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代,《文汇报》报人集体合影。
《文汇报》大背景:
《文汇报》创办於1938年。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两度因政治原因而停刊。中共建政以後,《文汇报》仍保持「民间报纸」的色彩,被视频为一份知识分子的报纸,得到毛泽东的重视。毛泽东经常把《文汇报》上发表的报道、社论、文章、调查报告等,顺手拈来写上批语,在全国范围内制造出一个个政治宣传攻势。1957年7月,毛泽东发表重头文章“《文汇报》的资产阶级方向应当批判”,为反右运动掀起波澜;1965年11月,《文汇报》发表了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拉开了文化大革命的序幕,都可看到这份报纸与政治的关系。
毛泽东为何高度表扬《文汇报》呢?郑重认为:这是因为《文汇报》集中发表知识分子的文章,思想活跃,能把握住知识分子的脉搏。“知识分子为什么对《文汇报》有一种亲和感?对党报记者不敢说或不愿说的话,他们敢对《文汇报》记者说?党报不敢登的文章,《文汇报》为什么敢登?这就是因为《文汇报》虽然公私合营了,但还有私的成分在里面,它的体内还流着民间报纸的血……这正是毛泽东所需要的。”
资产阶级方向应当批判
重生的《文汇报》受到表扬后,忠实践行着毛泽东的指示。1957年5月17日,《文汇报》以《报纸应该对谁负责?》为题,在一版报道了前一天中国新闻协会在北京举行讨论会的情景。
时任《中国青年报》总编张黎群在会上发言:现在的报纸实际上担任了布告牌、留声机、翻板机和“惹是生非”的责任。新闻工作者的从属性很大,没法独立思考。
复旦大学新闻系主任王中发言:现在党委把报纸看成了自己下命令的工具、阶级斗争的工具,忘了报纸还是让人民获得知识和消息的……报纸是为了叫人看的。
后来,毛泽东称这次会议“摆出了反动的资产阶级新闻路线”。
蒙在鼓里的《文汇报》依然每天卖力让知识界“鸣放”。记者范琰采访诗人流沙河,让他谈谈他的《草木篇》,流沙河表达了自己的委屈;记者刘光华采写的《北京大学“民主墙”》,讲述北大言路大开、民主气氛大增的现象;储安平的文章《向毛主席和周总理提些意见》,提出“党天下”的观点……
毛泽东愤怒了。
“最紧张的日子里,几乎天天派人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看大字报。那段时间,他很忧虑,后来回忆起来时说:我这个人就是常常有忧愁,特别是去年5月底右派进攻,我就在床上吃饭、办公,看那些材料,尽是骂我们的。”
不知内情的《文汇报》处理党外人士的发言或文章时,“细致精编”。“越是精心编排,给毛泽东留下的印象就越深刻,更刺激了他。”
毛泽东出手了。
6月14日,《人民日报》全文刊发毛泽东写的“编辑部文章”《文汇报在一个时期内的资产阶级方向》。
3个月前,主席还握手表扬,突然成了“资产阶级方向”,《文汇报》办公室内,钦本立(时任《文汇报》副总编)看着徐铸成,徐铸成看着钦本立,相对无言。
检查还是要写。
时任上海市委书记柯庆施的话,更让徐铸成胆战心惊。柯说,中国的知识分子有两个字可以概括:一个是“懒”,平时不肯自我检查,问题成堆难于挽救,还常常翘尾巴;二是“贱”,三天不打屁股,就忘乎所以了。
批判随之展开:接受过《文汇报》采访的人、为报纸撰稿的人、研讨会上发言的人,大都成了批判对象。
7月1日,毛泽东撰写的另一篇重磅文章、《人民日报》社论《文汇报的资产阶级方向应当批判》发表,着名的右派路线——“罗隆基—浦熙修—《文汇报》编辑部”浮出水面。
这篇文章信息量极大,一些观点、文字被众多论着反复引用,是研究整风和反右运动不可不读的文章啊。
相关参考资料见《毛泽东与<文汇报>》(上)(下)两册图书。
阅读地址:http://itunes.apple.com/cn/app/cuhk-press/id496806012?mt=8 (iPhone、ipad、iPod兼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