得手,歐洲列強又虎視眈眈,林肯陷入極大困境。林肯執政前,美國政府預算的赤字均以債券形式賣給銀行、繼而轉賣給羅斯切爾德銀行和巴林銀行,政府需支付高額利息。多年累積下來,政府已經負債纍纍。巨大的軍事壓力迫使北方必須籌建大規模的軍事力量;但是國庫空虛,若不儘快融資,戰爭勢必難以為繼。銀行家們向林肯政府提出多項融資計劃。可是當他們說出24%至36%的利息時,林肯被這落井下石之舉驚得目瞪口呆。這是任何神志清醒的人都不可能接受的瘋狂之事。

林肯在芝加哥的老友迪克•泰勒建議政府自己發行貨幣。林肯如夢初醒,立刻着泰勒籌辦此事。國會通過法案,授權財政部印發具有完全法律效力的貨幣。該幣用綠色圖案以區別於其他的銀行貨幣,稱作“綠幣”(Greenback)。該貨幣完全沒有以金銀做抵押,並在二十年裡提供5%的利息。這是完全合法的,因為《憲法》授予國會發行貨幣、設定其價值。在整個戰爭期間,林肯政府分三次總共發行了四億五千萬美元的低成本新貨幣。這極大地高效調動美國北方的各種資源,為獲得戰爭勝利殿下堅實的經濟基礎。該貨幣還依法成為北方銀行的儲備貨幣,使銀行信貸得以大量發行,在金融上幫助軍工、交通、農業和商貿等各項經濟活動的極大發展。該貨幣能工作得如此之好的重要原因是天時和地利—加州發現的大量金礦使民眾對它具有信心。新幣的發行甚至沒有導致令人擔憂的通貨膨脹;在1861-5年的戰爭期間,考慮到戰爭的規模和嚴重程度,北方物價指數僅由100小升至216,這真是個金融奇蹟。同期南方也採用紙幣流通方式,可是效果完全相反,南方物價指數由100飆升到2776。

新幣機制運行得如此之好,使得林肯開始認真考慮將這種無債貨幣發行長期化和法律化。不料,這正點中了國際金融寡頭的死穴—假如所有政府都不向銀行借錢、 “悍然”發行自己的貨幣,那麼首先,銀行將收不到巨額的利息,第二,銀行無法操控貨幣的發行,意味着他們將無法主導“周期性經濟波動”、左右逢源地搜刮人民和工商業的財產,失去對國民經濟的支配地位和對政府的控制。英格蘭銀行的喉舌《倫敦時報》聽到林肯的決定後發表如此聲明:“如果源於美國的這個可惡的新財政政策得以永久化,那麼政府便可無成本地發行自己的貨幣。它將能夠償還所有的債務、而且不再需要欠債,因為它可以獲得所有必須的貨幣來發展商業。如此,它將變成世界上前所未有的繁榮國家,世界上的優秀人才和所有的財富將流向北美。這個國家必須被摧毀,否則它將摧毀世界上每一個君主國家。”這徹底暴露了他們的氣急敗壞和無恥的無賴嘴臉,令人作嘔。國際銀行家立刻開始反擊,宣布停止向林肯政府支付金銀貨幣;其他銀行則撤銷用黃金購買美國國債的承諾。可是美國人民眼睛雪亮,踴躍購買全部政府債券,並依法把它們當作現金使用。銀行家們不甘失敗,又使新招。他們發現國會發行林肯新幣的法案中沒有規定國債利息必須用黃金來支付,於是勾結一些國會議員達成一項看似“妥協”的修正,即允許用林肯新幣購買國債,但利息部分必須以黃金支付。其蘊含的實質是隱秘地將林肯新幣與黃金掛鈎,通過控制美國黃金進出口總量的控制來間接地操控美國貨幣的價值。

南方獲得獨立的唯一可能性是先把林肯拖到下台、然後用政治操作嘗試獨立。可是他們失望了。林肯在1864年贏得連任。北軍的西部戰區總指揮威廉•謝爾曼少將、美國陸軍總司令烏里西斯•格蘭特中將和林肯總統都認為,終結內戰的唯一辦法是徹底摧毀南方邦聯進行戰爭的戰略、經濟和心理承受能力。謝爾曼隨即執行所謂“焦土政策”。他率部孤軍深入喬治亞州,占領亞特蘭大;11月16日向海邊東進,12月21日占領薩瓦納港。一路上北軍大肆破壞,燒殺搶掠,工農業、尤其是基礎設施遭到毀滅性打擊;謝爾曼自己估計被破壞的財產價值高達一億美元。晚年時有人問他:“你晚上睡得着覺嗎?”他說:“我每晚都睡得很好。”謝爾曼從薩瓦納港北上維吉尼亞,從背後夾擊南軍司令羅伯特•李與格蘭特對峙的部隊。4月9日李向格蘭特投降,等於宣告內戰結束。幾個月後戰鬥完全停止。

在四年的戰爭里,雙方參戰人數三百萬,高達總人口10%,其中六十萬人死亡,傷者不計其數。由於軍需裝備水平低、醫療條件差,很多士兵猶如活在人間煉獄,亡者大多死於疾病或受傷後缺乏適當醫療護理。大量財產設施毀於戰火。人們心中的戰爭創傷至今猶存。

林肯宣布解放奴隸、統一南方後,立即宣布南方在戰爭中所負債務一筆勾銷。為南方提供巨額戰爭金融資助的國際銀行家們損失極為慘重,一分錢也撈不回來。通常國際金融寡頭的如意算盤是:資助戰爭雙方;戰敗方將向勝利者繳納巨額戰爭賠款,一出一進、金融惡棍們還是賺大錢;而戰敗國的人民將被長期奴役來償還這冤枉錢。可是這次他們對北方要價太高(24%至36%的利息),逼迫林肯做出最終對國家和人民最為有利的選擇—綠幣政策,並且因此獲得戰爭勝利,使惡棍們無法從戰爭賠款里撈回投資、更妄顧發財。至於發動戰爭的目的—分裂美國—自然是煙消雲散了。林肯在連任後還宣布,一旦戰爭結束,就要與銀行家鬥爭。惡棍們對林肯的仇恨簡直是深入骨髓。內戰在1865年4月9日剛結束,林肯總統就在14日被暗殺。殺手是一個33級自由梅森、馬奇尼的美國青年團員、猶太極端分子約翰•威爾克斯•布斯。

林肯在1863年作了一個致命的妥協。當時戰爭到了最緊要的關頭,需要更多綠幣。為了獲得第三次發行綠幣的授權,他不得不向國會的銀行家勢力低頭,做出一個妥協:簽署1863年《國家銀行法》。該法案授權政府批准國家銀行發行統一標準的銀行券;這些銀行實際上將發行美國的國家貨幣。其中至為重要的一點是沿用英格蘭銀行模式:銀行將以政府債券作為發行銀行券的儲蓄金,實際上將貨幣發行與政府債券鎖死在一起。因為如果政府付清它的債務,它將沒有債券去做國家貨幣的抵押;還清債務就等於停止了貨幣流通,這是不可能發生的。結果政府將永遠有債務、為它支付利息;貨幣流通量越大、債務必須越大。真是荒唐之至!

林肯並非不懂,那本來只是權宜之計;他打算在獲得連任後廢除這個法案。可是獲勝後僅四十一天他就遇刺身亡。銀行家們通過在國會的代理人勢力像瘋狗一樣開始了兇狠的反撲。1866年4月12日國會通過《緊縮法案》(Contraction Act),欲召回所有流通中的綠幣,兌換成金幣,將綠幣踢出貨幣流通,恢復國際銀行勢力占絕對優勢的金本位體系。隨即,國會宣布廢除林肯的新幣政策。愛爾蘭經濟學家瑪格麗特•肯尼迪說:當貨幣緊缺時,利率一定上升。利率上升,商業貸款變得昂貴,經濟發展就遭到打擊。在一個剛剛經歷了大戰浩劫、百廢待舉、人口增長的國度里,沒有比緊縮貨幣更荒誕無稽的事了。人均貨幣流通量(以美元計)在1866年為50.46元;1876年為14.60元;到1887年,竟只有6.67元!

國際銀行勢力更進一步,派厄內斯特•賽德(Earnest Seyd)到美國,用賄賂促成1873年的《硬幣法案》(Coinage Act),將銀幣排除在流通外,加劇了貨幣流通的困境。自1871年起白銀在歐洲大多數國家的流通中被排除,普遍造成貨幣流通量大幅緊縮。銀行家的目的是防止相對豐富的銀礦資源衝擊相對稀少的黃金,對他們的金幣壟斷造成威脅。 “1873年恐慌”始於當年6月維也納股市崩潰,市場波動迅速傳到柏林和整個歐洲;三個月後美國也遭到恐慌襲擊,三大銀行停止支付。9月20日,紐約股市停開十天。由此產生的世界大蕭條在美國持續了五年,成千上萬企業倒閉,失業率高達14%至30%。而歐洲更遭遇了二十年的衰退。

美國人民強烈要求回到以前的金融時代,自發成立民間組織,推動恢復金銀幣雙軌制、重新發行廣受歡迎的林肯綠幣。1881年第二十屆美國總統詹姆斯•加菲爾德點穿問題的實質:“當你明白整個貨幣系統非常容易地由少數人隨意控制時,你就不用別人告訴你通貨膨脹和緊縮的根源了。”在說完這話幾個星期後的7月2日他被另一個“精神病患者”行刺,身中兩槍,於19日不治身亡。

卑鄙無恥的國際銀行家們終於快要在美國這塊土地上達成他們的最終目的了—建立一個如英格蘭銀行這樣的美國中央銀行。俾斯麥在評判林肯和銀行家時說:“我擔心外國銀行家以他們高超和殘酷的手腕會最終得到美國的富饒,然後用它來系統地腐蝕現代文明。”俾斯麥不幸言中。美國已經成為國際陰謀家們的行動基地。通過對她的利用,惡棍們得以左右世界的進程。

0%(0)
0%(0)
  系列文章鏈接 - 石路茫茫 09/17/13 (2101)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2: 中共60年代地圖:釣魚島“劃歸”日本
2012: 日本最荒唐夢想:推翻二戰案結論
2011: 《華爾街日報》:未來的世界將由中國主
2011: 落基山人: 小議近代中國對西方文化的認
2010: afk: 亦談“林彪案為何至今難翻”
2010: 落基山人: 9.18談張學良和蔣介石
2009: 香椿樹:說清楚彭德懷和毛澤東
2009: 胡錦濤錯過了“胡錦濤萬歲”的時機
2008: 宋錢的幣值
2008: 艾嘉:從三鹿看個體聰明與集體愚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