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龙志传] 第二卷 孤身自力 金榜题名 |
送交者: 太虚谦人 2015年06月24日18:33:29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
第二卷 孤身自力 金榜题名[1]
一、铭贤校风 校歌校园
太谷县位于山西省中部,地处晋中盆地,始建于西汉,历史悠久,文化商贸发达,是盛唐诗人白居易的祖籍地。境内有诸多晋商大院遗存,以曹家大院和孔祥熙宅院为其代表。 被“宋氏三 姐妹[2]”的作者罗比. 幽恩森称为“中国华尔街”的华北金融中心太谷县是著名的山西晋商发源地之一,经过大清王朝数百年太平年间长期苦心经营,到晚清末年时期已经是票号林立,商贾如云,生活富足。故素有“金太谷,银祁县,铜平遥”之说。 1882年左右,美国奥柏林大学的史密斯教授组织了小分队来到晋中太谷等地,传播基督教义,同时开办了诊疗所、戒毒所、儿童识字班和成人识字班等。在1900年(庚子年),中国北方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义和团运动。在清政府的默许下,义和团残忍杀害外国传教士和本地信徒,住在山西太谷的奥柏林大学校友小分队,6名美国传教士全部遇难。同时遇难的还有一些太谷本地信徒。 孔祥熙先生(1880-1967)是山西太谷西门外程家庄人,8岁时患重病被教会诊所治好,出于感激,到教会办的学校求学。他天资聪明,勤奋好学,12岁时就受洗为基督徒。在奥柏林的一位传教士推荐下,孔祥熙小学毕业后到河北通州的一所教会中学读书。在义和团运动前后,孔祥熙因为保护传教士及后来协助清政府处理教案有功,被太谷基督教公理会选送到美国留学,先后在奥柏林大学和耶鲁大学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1907年秋回国前建议奥柏林在太谷成立一间学校来纪念为纪念1900年在山西教案中殉难的奥柏林大学的传教士。获得奥柏林山西纪念协会资助,杜绝其他高位和大城市的高薪职位,孔祥熙在偏僻的山西太谷成立了铭贤学校,是一所包括四年初级小学和三年高级小学在内的完全小学。开始在太谷县南门外的明道学堂旧址,二年后增设4年制初中班,因为明道学堂旧址狭窄,经过孔祥熙交涉,利用教案征地,1909年扩建迁入了太谷东门外的孟家园林,并且。铭贤学校的英文是“欧柏林 Shansi Memorial School”。也就是如今山西农业大学的所在地。 “铭贤”二字系孔祥熙命名,“盖取纪念庚子为道殉难中西先烈之意。继承他们杀身成仁,舍身取义的精神”。铭贤学校的成立及发展虽然与基督教息息相关,但并不属于教会资助和管理的学校。她 的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奥柏林大学的《奥柏林山西纪念协会》(欧柏林 Shansi Memorial Association)的募捐,其中最大的一笔捐款来自奥柏林校友,铝金属电解方法的发明人霍尔(Charles M Hall),在他1914年逝世前捐赠奥柏林巨款中为铭贤学校拨出的一部分专款(75万美元)。该办学基金所产生的利息就是铭贤学校的主要日常资金来源。 孔祥熙为铭贤学校制定的校训是“学以事人”[3]。就是要“创办学校,作育人材,以期达到救国救民目的,符合淑世爱民的本旨”。“学以事人”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有几层含义。第一方面是要育人,先学会如何做一个有博爱感恩之心,有奉献精神,为人谦卑,而道德高尚的人,要负起历史责任,关心民众疾苦,是为德育。另一方面要学习文化知识,开发智力,目的是学以致用。旨在理论深入联系实际,解决具体实际问题,服务社会及普通民众,是为智育。当然铭贤也十分注重学生体育运动,请了太谷形意拳大师布学宽为国术教师,并组织了各项体育活动和运动代表队,是为体育。铭贤还有广泛文艺、美术、和诗社等活动,是为美育。最后,铭贤还开设了劳作课,实习车间,试验农场,提倡手脑并用,勤工俭学,特别为家庭困难的同学提供半工半读的工作机会,是为劳育。铭贤之“五育”可谓独树一帜,真正做到全面发展,学生不成材也难,多成为国家栋梁及精英。学校育人之道也可以从她的校歌中反映出来:
铭贤校歌 (贾麟炳校长词) 高山仰止,太行东延,成仁取义,铭我前贤。 真知由力行,工读无间,学求致用,志务贞间。 国步颠连,民事维艰,建业更始,共负仔肩。 乐居天下后,忧在人先,“学以事人”,永矢弗谖。 龙志后来之所以取得一些成就,得益于年轻时代经过多年熏陶,铭贤 的“学以事人”的精髓和“真知力行”真谛已经在他心灵中深深扎根,成为他精神和血液的一部分。尔后在龙志生命道路上发芽、开花、结果则是顺理成章的事。 在更高的层次和政治理念上来看,铭贤学校的办学宗旨要体现出:“自由、平等、博爱、真理、服务、和正义”的“奥柏林”精神,也就是“美利坚”精神。邓小平在他的政治遗嘱(1992)中首先谈到与之有关问题:“我们这个政体的名字叫中华人民共和国,但共和国最本质最核心的东西是什么呢?应该是民主与法制,我们政体最缺的恰恰是民主与法制。” “其实,解是存在的,就是向美国的宪政学习。美国成为一流强国,靠的就是这个东西。中国要成为一流国家也得靠这个东西。” “把中华人民共和国真正建成一个权力来源于人民,法制公平的宪政国家。这也是孙中山的梦想。”在谈到中美关系时,邓小平说:“我看了看,一百年来对中国欺侮最少的大国就是美国。退回庚子赔款让中国学生去美国留学不说,八年抗战美国人的援助比苏联多的多。” 事实上,近代中国第一流的科学家大部分是西方特别是美国人用庚子赔款及其他途径培养的,所以近代中国科学、教育和技术方面的成就和近年来掘起和百年来美国人的慷慨帮助息息相关。如此看来,铭贤办学的最高宗旨和孙中山的梦想及邓公的理想在理论上是高度一致的。 铭贤学校于1907年开办时仅仅为位于太谷南关一所小学,从美国回来的孔先生自己既是校长又是清杂打钟校工。经过校方多年的努力和办学经费的逐步增加,于是又开办了独具特色的中学。铭贤学校有高中、初中、小学、和幼儿园,学校校址也迁移到了太谷县东门外(现今的山西农业大学)。铭贤学校由于经费充足,所聘用的教师都是国内名牌大学毕业生,英语教学更是有奥柏林大学毕业的美国学生担任。学校还有保送留美制度,每两年送一名教师到美国留学。铭贤高中甚至实行分科制,设有工、农、文、理、商、师范教育等科,不能不说是高中办学的首创。学校还建成了较完备的生物、化学、物理、无线电、工艺等实验室,供师生研究和教学实习。学校还有工科工厂和农科农场供学生实习劳动。工科分纺织组、机械组和化工组,生产了铧犁、水车、床、书架、蜡烛、肥皂、牙膏、汽水等产品销售。农科分农作组、畜牧组和园艺组。农作组研究了山西土壤,引进了美国金皇后玉米、169小麦和6288谷子;畜牧组引进了美国巴克夏猪、兰布列耶羊和来航鸡用于改良本地品种;园艺组引进了美国苹果品种,成功嫁接到太谷本地沙果树上。大部分工农业技术都是山西首创,甚至国内首创。铭贤学校还在太谷贯家堡设立了乡村服务部,推广农业技术、普及卫生健康知识和文化知识。铭贤的工农专科的工厂和农场已经为开办专科学校打下了基础,1930年和1937年,铭贤学校曾经两次试图开办大学和专科,由于种种原因和战乱,不得不推迟到1940年。 铭贤学校的校址是原来的孟家花园,原为太谷县名门望族孟氏的园林别墅,为清代中叶所建。因为主人陷入教案,1900年后被基督教太谷公理会占用,在里面兴建了“仁术医院”和“贝露儿女校”。经过孔祥熙先生交涉,达成交换校址协议,1909年农历二月,铭贤学校由太谷南关迁移到孟家花园[4]。铭贤学校搬进时,学校的建筑为以“崇圣楼”为中心的东中西三个错落有致的中国古典建筑院群落。孟家园林周围砖砌围墙,园内楼堂馆所,亭台楼阁,店铺书房,船舫游廊,假山钟楼,石桥水塘,林木扶疏,古树参天,绿树成荫,鸟语花香, 风景幽雅。为办学育人圣地。
原孟家园林崇圣楼(中间高者)及其它相关建筑群鸟瞰图 (pic_2.1)
得到孟家花园校址后,孔祥熙先生开始筹集资金,在园内大兴土木,一展宏图。经过二十余年发展,到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卢沟桥”事件爆发之前,校区南园主要由用于办公、教学、实验、图书和教工、学生宿舍的中高层建筑1号楼,2 号楼,3号楼,4号楼,韩氏楼,杭氏楼,图书楼,田氏楼,尚德堂,校长院,石板院,花栏院,20号院,办公院等中西式建筑群;还有作为职工宿舍用的位于十家院,土墙院 和南园东部的20几套古西式单层洋房以及19座学生宿舍,总建筑面积达到一万平方米以上 。 在铭贤学校外的北部还兴建了发电厂,锅炉引引擎和发电机由德国西门子制造,与学校的仪器、取暖、淋浴等设备一道,均在美国购置 ,经海运到天津口岸,再用马车运回太谷。落成于1936年校园内典型的仿古宫殿式建筑“嘉桂科学楼”和“亭兰图书馆”遥相对称,金碧辉煌,是建筑大师墨非(HenryMurphy)设计,几乎可以同燕京大学(如今北大燕园)的建筑和南京的“美龄宫”相婵比美。铭贤学校当年的办学硬件和软件均为国内一流,在华北山西更是首屈一指。
二、窗外听课 感动上帝
青少年龙志于1930年春节之后到达太谷铭贤学校,时机正是铭贤学校历史上的一个鼎盛时期,校内刚刚于1929年庆祝了20周年校庆(本应1927年,因故推迟),国民政府政要蒋介石先生和山西政要阎锡山先生等纷纷题辞祝贺。铭贤学校也由此威名大振,赫然成为华北和山西首屈一指的中学,甚至试验招收了两班4年制的大学生。在校内外一片喜庆气氛中,更多的学生从华北和山西各地慕名而来,申请铭贤学校的人已经门庭若市。铭贤入学要经过严格的入学考试,其入学标准和学费也水涨船高。这个形势对龙志入学理想并不是很有利。 “物离乡贵,人离乡贱”。龙志背井离乡,来到人地两生的太谷,困难之大,超乎想象。第一地处偏僻的榆林初中学的数理化教学水平与名校铭贤中学的有一定的差距。由于多年颠沛流离,龙志在榆林中学的那点数理化基础本来并不很强。第二铭贤有美国教师,许多科目用英文授课,但是龙志没有一点英文基础。第三龙志也缺乏必要的入学考试成绩和其他正规入学证明材料和相关转学手续。另外,新学期刚刚开始一个多月,中途入学的情况还没有先例。所以学校并没有马上批准他的入学申请,而是让他等待下一个学期才能考虑。万事开头难,龙志开始仅仅是以一名扫地工落脚。 晚上龙志躺在床上,想到自己历经千辛万苦来到太谷铭贤的目的不是要做一个扫地工糊口,而是要实现自己的入学读书的奋斗目标。但是,现在自己至少已经安安全全来到铭贤,并且有一个临时栖息之地,已经是初战告捷。自己必须再接再厉,绝不能坐等学习时机的到来,而是要争分夺秒,如饥似渴地进入学习状态。想到在私塾时先生关于“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教诲,他忽然灵机一动。幼时曾经学过古人“贾逵隔篱偷学”的故事,自己既然已经来到学校,何尝不去站在教室门外听听课,为下个学期打下基础。 于是龙志在打工之余每天按时在教室门外面听讲数理化课程。初春2-3月份的太谷气候还寒冷,龙志站在窗外,冷得搓手跺脚,手、脚和耳朵也长了冻疮。授课老师连续几天发现这个不寻常的情况,深深被他的勤奋好学的精神感动,便和蔼可亲地让他坐进教室来暖暖手脚,听听讲课。在了解到龙志的入学困难之后,便亲自到学校帮助他克服入学困难,办理有关手续。本来按照规定,龙志应当首先通过考试,然后到下学年9月份开学后入学,校方被他从陕北榆林远道而来的刻苦求学精神感动。经过研究,决定破格让他正式入学,但将根据本学期考试的结果最终决定是否留级。龙志的精诚又一次感动上帝,终于如愿以偿,美梦成真,提前注册入学。同时,他也被批准入住学生宿舍“韩氏楼”。
龙志20岁在铭贤学校第一张留影(1930)(pic_2.2)
三、志不可夺 金榜提名
铭贤学校对学生管教甚严,每周有小考,每月有月考,学期有大考。不及格者责令降班或退学。龙志虽然如愿以偿入学铭贤高中,从陕北远道而来的他一下子要适应完全不同的学习生活环境,不仅要在名校跟上各科进度,还要和班上的好学生们一争高下,困难之大,可想而知。雪上加霜的是,龙志还可能是全校最贫穷的学生之一,身无分文,还要靠打工来交纳学杂费用和维持生计。因为一年的花费是100多块现大洋,简直是天文数字。在别人每天上晚自习学习的时间,他必须去打工。学习时间自然比别人少。而自己年龄又大,起点又低,时间又少,只能靠笨鸟先飞,将勤补拙。从那时起,龙志就养成了珍惜时间,加班加点,争分夺秒,见缝插针的习惯。常常学习、工作不分昼夜,甚至废寝忘食。铭贤学校的作息时间很严格,晚上11点一定要熄灯,他只能挤出其他同学课外活动和娱乐的时间来学习。龙志没有节假日,没有娱乐及其他爱好,没有琴棋书画,甚至少有体育活动。并不是他不知道享受,没有年轻人娱乐和玩耍,只有读书人寒窗刻苦。而是他能够用雄心壮志战胜自我,持之以恒,逆流而上,点点滴滴,汇成大海,修成正果。这需要多么顽强的毅力啊! 龙志那时候常常是白天上课,每天晚上就在位于校北门外的发电厂打工,工作是轮回给发电机组的几个零部件加机油。发动机的引擎是一个像旧式火车一样的杠杆式蒸汽机,要烧煤驱动,来带动轮式发电机放电。发电机容量为28千瓦,供学校200多盏电灯使用[5]。虽然机器隆隆作响,机器旁边温度也很高,龙志的工作不是很重,但是时间很长,每天都要从傍晚工作到全校熄灯时分。龙志就利用在一趟趟来回给机器零件加机油路上背诵英文生字,每趟一个单词,一晚上能背诵几十个。龙志高声朗诵英文单词的声音被淹没在隆隆的机器转动声中,他那英俊的脸庞被炉火映的通红,他的英文却因此大有长进,他的同学们都大惑不解,只有龙志乐此不彼,自得其乐,一举两得。有一次加班加点下班太晚,学校大门已经关闭上锁了,为了回到宿舍,他只好翻墙而入,不慎将仅有的一条单裤子撕破,于是又不得不连夜在煤油灯下缝补裤子,以备第二天上课穿用。 那时太谷雨雪充足,冬天常常下大雪,天寒地冻,白雪皑皑,北风刺骨,气温急剧下降。龙志哪里有足够的钱购置棉衣、棉裤、棉手套、棉帽和棉鞋。他又常常需要步行在户外活动、工作、学习,于是耳朵、手和脚上长了许多冻疮。冻疮到温暖室内会红肿化脓,奇痒无比。特别是脚上生了冻疮后,脚肿得很难穿入他那一年四季仅有的那一双单鞋。千方百计穿上鞋后,踩在室外冰天雪地硬邦邦的路面,才知道到自己那双鞋对于数九寒冬是多么单薄,不一会儿两脚和耳朵便开始发麻发木发硬,好像不是自己的脚和耳朵一样,暂时没有了任何痒痛感觉。再回到暖烘烘的教室里,赶快先去火炉上烘烤那一双冰冷满是裂口的的手,双脚却不便于烘烤,只能不断跺跺那已经没有任何知觉的双脚,让其慢慢暖和过来,不一时脚上开始有了感觉,又胀又痛又痒,冻疮开始流脓发痒,耳朵也嗡嗡地响起来,发烧发烫。劳作一天后,晚上回到宿舍,血水已经和袜子粘在一起,袜子脱也脱不下来,活生生忍痛脱下,脚后跟和脚小拇指也就露出了鲜肉,痛不可当,痛苦已经无法用语言形容。脚上,手上和耳朵生冻疮的病根一经留下,就年年如此。冬去春来,龙志咬牙坚持,硬是挺过了生活、身体和学习上的一道道难关。 除了他自己克服困难,又有谁能来问寒问暖,解决他的学费、生活、学业、病痛、忧愁和苦闷?每逢过年过节,寒假,暑假,学生们都放假回家。有时学生们也有就近的亲戚朋友来学校探访。龙志的家远在千里之外,太谷附近也举目无亲。事实上,铭贤学校就是他的家。也就是从那时起,龙志养成他自己凡事独立思考,正向思维,自力更生,克服困难,战胜逆境,解决自己问题的坚毅性格和协调能力。 “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龙志不可能和别人比较享受和家庭的温暖,只能用优异的学习成绩来暗暗证明自己。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自从到达铭贤开始,他连续三年被评为学校级“品学兼优”学生,榜上有名,成为名符其实的“寒门贵子”。 志向远大,刻苦求学的龙志虽然非常喜欢铭贤学校自然美景与欢乐歌唱给他所带来的欢欣鼓舞,却没有因为景色迷人而放慢他匆匆的脚步。据铭贤校友回忆,1930年代,龙志和铭贤的几个优秀学生的名字被刻在一个铜匾上,悬挂在小礼堂(后为图书馆阅览室)外墙壁上[6]。当年铭贤学校还广为宣传龙志的刻苦学习的事迹,他的那张20岁刚刚到铭贤,穿着新衣,在教室前的全身站立照片还被外籍教师带回美国奥柏林大学保存至今。龙志铜匾榜上有名是一个吉祥的预兆。无独有偶,无人可曾料到,在大约70余年后的2005年,龙志先生的铜像被塑立在学校小礼堂附近的畜牧楼前,供后人瞻仰,此乃后话。 基于铭贤学校的宗教背景,基督教的传播和活动也充满了学校中的各个角落。基督教会和铭贤的外国教师也特别关心困难的同学。每当逢年过节,例如耶稣复活节、感恩节、圣诞节和中国春节,学校基督徒和外国教师都会邀请几个象龙志一样远道而来,无家可归的学生到他们家作客。圣诞节会赠送小礼物、糖果、花生甚至衣物给他们,亲如家人。龙志参加了“安息日教会”,积极参加教会主日敬拜和小组查经聚会,也是教会其他工作的热心参与者,因此被推选为学生青年团契主席[7]。他们每周日听牧师讲道,参加主日小组学习查经,组织学生基督徒和其他慕道友学习圣经,参与一些募捐及到附近太谷农村帮助穷人等慈善活动。每当星期日在教会敬拜神,唱赞美诗歌时,他常常感到神恩赐的爱和平安喜乐。他又感受到自己在神的慈爱、怜悯和保守下从榆林一路风风雨雨走过来,是多么幸运,多么感恩,多么知足,多么使命。 龙志认识到,按照基督教义,神对人最大的诫命是要爱神、爱人。也强调认罪、悔改、饶恕、谦卑等等。 基督教信仰中的伦理道德观虽然与与中国传统的儒教、佛教和道教文化的伦理道德观有很多相通之处,但其根源、目的、方法、侧重又有诸多不同。基督教认为爱来于神,行善的目的是为了荣耀神,善行需要出于真心的爱。虽然宗教信仰在龙志毕生的成长和人生经历中起到了重要指导和帮助作用,但是他参与的宗教活动限于榆林中学和铭贤中学时期。到了后来,特别是解放之后,龙志也几乎没有机会参加任何基督教活动了。所以龙志基本上属于半个有神论者,他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道德观,他的思想境界和处事哲学也处处闪烁着传统和外来宗教伦理道德观的印记。 有诗为证: 《天道酬勤》自古英才出少年,千里求学赴铭贤。 窗外听课注学籍,机旁夜诵英文关。 异乡工读千般苦,勤劳刻苦苦变甜。 布衣素食更无求,唯盼卑名上铜匾。
[1] 引自《张龙志传》 http://www.lulu.com/shop/wencan-zhang/%E5%BC%A0%E9%BE%99%E5%BF%97%E4%BC%A0/paperback/product-21026454.html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14: | 中国救英国就是救美国 | |
2014: | 道貌岸然的孔子也曾勾引别人老婆 | |
2013: | 开国元勋独子为何曾经恨父亲(图) | |
2013: | 董卓成不了气候的原因 | |
2012: | 视频: 饿死三千万人口的历史真相 | |
2012: | 大饥荒幸存者的悲歌(重发) | |
2011: | 秋念11: 谁断送了文革? | |
2011: | 吴越《暗杀时代》正文zt | |
2010: | 黄万里被毛泽东定为右派的真正原因 | |
2010: | 1957年《人民日报》上的储安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