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无极
万维读者网 > 史地人物 > 帖子
一个小姑娘直接给皇帝上书改变国家不合理法律
送交者: NewsReview 2009年06月19日18:51:20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开明的汉朝: 什么是“缇萦救父”?

汉文帝的母亲薄太后出身低微,在汉高祖在世的时候是个不得宠的妃子。她怕住在宫里受吕后的陷害,就请求跟着儿子住在代郡。住在代郡不像在皇宫里那么阔气,因此,娘儿俩多少知道一些老百姓的疾苦。


  汉文帝即位不久,就下了一道诏书说:"一个人犯了法,定了罪也就是了。为什么要把他的父母妻儿也一起逮捕办罪呢?我不相信这种法令有什么好处,请你们商议一下改变的办法。"


  大臣们一商量,按照汉文帝的意见,废除了一人犯法、全家连坐(连坐,就是被牵连一同办罪)的法令。


  公元前167年,临淄地方有个小姑娘名叫淳于缇萦(淳于是姓,缇萦音tíAyíng)。她的父亲淳于意,本来是个读书人,因为喜欢医学,经常给人治病,出了名。后来他做了太仓令,但他不愿意跟做官的来往,也不会拍上司的马屁。没有多久,辞了职,当起医生来了。


  有一次,有个大商人的妻子生了病,请淳于意医治。那病人吃了药,病没见好转,过了几天死了。大商人仗势向官府告了淳于意一状,说他是错治了病。当地的官吏判他"肉刑"(当时的肉刑有脸上刺字,割去鼻子,砍去左足或右足等),要把他押解到长安去受刑。


  淳于意有五个女儿,可没有儿子。他被押解到长安去离开家的时候,望着女儿们叹气,说:"唉,可惜我没有男孩,遇到急难,一个有用的也没有。"


  几个女儿都低着头伤心得直哭,只有最小的女儿缇萦又是悲伤,又是气愤。她想:"为什么女儿偏没有用呢?"


  她提出要陪父亲一起上长安去,家里人再三劝阻她也没有用。


  缇萦到了长安,托人写了一封奏章,到宫门口递给守门的人。


  汉文帝接到奏章,知道上书的是个小姑娘,倒很重视。那奏章上写着:


  "我叫缇萦,是太仓令淳于意的小女儿。我父亲做官的时候,齐地的人都说他是个清官。这回儿他犯了罪,被判处肉刑。我不但为父亲难过,也为所有受肉刑的人伤心。一个人砍去脚就成了残废;割去了鼻子,不能再按上去,以后就是想改过自新,也没有办法了。我情愿给官府没收为奴婢,替父亲赎罪,好让他有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汉文帝看了信,十分同情这个小姑娘,又觉得她说的有道理,就召集大臣们,对大臣说:"犯了罪该受罚,这是没有话说的。可是受了罚,也该让他重新做人才是。现在惩办一个犯人,在他脸上刺字或者毁坏他的肢体,这样的刑罚怎么能劝人为善呢。你们商量一个代替肉刑的办法吧!"


  大臣们一商议,拟定一个办法,把肉刑改用打板子。原来判砍去脚的,改为打五百板子;原来判割鼻子的改为打三百板子。汉文帝就正式下令废除肉刑。这样,缇萦就救了她的父亲。


  汉文帝废除肉刑,看起来是件好事。但是实际执行起来,却是弊病不少。有些犯人被打上五百或三百板,就给打死了,这样一来,反而加重了刑罚。后来到了他的儿子汉景帝手里,才又把打板子的刑罚减轻了一些。


  司马迁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详细记述了西汉初期著名医学家仓公的事迹。仓公,又称太仓公,姓淳于名意(前205-前140年),是临淄人,因其做过齐太仓长,管理都城仓库,所以习惯上称他为仓公。 


  仓公师从阳庆,阳庆传他“黄帝、扁鹊之脉书,五色诊病”。他学了三年,给人治病,能预决病人生死,一经投药,无不立愈,因此远近闻名。仓公切脉已臻于神乎其技的程度。如齐侍御史成自述头痛,仓公为他诊脉,诊断为疽症,其病因内发于肠胃之间,因贪酒所致,五日当肿胀,八日时便呕脓而死。果然,成于第八天因呕脓而死。


  由于求医者众,而仓公又不常在家中,所以,病家常失望而归。日久,求医者开始愤懑异常。就象以上所举医案,由于仓公能预知生死,有的病人就无药可医,病人就责怪仓公不肯医治,以致病人死亡。怨气积久了,终于酿成祸祟。汉文帝十三年(前167年),有有权势之人告发仓公,说他借医欺人,轻视生命。地方官吏判他有罪,要处仓公肉刑(当时的肉刑有脸上刺字,割去鼻子,砍去左足或右足等)。按西汉初年的律令,凡做过官的人受肉刑必须押送到京城长安去执行。因此,仓公将被押送到长安受刑。


  仓公没有儿子,只有五个女儿,临行时都去送父亲,相向悲泣。仓公看着五个女儿,长叹道:“生女不生男,遇到急难,却没有一个有用的。”听完父亲的哀叹,十五岁的小女缇萦决定随父进京,一路照顾父亲的生活起居。 临淄相距长安两千余里,一路上父女俩风餐露宿,尝尽人间辛酸。好不容易到了长安,仓公被押入狱中。为了营救父亲,缇萦斗胆上书汉文帝为父求情,请求做奴婢替父赎罪。上书中这样写道:“妾父为吏,齐中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妾切痛死者不可复生而刑者不可复续,虽欲改过自新,其道莫由,终不可得。妾愿入身为官奴婢,以赎父刑罪,使得改行自新也。”


  当朝皇帝是开创了历史上少有的盛世“文景之治”的汉文帝刘恒,史书记载,汉文帝治天下,恭俭仁厚,以德化民,海内安宁,百姓安居,人民乐足。他见到上书后,感其孝诚,免除了仓公的刑罚,同时颁发诏书废除由来已久的残酷的肉刑。诏书是这样写的:诗曰:恺悌君子,民之父母,今人有过,教未施而刑已加焉,或欲改过为善,而道无繇至,朕甚伶之!夫刑至断肢体,刻肌肤,终身不息,何其痛而不德也!岂为民父母之意哉?其除肉刑,有以易之!不久,丞相张苍等人根据这个诏书废除了肉刑制定,颁布了新刑法。 正是小小女子缇萦的至孝之心而上书救父的美举,促使了肉刑的废除。为此,班固有诗赞缇萦:


  三王德弥薄,惟后用肉刑。
  太仓令有罪,就递长安城。
  自恨身无子,困急独茕茕。
  小女痛父言,死者不可生。
  上书诣阙下,思古歌《鸡鸣》。
  忧心摧折裂,晨风扬激声。
  圣汉孝文帝,恻然感至情。
  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
  缇萦上书救父的孝行,万古流芳,成为后世孝道的典型。 (缇萦救父也作:缇萦求父) 月,齐太仓令淳于公①有罪当刑,诏狱逮徙系长安。太仓公无男,有女五人。太仓公将行会逮,骂其女曰:“生子不生男,有缓急非有益也!”其少女缇萦②自伤泣,乃随其父至长安,上书曰:“妾父为吏,齐中皆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妾伤夫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属,虽复欲改过自新,其道无由也。妾愿没入为官婢,赎父刑罪,使得自新。”书奏天子,天子怜悲其意,乃下诏曰:“盖闻有虞氏之时,画衣冠异章服以为僇,③而民不犯。何则?至治也。今法有肉刑三,④而奸不止,其咎安在?非乃朕德薄而教不明欤?吾甚自愧。故夫驯道不纯而愚民陷焉。诗曰‘恺悌君子,民之父母’。今人有过,教未施而刑加焉?或欲改行为善而道毋由也。朕甚怜之。夫刑至断支体,刻肌肤,终身不息,何其楚痛而不德也,岂称为民父母之意哉!其除肉刑。”


  注①索隐名意,为齐太仓令,故谓之仓公也。
  注②索隐缇音啼。邹氏音体,非。
  注③正义晋书刑法志云:“三皇设言而民不违,五帝画衣冠而民知禁。犯黥者阜其巾,犯劓者丹其服,犯膑者墨其体,犯宫者杂其屦,大辟之罪,殊刑之极,布其衣裾而无领缘,投之于市,与觽□之。”
  注④集解李奇曰:“约法三章无肉刑,文帝则有肉刑。”孟康曰:“黥劓二,左右趾合一,凡三。”索隐韦昭云:“断趾、黥、劓之属。”崔浩汉律序云:“文帝除肉刑而宫不易。”张斐注云:“以淫乱人族序,故不易之也。”
  ——《史记• 孝文本纪第十》


  原文:
  文帝四年中,人上书言意。以刑罪当传西之长安。意有五女,随而泣。意怒骂曰:“生子不如男,缓急无可使者。”于是少女缇萦伤父之言,乃随父西。上书曰:“妾父为吏,齐中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妾切痛死者不可复生,而邢者不可复续,虽欲改过自新,其道莫由,终不可得。妾愿入身为官婢,以赎父刑罪,使得改过自新。”书闻,上悲其意。此岁亦除肉刑法。

汉朝所开创的汉文化确实伟大, 缇萦救父,一个小姑娘都能直接给皇帝上书,改变国家不合理的法律。汉的开明也是无与伦比的。说白了:自满清之后,再无汉族文化。


西汉的光辉伟大就不说了

即使到了东汉末年 公认的乱世 民不聊生 邪教四起 军阀割据时期 我们仍然可以看到璀璨的文化对政治国民的影响

看看当年的贵族们的行为 有气节有原则 那些有世家传统的豪门 看不到有欺压百姓的行为 黄巾邪教更多的是被宦官和外戚们逼迫产生的 通过对黄巾的镇压 世家贵族们重新夺回了权力 在杀太监 除董卓的过程中 世家子弟都起了不小的作用 m

三国最值得大家玩味的是当时几方混战过程中 投降的不在少数 就义的也不是没有 而不是到了后世的所谓从一而终 投降被骂成叛徒 而投降的也未必就不受重用 好像那个时候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特别容易建立 同时也有人选择宁死不投降 被杀之后也往往得以厚葬 虽然失败了 仍然可以获得对手的尊重 因为大家的目的并非单纯杀死对方 而是强者之间的较量 分出胜负之后 大家还是英雄相惜的 愿意跟着胜者走的 大家马上可以成为兄弟 实在不愿意的 放是不能放的 但是仍然彼此敬重

孟达在关羽死后害怕受责而且湿单力孤没有办法投降了曹魏 刘备就很体谅他 犯这么大错都没有杀他全家 孟达家人都在蜀国 他本人也仍然在魏国受到了重用 种种在今天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情 在三国都这么理索应当的存在着

那个时候的天下英豪 除了对中央的皇帝保持足够的尊重之外 君择臣 臣也择君 基本属于一个良性的竞争环境 在这种环境下 选择跟随谁打天下 都是文臣武将自己的选择 做出自己的判断之后 忠心耿耿 同时拥有自我思考能力 才造就了后世无比崇拜的一干英雄

大反派曹操 看似杀人如麻 但是每次杀人都能找到政治动机 也就是有目的性的杀人而不是嗜杀 而且明知自己背负千古骂名也不愿意称帝戴篡位的帽子 逢其乱世 如果政权真的交到汉献帝手中 百姓会更苦 中央会更乱 少不了又是太监与外戚专权了

汉朝末年尚且如此 遥想强汉鼎盛时期 更是不禁令人心旷神怡啊 !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8: 曹树基论明末人口真相
2008: 明朝崇祯五年至十五年黄河流域发生了连
2006: 司马非马:《孔子外传》(34)
2006: 63军副军长余洪信案(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