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古代渤海為何比現在大 與黃河的泥沙有關嗎
送交者: 你跟二楞 2019年03月26日20:16:49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黃河全長約5464公里,中國第二長河,僅次於長江。黃河幹流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及山東9個省(自治區),最後流入渤海。

 

  常言說:“黃河斗水,泥居其七”,這樣的說法或許有些誇張,但黃河每年向渤海輸送十六億噸泥沙卻是不爭的事實。十六億噸是個什麼概念呢?打個比方來說吧,如果用這些泥沙蓋一條寬高各一米的牆的話,可以繞赤道27圈;如果用載重50噸的卡車來裝的話,需要同時動用3200萬輛。而渤海是一片半封閉的內海,水淺浪低,以黃河這樣的效率來填埋的話,渤海會被填平嗎?

 

  如果對比一下描繪秦朝時期的地圖的話,我們不難發現那個時候的渤海面積顯然比現在的大得多,這起碼說明一點,渤海的確在變小。事實上,在過去的兩千年裡,渤海海岸線多數時候在以每年三公里的速度向後撤,我們今天的東營市和天津新區在那個時期還是一片汪洋大海。如果這樣的勢頭不加遏制,那麼在不遠的將來,渤海被填平也並非不可能。

 

  也許詳細追究數字的話,很多人會產生疑問,既然渤海海岸線過去以每年三公里的速度後撤,兩千年的時間裡怕是渤海早就消失了。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慶幸於渤海自身的作用,同時也不得不對人們的過度開發扼腕痛惜。渤海是一個淺海,平均水深只有二十米,本來是承受不了黃河日復一日的填埋的,但好就好在渤海海底也在下沉。似乎冥冥中是為了抵消黃河帶來的影響,總之渤海海底的下沉給自己贏得了一絲喘息。

 

  而另一個不利的因素就是人類了,從春秋到現在,渤海是在減小,但前期與後期減小的幅度是不一樣的。在唐宋以前,人口密度不大,受制於條件和技術,老百姓對土地的開墾力度十分有限。那個時候的黃土高坡與現在的模樣可是天壤之別,儘管也存在着水土流失的現象,但茂密的植被盡一切可能在阻擋着黃河水對高原的沖刷。唐宋之後,人口激增,人類對自然界的破壞進一步加大,土地被開墾,植被遭破壞,河水沖刷過後,黃土高原像被刀划過一樣到處都是溝溝壑壑。

 

  在各方作用之下,黃河攜帶泥沙的量越來越超過其他因素帶來的影響,最終也使得渤海成為今天這個樣子。如果照此下去,渤海一定會被填平,而到那個時候千萬不要以為土地面積增加了,這就是什麼好事。渤海的消失會直接導致中國北部的乾旱進一步加劇,而整個氣候與生態的改變也必將導致一系列難以預料的災難。

轉自凱風網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8: 和氣貓| 穿戰時日軍服裝傷害中國人民感
2018: 江蘇知青怒火中燒:是誰阻止許世友夫人
2017: 巴山老狼《醜陋的中國皇帝》系列之十八
2017: 湖南“土夫子”
2016: 國民黨的核武器 zt
2016: 台北故宮珍品.翠玉白菜 溪山行旅圖
2015: 王洪文等人的待遇讓誰臉紅
2015: 唯物主義新認識很重要。很多人現在不知
2014: 一個知青的悲劇:與牛同宿與老母豬爭食
2014: 慈禧遺體遭多次暴屍後結局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