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督教的新教、天主教和东正教这三大教派中,只有天主教的神职人员,不允许有女人、不能结婚。其实,这种禁欲的做法,并非源于《圣经》的传统和教义,而且早期教会也没有这样的传统。这个禁欲传统,有考证文献记载推断,是从佛教里面借鉴过来的。据说公元三、四世纪左右,有教会人士,看到传播到小亚细亚的东罗马帝国的佛教,其和尚采用戒色的修炼方式,认为这样可以纯净信仰。后来,天主教要求其神职人员,不近女色。由于这样的人性扭曲,不也经常传出,很多天主教的神职人员,频频靠小男孩,来提升饱暖之后的思想档次。当然了,历史上,不但普通神职人员,即便很多教皇也并没有缺少过女人,还有将自己的私生子作为孤儿收养后,再扶植成教皇的。
甭小看了这些男欢女爱,往往重大历史轨迹,就会因为一小点的性爱偏差,而南辕北辙。也甭以为只有天朝能出现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或者“一骑红尘妃子笑” 。欧洲国家,类似的例子也比比皆是,远的有古希腊,为斯巴达王妃海伦而发动的特洛伊战争;近代有英格兰国王王亨利八世,因为王后没有子嗣,要离婚另娶,教皇不允许,冲冠一怒为红颜,宣布与罗马天主教教廷决裂。本来亨利王就是英国宗教改革的推手,也乘机削弱罗马天主教对英国的影响。并且他也自封为英格兰教会圣公会、也翻译成为安甘立宗(Anglican)的最高领袖。他死后,其子爱德华六世,继续推动英国的新教运动,并也废除了神职人员不近女色的独身制度。只是爱德华六世年轻早逝,其同父异母的姐姐,血腥的玛丽(Bloody Mary)在英格兰短暂复辟罗马天主教,疯狂打压新教。
后来,玛丽的同父异母妹妹伊丽莎白一世执政,她是新教的强烈支持者,不但恢复了英格兰国教,而且到处支持欧洲的新教国家或者新教君王,给罗马教廷找麻烦。她在军事上,支持胡格诺教派(加尔文的法国追随者)的法王亨利四世,亨利四世就是法国鼎盛时期的太阳王路易十四的祖父。虽然亨利后来皈依天主教,其实这种表面的信仰改变,完全是为了获得国内天主教贵族支持的政治目的。就像奥黑驴一样,虽然内心穆斯林满满的,但在宣誓就职美国总统时,不也假马日鬼地手按《圣经》嘛。同样的,明末大学士洪承畴,虽然被劝降清,也是身降心不降;只是在前清朝中,能再施展自己的从政理想抱负而已。
伊丽莎白一世,还在军事上,积极支持荷兰亲王沉默的威廉(一世)。而当时的荷兰,是刚刚从西班牙独立出来的新教国家。现代政治的代议制议会制度、现代银行制度、以及股份公司等等,都源自这个深受加尔文教义影响的新教国家。后来,威廉王的曾孙威廉三世,反过来帮助英国,完成了不流血的“光荣革命”。
另外,伊丽莎白女王,监禁并处死了其侄女、信奉天主教的苏格兰玛丽女王,招致罗马教廷的嫉恨,从而引发了英西战争。这完全是一场意识形态的战争,天主教大哥大的西班牙,想来教训一下刚刚崭露头角的英格兰。而中国的史学一贯歪曲为,是英、西两国为了海上贸易霸权的战争。伊丽莎白,一举击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从而改变了欧洲新教和天主教的力量平衡。而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其实也只是按照当时的舰船吨位、数量、服务人员等等,由这些指标估算,而获得“无敌舰队”之称号,并非大量实战操作的结果。就像北洋水师,不也号称“世界第八,亚洲第一”;并且甲午海战之前,西洋诸邦都看好大清,认为日夷以卵击石。北洋水师不但舰船吨位和火力领先,指挥官也很牛,比如旗舰定远管带刘步蟾,留学英国的海归;而且,北洋水师还有英国人来当水手。可见待遇、装备,确实很优良的,否则哪能吸引英国人来卖命呢。不过,就从英国击败“无敌舰队”的戏剧性过程来看,似乎上天特意保佑英格兰一样;同样的,以色列在建国以后的数次中东战争,种种天助的痕迹,也是很明显的。所以有的时候,也不要太迷信什么装备了多少J20,J30,还是J50,J80………人算不如天算的时刻也不在少数的。而后来,英国和荷兰的争斗,确实是两个新教国家之间,为北海资源和海上贸易的争端。最后英荷两国打了仗,再坐下来谈判,平分。我们通常说的AA制,英语中词汇go Dutch,就是源于英荷战争及后来平分谈判的词汇,大家平分吧。
伊丽莎白一世,也开启了英国海外殖民的历史。由于伊丽莎白终身未婚,为了纪念这个“童贞女王”(Virgin Queen),特地将当时美洲大陆的一块地,命名为维吉尼亚(Virginia),来纪念这位嫁给英格兰的女王。而在另一个伊丽莎女王(二世)治下,英国失去了最后一块殖民地,香港。也就是在第一次中英战争后,被道光帝“暂行赏借”的香港。从而使得珠江三角洲,能变成天朝帝国的最富裕地区之一。而历史上,广东地区一直比较贫瘠落后,多为惩罚官员和罪犯的发配之地。最高境界也只是“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总之,如果就其外因国家的作用而论,现代中国的富强离不开英美,现代中国的苦难离不开俄杂。
由于无子嗣,辉煌的都铎王朝(Tudor)在童贞女王伊丽莎白过世后而终结。她的苏格兰侄孙,斯图亚特家族的詹姆斯一世(也是被她处死的玛丽女王的儿子)成为英格兰和苏格兰国王,而斯图亚特王朝一直延续到现在的伊丽莎白二世。
几十年后,新教徒的荷兰国王威廉三世,迎娶了英国的最后一位天主教国王、詹姆斯二世的玛丽女儿。后来,女婿革了老丈人的命,威廉三世和夫人玛丽二世,逼迫老丈人退位,共治英国。因为这是一场不流血的革命,史称“光荣革命”。其实,中国近代历史上也有一次这样的“光荣革命”。就是袁世凯劝说隆裕太后、逼清廷退位,宣布共和,同时优待前朝遗老,也是一次不流血的光荣革命。中国成为亚洲第一个共和制的国家,袁公,当之无愧的中华民国国父。而在武昌首义的枪声打响之时,远在太平洋彼岸、科罗拉多州丹佛市的一家中餐馆里,端盘子的孙文,迫不及待地擦洗一下手上端盘子的油污,就急吼吼地想披上总统的外衣。窃国大盗孙中山,只是一国国贼,两党党父而已。就像春秋无义战,同样的暴力革命也无正义可言。
自此以后,也排除了天主教徒,在英国成为国王的可能性,天主教和新教在英国最高权力的争斗,终于落幕了。新教主导的英国,获得整体发展的加速度,随之而来的工业革命,一日千里。全球五分之二的土地,都纳入大英联邦的版图,终于成就日不落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