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留白的河水, 隕後的西陲
送交者: 子林 2021年09月17日14:42:26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留白的河水, 隕後的西陲



河南是湖北鄰居。來漢口讀書的河南同學說,知道你們武漢人瞧不起河南人。


人怕當面。當面聽這樣的話,很尷尬。武漢有什麼?有《清明上河圖》嗎?那描繪開封城內百萬官軍商民的千年名畫;有“龍門石窟”“白馬寺”嗎?漢口才幾百年?憑什麼瞧不起河南人?


今年7月鄭州被水淹,傳言與某水庫泄洪有關;又說與南水北調有關。南水指丹江口的水,加高后的丹江口水庫蓄水量(億/M3),比鄱陽湖或洞庭湖都大。三峽工程蓄水第一,丹江口水庫榮居第二位。您,能想像嗎?



  1. 丹江口在哪?


丹江,約漢江的1/4左右。丹江是長江最大支流-漢江的最大支流,這話有點繞口。丹江與漢江交匯的口叫“丹江口”。


漢江,長江的1/4,先是橫着從陝西往東流,在白河縣進入湖北省後,改為豎着往南下流。漢水在丹江口以上為上游;至鍾祥為中游;鍾祥漢口為下游,在龍王廟入長江。漢江與長江交匯的出口叫“漢口”。看到這裡,是不是覺得眼熟?“漢口”與“丹江口”的命名法同出一轍。漢口市民60%的自來水從漢江來。丹江口呢?以南水北調之名義,給京城人送去60%以上生活用水。


打開1982年代以前的地圖,您揉多少次眼睛也找不到“丹江口市”。有句話叫不破不立。1983年8月,破“均”縣,立“丹江口市”。“均州”在哪?均州與道教聖地武當山相鄰。秦代時它叫武當縣”,隋唐改叫“均州”。武當山有九宮,之首的“靜樂宮”位於約70公里外的“均州”,與北京故宮同時建造。它曾是我國保存最完整的古城之一,連同武當山道教建築群,是一副流動的有皇家氣質和道家靈韻的山水畫卷。民俗說“紙糊的鄖陽,鐵打的均州。”講的是,均州與隕陽雖挨在一起,均州城如銅鑄鐵打一樣,相鄰的鄖陽城那就像紙糊的一樣。您不猜就知道為什麼如此。


1958年,漢江與丹江匯合口下游800米右岸“鳳凰山”上一聲炮響,然後漫漫十年懷孕,便有丹江口大壩的橫空出世。“南方故宮”的“靜樂宮”及其均州被淹到水下。


現在您去古“均州”的話,最顯眼的就是丹江口大壩了,這大概就是把“均州”改叫“丹江口市”的原因吧。



2. 白河縣在哪裡?


四川有個都江堰,湖北有個葛洲壩。壩與堰不同,壩是擋水的。堰,是較低的壩,可以過水。漢江的小堰比較多,相傳很早以前,人們為灌溉農田,在百二河攔河築堰,“一堰”“二堰”“三堰”“四堰”。。。共十個堰。十堰,一個鄂西北山區,一個幾百戶人家的偏僻小鎮,主要從事手工業產品和日常生活用品。人們這樣歌唱十堰:

“重工業是鐵匠鋪,

  輕工業是豆腐坊 ”。


後來,“十堰”變成了的鎮,再又變成了市。這麼小的低壩堰區怎麼搖身變鎮變市呢?等哈再說。


以十堰市為中心的話,丹江口市在十堰市的東邊,也就是右邊;“隕西”在十堰市的左上角。隕西的對岸是白河縣。“一水分秦楚”:一條漢水從左上向東流過,把湖北的隕西與陝西的白河連了起來。所以,中部南水北調工程,與丹江口市,白河縣,隕西縣,十堰市有關。


修完葛洲壩的乙丑年四月2日,四圩奉命參加航道局組織的調查“丹江水庫尾淤積情況”。四圩的任務是乘船沿路查看,聽當地航道交通部門介紹情況,所以四圩比較輕鬆。


輕鬆的四圩從漢口乘火車到達陝西白河縣。白河縣“三面楚歌”,像片樹葉,柄部在秦國,東南北三面伸向楚國,飽滿圓潤,略扁圓形。漢江在白河縣頭上的,就是說白河縣在漢江的下邊(南部)。


第一次到白河縣,四圩覺得曾似相識。白河縣城的周圍,環繞着一座古老的城牆。城牆順着山坡的地勢,向上延伸。白河縣建在山坡上,25度以上的土石區占了全縣總面積的95%以上,像三峽巴山地區的巫山縣。不過,那時的四圩不知道白河縣內765條小河流入漢江,近40公里的漢江從這裡出陝入鄂。多大的河床呀!白河縣後來被稱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重要的水源涵養區“。四圩更不知道後來白河縣有百位數的村級護河員;十位數的縣級河長,河道總警長,鎮級河道警長;還有“十年禁漁”等等,都是為了保證河水的礦化度低,硬度低,溶解氧豐富,成為好的供水源。


四圩為什麼沒能坐船從漢口順江而上到達白河縣呢?周秦以來,漢江上的千艘舟楫,源源不斷地把漢中土特產運往江南。又把人們所需要的生產、生活用品運到古都,比如長安,比如洛陽。那時候,漢水的可利用性超過了黃河和長江。


四圩被安排在縣政府招待所。縣招待所後來叫“白河賓館”,位於縣城高處。年過半百的四圩從漢口坐火車,經過舵落口,安陸,棗陽,襄陽,到襄樊的老河口東站再轉“襄渝”線到白河鎮下。這一趟顛簸的綠皮火車,一坐就是十幾個小時。


四圩入住後,剛想休息一下。一陣鑼鼓把四圩吵醒了。


不是年不是節的,四圩取下眼鏡,邊揉着眼睛邊想着,難道是唱戲的?四圩的故鄉蘇北十二圩,鼎盛時期的逢年過節,十八幫會熱鬧非凡,南腔北調,五花八門,都有。四圩在長江航運,從西到東,看過上游的川劇,下游的揚州劇,南京說善書,上海的越劇,還有中游的漢劇,黃梅劇,楚劇等等。


幾十年如一日常憋在小船艙里四圩很喜歡熱鬧。聽到外面動靜大,四圩顧不得疲累,從床上爬起來,走出去。一問,才知道,清明節快到了。當地群眾性悼念活動開始了。再一打聽,悼念活動是紀念烈士。


陝西的全部,湖北的隕縣與均縣等,抗戰時期沒有淪陷。1947年,隕西的漢江北岸是解放區,南岸是國統區,那年隕西的韓家州端午節龍船會照樣舉辦。那,眼下是紀念什麼烈士呢?


1938年10月,武漢淪陷後,國民政府遷都重慶。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和他統率的戰區部隊,於1939年3月經襄樊抵達濱臨漢水老河口。李宗仁在這裡指揮抗戰達6年之久,因為這是西進四川的必經之路。 重慶是陪都呀。襄樊的老河口當時是抗日三大前沿空軍基地之一,駐有中美混合航空第三大隊。


1938年,連接大後方的老(河口)白(河)、漢(中)白(河)公路在白河縣城接通;年底,國民黨51軍後方勤務部、軍政部各分站(庫)移駐白河。曾在上楊泗廟院架山炮。


1945年,為銘記中美空軍並肩作戰反對日本法西斯軍國主義。老河口建立了抗日陣亡將士暨死難同胞紀念碑,除三塊中文題字的石碑外,其他材料全部從美運來。碑頂是鷹。


四圩路過襄樊時,沒聽說有什麼群眾性悼念活動,也許四圩在打嗑睡吧。


白河縣老百姓紀念的是解放戰爭時期的烈士。據說,駐守白河縣的國軍居高臨下,國共激戰。漢江之水被染紅。後來每年的這個時候,縣裡的群眾被組織起來到江邊,在江邊悼祭烈士。


折回招待所的路上,四圩巧遇一戶送喪人家。但見16人抬棺,與樂隊高歌齊唱。抬棺者的步伐是扭秧歌般的曲線,走幾步,退幾步。這般送葬儀式,四圩沒見過,四圩便請教了當地人,答:

“逝着不願離去使然。”


有句俗語“人死眾家喪”。大凡有人逝去,親朋鄰里都會來弔唁或幫忙。白河縣的傳統不同:要唱“孝歌”,凡會唱者皆可加入。都是流傳悠久的曲調;歌詞呢,即興即景,輪唱接唱。這大概就是四圩誤認為的“唱戲”吧。


白河縣城在漢江右岸,城的下端連接漢江河谷,最上端一直延伸到山頂,四圩決定到山上去看看。四圩說的山叫“魁星山”,於白河城關鎮中心區最高處。


爬上去一看,原來是紀念修建襄渝鐵路時獻身的烈士。在山連山的白河縣修鐵路,真不容易,四圩感嘆道。


“由於時間緊迫,採取了邊施工、邊勘測、邊設計的方案。”這字眼很熟。很多工程都是這樣完成了。然後一句“人定勝天”的結尾,盪氣迴腸。現在想一想,沒設計好的情況下開工開鋤,該多危險?襄渝鐵路沿線的每個車站,都有這樣的烈士陵園。還有許多無名烈士墓。有人統計,襄渝鐵路每一公里鋼軌下,至少有兩名死難者。

“襄渝鐵路是建在鐵道兵戰士的脊梁上”


這些鐵道兵戰士肯定都很年輕。這讓四圩想起了抗戰時期“重慶大轟炸”中,約3公里長的山坡上,共修建了12座這方尖碑形制的“白骨塔”,因遇難者屍骨不全,姓名不詳,而名“白骨塔”。三峽之一的西陵峽有青灘、泄灘、崆嶺灘。崆嶺灘為險惡之冠。大漩套小旋轉,浪高一米,漩渦深約三米,泡漩的直徑可達四五十米。汛期夜深人靜時,幾里外都能聽到這種泡漩聲,令人毛骨悚然。這種泡漩連輪船都要迴避,更不用說木船了。古往今來,多少船隻在這裡葬身江底?青灘北岸有座“白骨塔”,堆積的都是船工的屍骨。


白骨半隨河水去,

黃雲猶傍郡城低。

天災,罄竹難書,

人禍,擢髮莫數。



常與難於上青天的川江打交道,四圩對生命格外珍惜。每年春節後的第一次抵漢,也就是冰消雪化草木新生的時候,四圩總會情不自禁想到已逝的祖先:墳堆上有沒有狐兔穿穴打洞?會不會因風吹雨打而塌陷?然後四圩帶上家人來到漢陽的扁擔山,到墳上清除雜草,整修樹枝,添幾杴土,燒幾張紙錢,擺上些供品。


扁擔山頭多墓田,

清明祭掃各紛然,

九泉親人可安好,

誰伴荒嶺一孤墳?


眼下,旅程的辛苦還沒恢復,又爬山登高,四圩覺得有些累。於是,四圩找了一塊蔭地歇下。再一打聽,這裡原來修的不是烈士紀念碑。


這裡原叫“魁星樓”:一座三層寶塔,是古白河縣城考秀才的地方。山頂還有與之相連接的一座非常漂亮的寺廟:白河縣長春寺。


說來話長,明代以前這裡沒多少人煙。後來慢慢的漸漸的有了人與人氣。山上建了個泰山廟,於是這山就叫泰山。人們手指為界,腳踏為線。有了村有了鎮有了縣。政府開始管理,開始徵收賦稅。白河縣就這樣在陝西大地上破繭而出。


但是,土匪之猖狂,文風之簡陋,令這裡的政府頭疼。清朝時期,白河一縣之長在山頂寺廟旁修建了白河天池書院,魁星樓其中一部分。魁有“首”、“第一”的意思,比如“奪魁”,以祈白河多出科舉人才。泰山也改名叫“魁星山”。科舉考試盛行的那時,滿懷希望的考生臨考之前,都願花錢請一尊泥塑的小魁星,以祈求金榜題名。而到魁星山天池書院講學,成了歷任白河一縣之長的傳統。那時的縣長們肚裡都裝着墨水呀。


這讓四圩想起來巫峽的文峰山,文峰,文峰山,因其長得像毛筆而名,其實也是一種祈願。老百姓相信山是有靈通的。魁星山、魁星樓和天池書院,鐫刻着白河先民們重文興教的歷史記憶。去魁星樓拜魁星,成為白河封建讀書人科舉應試前必做的事。辦私塾、興義學、重科舉在白河蔚然成風。


一直是白河縣城地標建築的魁星樓的天池書院改為“烈士紀念碑”。為什麼?四圩不想問。四圩與他老舅一樣,對技術以外的事,不感興趣。現在的心理學課會講“未完成事件的概念”,說的是小時候沒完成的心願事件,會成為一個人生命中的未完成事件,進入他的潛意識,成為左右他人生的重要力量。這太專業了。通俗地講,缺什麼就補什麼,缺什麼就想什麼。白河縣山清水秀,卻又一窮二白。是不是缺乏與天斗與地斗與人斗的精神?所以才要用烈士精神來激勵人們?以紀念碑代替書院?


白河縣城方圓不過1公里,城裡的房屋建造很隨意,那些依山而建的房屋,一層一戶,一戶門前一條小路;有的房屋前面有條青青的彎彎曲曲的石階。縣裡有三座楊泗廟,這讓四圩很好奇。四圩老家,位於長江下游北岸的十二圩,方圓5華里的街市,只有一座楊泗廟。楊泗將軍是長江中下游流域船民們信奉的水神。


“李宗仁把路修到了白河。”當地老百姓告訴四圩。


老百姓怎麼念念不忘修公路的李宗仁呢?


第二天,四圩到河街去閒逛。 一看,哎,怎麼這麼冷冷清清?四圩的老家十二圩因抗戰和新鹽法而衰老落敗,可白河縣沒經歷抗日摧殘呀?


河街河街,顧名思義,碼頭城市以河養街。白河縣的物價很貴。連皮蛋都來自襄樊等地。這讓四圩有點不解。四圩便問這裡出產什麼?老鄉愣了一下,反問道:


“出產什麼?”

 “就是特產,”四圩笑了起來。


“過去,最著名的是土匪多。因為這裡是三不管的縣。” 


三不管?四圩記得在長江流域,也有這樣兩省交界地方的叫“兩不管”:碚石。碚石小鎮土匪多。據說碚石最早是“背時”(意思是倒霉)。後來漸漸雅化成“碚石”。抗戰時,碚石沒有淪陷,因此這偏辟小鎮一時變得很興旺,因為從淪陷區逃到碚石的人很多。碚石小鎮對岸的鯿魚溪是川鄂分界線,傳說山上的草都各向各邊生長。郭沫若先生寫下“船頭已入鄂,船尾尚留川”詩句。


白河縣屬陝南,北靠秦嶺、南倚巴山。清朝“滋生人口,永不加賦”的政策,遊民入山越來越多。“人上一百, 形形色色”,不思勞作、好逸惡勞的;起義造反的;也有占山為寇的。窮山惡水出土匪,歷朝歷代都如此。


四圩聽說三不管,哦了一聲,沒說什麼。


“目前這裡的計劃生育聽之任之。”白河老鄉看着不說話的四圩,又接着介紹:


“唉,我們這裡就是孩子多。沒人管”。


1982年,漢口市計劃生育委員會從市衛生局分出來。三年後的1985年3月,白河縣才開始把衛生局與計生委分開。難怪不願計劃生育的城裡人會往山區跑。


沒什麼特產,還人多嘴多,這就是白河縣。四圩想了想,抿了抿嘴,不再問了。轉身,四圩來到河邊。有河就有船。四圩對江河很有感情。走到江邊一看,沒看見船。人氣呢?昨天河邊熱熱鬧鬧,鑼鼓喧天,四圩沒湊熱鬧, 遠遠看了一下就回去了。現在走近河邊細看,河上一回首,山青卷白雲。河水秀,山碧青,雲彩飄,人呢?船呢?桅帆呢?


當地人告訴四圩,因常發水災。鐵路修好後,水路就消退了。難怪老百姓嘮嘮叨叨講李宗仁修公路,講襄渝鐵路,根本不提楊泗廟。


治水,盤古開天地,有大禹之疏導,也有鯀的攔堵。但這都不是丹江口水庫的初衷。所以當地人並不知道,水災與鐵路沒有必然聯繫。漢口修了個京漢鐵路,影響了漢口長江中游的河運嗎?


當地人並不知道為什麼要修丹江水庫。水庫淹沒了這裡的平地,只剩下高坡、山場和林地。


一個調水夢,秦尾楚頭的人們得到了什麼?還有,武當山呢?


白河,留白的河水,2020年2月底,陝西省政府批覆同意,白河縣正式退出貧困縣。




 2. 隕西


白河縣對面就是隕西。初到隕西,四圩受到熱情友好優待迎接,比如洗臉水裡加了香水,所有房間用品全部是新購用品,這讓四圩很感動。感動之餘,四圩心裡湧起了往事。


聽說四圩們是調查開展漢江,付縣長百忙中參加四圩們的活動。

 

四圩在漢口時,喜歡把漢江與長江比,因為他駕駛的千噸船常停在漢江與漢陽交匯的地方。那裡的漢江快要入長江了,比較窄小。汛期洪水時,水流急。這次四圩看到的漢水上游很寬廣,很像長江的中游地段。是不是四圩忘了這是因為丹江口蓄水呢?


四圩從小就在江邊打柴草,河裡捉魚,晚上織魚網。不是抗戰的話,四圩家人的生活肯定更好。四圩記得,有次十二圩船工舉行罷工,要求老闆增加工資。各船舵手為代表在會館開會,商討決定罷工的行動和時間,統一行動。四圩父親在船上做廚工,地位最低。下班回家很晚,沒人通知他。第二天仍像往常一樣,天亮之前趕上船去做早餐。很快,被會館組織者發現了。當即圩子裡擂鼓召集緊急會議,認為這是違返罷工決議,破壞罷工運動,要嚴懲四圩父親。


四圩母親得知後,六神無主,急急忙忙到娘家告訴舅媽姨媽。最後,被懲罰唱一台戲,費用由四圩舅媽承擔,才平安無事。可見,那時底層人有尋找尊嚴的途徑。尊嚴不只是屬於有錢有權的人。經濟是社會公正的副產品就是說,有了公正,社會才有活力,經濟才能向好。四圩舅舅,從小也在江里給人打工,挽起褲腿在江里推過划子,不是一生下來嘴裡含着金銀財寶的特寶兒公子哥。得於天時地利人和,四圩老舅從十二圩泥灘走到上海灘,成為名震一方的大船長。然後又接濟幫助族裡的家人和鄉鄰們。


鄖西縣境內60%以上的土地屬山地,土壤中性偏鹼。大小河流上千條。為什麼靠山不能吃山,靠水不能吃水?他們小心翼翼地又問四圩。


四圩能回答嗎?四圩能說靠着在長江航運工作,養活了自己,養活了一家人,養活了幾代人,過上了中產階級的生活。四圩老伴的娘家靠着漢江,也養活了幾代人。他們都不是文盲,都識字斷文,家裡都有讀大學的弟弟妹妹。


隕西有很多茅草。《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是杜甫寫的。茅草屋是個老歷史的產品了。沒窗的茅草屋,也沒有電,天黑要點煤油燈。即使外面很大的太陽,裡面也是黑乎乎的。不時的,人們會把稻草曬乾,放到屋頂去加厚。四圩在十二圩就住過茅草屋。看到三十年後的隕西人還住在茅草房裡,四圩不再言語。


鄖西“八山一水一分田”,耕地少,但桐油產量居桐油之鄉的重慶雲陽之後,位第二。四圩駕駛的美制中型登陸艇在很長一段時間就是運載桐油出口換外匯。換的外匯在抗戰時期購買軍火。從這來看,隕西人對抗戰有重要貢獻。


四圩想起了父親對他說的話:

“我身上的血都是苦的,蚊蟲不應該來吸。”


看着父親披星戴月任勞任怨,有時捕撈到的小魚都要放生,四圩從小就聽父親的話,不忍心讓父親生氣。


是不是唯恐水不夠清澈透明?要在臉盆里放香水?或是想讓用香水驅趕蚊蟲以遠走高飛不叮咬遠方的客人和領導?地處秦巴深山交通不便人,隕西付縣長親自陪同四圩們,他們對上級部門抱着怎樣的希望?


鄖西年均降水量不足900毫米,是湖北最乾旱的地區之一。2019年,相關部門報道隕西縣說:“過去我們喝的是望天水,水清水渾全看天,哪像現在家家都有自來水,一年四季都安全。”


2001年,隕西被列入國家新一輪扶貧開發重點縣;2020年4月,省政府批准鄖西縣脫貧。




3.丹江口和十堰

 

離開隕西,來到丹江口。四圩的任務是了解升船機過船情況。丹江口水利工程由擋水壩、壩後發電廠通航建築物、泄洪建築物四部分組成。通航建築物是指建壩後怎麼能讓船隻通航。


蘇伊士運河不用船閘,巴拿馬運河要船閘,原因是,巴拿馬運河北側(大西洋一側)和南側(太平洋一側)存在着水位差,蘇伊士運河沒有這種水位差。


丹江口修水壩產生水位差,可以發電。但,船隻不能直航。船閘或者升船機就是解決水位差通航的問題。(葛洲壩是一級船閘


用升船機還是船閘?升船機相當於電梯,比較快,適合小重型船舶,不耗水,造價低; 船閘呢?好比上下樓梯,要一步一步地來。


四圩們考察丹江口通航情況時,水電部說運量不足。交通部反映過壩船舶是一大損害,阻礙水運發展,不如棄水改陸。船舶載貨的話,不願過升船機,只願轉載,這樣又增加運費和時間。所以升船機不如船閘。


都有道理。四圩記下來了,回去匯報。(後來,國內已建成的最大升船機就是丹江口升船機,其形式為斜坡和垂直相結合的乾式升船機。這時四圩已退休十幾年了。)


從丹江乘火車到十堰,住在鐵路招待所。四圩感到很不衛生。您是不是覺得很奇怪?十堰市難道比隕西條件差?


1969年底,鐵道兵和沿線各地民工,展開轟轟烈烈的襄渝鐵路大會戰,1971年3月,鐵路通車到十堰。從此塵封千年的十堰,有了通往外界的唯一通道。在這窮鄉僻壤、不毛之地,“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的鐵路,他的招待所難道比不上貧困的縣級招待所?


什麼叫“皇帝的女兒不愁嫁”。沒有水路,沒有競爭,鐵路部門怕沒有生意嗎?十堰市鐵路招待所,您愛住不住。


武漢是平原,東西南北到處都是風,十堰是山區大風颳不進去,冬天太陽出來到處曬得暖融融的。十堰是湖北集中供暖最早的城市。您信不信?


十堰市河流眾多, 以千條來計。堵河為十堰市最大河流,是漢江水系的第一大支流。堵河的名字很有意思,因韓家洲堵在河口而名。韓家洲上住戶清一色姓韓,他們自認為是戰國名將韓信之後。洲上人尊崇韓信,不亞於曲阜尊孔。據說此地是漢代大將韓信屯兵之地,有韓信的拜將台,韓信母親的墳墓等。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韓家州島上的村民於2010年從鄖縣全部搬遷到隨州市定居去了。韓家洲不再有人煙,江中小島從此開始沉寂,唯有韓母陵在島上孤獨地聳立着。


其實,那時候的四圩,聽當地人說韓家州有韓信的墓。四圩扶了扶眼鏡,在筆記本上記下了:“也有名勝古蹟,什麼韓信墓地等等。”




後記:


“豫,樂也,厭也,安也,舒也”。說河南是個快樂,滿足,安逸,舒適的地方。武當山,與龍門石窟一樣,都是世遺。當開封是首都的時候,河南人挺受尊敬。後來兩宋交替,大批河南人隨着宋朝皇室遷到南宋都城臨安(杭州),這些人既有錢還有權,臨安人不敢瞧不起河南人。河南話呢,都跟着學。


後來,因地處黃泛區,加上戰爭,大批人離開河南。大饑荒,幾百萬河南人被餓死,幾百萬河南人逃到陝鄂皖等地。這,在很大程度上構成了對河南人的誤解。


哦,河南朋友,武漢去年因名遠揚,也被人另眼相看,您說呢?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9: 關於當年三聚氰胺奶粉真正被曝出的原因
2019: 李嘉誠接受彭博社專訪 中文字幕
2018: 堅持不說謊 公孫聖被吳王殺死
2018: 奇葩:連鎖寺廟,承包信仰
2017: 江青評傳(六): 第六章 寶塔山下的歸
2017: 紅朝演義九一:二OO八專制中國亂相叢生
2016: 習意識形態治國,偏離鄧小平路線
2016: ZT: 冷麵冷血管教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