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伟勋:防辅监国与典签制
韩非子认为:“人臣太贵,必易主位”、“兄弟不服,必危社稷”。他还认为:“千乘之君无备,必有百乘之臣”算计他。“万乘之君无备,必有千乘之家在其侧”(《诸子集成・韩非子・爱臣第四》),准备搞掉他。所以帝王们最怕的、最戒备提防并残酷打击的,往往就是这些最亲近的最接近他的人。(万古不易:第一把手最要防的是第二把手。)
为了防范这些人,还立了些制度。防辅监国与典签制的设立都是。
魏时即有“防辅监国”之职。“防辅者,言防其为非,而辅之以正也。监国,即监国谒者也。”说的很好听,是为了防止帝王之子们“为非”,“辅之以正”。其实,“诸侯王皆寄地空名而无实”,而且还配备以“老兵百余人以守卫,隔绝千里之外。不听朝聘,为设防辅监国之官以伺察之”。关键就在这个“伺察之”。伺察的结果是:“诸侯王过恶日闻”。“闻”于谁?自然是乃兄或弟,当今皇上了。
到南朝萧齐王朝时,发展为“典签制”。
“诸王出镇,皆置典签,主帅一方之事。悉以委之。”诸王名义上为某之王,为刺史,如桂阳王铄、衡阳王钧、江夏王锋、建安王子真、巴陵王子伦,实际上,大小事皆归典签管。不仅如此,连王本身一切行动自由也典签管。南海王子罕戍琅琊,在屋里闷得无聊,想去隔壁东堂玩玩,“典签姜秀不许。子罕还,泣谓母曰:‘儿欲移五步,亦不得。与囚何异?’邵陵王子贞曾向厨子要熊白吃。厨子答:‘典签不在,不敢与。’”
戴僧静曾说;“‘取一挺藕,一杯浆,皆咨签帅。签帅不在,则竟日忍渴。’诸州唯闻有签帅,不闻有刺史。”
宣城王萧鸾掌握了朝廷大权,在篡位前,屠杀诸王,“皆令典签杀之,竟无一人能抗拒者。”
典签柯令孙奉命杀建安王子真。子真吓得钻到床下。令孙把他拉出来。这位王子向柯叩头求为奴。不许。一刀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