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无极
万维读者网 > 史地人物 > 帖子
《满江红》由谁所写,迄今没有定论
送交者: 芨芨草 2024年08月04日07:12:08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满江红》由谁所写,迄今没有定论

wwwyu

一代名将岳飞冤死后,遭到了无休止的污蔑。
秦桧大肆削改岳飞抗金的史料,毁弃岳飞的诗文、奏议。他命人将岳飞家中的
文稿抄没,造成大批作品散佚,其子秦熺甚至删改岳飞生前呈给朝廷的奏章。
此后数十年间,岳飞的后人几经波折,不断奔走,从蠹蚀灰烬之中,搜集岳飞
留下的零章断句。直到岳飞被害62年后,宋宁宗嘉泰四年(1204),岳飞之孙
岳珂终于将这批材料整理好,奏报朝廷,后刻版印书,即为后世流传的《金佗
稡编》二十八卷,及《续编》三十卷。
此时正是力主北伐的韩侂胄当政,在他的支持下,朝廷对岳飞进一步平反,追
封岳飞为鄂王。
《金佗稡编》中的《鹗王家集》十卷,是目前已知最早辑 录岳飞遗作的文献,
涵盖其奏议、公牍、诗词、题记等,共167篇。当年险些被秦桧抹灭的岳飞著
述,总算“劫后余生”。
岳珂编成《金佗稡编》后,鲜有人质疑岳飞子孙的良苦用心。直到后来,有人
发现,岳飞那首脍炙人口的《满江红·怒发冲冠》(一题《满江红·写
怀》),竟没有被收录其中,而且在整个宋元时期,此词都不见于文献记载。
于是,一桩新的公案开始争论不休。
一、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是中华儿女最耳熟能详的爱国诗词之一。古往今来,无数人在默诵中感受民
族英雄的慷慨激昂,在岳飞精神的鼓舞下立志报国,在语文试卷上多拿几分必得分。
但是,近百年来,学术界却冒出了一个争论,即《满江红·怒发冲冠》的作
者,到底是不是岳飞本人?
这一切,始于文史学家余嘉锡的发现。
据余嘉锡考证,《满江红·怒发冲冠》一词,是在明代中叶才开始出现并传播
的,作者身份存疑。
20世纪30年代,余嘉锡要订正清代官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的讹误。这位
清末中举、民国时任教北京大学的古文献研究专家,翻开了明代名臣徐阶所编
的《岳武穆遗文》——这可不是金庸笔下的武林秘籍,而是明代人编的岳飞诗
文集,故相较于南宋时的《鄂王家集》,版本上存在差异。
徐阶在嘉靖十五年(1536)编的《岳武穆遗文》中,就收录了《满江红·怒发
冲冠》。他编纂此书时,从杭州岳王庙的一块石碑上将这首词摘抄下来。这块
石碑也不是岳飞的亲笔,而是明弘治年间(1488-1505),浙江镇守太监下令,
由浙江提学副使赵宽题写而成。
据当时余嘉锡的研究,这是《满江红·怒发冲冠》第一次出现在古文献中。赵
宽字写得不错,但对于体制内打工人来说,半点活都不能多干,所以,赵宽仅
仅是将这首词题写在碑上,至于所据为何本,见之于何书,一个字也不提。余
嘉锡读到此处,只能“深为可疑”。
作为一位国学大师,余嘉锡自然对《满江红·怒发冲冠》一词再熟悉不过了。
但他不得不承认,自己确实没有找到此词在明代以前流传的证据,于是在《四
库提要辨证》提出:“至其为岳珂所未见,《鄂王家集》所无有,突出于明之
中叶,则学者不可不知也。”
二、
余嘉锡的质疑如平地一声雷,引发学术界的激烈讨论,并将这首家喻户晓的
词,推到了风口浪尖。
钱钟书认同余嘉锡的观点,“谓此词来历不明,疑是明人伪托,是也”。
钱钟书还认为,这是一首杂糅众家的词,其真实作者是个熟读古籍的高手,比
如“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一句,应是化用《汉书》中,校尉韩
威的豪言壮语:“臣愿得勇敢之士五千人,不赍斗粮,饥食虏肉,渴饮其血,
可以横行。”
新莽时,王莽要派兵出征匈奴,校尉韩威主动请缨,说:“以我们新朝的军威
去吞并匈奴,无异于吞掉嘴里的跳蚤虱子一样。我愿率领五千勇士,携带不到
一斗的粮食,饿了就吃他们的肉,渴了就喝他们的血,这样就可横行大漠。”
王莽觉得韩威勇气可嘉,就任命韩威为将军。
钱钟书的推论似乎有一定道理,但宋词中化用历史典故的不在少数,似乎不足
以证明其为“杂糅”之作。
1961年,被誉为“词学宗师”的夏承焘写了一篇《岳飞<满江红>词考辨》,也
继承和发展余嘉锡的观点,认为这首词“出于明代人之手”。
与前辈余嘉锡相比,夏承焘更专注于治词授业,终生致力于词学研究,他的一
系列词学著作被称为该领域的里程碑之作,蜚声海内外。
夏承焘晚年回顾其治学,说:“笨是我治学的本钱。”他说,“笨”这个字很
有趣,头上顶着竹册,下面是一个“本”,59/78就是说,用功是人的根本。夏
承焘称,自己天资不高,只能奋发苦学,从七八岁上学起,除了生大病,没有
一天离开过书本。
这位词学的一代宗师,也主张《满江红·怒发冲冠》并非出自岳飞之手,并大
胆地推测其真实作者“可能会是王越一辈有文学修养的将帅”,或是王越幕府
中的文士。
夏承焘提到的王越,是明中叶的名将。
王越(1426-1499)为进士出身,明人称其“酒酣命笔,一扫千言,使人有横槊
磨盾、悲歌出塞之思”,写诗作词很有一套。明成化、弘治年间,王越长期镇
守西北,总制三边,抵御鞑靼,累官至兵部尚书,带兵取得了著名的贺兰之捷。
夏承焘结合王越的经历,对《满江红·怒发冲冠》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
缺”一句加以论辩,认为此处的“贺兰山”,实指今内蒙古和宁夏边界一带。
明代中期,鞑靼入寇河套,时常骚扰西北,是王越镇守边关时的主要对手。为
了征讨鞑靼,王越曾三次出塞,收取河套地区,生擒、斩首鞑靼俘虏无数,因
军功被封为威宁伯。
弘治十一年(1498),王越接到明孝宗敕谕,对鞑靼发动大规模军事行动,兵
分三路直捣贺兰山,取得大捷,战后因功加封为少保兼太子太傅。
这一年,王越已经是一名七旬老将了。不久后,谏官上书弹劾太监李广,王越
被指责为同党,受到牵连,忧愤而卒。
尽管王越受到宦官连累而死,但明廷还是让他备极哀荣,并派出新晋进士王守
仁负责督造王越的坟墓。有意思的是,明代有三位姓王的文臣凭借军功被封为
伯,王越和王守仁正好占了其中两席(另一位是三征麓川、威震滇西的王骥)。
夏承焘从王越弘治十一年的这次战功和不幸的政治遭遇,联想到了《满江红·
怒发冲冠》中的“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一句,以及整首词的悲壮基调。另
外,按照前文余嘉锡的考证,这首词最早正是出现在弘治年间的杭州岳王庙碑刻上。
然而,以夏承焘先生的江湖地位,也难以掩盖这一推论的明显缺陷。
夏承焘反复强调,“踏破贺兰山缺”一句实指西北的贺兰山,说从地理上看,
岳飞伐金,是要直捣黄龙,打到东北的金人老巢去,而贺兰山在西北,是西夏
的地盘,方向完全相反;从历史上看,位于秦岭北麓的大散关,才是南宋诗词
中常用来指代宋、金边界的地名,比如陆游《书愤》中的名句——“楼船夜雪
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宋史专家邓广铭却认为,《满江红·怒发冲冠》中点出的贺兰山、匈奴等,全
是“泛说、泛指”,不应当过分拘泥于其位置所在。
邓广铭举了个例子说,稍晚于岳飞的辛弃疾,一生也以北伐为志向,写了很多
关于抗金的诗词,其中不乏虚指的用典,其中一首《水调歌头·寿赵漕介庵》
写道,“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另一首《满江红·建康史帅致道席上
赋》写,“袖里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补天西北”。
这两首词都是辛弃疾为主张抗金复土所作,可他也用“西北”指代金国。我们
总不能说辛稼轩分不清东西,或者直接武断地指出这些作品不是他写的吧?
三、
当有些专家还在抠字眼时,另一些学者“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材
料”,通过实地考察,找寻证据,将《满江红·怒发冲冠》开始流传的时间上
推到了明代宗景泰年间(1450-1457)。
在河南汤阴县的岳庙里,发现了一块刻有《满江红·怒发冲冠》的石碑,全词
几乎与今版相同,只是末句“朝天阙”,变成了“朝金阙”。
汤阴县是岳飞的老家。岳飞年少时在此地习武学艺,读《左氏春秋》、孙吴兵
法,从一介农家子弟成长为文武双全的青年才俊,随后走向行伍。
明代的汤阴岳庙,是景泰元年(1450),由本县的学谕袁纯负责主持修建的,
明代宗朱祁钰亲赐庙额“精忠之庙”。
袁纯十分仰慕岳飞,兢兢业业地做好工作。庙宇落成后,他专门选录了岳飞的
部分诗文,编为《精忠录》,该书的第三卷便收录了《满江红·怒发冲冠》一
词。之后,袁纯找来汤阴当地的一个秀才王熙,于明英宗天顺二年(1458)刻
成《满江红》词碑,矗立于汤阴岳庙。
汤阴岳庙的这块石碑,比徐阶编《岳武穆遗文》时参考的杭州岳王庙石碑,早
了至少30年左右,而且,这个时间点也是明代政治史上的一个敏感时期。
《满江红·怒发冲冠》有一句“靖康耻,犹未雪”,而大明王朝也有自己的“靖康耻”。
正统十四年(1449),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与瓦剌部的也先展开了一场大
战。明英宗轻敌冒进,率领大军在土木堡遭遇大败,明军死伤惨重,精锐损失
殆尽,就连皇帝本人也被俘虏,史称“土木之变”。
也先乘胜追击,打到北京城下,京师震荡。情急之下,明英宗的弟弟朱祁钰被
拥立为帝。此时,有人主张迁都南避。兵部尚书于谦驳斥这一言论,坚决主张
保卫京城。在于谦的带领下,明军绝地反击,总算守住北京,击退瓦剌。
次年,明英宗朱祁镇被释放回京,结束了狼狈的“北狩”生活。后来,随着弟
弟景泰帝病重,朱祁镇又在一众旧臣的支持下,发动“夺门之变”,再次登
基,“天顺”便是他使用的第二个年号。
如此说来,汤阴岳庙的《满江红》碑刻,恰好出现于政治斗争激烈的景泰、天顺年间。
明英宗复位后,听从亲信之言,冤杀了保卫北京有功的于谦。
于谦一生清正刚直,含冤而死时家无余财。于谦被陷害至死后,与当年的岳飞
一样,安葬于西湖之畔。由于岳飞、于谦都曾被封为少保,清人袁枚有诗曰:“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
明朝是在推翻蒙元胡虏的统治后建立的,有明一代,官方对岳飞推崇备至。除
了前文所说的汤阴岳庙外,明太祖曾钦定历代名臣三十七人进行祭祀,岳飞是
其中之一;明神宗在历代的加封外,进一步追封岳飞为“三界靖魔大帝”。
然而,明朝自己的“岳武穆”,却得不到统治者的珍惜,最终走向和岳飞相似的悲剧。
也许,《满江红·怒发冲冠》出现在于谦悲情谢幕之时,并非偶然。
四、
汤阴岳庙石碑将《满江红·怒发冲冠》的流传往前推了几十年,但依旧不早于明代。
因此,要证明《满江红·怒发冲冠》确为岳飞所作,需要找到南宋时期该词创
作或流传的史料。1983年,浙江省江山县(古名须江)发现了一古籍《须江郎
峰祝氏族谱》,其中记载了宋绍兴三年(1133),岳飞赠给祝允哲的《满江
红》词,与通行版的相重字数为 41 字。
祝允哲为郎峰祝氏先祖,曾担任韩世忠的部下,参加过抗金战争,与岳飞结下
友谊,后来上《乞保良将疏》,为被陷害的岳飞说情,因此被贬到潮州。岳飞
遇害后,祝允哲闻讯悲不自胜,过了几日就忧愤病逝,追随友人而去。江山县
当地至今流传着岳飞和祝允哲之间悠悠情义的传说。
不过,《须江郎峰祝氏族谱》毕竟不是权威文献,只是一个尚待考辨的孤证,
还不足以证明《满江红·怒发冲冠》开始流传的时间。
与之类似的,还有清代的部分著作,自称所引用的南宋文献中有《满江红·怒
发冲冠》的记载。
南京大学文学院的王霞曾对这些“新证”一一辨析,比如清《古今词话》《御
选历代诗馀》引南宋陈郁《藏一话腴》有一句,“又作《满江红》,忠愤可
见。其不欲‘等闲白了少年头’,可以明其心事”;清《宋稗类钞》引南宋罗
大经《鹤林玉露》,载“武穆有《满江红》词云:‘怒发冲冠„„朝天阙’”。
经过王霞考证,无论是陈郁的《藏一话腴》,还是罗大经的《鹤林玉露》,现
存各版本中都没有收录《满江红·怒发冲冠》,可见,上述清人著作的引用,
可能并非出自宋人的第一手资料。这些所谓的“引文”,常篡改妄增内容,并不可信。
更何况,岳飞之孙岳珂和陈郁、罗大经是同时代人,岳珂还曾为《藏一话腴》
作序。假如陈郁、罗大经真的搜集到了《满江红·怒发冲冠》的词稿,岳珂岂
能无动于衷,甚至在《鄂王家集》中遗漏这么重要的一阕词?
看来,要找到《满江红·怒发冲冠》在明代以前流传的踪迹,只能有待考古发
掘或新文献的发现。
五、
尽管迟迟找不到《满江红·怒发冲冠》在明代以前流传的证据,但也无需一味
地接受此词为明人伪作的说法。
正如著名的词学家唐圭璋在《读词续记》中所说,宋词不见于宋元载籍而见于
明清者颇多,故《满江红》词出现在明中叶不足为怪。
可以说,岳飞的平反及其著作的流传,本就是一段无比艰难的过程。
宋高宗绍兴十一年冬(1142年1月),岳飞受“莫须有”的罪名诬陷而死,其长
子岳云一同遇害。
当时,几乎无人敢为岳飞收敛遗体,是临安(今浙江杭州)城中的一位狱卒隗
顺,偷偷地将岳飞的遗体运出城外埋葬。隗顺将这个秘密深埋心中,一直到自
己临死前才告诉儿子,岳将军的埋葬之处在钱塘门外九曲丛祠旁,只是他已看
不到岳飞沉冤昭雪的那一天了。
岳飞被害后,其家中的亲属,包括妻子李氏、17岁的次子岳雷、13岁的三子岳
霖、7岁的四子岳震、年仅3岁的五子岳霭和女儿岳安娘等,全都被流放岭南。
当时,流放地的官员为了迎合上意,甚至上书建议取消对岳飞家属的粮米供
应,想要把岳家斩草除根。
岳飞的家人们在担惊受怕中度过了整整20年,直到绍兴三十一年(1161),才
得以解除圈禁。20年间,岳飞的著作已经遭到了投降派的毁灭性破坏。
宋孝宗赵昚即位后,力排众议,逐步为岳飞平反昭雪,从隗顺之子得知岳飞遗
骨所在后,将其改葬于西湖之畔的栖霞岭,追谥岳飞为“武穆”。
此时,岳霖(字商卿)已过而立之年,他的二哥岳雷早在流放途中便难抑悲
愤,郁郁而终。宋孝宗亲自召见岳霖,痛惜地说:“卿家冤枉,朕悉知之,天下共知之。”
宋高宗、秦桧掌权期间,岳飞的功绩遭到严重抹杀,到了宋孝宗时,有关岳飞
的文献大量散失。为了还原岳飞的真实面目、避免历史真相的失传,岳霖在往
后余生中,不遗余力地整理有关父亲的历史文献,于宦游各地的途中访求询问
岳飞的旧部,搜寻父亲留下的文字。
岳霖活到 63 岁,还没来得及将这些资料编订成册就去世了。临终前,岳霖执
着小儿子岳珂的手,留下遗言:
“先公之忠未显,冤未白,事实之在人耳目者,日就湮没。余初罹大祸,漂泊
囚螺。及至仕途,而考于见闻,访于遗卒,掇拾而未及上,余罪也。苟能卒父
志,雪尔祖之冤,吾死瞑目矣!”
岳珂生于淳熙十年(1183),他出生时,距离其祖父蒙冤已经过去41年。他年
少时,父亲岳霖就过世了。但岳飞的精神早已深深烙印在岳珂心中,据岳珂回
忆,他自幼时便听父亲岳霖讲祖父的故事,“闻有谈其事之一二者,辄强记本
末,退而识之”。
于是,岳珂继承父亲的遗志,对岳霖搜集到的文献加以编次刊印,编成《金佗
稡编》二十八卷,及《续编》三十卷。该书取名“金佗”的来历,一说是出自
嘉兴的一个坊名。
自岳霖、岳珂父子以来,历经数百年的风雨沧桑和薪火相传,岳飞的大部分著
作总算得以流传下来,成为现实版的“武穆遗书”。
读《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那是岳飞面对南宋投降派猖獗的局面,仍渴
望为国建功立业的孤独心境: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读《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那是岳飞目睹中原昔日繁华被金兵铁蹄践踏
后,感伤国破家亡,深深同情百姓的悲痛之情: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更不必说,那首传诵甚广的千古绝唱《满江红·怒发冲冠》,曾经激励了多少
志士仁人,在国难当头之时奋起抗争,抛头颅,洒热血。
当初率先提出《满江红·怒发冲冠》作者争议的余嘉锡说过:“欲考其文之真
伪,不必问其理之是非„„疑之而其词不因我而废。”只要这首词蕴含的精神永
恒不朽,那它便足以被称为民族瑰宝,那些有关作者的质疑也就无足轻重。
著名翻译家荣如德对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有一个极高的评价:“陀氏就是
俄罗斯。”在阅读《满江红·怒发冲冠》的相关论着时,我也看到了邓广铭先
生一句类似的评语:“《满江红》就是岳飞,岳飞就是《满江红》。”
【参考文献】:
[宋]岳珂编,王曾瑜校注:《鄂国金佗稡编续编校注》,中华书局,2018年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华书局,2013年
[元]脱脱:《宋史》,中华书局,1985年
夏承焘:《月轮山词论集》,中华书局,1979年
唐圭璋:《词学论丛》,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中华书局,2008年
邓广铭:《再论岳飞的<满江红>词不是伪作》,《文史哲》,1982年第1期
王霞:《岳飞作<满江红>词“新证”辨析》,《古典文献研究》,2009年
肖鹰:《“岳飞<满江红>”伪托新考——袁纯是“岳飞<满江红>”肇始者》,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期
余莎米:《岳珂生平著述考》,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0%(0)
0%(0)
笔 名 (必选项): 密 码 (必选项): 注册新用户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閻庢稒銇炵紞锟�
閻庢稒顨呰ぐ锟�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1 关于毛诗:8岁诗作,鲜为人知、 赵大夫话室
2 七绝 题照(2147)长年从不放 黄花岗
3 七绝 题照(2151)远胜曹公揽 黄花岗
4 七绝 题照(2148)外长端来蛋 黄花岗
5 一个曾经震惊世界的毛派组织及领 赵大夫话室
6 七绝 题照(2149)并火梁山犹 黄花岗
7 辽金元三朝是华夏正统吗? 赵大夫话室
8 毛泽东究竟其人是什么 幸福剧团
9 毛主席谈教育 alexsyalex
10 我所经历的第一次裁员 老冬儿
一周回复热帖
1 毛习专制封建,罪大恶极。 runqun
2 北大才女林昭:历史将宣告我无罪 runqun
3 孙铊家族使劲的方向是南辕北辙 goofegg
4 为何毛泽东至今都是热点人物? 赵大夫话室
5 李文亮吹哨五周年,真理必战胜邪 runqun
6 最后的赵丹 芨芨草
7 割喉张志新,判刑17年罪犯毛远新 runqun
8 毛诞节有感:世界巨人出东方 赵大夫话室
9 七絕 題照(1874)神州遍地半 黄花岗
10 陈云反对邓杀江青,陈永贵谈江青 芨芨草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23: 赫逊河畔寻“奇侠”黄仁宇(上下)
2023: 红军在百姓心中
2022: 同是右派,待遇有别
2022: 刘蔚, Wei Liu: 民主国家华人每年应至
2021: 为什么向日葵总是朝着太阳开花?
2021: 资中筠:记饿——“大跃进”余波亲历记
2020: 1722年冬,一场巨变正在大清皇室悄然发
2020: 1722年冬,一场巨变正在大清皇室悄然发

闁稿繐鍘栫花顒勫嫉椤掑倻褰� | 妤犵偛鐏濋幉锟犲嫉瀹ュ懎顫� | 闁艰鲸姊婚柈鎾箣閹存粍绮� | 闁归攱绋栨禒鎺撶┍閳╁啩绱� | 缂傚啯鍨归悵顖溾偓浣冨閸╋拷 | 闂傚懏鍔楅~鍡樼┍濠靛洤袘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