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殇—1947,血战四平城 |
送交者: ByStander 2010年12月23日15:16:25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
城殇—1947,血战四平城 1947年6月开始的夏季攻势,让东北民主联军里的“好战分子”们着实过尽了“战瘾”。在第一阶段,东北民主联军攻克40多座县城,使东西南北满根据地在松花江以南广大地区连成一片,作战迂回地区更为扩大,主力更加集中,后方物资供应更为便利,国军被迫集中兵力由机动防御转为在中长路、北宁路各沿线的狭长走廊上的重点守备,坚守长春、四平、沈阳等要地,由此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决定在夏季攻势第二阶段打一场秀水河子式的战斗,这座城市选择为四平。 四平作为辽北国军唯一一个孤立的据点,位于长沈之间,是东北中部主要交通枢纽,它贯通沈阳、长春、吉林、郑家屯、梅河口,在战略上有重大价值,一旦民主联军占领该地,在战略上将造成吉林、长春更处于孤立之地位。而且,去年四平一战,打了一个多月,牺牲8000余人,仍没有顶住国军的攻势,转进中,民主联军总部作战科长的叛变,更加深了形势的严峻,直到松花江边,双方才停下了脚步,形成了隔江对峙的局面,对于这段走麦城的经历,东总是没有忘记的,截至6月1日,1纵占领开原,中长路已被拦腰切成几段,四平周围公主岭、郭家店、梨树、郑家屯、康平、通辽、开原、昌图等地均为民主联军控制,东总攻打四平的部署便有声有色地进行起来了。 攻城任务由1纵、邓纵的全部,6纵17师,东总炮兵5个营担任,由1纵司令员李天佑、政委万毅统一指挥。打援任务由4个纵队、5个独立师、2个骑兵师共计17个师担任。 就在民主联军为攻打四平紧张忙碌的同时,国军四平城防司令官陈明仁却正想着“再创造新的记录”那,说道陈明仁,还得从他的71军先谈起。71军的前身是国民政府警卫军教导1师,后改编为87师。1938年编入71军,下辖87师、88师、91师。1942年进入滇西地区参加远征军的对日作战。1946年1月经由镇江、昆山开往上海,随即奉命开往东北,自此,一幕不是冤家不聚头的好戏便开始了。带着一股远征军的余威,初到东北的71军便参加了1946年进攻四平的战斗,也就是在这里,民主联军给71军好好地上了一课,金山堡地区一战,87师大部被歼。在辽河边挨的教训还没来得及总结,追着民主联军跑到松花江上的88师又在拉法和新站让共军“得了便宜,又卖乖”。如果没有解德惠之围一役,71军在长官部的地位可真就难说咯,时任军长的陈明仁后来也承认,之前的“遭遇尽是使我难堪的,使我精神上大受刺激。由于这一战获胜,各方面对我的观感也才好转一点。”为了“能够特别出一次风头”陈明仁利用国军于1946年攻占四平,奉命率71军驻守四平的机会,充分视察城区建筑布局和地形地势,决心将四平建成一座要塞化堡垒城市。 也许命运就是这么喜欢作弄人,就在陈明仁苦心经营四平的同时,1947年民主联军的夏季攻势第一仗就打在了他的眼皮底子下——怀德,当怀德被围之初,长官部顺其自然地把解围的任务交到了他的头上,本已出发,长官部临时变更计划,命陈明仁率部增援长春,不料部队行进到怀德至公主岭之间遇伏,88师再度损失大半,91师也有很大的损伤,陈明仁只得率残部退守四平,适时,四平城区守军除53军2师2团及71军直属警卫团外,余为少数地方部队,守备异常空虚,长官部急命驻防在通辽、郑家屯、长岭一线的71军所属87师抛弃所有辎重仓库,驰援四平,以解燃眉。所幸,民主联军在攻占怀德后,主力南下,没有直趋四平,使陈明仁能够在53师所部回援沈阳,本部残缺不全的局面下,充分利用1个月的空余时间,整军备战,组织力量,重新部署守备兵力。将四平划分为5个守备区,储存大量粮食弹药,城区工事构造为纵深立体,有网有面。整座城市明堡暗碉比比皆是,地雷绊网处处皆有。以集团地堡和交通盖沟为主体的工事构造遍布街口要道,地堡之间通过房屋互相串通,交通盖沟则为开阔地带的彼此沟通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工事的构筑以军部为核心阵地,以各部队驻地为支撑点,并环绕四平周围构筑城防工事,阵地内部并有发电照明的设备,必要时可以通电,指挥所、掩蔽部、梁丹器材储存等处所,应有尽有。路西以军部、火车站、天桥为防御重点,路东以天主教堂、油化工厂为中心,在火力配备上,采用网状配备、火力交叉,纵深配备、层层设置的方式,利用火器之间,火器与各类门炮之间互相配合。此外还设有总预备队、机动部队。在守军计划要图上明确标出“如某据点被侵入实则以机动部队实施逆袭,将匪包围而歼灭之”。各守备区指挥官有控制10部大卡车以供机动部队运输之用的权力。 在仅有1.8万战斗人员的情况下,陈明仁果断地武装了近1.6万非战斗人员。事后不得不承认,四平攻坚战,民主联军败就败在这近1.6万非战斗人员上了,最后,陈明仁向守城官兵下达死守四平的命令:每一道防线,都必须下最大的决心死守,哪怕打到只剩下一官一兵,也要与阵地共存亡,即便是阵地被夺走,也要不遗余力抢回来。积极备战,很快恢复了守军的士气,守城官兵对四平的守备十分乐观,连陈明仁也认为“四平的保卫是万无一失的”。 自6月4日邓纵抵达四平西南附近地区至14日发起总攻前夕,邓纵及1纵先后派出侦察组到四平前沿侦察了解敌情。攻城部队在战前加紧进行政治动员,同时,在物资器材上进行了大规模的准备,根据侦察所得到的情况,估计守军约为1.5万至2万人,鉴于路西是守军指挥机关所在地,担任防御的仅为由零杂部队便组成的88师、71军警卫团及第6师17团组成,所以前线指挥部决定将四平道西作为攻击重点。1纵1师、2师在四平西南、铁路以西一带担任主攻,3师在铁路东向天主教堂方向水源地一带作钳制性进攻,邓纵从四平西北方向进攻,6纵17师布置在四平东南附近,隐蔽待机,作为预备队使用,总攻时间确定在6月14日晚8时20分,计划在3—5天时间攻下四平,待敌援兵到来时,结束战斗。6月11日午夜,外围战斗就已经打响,经过一夜战斗,邓纵独立3师占领西郊机场,全歼守军71军运输营及辽北保安1团一个营,切断了守军的空中运输线。13日晚,前指均定将主攻方向守军外围据点彻底肃清,1纵、邓纵冒雨发起攻击,除1纵2师占领新立屯,楔入城西南边缘外,1纵1师及邓纵均未达到预期目的。原定13日晚全部进入阵地的炮兵部队,也因当日的大雨和守军炮火猛烈封锁,行动逾期。直至14日下午4时,炮兵部队才冒着弹雨强行进入预定阵地,攻城部队也缓慢接近守军,一座城市的丧钟即将鸣起。 1947年6月14日晚8时20分总攻开始,双方都迫不及待地等候着这个时刻,17分钟的炮火压制让民主联军参战指战员队姗姗来迟的炮兵的不满情绪一扫而空,也让守城的国军大吃一惊,就在大地从震颤中尚未恢复平静时,突破口的战斗已经打响了,1纵2师4团1营首先以2个连连续5次爆破,炸开了守军的外围铁丝网,尖刀连2连冲在最前面,激战中,带领2连冲锋的副营长赵文忠中弹牺牲,营指导员王崇华马上站出来指挥战斗,向城内冲杀过去,1连、3连迅速占领突破口,仅用20多分钟,1纵2师于14日20时40分既突破守军阵地,15日凌晨2时,1师也突破城西南角,攻入市内。至此,1、2师已有5个营的兵力攻入城区,守军路西总预备队迅速在第三守备区指挥官刘其昌率领下乘卡车从市中心涌向西南突破口,向民主联军发起反扑,突破口也已被守军火力封锁,后续部队难以支援。由于1、2师之间尚有一个据点没有解决,双方无法配合,城内战斗异常激烈。仅一天一夜,2师4团、5团打退守军15次反击,1师也打退守军不下10次的反击。与此同时,邓纵在西北角未能迅速扫清外围之敌,突破受阻。3师在路东总攻开始时便打完了500发炮弹,当突击部队冲锋时,距离突破口还有3里路远,守军13军54师一部守备颇为沉着,激战两日,除3师9团攻占城外壕沟外,毫无进展。 1师1团突入市区后,2团、3团随即突入,2个团分别以一个营为一个梯队,向71军军部突进。由于邓纵和3师的攻击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1、2师承受了极大的压力,部队伤亡很大,1师师部刚接到3团副团长黄才芳打来的准备冲击的电话,紧接着一个电话打来,报告黄才芳已经牺牲。1师江拥辉师长和梁必业政委在一个班的护送下进入突破口,守军一个炮弹打来,一个班的战士全部牺牲了。由于1、2师坚决顽强地向市区突进,经过四昼夜的激战,不仅巩固了突破口,且向市区延伸到守军核心区71军军部东北部,打乱了陈明仁的防御体系,为日后解决路西战斗创造了有利条件。 16日晚作为预备队的6纵17师也被李天佑调入1纵1师左侧投入战斗,17师的参战缓解了1、2师的压力,有力地配合了路西作战。恰恰在此时,陈明仁也调整部署,在邓纵没有突入城区前对市区内的民主联军组织了规模最大的一次反击,抽调路东两个守备区的部分兵力和路西几乎所有可以使用的兵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1、2师发起攻击,试图将其赶出城区。楔入核心区的1纵2师4团首当其冲,在被国军反击部队分割、断粮、断水3昼夜的情况下,独立作战,坚守阵地,该部8连在激烈的战斗中,只剩下8个人,仍然打到最后。在部分地域双方甚至展开了惨烈的白刃战。民主联军的顽强、勇敢、猛打猛拼的战斗精神极大震慑了陈明仁,反击失利更让陈明仁丧失了一部分精锐兵力,6月17日邓纵攻入市区,对于陈明仁无疑又是一记重磅炸弹。 仗打到了这个地步,邓纵才进城,邓华脸上挂不住,连那些日后成天在干休所里叫嚷着“老子是7纵的”7纵老人们也不原意提起这段历史。四平这一仗给这个两头冒尖的部队留下了太多的反思。邓纵的突破口在西北部,但此前部队一直部署在东北部,总攻前夕被调来,由于时间仓促,情况不熟,从14日晚开始的总攻直到17日才由邓纵独立1师打开一个突破口,18日独立2师也从城西门突入,19日独立3师也随即跟进,开始了向纵深发展。为迅速解决四平守军,东总18日决定6纵18师投入战斗,做好攻坚准备。承受巨大压力,市区战斗5天的民主联军主力师1师、2师也分别于18、19两天的夜里撤出战斗,进行休整。自18日邓纵攻入市区后,路西战斗逐渐明朗化,由于猛烈地进行分割、穿插,分别围歼各据点的守军,战斗进展较前几日相对顺利。很快邓纵攻至守军交通宿舍大红楼88师263团驻地。大红楼呈烟斗型,近300米长,守军在大楼周围布满铁丝网、暗堡,还修了地堡,大楼所有的窗户都用砖封死,看着好像没人,其实留着枪眼,当部队冲到红楼前,楼内喷出火舌,牺牲了很多战士,独立1师先以强攻两三次而未成功,即改为以一部份兵力挖沟接近,以另一部分人员返回飞机场从炸弹里掏取了3000多斤炸药。经过充分准备,组织一营全营火力做掩护,由1连8班副班长李广正连续爆破12次运送炸药1000公斤,终于将大红楼炸塌一处,巨大的爆炸声将楼内守敌震昏,后续部队冲进楼内,活捉守军263团副团长,守军1100余人被俘。爆炸声也使得陈明仁悄然将城防司令布迁至路东。20纵17师以出色的战术配合,占领了守军71军军部即核心守备区,俘71军特务团团长陈明信等近2000人。21日前线指挥部将1纵3师从路东调至路西。截至到21日,路西战斗全部结束。路西战斗结束后,攻城部队开始向路东守军发起攻击,突破方向定在天桥北与火车站南。北面由邓纵担任向路东攻击,南面由6纵17师与1纵3师并肩攻击。21日晚攻击开始,在长2千米,宽不足3百米的地域里,邓纵以3个师的兵力,向路东守军发动密集的攻势,随着民主联军攻占范围的扩大,守军防守区越来越小,但兵力更为集中,火力更加猛烈,邓纵攻击区域正是路东高大建筑处,守军居高临下,组织密集火网,邓纵先后反复一浪高一浪的不顾生死,一次又一次地冲锋。伤亡极大,仅一夜之间就伤亡800余人,但仍无进展,这最根本的原因是在铁道线东,有4层楼高的工厂,守军设置一个观察所,可俯视四周。白天观察视野很好,晚上发射悬空照明弹、点起柴油桶火把,守军还配备了12门八二迫击炮、9门六零炮,加上各种轻重武器,只等观察所通知,所有火器便可以集中对准预测目标发射,经过几次冲杀,邓纵独立1师、独立2师因为伤亡过重,23日奉命撤出战斗,准备南下打援。就在当天下午,独立1师师长马仁兴在市区撤离前被流弹击中牺牲。刚组建2个月的邓纵就刷新了由4纵保持的纪录,民主联军在东北战场上牺牲的第2位师级干部由邓华所部创立。在不到10天的市区作战中,邓纵3个师中已有2个师丧失进攻能力。 为了加强攻城力量,东总决定将打援的6纵16师、18师投入攻打路东的战斗,四平战场由6纵司令员洪学智接替1纵司令员李天佑的指挥。6纵16师在北面由邓纵独立3师配合于24日晚,继续向路东进攻。18师参加17师方向的作战。民主联军对伤亡后撤人员布置了一条警戒严密的路线,向前运动的增援部队看不到伤兵,而政工人员对部队讲话,都是某部队在市区打了大胜仗,建奇功,鼓舞立功竞赛。并且在部队入城后限定攻下某据点,即调后休息,使参战部队保持了较高的士气。在1纵3师与6纵17师于22日攻入路东,16师、18师投入战斗后,民主联军迅速在路东打开了局面,为避免在街巷作战中出现较大的伤亡,民主联军在路东“遇墙掏洞,逢屋炸墙”双方争夺十分激烈,平民出现大量伤亡。尤以天主教堂附近的争夺为最。25日18师53团1营攻击天桥,由于守军火力封锁及攻击部队不时被脚下的大豆滑道,影响冲锋,而未能攻下,1营伤亡过半。前线指挥部于26日召开师以上干部会议,决定再对路东之敌进行一次决定性的突击,以求全部占领路东。当天,18师54团对富盛泉烧锅发起强攻,以牵制天主教堂附近国军,并侧翼配合52团攻打天桥。由于立功心切,在没有任何侦察的情况下,54团就以连为单位对烧锅据点发起冲锋,正是这愚蠢的决定,为守军打出了一枚青天白日勋章。守卫烧锅据点的是71军87师一个加强排,排长廖钧。在接受任务前,87师师长熊新民亲自接见了这一排人,他知道烧锅据点对守军的重要意义,同时也明白那里也是一个死地,因此他交待的命令只有4个字:死守,守死。师部也极慷慨地为烧锅据点配备了2挺重机枪及大量弹药。对于长官的重托,凭借精良的装备,廖钧惟有恪守命令,方尽军人之职。针对民主联军的集团冲锋,实际上就是以接力赛跑方法接近守军,待守军机枪换装弹夹(带)间隙,一举突破阵地,以手榴弹及刺刀决定胜负的作战方式,廖钧除加强正面火力外,又以2人为1组,从侧翼配合牵制。同时,在阵地前洒满大豆。但战斗打响后,民主联军的集团冲锋仍然超出了廖钧的预料。黏稠的血液浸泡着大豆,尸体一层层覆盖在上面,后面的人踏着前面的尸体硬是冲进了守军的阵地,双方整整四进四出,杀到最后,1个加强排除了廖钧和他的勤务兵外,仅剩一个班长和一个战斗兵。而对面的54团也彻底的垮了。战后,廖钧同陈明仁一同荣膺青天白日勋章,成为内战中获此最高殊荣者中职务最低的一个。28日国军增援部队分别逼近四平周边地区,为避免更大伤亡,攻城部队遂于30日拂晓前撤离四平。四平攻坚战宣告结束。历史不顾一切把这些死亡事件的日期用鲜血记录在国家的档案里。 四平攻坚战结束后,国军马上由沈阳派去卫生消防队,收集交战双方及平民的尸体拖到各十字路中心,洒上消毒焚化药粉,进行焚化。弥漫全城的尸臭味让四平较长春还要早一年赢得了“死城”的称号。自此,民主联军里对71军的评价也不得不多了一点:“71军的人命硬啊”当陈明仁在湖南通电起义时,最早跑的都是71军的老人们,对于他们来说,起义是可以的,但惟独不能向四野起义。在以后的日子,直到十万大山,四野与71军的恩恩怨怨才终于有了个了断。民主联军的夏季攻势少了个圆满的句号,林总在四平又栽了个跟头,四平也许真的要打4次才能太平。 附:双方作战序列 外一篇——廖钧 廖钧是国军在内战战场上众多参战人员中的一个幸运儿,凭借这种幸运,他在一座血城的枪林弹雨中活下来。凭借这种幸运他以少尉阶级荣膺青天白日勋章而名声大噪、风光一时。而所有的这一切还要从1947年6月间的四平街一战说起。 1947年6月21日国共双方的部队在这座城市的战斗已进入第十天,对国军来说局势正一步步地恶化。当天,国军在路西的最后一个据点丢失。当天,沈阳紧急集结的援军刚刚启程。当天,民主联军集中兵力向路东守军87师、54师阵地发起攻击。而此时,路东第一守备区司令官87师师长熊新民却发现在所部与第二守备区54师宋邦纬的防区之间的一个烧锅据点竟无兵防守,而这个据点位置在火车站东南靠车站附近,距离这阵地不远的车站又没法破坏,便于民主联军利用接近,加上其左翼于54师天主教堂接壤,右翼毗邻天桥,位置十分重要。对于这本属于宋邦纬部的防区,竟出现如此严重的疏漏,熊新民暗自庆幸及时发现的同时,也不禁对这支“友军”的做法略有微词。54师并不隶属驻守四平的71军,而隶属主力远在承德的13军,因事前,四平街防守空虚,长官部临时命54师副师长宋邦纬率两个团协助防守。俟四平战势恶化,路西失守,民主联军急攻路东,宋邦纬将主力猥集于防区中心地带的天主教堂附近,自保尚不足,就更无暇他顾了,陈明仁对他没辙,熊新民拿他也没办法。最后只得命所部261团团长周君平临时抽调一个加强排即刻填补此真空地带,固守烧锅据点。 时任71军87师261团上士排附的廖钧因作战勇敢被任命为少尉排长,负责烧锅据点的防守。临行前,熊新民亲自接见了这一排人,为其打气。并且嘱咐师部在弹药紧张的情况下,配属这支小部队两挺重机枪,以示关爱。对于长官的重托,凭借精良的装备,廖钧惟有恪守命令,方尽军人之职。由于民主联军正集中兵力攻击天桥与天主教堂两处据点,使得廖钧能迅速安全地把部队带进了尚未发生战斗的烧锅据点,对于随时可能发生的战斗,廖钧在布防上大做文章,针对民主联军的集团冲锋,实际上就是以接力赛跑方法接近守军,待守军机枪换装弹夹间隙,一举突破阵地,以手榴弹及刺刀决定胜负的作战方式,廖钧除加强正面火力,增加纵深设置外,又以2人为1组,从侧翼配合牵制。又征用大量的黄豆,在阵地前洒满黄豆。 6月26日,就在天主教堂的争夺白热化时,一支民主联军部队以战斗队形进入烧锅据点守军射程内,毫无疑问,民主联军终于意识到解决四平守军,就在这次的穿插迂回了。不久,双方接火,战斗终于打响了。这一打,双方都吃了一惊,民主联军没有想到,一个破烧锅厂里竟然到现在这个时候还有这么多的敌人,而且还都是极狡猾顽强的敌人。廖钧也没有想到,竟然会有这么多的民主联军,“可能有一个营的敌人,不,两个营,难道……。”尽管防守烧锅据点的这个加强派都是经过挑选有多年战斗经验的军士,但随着战斗的发展,民主联军的集团冲锋仍然震慑了守军的意志。黏稠的血液浸泡着大豆,如泉般汩汩地从死尸的伤口里流出,流向四周……。 在这场角逐中只有蛆因贪婪而变得巨大,在尸堆中翻滚着把身体染成血红。阵地前伤者的呻吟很快被新一轮的冲锋所压倒。经过十几次的冲锋,当尸体一层层覆盖住脚下圆滑的黄豆,后面的人踏着前面的尸体,民主联军终于攻入了烧锅据点,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刺刀的纠缠,残酷的白刃战并没有持续多久,战场上出现了少有的寂静,只是墙头那面青天白日旗依旧未变。深夜,民主联军指挥员向战斗人员喊出了“向有机枪响的地方冲锋”的口号。喊声,哭声,呻吟声,枪炮声交织在一起,阿鼻地狱莫若于此。当烧锅据点的守军将第四次冲进来的民主联军击退,已是6月30日,据点周围死尸遍地,抽气弥漫。据点里除了廖钧,就剩下一个班长,他的一个勤务兵和一个战斗兵,4个人了。粮食和水早已经没了,更重要的是弹药也所余无几。五十几个弟兄组成的加强排就剩下4个人了,战斗是已经多余的事情,命令已经执行到底。 躺在尸体从中等待着天亮做俘虏的这4个人怎么也想不到,7月1日拂晓,对面一直飞舞的红旗不见了。没有了厮杀声,没有了枪炮声,仿佛世界归于静止。1947年6月四平街一战以民主联军主动撤出而宣告结束,根据战后国军评估竟认为廖钧所部在烧锅歼敌近五千,但历史还是公正地把成就廖排长一生荣耀的民主联军6纵18师54团的番号记录了下来。 在国民政府派视察团来四平视察战迹时,熊新民把廖钧的事迹加以介绍,后经美国顾问团通知国防部转安特呈蒋介石,颁发青天白日勋章,成为内战中获此最高殊荣者中职务最低的一位。以后,廖钧还同陈明仁一同到沈阳,坐花轿车参加庆祝游行。后来在辽沈战役中辗转逃脱,赴台。官至中校退伍。1992年10月受台湾总统府褒扬,另题颁“忠义孔昭”四字匾额一方,以激励忠贞。 对于廖钧成功守卫烧锅这个战例,依我个人看,不外乎有三点因素。首先,廖钧的成功在于他灵活地利用地形,在3米宽(这个数字是现在我估测的,因为周围道路在50多年来根本没有太大的变化)的街道上以强大的火力封锁了道路,打乱了54团迂回穿插的企图,同时烧锅据点本身身高2.5米的日式建筑,墙体为灰色条形砖,十分结实。在50多年前,周围都是破乱的民房的情况下更是一个小的制高点,并且进行了纵深设置,极为实用。其次,团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这点是无法否认的事实,作为职业军人,以忠贞意识加以培养,国军中老兵在战术配合上较同期的民主联军要高明许多。曾有人认为四野是解放军中最讲究战略战术的部队,如果照此论,只能肯定他们面对的是一个狡猾的敌人。第三,54团以单纯的正面冲锋成就了廖钧的青天白日,尽管因为街道狭窄难以实用重武器,但就实际情况来看,当时54团完全可以采取友军17师的逐屋爆破的办法,摧毁或孤立这个据点,而不是以占领为目的,从而可以避免巨大的伤亡。也许正是因为这三点,廖钧在国民党的800万军队里脱颖而出了。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09: | 纪念馆留言:李景泉吴芝圃是谁的心腹 | |
2009: | 在美国的华人饱受歧视和偏见。 | |
2008: | 中国进入了“反改革开放”时代 | |
2008: | 双翼飞: 有关高岗的几件事 | |
2007: | 柞里子:玄武门之变(24) | |
2007: | zt: 毛泽东抗美援越的真实意图 | |
2006: | 被掩藏的历史:刘少奇对“文革”的独特 | |
2006: | 被掩藏的历史:刘少奇对“文革”的独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