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轉貼:胡適死時家中還剩多少錢?
送交者: 求真知 2014年12月04日18:46:05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不被人牽着鼻子走意思是不盲從。被影響是免不了的)

一代大師胡適死時家中還剩多少錢?你絕對猜不到!

2014-12-03 

被孔丘朱熹牽着鼻子走,固然不算高明,被馬克思列寧史大林牽着鼻子走,也算不得好漢。我自己決不想牽着誰的鼻子走。我只希望盡我的微薄的能力,教我的少年朋友們學一點防身的本領,努力做一個不受人惑的人。

——胡適


作者:岳南



1949年4月6日,在中共領導的解放軍向江南進軍的號角聲中,北京大學校長胡適遵蔣介石之命,心懷對前途的暗淡與憂愁,自上海乘克里夫蘭總統號輪船赴美國“隨便看看”。想不到這一看就是十年,此時蔣家王朝早已退往台灣並逐漸站穩了腳跟。


1958年4月8日,胡適回到台灣,10日上午9時就任“中央研究院”院長一職,這是自1940年他作為候選人在重慶落選18年之後的正式當選。只是當年極力抬捧他的傅斯年已去世,無法與之同慶了。


就 職典禮上,蔣介石親自出席並致詞,以示敬重。只是在開幕之後,蔣對胡適平時鼓吹的那一套自由主義理論學說不感興趣,認為是小孩子玩鬧的把戲,無法擔當治國 安邦的重任,反而在某種程度上對國家社會穩定不利。在致詞中,蔣介石對胡適提倡的“五四價值”、“自由主義”等等說辭,於褒中暗含了譏諷、挖苦之意,搞得 入會者惶恐不安,胡氏更是大為惱怒。


當此之時,胡適儘管在美國生活極不舒心,而九年後又重返台灣從國民黨手中謀得一 個響噹噹的鐵飯碗,但他並不以此就對蔣氏俯首聽命,自輕自賤,而是毫不客氣地對蔣介石的言詞當場予以駁斥,以維護自己作為一個學者的人格。台下的眾學者同 樣以自重自尊的態度隨聲附和,為台上的胡適打氣壯膽。據親歷者石璋如說:“胡院長一發言就說總統你錯了,台下立即鼓掌,沒有幾個人敢說這句話的。”


遙 想當年,胡適在一篇題為《介紹我自己的思想》一文中宣稱:“從前禪宗和尚曾說,菩提達摩東來,只要尋一個不受人惑的人。我這裡千言萬語,也只是要教人一個 不受人惑的方法。被孔丘朱熹牽着鼻子走,固然不算高明,被馬克思列寧史大林牽着鼻子走,也算不得好漢。我自己決不想牽着誰的鼻子走。我只希望盡我的微薄的 能力,教我的少年朋友們學一點防身的本領,努力做一個不受人惑的人。”


這一點,胡適本人確是做到了。當然,也有人,如胡在美國的學生、史家唐德剛說胡適不知不覺地,被他的老師杜威這個糟老頭子牽着鼻子走了一輩子。此說或可討論,至少胡在蔣介石集團里是基本做到了“不受人惑”。


1959 年,作為新任“中央研究院”院長、學界領袖的胡適,公開反對蔣介石連任“總統”,同時反對為連任而冒天下之大不韙、置“黨章國法”於不顧強行“修憲”。對 此,蔣介石大不痛快,其子蔣經國更是異常惱怒,甚至有“收拾”胡的打算,只是忌諱胡本人的國際影響而遲遲未動手。


胡 適在出任“中央研究院”院長的同時,於繁雜的公務中,仍沒有忘記書生本色,在南港利用公務間隙,對研究了大半生的神會和尚窮究細研。1960年2月9日, 胡在歷史語言研究所演講他的新作《禪宗史的假歷史與真歷史》。20日,出席“國民大會”第三次會議。3月10日夜,所著《神會和尚語錄的第三個敦煌寫本: 南陽和尚問答雜征義劉澄集》終於脫稿。正是這部耗損了胡適大量心血的著作,使其在脫稿的當夜即心臟病復發,延至19日,病情加重,不得不入住台大醫學院就 診,直至4月5日才小痊出院。


1961年1月28日,“國家長期發展科學委員會”舉行第五次全體委員會,時台海危機 已趨平緩,台島內的科技經濟在美國的大力援助、扶持下,已擺脫了戰後的陰影開始復甦,國民黨對台灣的統治地位更加穩固。正是這諸多的緣由,胡適在致開幕詞 時興致勃勃,充滿樂觀與信心地說道:“這是一個起點,一個有希望的起點。在這樣艱難的情形之下,我們能夠有一億一千萬台幣用在長期發展科學與技術的研究的 開山工作上面,我們至少可以說科學已開始得到重視,開始得到資助了。我們當然不可感到滿足,我們至少應該感覺我們的責任之大。我們應該感覺古人說的任重而 道遠五個字的意義。”


又說:“兩年的工作,只做了一點探路的工作,開路的工作。從今天起,我們可以平心靜氣想想這條遠路的藍圖了。”


這是胡適晚年精神最好,內心充滿希望與夢想,體力也呈迴光返照狀最為充沛的時期。自此便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了。


2 月25日夜,胡適心臟病復發,入台大醫院救治。一個月後自台大醫院遷居福州街台大招待所療養。6月25日病情好轉回南港“中央研究院”上班。到了11月 16日清晨,心臟病再度發作,復入台大醫院搶救,直到第二年1月10日出院,暫住福州街台大招待所療養。此時胡適的生命已邁入衰朽之坎,即將燈熄香滅。


1962 年2月24日,“中央研究院”舉行第五次院士會議,選舉新一屆院士。胡適幾位在海外的學生,或隔代門生如吳健雄、袁家騮、吳大猷、劉大中等皆從美國來到台 灣,聚集一堂以示助勢。胡雖身體健康不佳,但仍精神亢奮地出席了會議。下午5時,胡適又出席了中研院舉辦的酒會,入席者達一百餘眾。


胡 適滿面含笑登台致詞,曰:“今天是中央研究院遷台12年來,出席人數最多的一次院士會議。令人高興的是海外4位院士也回國參加這次會議。中央研究院第一次 院士是在大陸上選出的,當時被提名的150人,選出了81位。現在一部分是過去了,有的在大陸,只有20多位在台灣。中央研究院在此恢復時,只有19位活 着在台灣。今天上午第五次院士會議,經過了三次投票,結果選出七位院士。二位在台灣,五位在海外。在台灣的是梅貽琦、陳槃,在海外的是任之恭、柏實義、程 毓淮、李景均、何廉。十幾年來,我們在這個孤島上,可算是離群索居,在知識的困難、物質的困難情形之下,總算做出點東西。”


又 說:“我今天還可以講一個故事。我常向人說,我是一個對物理學一竅不通的人,但我卻有兩個學生是物理學家:一個是北京大學物理系主任饒毓泰,一個是曾與李 政道、楊振寧合作證驗對等律之不可靠性的吳健雄女士。而吳大猷卻是饒毓泰的學生,楊振寧、李政道又是吳大猷的學生。排起行來,饒毓泰、吳健雄是第二代,吳 大猷是第三代,楊振寧、李政道是第四代了。中午聚餐時,吳健雄還對吳大猷說:我高一輩,你該叫我師叔呢!這一件事,我認為生平最得意,也是最值得自豪 的。”


胡適講到這裡,由李濟與吳大猷分別講話,李濟對台灣的學術前景表示“不敢樂觀”,而吳大猷則表示不必悲觀,吳 氏說:“我們要把基礎栽培起來,絕對沒有捷徑。像楊振寧、李政道這樣的天才,尚需八九年的訓練才能成熟。一個國家更得加倍努力的時候,要20年才能有個標 准。我覺得李濟先生不必悲觀。”


吳大猷言畢,胡適接着說:“我贊成吳大猷先生的話,李濟先生太悲觀了。”


接 着針對吳大猷所講的“不知哪位先生首先提出迎頭趕上這句頗有些不自量力和投機意味的話”,胡適道:“我們中央研究院從來沒有說過什麼太空、迎頭趕上的話我 去年說了25分鐘的話,引起了圍剿,不要去管他,那是小事體,小事體。我挨了40年的罵,從來不生氣,並且歡迎之至,因為這是代表了中國的言論自由和思想 自由。”


據胡適的助手、當時在酒會現場的胡頌平說:“先生講到這裡,聲調有些激動。”又講了幾句言論自由之類的話,“正在大聲疾呼的時候,突然把話煞住,也許感到(身體)不適了。急忙接着說:好了,好了,今天我們就說到這裡,大家再喝點酒,再吃點點心吧,謝謝大家。 ”


立 在不遠處的胡頌平看了下表,此時正是六點半,客人開始陸續散去,胡適仍站在原處含着笑容和一些人握手告別。當他正要轉身和一位客人說話時,忽然面色蒼白, 晃了一晃便仰身向後倒下,後腦先碰到桌沿,再摔倒在磨石子的地上。站在他附近的凌鴻勛、錢思亮等連忙伸手來扶,但為時已晚,一代博學碩儒溘然長逝。


當 年傅斯年倒於台灣“議會”大廳,胡適又死於同一孤島的演講大廳,兩位亦師亦友的文化巨人,竟都選擇了這樣的方式倒下,令人不得不想到這是前世結下的因緣與 一種心靈的呼應。傅斯年在活着的時候曾不止一次說過:“誰都沒有資格罵胡適之,只有我可以罵,只有我才有資格罵。”現在,於九泉之下寂寞日久的傅斯年總算 又有“開罵”的對象了吧。


胡適帶着“朋友”式的微笑匆忙走了。噩耗傳出,台島震動,學界同悲。蔣介石聞訊,派宋美齡專程赴胡宅看望了處在悲慟中的胡適夫人江冬秀,勸其節哀,保重身體云云(據最新揭示的蔣介石日記記載,蔣在日記中對胡適的去世認為是搬掉了一塊阻礙他行事的石頭云云--此為後話。)。


2 月27日,蔣介石派專人送來親筆手書的挽額“智德兼隆”四個大字。3月1日,蔣介石親自前來弔唁。6月27日,蔣介石又以“國民政府”的名義頒布褒揚令, 有“中央研究院院長胡適,沈潛道義,浚瀹新知。學識宏通,令聞卓著。首倡國語教育,對於普及教育,發揚民智,收次甚宏”等語,當晚親筆潑墨揮毫,寫下了意 味深長的輓聯:


胡適先生千古

新文化中舊道德的楷模,

舊倫理中新思想的師表。

蔣中正敬輓


出 殯之日,台灣各界有30萬人為“我的朋友胡適之”執紼。國民黨要人、學界名流、生前友好、同事前往送行者不計其數,整個送葬路上人山人海,車馬難行,形成 無涯之海洋。其規模之大,盛況之隆,前所未有,可謂備極哀榮。胡氏的小腳太太江冬秀面對如此壯觀浩瀚、涌動不息的人潮,甚為感動,也甚覺榮幸,於悲慟中對 她的長子胡祖望用正宗的安徽腔說道:“祖望,做人做到你爸爸這樣,不容易喲!”


就在胡適臨死前的四個月,這位與胡適 同庚並於14歲訂婚,以打麻將為唯一專業特長的小腳太太江冬秀,才攜帶一張笨重而破爛的舊床自美國趕到台灣陪伴身體病弱的丈夫生活。胡適臨終前兩天曾囑咐 秘書王志維替自己物色一所房子,並說:“我太太打麻將的朋友多。我在南港住的是公家宿舍,傅孟真先生給中央研究院留下來的好傳統之一,就是不准在宿舍打 牌。我也不應該不遵守傅先生留下的規矩。”


王志維聽罷,很是感動,第二天便開始想法聯繫。但房子沒有找到,胡氏卻駕鶴西去。王志維在幫助胡家清點遺物時,發現除了書籍、文稿、信件等等,胡適生前留下的全部財產只有135美元。


胡適入葬“中研院”專門為其興建的墓園。胡適的學生、原北大圖書館館長、台灣大學文學院教授毛子水為其撰寫了墓志銘。金石名家王壯書丹。墓志銘可謂逝者倡導的白話文的至高境界,文字平易而又含義深長,樸素而又莊嚴,銘曰:


這是胡適先生的墓

生於中華民國紀前二十一年

卒於中華民國五十一年

這個為學術和文化的進步,為思想和言論的自由,為民族的尊榮,為人類的幸福而苦心焦慮,敝精勞神以致身死的人,現在在這裡安息了。

我們相信,形骸終要化滅,陵谷也會變異,但現在墓中這位哲人所給予世界的光明,將永遠存在。

中央研究院胡故院長適之先生治喪委員會立石

五十一年十月十五日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3: 揭秘毛澤東不為人知的女兒李靜
2013: 說清史,講真相,撥亂反正;罵漢共,斥
2012: 在法規和監管不健全時對任何關於國企私
2012: 1942: 由劉震雲,馮小剛看中國人洗腦至
2011: 胡佛史料:史迪威、羅斯福 曾密謀除蔣
2011: 《紐約時報》評論:中國經濟充滿希望
2010: 1946年的中華民國憲法和憲法簡史
2010: 自豪與悲情:一個老工人的述說
2009: 落基山人: 老毛為什麼要發動文化大革命
2009: 夕陽餘輝: 二評李敖《我眼中的毛澤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