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神賈堅的亂世故國夢
魏晉之際,猛人不少;但見於史書記載的箭術高超的人,還是首推賈堅。
箭術當以百步穿楊為上,最起碼要能射中目標。但據《燕書》記載,賈堅的名言卻是:“少壯之時,能令不中;今已老年,正可中之。”射箭的最高境界竟然是能讓箭射不中?這真有點讓人匪夷所思!
《資治》等有限的幾種史書都記載了賈堅的一次展示高超箭術的故事。
350年,賈堅已經六十多歲了。他先是在後趙擔任殿中督,後趙滅亡,由於他反感冉閔的所作所為而毅然回歸鄉里,在那個人人都力求自保的年代,他也“擁部曲
數千家”。前燕慕容評率軍攻略渤海郡的時候,俘獲了不願歸降的賈堅。慕容儁與慕容恪都欣賞賈堅的才幹,而且一向聽說賈堅擅長射箭。於是就將一頭牛放在一百
步之遠的地方,想試試賈堅的箭術到底有多精妙。賈堅脫口而出:“少之時能令不中,今老矣,往往中之。”於是就射了兩箭,一支箭擦着牛的脊梁而過,一支箭擦
着牛的肚皮而過,都是緊擦牛皮射落牛毛,而且上下完全相同。圍觀的人無不敬服他神妙的箭術。後來慕容儁任命賈堅為樂陵太守。
“附膚落毛”就來源於賈堅的這個故事,只不過這個成語的意思竟然是“形容悠閒無正事可干”,這又多少讓人有些不可思議!
358年,已轉任前燕泰山太守的賈堅率兵駐紮在山莊,東晉荀羨率軍攻城,當時賈堅手下的將士才七百多
人,而荀羨的兵力是其十倍。其部屬都建議固守山莊,賈堅卻認為兵力懸殊,“固守也不能免於一死,不如戰也”。於是率兵出戰,賈堅身先士卒,衝擊荀羨的圍城
部隊,殺掉一千多人,然後又入城堅守。荀羨重新組織進攻,眼看城池就要淪陷,賈堅感嘆道:“吾自結髮,志立功名,但是常常遭遇困境,難道是命運不濟嗎!與
其屈辱而生,不若守節而死。”於是又重新開門出戰,賈堅立馬橋上,左右開弓,荀羨的士兵應弦而倒;後來橋被砍斷,賈堅被生擒活捉。荀羨十分惱怒地對賈堅
說:“你的父親祖父世世代代都是晉臣,你為什麼忘本而不願投降呢?”賈堅憤然回答:“晉朝自棄中華,並非我賈堅背叛晉朝。百姓既然無主可奉,那就只能託身
強權。既已侍奉新主,又怎麼能隨意地改變節操!”荀羨又厲聲責備他,賈堅便辱罵荀羨“小子,做兒女的竟想管教父親!”荀羨大怒,將賈堅綁在院子裡淋雨,幾
天后,賈堅“憤惋而卒”。
荀羨責備賈堅好像也義正詞嚴,既然賈堅父祖都是晉臣,那就不能忘本背本,更不能與晉朝為敵,而應該一片赤心痴心為大晉;就應該像354年4月桓溫率東晉軍隊北伐到了霸上,那些三輔的父老鄉親一樣流着眼淚說:“不圖今日復睹官軍!”
而賈堅之言也不無感人之處,晉朝自棄中華,當那些王公貴族“紛紛如過江之鯽”南渡的時候,是否也應帶着這些苦難深重的百姓一起渡江躲避中原日漸血腥的戰亂
呢?或者幾年後又率軍回歸中原重整山河,讓這些遭受戰亂之苦的百姓能重新沐浴大晉的光輝呢?事實是那些到江南的士族貴戚只顧自己而一個勁地爭權奪利,又哪
里會顧及這些在異族的鐵蹄下呻吟掙扎的百姓呢!西晉已亡,在中原受苦受難的百姓要為誰而守節?故國已逝,那也只能寄身強權,雖很無奈,那也只能守住另一種
節操了。
其實,故國多為殘夢!
早在335年,西涼王張駿上疏晉成帝,在其疏中就有催人淚下的詞句:“(石)勒、(李)雄既死,(石)虎、(李)期繼逆,兆庶離主,漸冉經世;先老消落,後生不識,慕戀之心,日遠日忘。”意思是,那些留在中原歷經幾世的百姓,其中老人已先後離世,後生們又不再記得前朝,他們的慕戀晉朝的忠心又“日遠日忘”了。因此,張駿請求東晉趕緊派兵北上。儘管這其中自有張駿為自己的考量,但也透示出北方人心已經逐漸變化,其故國之念已日漸淡漠的事實了。
362年,桓溫揚言要遷都洛陽,時任散騎常侍領著作郎孫綽在其疏中言道:“士民播流江表,已經數世,存者老子長孫,亡者丘隴成行,雖
北風之思感其素心,目前之哀實為交切”,而一旦遷回中原,他們“離墳墓,棄生業,田宅不可復售,舟車無從而得,舍安樂之國,適習亂之鄉,將頓仆道途,飄溺
江川”。這些士民遷來江南已經幾十年了,子女都已年邁,孫輩也已長大,而且他們的長輩也紛紛離世,都已“丘隴成行”了;這時讓他們拋棄田宅生業,回到依然
是戰亂的故鄉故國。這於情於理都不合適!
讀至此處,便潸然淚下!故鄉故國,那是子民們日思夜想的港灣,歸故鄉歸故國應該是人心所願;而真正回歸又竟然讓人如此情難堪!何處是吾家?父母在處便是吾家吾鄉,即使是遷徙至的他鄉有一天也會成為兒孫們的故鄉!故國應是建立在故鄉的基礎上,家國情懷最好是兩位一體!
這種情懷既有時間上的,亦有空間距離上的。這種情懷已經融入了多災多難的國人的血脈!1962年,重病纏身已是83歲高齡的于右任在其日記中的那首《望大
陸》也是貫穿着這種情懷,“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故鄉不可見兮,永不能忘。天蒼蒼,野茫
茫,山之上,國有殤!”
賈堅的故國夢已被埋葬,最後只能“憤惋而卒”。
更多後人更多故國夢,但故國夢多為殘夢!
但願故國夢不為殘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