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如果這是宋史 (二十八)
送交者: ZTer 2008年03月14日08:44:55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時間就這樣一天天地過去了,每一天的流逝,都讓趙光義的皇位變得穩固,直到當年的12月份終於來臨。公元976年的12月,趙光義,這位當時全民公認的忠孝仁義,全德全節,堪稱人間道德典範楷模的新皇帝,突然做出了一件千古以來,就連隋煬帝這樣弒夫殺兄,泯滅人倫的暴君都沒有做過的事。

  做完之後,他才敢下旨召回了遠征在外的軍隊。

趙光義把他哥哥的年號給改了。從此公元976年,這一年在中國的歷史上變得獨一無二,它有雙年號,在12月以前,它是宋開寶九年,在12月以後,它是宋太平興國元年。

  這事很小嗎?

  也許什麼都不算,畢竟它改與不改都不會讓普天下億萬百姓的飯碗裡多出什麼少點什麼。但是要注意,我們中國是講究忠孝仁義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此萬世之根基不變之人倫。在我國的歷代上,除了改朝換代之外,從來沒有任何一個繼位者在當年改變上一代君王的年號的。

  否則就是大逆不道。

  可趙光義就這麼做了,而且沒人反對,至少在宋朝的官方史書裡,找不到當時有任何的反對聲音。或許這是因為人們還都記得,這位趙家第二位皇帝在剛剛登基時就說過自己是個“沖人”,一個什麼事都不懂的小孩子吧。

  小孩子不懂事,或者年輕人犯錯誤,上帝都會原諒的。只不過要注意,這位“沖人”,當年都已經38歲了。

  改完了年號,國都也很平靜,這時,趙光義才下令召回了北漢境內的遠征軍。一個事實已經無論誰都沒法改變了――趙光義在名份上完善到了無懈可擊。

  而且遠征部隊回到了京城之後,還發現了另外的一些改變,這讓他們全都徹底認命了。

  頂層官場進行重組,軍方第一要人已經登場――曹彬,任樞密使、同平章事;樞密副使則是以前的三司使,後轉調為樞密副使的楚昭輔。

  潘美等人唯有仰天長嘆,彼等生而幸運啊……像他們這樣千里奔襲,異國爭戰,除了粘了滿頭滿臉的北漢灰土之外,還得到了些什麼?可曹彬先生就不一樣,他在京城裡悠閒享樂,高官厚祿就不求自得。

  但你有什麼辦法呢?這似乎就是命運。留在京城的是曹彬,而不是潘美。要不然,想象一下潘美在當年陳橋兵變時都能保下柴榮的兒子,這時他會讓趙匡胤的兒子吃這樣的大虧嗎?!

  但命運沒有如果,不管怎樣,曹彬是當時宋朝的第一軍人,就在這一年的年初,他作為主帥,平滅南唐,把李煜從金陵抓到了開封,這是當時最轟動、最顯赫的軍功。而趙光義抓住了機會,用高官厚祿套牢了曹彬,進爾用他控制軍隊。而曹彬的“良將”本色,讓他無條件地服眾任何領導,這讓他們一拍即合,馬上“雙贏”。這種親密的關係一直繼續了下去,直到三年以後,那個決定整個國家民族命運的日子的到來……

  軍隊之後,是政界。趙光義如魚得水。他一反對軍隊遷就優容的面目,開始立威。為了震懾天下,他選了一個好目標,趙普。這可真是太妙了,於公於私,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講,趙普都是他下手最好的,且唯此一人的目標。

  趙光義要怎麼辦呢?直接派個人,或者乾脆自己出面,來個最解氣的,把趙普當眾羞辱一番,然後要打要殺隨心所欲,抄家滅族,殺一儆百,應該說這是最爽的了。

  不過如果他這樣做了,連趙普都會對他失望,因為他太不入流了。一個成熟的政治家,從來不這麼幹。趙光義天下為公,從不做小動作。他只是派了一個叫高保寅的官去作懷州的知州。懷州,正是河陽三城節度使、同平章事趙普的轄區。

  高保寅剛一上任,幾乎連懷州衙門裡有幾棵樹都沒數清,就立即上奏――趙普犯規了!他什麼事都管着我,我請求按照太祖定下的規矩,“罷節鎮領其支郡”!

  好了,趙普就算有心理準備,都恨得想找塊豆腐一頭撞死……不是別的,罷節鎮、收支郡,這都是他當年給趙匡胤出的好主意,結果沒想到他自己也有當節度使的一天……啥也別說了,作法自斃!

  但是別忘了,他叫趙普,歷史可以證明,他另外的一個名字就叫做“辦法”。別管局勢怎樣惡劣,甚至連皇帝都想做掉他,他都會有辦法。

  他主動申請把支郡權交出去,把自己的節度使頭銜徹底變成榮譽銜,這都不算,他做出了一個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堪稱找死的決定。他要進京。

  名義是給趙匡胤發喪,為老領導送最後一程。

  這個名義可太光明正大了,就連趙光義都沒法拒絕。那麼好吧,你就來吧,趙光義磨刀霍霍向趙普,就等着肥豬拱圈送上門。但趙普就是趙普,他來了,卻讓你沒法下刀。因為他挑了個最好的時機,在趙匡胤的其他老同志,如安遠節度使向拱、武勝節度使張永德、橫海節度使張美、鎮寧節度使劉廷讓、歸德節度使高懷德等人一起來朝拜別趙匡胤,並朝賀趙光義登基時,他才來。

  趙光義總不會當着這些人來砍他的頭吧?因為這是“太平興國”之年啊,要太平,才能興國……於是趙光義牙齒痒痒的,卻只能笑得呵呵的,老同志們都辛苦了,來,大家繼續加官進爵――向拱,你和張永德一樣,做左衛上將軍;張美,你是左驍衛上將軍;劉廷讓,你是右驍衛上將軍。趙普……你嘛,你與眾不同,這樣吧,你來個最高檔的,你來作太子少保,而且我很愛你,天天都想見你,你不用回去了,就留在開封吧!對了,還有,你也老了,別太累着,同平章的使相之權,就不再給你了……

  眾目睽睽,趙普臉色慘澹,只能躬身謝恩。每個人幾乎都有些幸災樂禍,沒辦法,誰讓趙普當年那麼的生猛呢,連趙匡胤有時都得聽他的,想必當時都有人在暗笑――太子少保,好大的官啊,可是請問我朝現在有太子嗎?你保個什麼啊?

  但誰也不知道,趙普這時心裡簡單樂開了花。多簡單,就達到了目的。他要的就是丟掉這些燙手的官銜,然後脫離地方,回到開封天子腳下。要知道在地方上,有無數的混帳無賴們,想升官沒理由,都在爭着搶着幫趙光義找他的麻煩。這樣搞下去,終有一天趙光義會理由充分地殺他的頭。

  與其受小鬼的欺,不如直接面對閻王。

  回到趙光義的眼皮子底下,一舉一動讓全天下人都看得見。只要夠乖,只要能忍,想必日久天長,趙光義都會下不去手的。無論如何,都比不明不白地死在外面強。

  就這樣,趙普被順利拿下。龐大帝國的第一根釘子被拔下來了,下面,趙光義就該面向整個國家,把全國每一個角落都打上他趙光義的印跡,真正變成宋朝的主人了吧?

  但是別急,在這之前,他還得再做一件事情。

  這事說大不大,但歷史證明,它足以讓一朝興,讓一朝敗,讓所有人都把你當領袖救世祖,也能讓你突然間臭名遠揚,每一個人都離得你遠遠的……針對於這時的趙光義,這事就更加的神秘微妙,處理得不好,別說當皇帝,他甚至都會瞬間身敗名裂,被宋朝全天下的子民們視若仇寇!

在說這件事之前,先把時間往前推移,到若干年之後,四川方面給趙光義上貢,貢品特別了一點,是傳說中畫聖吳道子的古畫《長壽仙人圖》。

  這畫非同小可,吳道子之所以能成為中國畫的大宗師,就是因為他是道教神仙人物境界畫法的創始者,《長壽仙人圖》現在雖己失傳,但應該是他的得意之作。

  神品真跡,人間難得一見,趙光義立即展畫欣賞,就等着自己和這副畫突然來電,互相感染刺激一下。卻不料他突然間愣住了,旁邊的人就看見皇帝陛下神色愕然,連連眨眼,好像有什麼事一下子讓他突然抓狂,也說不清他是憤怒還是興奮,反正是連聲大喊――來人啊!

  “請問您叫誰?”趙光義的貼身跟班小心地問。

  “都要!”趙光義一連聲地叫――“軍校、內侍、近臣,統統都來,馬上來!”

  結果皇宮裡面緊急總動員,所有人一起往他的身邊狂跑,瞬間集合完畢,人人都目露凶光地看着趙光義,就等着皇帝說要殺誰。

  卻看見趙光義笑嘻嘻地把手中的古畫向他們展開,很神秘,且更加期待地問――你們看,這是誰?

  所有人都伸長了脖子仔細看,然後統統地面面相覷,驚異莫名,臉上的表情變得和趙光義一模一樣。他們期期艾艾地說――陛下……這,這是御龍弓箭直都虞候戴恩哪。

  “對頭!”趙光義一拍大腿,哈哈大笑――“就是他。這太神奇了!”

  然後戴恩就此平步青雲,從禁軍的中低層幹部迅速提升,直至寧遠軍節度使。史書記載,當時宋廷舉朝都稱他為“戴長壽”。

  這事能說明什麼呢?似乎很平常,不過是封建君主專政時朝,所有人的福禍生死都在帝王的一念之間這樣傳統老舊的沒趣論調而已。是的,這沒錯,但是這發生在宋朝,發生在趙光義的身上,就有它別樣的意義。

  它無比重大,說它有多重要就有多重要。並且它還有另外一個讓我心醉神迷的關鍵點,可以說,這也是我之所寫宋史,而不寫唐史、漢史那樣    ,漢人揚眉吐氣的歷史的一大原因。

  歷史的轉折點。

  想一下,中國歷史源遠流長,一朝興,一朝亡,變化往往要在三四百年之間。這期間無數人做了無數的事,從宏觀上講,似乎歷史的進程是緩慢而渾圓的,你找不出這個朝代之所以會最終滅亡的種子是在什麼時候,被什麼人悄然種下的。

  就比如說宋朝,它那麼強的國力怎麼會“積貧積弱”呢?那麼多的賢臣良相怎麼會“冗官累政”呢?那麼多的精兵名將怎麼會亡國滅種呢?

  這些事,你能從宋朝的具體國政上找到無數的例證來證明。但是你卻絕對沒法從中找出來為什麼趙光義的兒子會突然間基因突變似的變成了一個神漢,整天整夜地和九天十地的各路神仙聊天,還互相寫信,並且還找到了自己的神仙祖宗,蓋的廟一個比一個高大,把國力徹底掏空,給後來的神宗留下了空前惡劣的爛攤子,逼着後世兒孫變法求活,卻不料適得其反,弄得國勢一落千丈,不可收拾,埋下了亡國滅種的惡根;你更找不出來,為什麼百十年之後,金兵無論用什麼辦法都攻不破,砸不爛的開封城牆會自己敞開了大門,讓金兵們不費吹灰之力就衝進了城裡,為所欲為……這些,都要從宋朝的統治者們的複雜脆弱的心靈里去找原因。

  具體地來說,就是他們對宗教的狂熱式的迷戀。

  其實從趙匡胤開始,迷信、宗教就和宋朝密不可分了。從柴榮時期,趙匡胤就從“點檢作天子”的木牌讖語中得到了好處,然後在陳橋兵變時,用“一日克一日”的迷信征服了後周的軍心。再想一下更早的,趙匡胤最初流浪那幾年裡,為什麼會留下來那麼多的與佛教徒有關的傳說?

  和尚給他吃的,給他驢,給他錢,再指點他去北方尋找機會……真的是那樣嗎?不,這是交易。是趙匡胤一改柴榮“毀經滅佛”政策的回報。和尚用宗教的無形力量,不斷地完善着趙匡胤仁君王者,甚至天命所歸的形象,讓天下百姓更加順理成章、心甘情願地當他的子民。而且還越當心裡越有底――神佛保佑啊……趙匡胤天生就皇帝,跟着他混,絕對沒錯的……

  而趙光義,他信的是道教。宋人記載,在他剛當上開封府尹,也就是他哥哥才當上皇帝不久,他就派人去北帝宮拜祭一位真君,說趙光義要修廟重飾金身。可是真君突然說話了――“將來太平君主宋朝第二王將修建太平上清宮,”而北帝宮嘛,“此宮觀上天已定下修建年月,今非其時。”

  趙光義聞報大驚,而聽到這個傳言的人更加大驚,想必此後他們再看趙光義,二趙的腦袋後面就有一層光華閃爍的光圈了。

  再返回趙匡胤風雪之夜突然死亡的往事,那些神怪離奇的傳說,其中有些都收入了《國史•符瑞志》裡。比如有一位“黑煞將軍”降在疻痀縣一個平民百姓張守真的家裡,自稱是天上玉帝的將軍,說出來的話“聲若嬰兒,唯守真通曉”,由於有說必中,從此張守真就變成了道士。宋史里記載,趙匡胤得病後,命王繼恩去建隆觀設醮祈福,所求的就是張守真所侍奉的“黑煞將軍”。史稱“神言――天上宮闕己成,玉鎖天。而晉王有仁心。言訖不復降。”

  趙光義得位,從此也有了“一日克一日”的天命合法性。

  此後趙光義厚待張守真,為其修鳳翔府終南山北帝宮,也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太平上清宮”。然後歷年更修建了“太一宮”“靈仙宮”“上清宮”“洞真宮”,每一座都修得非同小可,不僅動用了國庫,甚至還用了自己的私房錢,不管有多少大臣反對,他都一意孤行。

  但那是以後,回到趙光義剛剛登基時,他突然變臉下令――詔令,天下禁止私習天文卜相等書,違令者斬!

  而且在第二年,他命令全國運送天文相士等近300人進京,進行分門別類的考試。合格的有60多人,就地留在司天監里幹活。剩下的,都在臉上刺字,然後發配到沙門海島當囚犯。

  人心的力量是無窮的,而宗教的力量直指人心--社會由人組成,而人受心靈的支配,能支配一個人的心靈就能支配這個人,能支配所有人的心靈就等於征服了整個社會。

  宗教是達到這個願望的最好辦法。只有先收籠住人心,趙光義才能進一步去改造宋朝,營造出一個自己所喜歡的,並能得心應手使用的官場。

每一個人都知道,宋朝是文人的天堂。那麼這個天堂的大門,是什麼時候打開的呢?

  很多人都會指着資料說,宋太祖趙匡胤對文人就非常好了。但如果一直那樣好下去,文人絕不會幸福到在宋朝一手遮天,有時囂張跋扈到連皇帝的臉都敢踢黑。何況趙匡胤還會三五不時對文人們呲牙一笑――“之乎則也,助得甚事!”

  這扇天堂的大門,是趙光義打開的。他上任之後,不過區區三個月,也就是第二年,太平興國二年的正月,就突然宣布――開科取士。

  從此,文人們,你們的春天到了。

  這一次,宋朝全國各道所發貢士共有5300多人,這些人不管家庭成分怎樣,更不管家裡有錢沒錢,只要學分夠(進京之前要有取解試,參看趙匡胤卷),國家就給你出往返路費,支持你進京拍字寫論文。就這樣,這些人從五湖四海出發,到開封城的禮部報到。

  開始省試,進而殿試,緊接着這些人就開始了歡呼――他們做夢都不敢去想,這一次錄取的比例竟然是樣的高啊―――!!!

  這一科,趙光義取進士竟然是109人!

  要知道這個數字到底是怎樣的驚人,請回頭參看一下趙匡胤的取士記錄。

  宋太祖一朝,幾乎每年都開科取士,但是所取極嚴,最多的一科是開寶八年,公元975年,那一年共取士31人。最少的是乾德六年,公元960年,只取了6人。他在位17年,開科15次,一共才取士188人!

  似乎太濫了……趙光義的首席宰相薛居正坐不住了,他出面啟奏,說――陛下,取人太多,用人太驟了。

  但趙光義微微一笑,這算什麼?下面的事才真正讓他瞠目結舌,驚掉大門牙。

  趙光義命翰林學士李昉、扈蒙定109名進士為三等,皆賜綠袍靴笏,賜宴開寶寺,趙光義本人作詩兩首以紀其慶。然後第一等、第二等進士並九經進士,直接當官,而且起步就是監丞、大理評事、通判這樣的高官。次一等的同進士出身的,以及諸科進士(明法、明字、明算、俊事之類)共270人,直接送到吏部,這些人的待遇也相當的不可思議,一律免選,優等注擬,好官美差先可他們來。

  薛居正等大臣們都傻眼了,這是在幹什麼?這些人滿腦子裝的從唐朝開始的讀書、科考、取士、選官等等的一系列的官場金科玉律就這麼的都報廢了?

  這當官也太容易了吧!趙光義……他是不是在惡搞?

  但是這一切還沒完呢,等到這一科的新任狀元呂蒙正等人向趙光義辭行時,新任的皇帝對他們說――到了任上,好好當官,要是發現了什麼不便於百姓的事,可以儘快處理。

  也就是說不必上報!

  薛居正等人開始大喘氣,趙光義卻更加和藹可親地說――眾位愛卿,想必你們初次當官,沒什麼錢吧。這樣好了,我給你們每人20萬貫,作為你們的行裝錢。

  還有什麼好說的嗎?一來是趙光義突然多出了這麼的好學生(天子門生嘛),他高興;二來,這時他真的非常、非常、非常的有錢。

  他哥哥給他留下了滿滿登登的封樁庫、左藏庫,裡面金銀財寶數不勝數,剛打開的時候晃得趙光義差點昏過去,這麼多的錢啊……這得怎麼才能花完啊?而且就在這次開科之前,他還有了一大筆意外的收入。

  話說左藏庫,裡面有三個庫房,由不同人分別掌管,而且貨錢與金帛分開收藏。這一年,三庫房分官中的禮部員外郎賈黃中要升官外放當知州了,臨行前要交革清楚,於是尋查。發現一個小屋子鎖得緊緊的,他打開一看,裡面有好幾十個大箱子,裡面裝的全都是黃金!

  史稱“計其價值數百萬,乃李氏宮閣中遺物”,這裡有個疑問,是哪位“李氏”呢?五代時稱帝的只有後唐李氏,和南唐李氏。說是後唐的,開玩笑,想想當年劉承佑為了對付郭威,恨不得把老婆都賣出去當軍餉,國庫里掃得一根毛都看不見,還能有這東西?

  那就只有是李煜帶來的了――曹彬讓他回宮收拾好東西,歷史記載,李煜真的帶了幾十箱子黃金進的開封……不管是誰的,這些錢都沒入帳(未著於籍),賈黃中報了上去,趙光義等於平空發了筆橫財。

  所以他有心,也有力給他的文人們不按常理出牌的升官發餉。

  現在要留意的,是這一科,即趙光義繼位之後的第一科,史稱“龍飛榜”的進士們都有哪幾位。他們是狀元呂蒙正、榜眼李至、探花溫正舒,以及王化基、臧丙、馬汝士、王沔、張寵、陳恕、宋泌、呂佑之,還有張齊賢。

  這些人在政治舞台上像火箭一樣的迅速躥升,速度之快舉國震驚,他們中至少有四個人當過太宗朝的宰相,而且最快的一個當選時年僅40歲。其他人中知制誥、尚書這樣的高官更是比比皆是。這都讓當時的人不平,更讓後世的人猜疑,這到底是怎麼了?是這些人的運氣太好,好到了沒有道理可講,還是趙光義真的是個“沖人”,從剛開始就少不更事,開始亂來?

  但歷史又早就證實了,趙光義心機深沉,智計過人,是個不可多得的治國良君。

 之所以這樣做,目的只有一個――把國家真正地抓在手心。

  國家是由人組成的,尤其是官場,趙匡胤走了,可他的影子還在,尤其是他留下的官員們。這些人不僅會隨時拿趙匡胤說事來比較趙光義,而且在他們的眼中,趙光義的身上無論如何都不會有他哥哥的神秘光環。

  畢竟他們曾是趙光義的同事。

  那麼與其費盡心思去改造一批人,為什麼不直接提拔起來一批新人呢?這些中了選的白丁們從此一步登天,試想他們會對恩主趙光義效忠,還是對已經是過去式的死人趙匡胤聽命?

  只要不是傻子,趙光義扔過去的每一頂烏紗帽,甩過去的第一塊銅板,都會換回來十倍百倍的回報。歷史證明,趙光義馬上就收到了豐厚的回報。幾個月之後,他的手就伸到了全國的每一個角落,成功地把全國所有州縣的行政權完全收歸中央,並且迅速整頓錢幣,規範金融市場。

  宋初時每百錢實際只有48錢,趙光義提升到以77為百數,並且規定每千錢重量必須達到4斤半以上。

  初見成效,於是順理成章的,文人們的春天就結束了。

  他們直接進入了盛夏。

  趙光義決定修書。他命令翰林學士李昉、扈蒙等10多人編纂《太平廣記》和《太平御覽》。《太平廣記》也就算了,這本書收錄的是漢魏到宋初的小說野史之類的雜書,修成共500卷;《太平御覽》就非同小可,它初名叫《太平總類》,分55部,4558類,共1000卷,徵引各種書籍達1700多種。

  修書,在我們民族的文化內核中例來都是一件經天緯地的大事,它除了傳承文明的基本功能之外,更多的是一種象徵意義。凡有這種以國集書,繼往開來的行為,都代表着那個時代的是昌盛富足的,當時的那位國君是聖明賢良的。比如說《永樂大典》與朱棣;《康熙字典》與康熙;《四庫全書》與乾隆。

  書以人成,人以書傳……這是千古讚頌的盛事。

  但是書不是那麼容易就能修的,《康熙字典》、《四庫全書》就不用說了,康、乾盛世是誰也沒法否認的,並且以《康熙字典》為例,它修成時,已經是康熙55年了,滿清正是鼎盛時期。就算是朱棣在永樂元年,剛登基就開始修的《永樂大典》,也是明王朝建國34年以後,那時候朱元璋早已經把天下變成了自己的朱家大院,子孫們除了自己窩裡鬥之外,再沒有什麼天敵了。

  可是趙光義呢?這時的宋,只建國區區18年,不僅北方有強虜契丹,以及北漢,就算在長江以南,還有吳越和陳洪進的漳、泉兩州還在版圖之外,何況他還剛剛當上皇帝,他有什麼資格修書呢?

  但他就是這麼做了,而且很快就做了一件更大的事。

  修崇文館。

  說起崇文館,文人淚不干。不管我們的國家曾經怎樣的動盪,生民怎樣塗炭,我們從來都不曾扔下自己手裡的書本!就在五代這樣的亂世里,都一樣存留着“三館”――昭文館、史館、集賢院。

  它們就是當時的官方存儲天下圖書,集納世間才俊的地方。

  但它們是什麼樣子呢?史稱宋初時,三館建在右長慶門東北,僅小屋數十間,而且“湫隘卑 ,僅庇風雨,周廬徼道,出於其旁,衛士騶卒,嘈雜其旁”。亂了這個程度,朝廷要是命令三館的學士們受詔撰述,寫點官方文書,學士們都不在三館內正規的辦公室寫字。

  趙光義親自到三館看了看,他搖搖頭走了,隨即就下令,在左升龍門東北為三館選新址,即日起晝夜施工,不惜成本,要好、要快,要比皇宮還要美觀精美!(輪奐壯麗,甲於內庭)就連亭台樓閣的設計圖紙,都是趙光義親自畫的。

  一年之後,新三館終於建成了。史稱遷舊館之書,分貯兩廊。東廊為昭文書庫,南廊為集賢書庫,西廊為史部群書,分為“經”、“史”、“子”、“集”四部,共六庫圖書。其書原有一萬二千餘卷,平蜀得書一萬三千卷,平江南得二萬餘卷,又下詔開獻書之路,於三館篇帙大備,正副本凡八萬卷。

  趙光義賜名新三館為“崇文”之院,藉此以詔告天下“揚文抑武”的決心。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7: 作為一個過渡禮儀的兩個慶典 (ZT)
2007: 中國的“新極權主義” (2)
2006: 談談林彪的病——訪離休老戰士楚成瑞(z
2006: 你說的對,那個數字有錯誤。請看: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