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印度出席金砖国家峰会之际,中共党报《人民日报》(海外版)时事评论专栏“望海楼”3月30日刊发评论,就中国的全球形象及南海问题表态,称亚洲各国之间仍有不少矛盾和分歧,还有一些历史的旧账要清理,但这已经用不着外部指手画脚了。 文章称,在全球塑造中国新形象,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其过程也必然漫长。长期以来,中国的国际形象总是受西方媒体的主导,中国外长杨洁篪将此比喻为西方的喇叭比中国的更大。但他还有一句话:“数据比喇叭更重要。”并称,这其实讲的是方法论,是观察中国形象的方法。了解中国形象,既要听西方媒体所言,更要看真实的效果。 文章称,胡锦涛访问柬埔寨前,从大多数西方媒体的报道里读到的无非是两点。一是讲南海问题,说柬埔寨“不能听任中国指挥”,而应维护其东盟轮值主席国的威望,在这一问题上要“有所作为”;二是讲柬埔寨陷入了中国投资的“陷阱”,成为中国的附庸。 如果按照这一思路来看中国形象,显然与柬埔寨人实际的感受会有很大误差。柬埔寨人怎样看待南海问题呢?柬埔寨学者诺罗敦•西里沃在不久前的一次有关南海问题的讨论会上,有这样一段表述:中国不会运用武力威胁小国,中国应被视为可为东盟提供更多机遇的合作伙伴,而不是威胁。我们也一定可以通过友好协商解决问题。 所谓中国投资的“陷阱”更是不攻自破。柬埔寨人民是中国援助的直接受益者,他们的话最有代表性。很多柬埔寨人士认为,柬埔寨经历了战乱,百废待兴,中方投资数量大,都是柬埔寨急需的。中国投资绝非强加,没有任何附加条件,所有项目柬埔寨都是量力而行,而某些国家对柬的援助则附带了一些条件或有明显的政治目的。相比之下,“中国才是柬埔寨真正的朋友”。 为什么南海问题的和平解决是可行的?为什么中国在东南亚的形象不同于西方媒体的描述?就是因为西方有些人有意或无意地在遮掩认识中国形象的重要因素: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 这篇出自该报高级编辑之手的文章说,东盟秘书长素林在近日发表的文章中提供了这样两个数据:东盟成员国内部贸易从1980年的20.8%上升到2010年的25.4%,在更大范围的东亚集团(东盟+中国、日本和韩国),相互间的贸易从1990年的43%上升为2010年的55%。 这两个数据所包含的意义至少也有两层,其一是主导区域内部更紧密合作的力量是发展,共同富裕是人心所向,共同发展是大势所趋;二是该区域能够成为全球经济的主要动力源,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内部的合作,而与此同时减少了对外部,特别是美欧等西方国家的依赖。 文章指出,长期以来,亚洲人总是生活在西方的影响中,这既与历史上有很多亚洲国家曾被西方殖民者主宰相关,也与亚洲国家普遍发展水平落后相关。今天的亚洲已非同以往。正如新加坡的马凯硕先生所说,“这是亚洲200年来的最好时刻。”中国的和平发展,显然为这个最好时刻的到来注入了动力。中国顺应了地区发展的大势,同时也成为这一发展潮流的主要推动者。 最后,文章强调,亚洲各国之间仍有不少矛盾和分歧,还有一些历史的旧账要清理,但这已经用不着外部指手画脚了。亚洲人既然有能力实现发展的提升,也就一定会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和平地解决这些问题。实际上,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合作也在朝着这个方向进展。亚洲的努力促进着中国的发展,中国的努力在影响着亚洲的发展方向。这就是未来中国形象提升的关键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