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无极
万维读者网 > 史地人物 > 帖子
刘亚洲: 小平同志“这场仗也是为美国人打的,也就是说为美国人出气”
送交者: 雷神 2009年02月16日07:35:45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高山下的花环》随想——对越自卫反击战30周年祭

中国有个“逢十”纪念或者庆祝的习惯,就是某件事的发生时间或人的生死之日在其10的倍数年的时候要隆重的表示一下。去年年初,国家宣布要在2008年要办好两件大事,其中之一隆重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到了年底,按照部署,果然祭祀办的是轰轰烈烈,更有精英学者建议国家应该设立改革开放纪念日,把1978年12月18日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幕这天定为纪念日,但似乎大家正忙于处理全球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无人回应此事,也就无疾而终了。

我原以为2008年除了这件事外,也就没什么别的什么可纪念的了,大半年过去了,一直是这么个感觉。但到年末,突然发现还有很多纪念活动也在隆重的办着,我在官方媒体上还看到了什么济南战役、辽沈战役胜利60周年纪念活动;非官方那就更多,什么中国立宪百年,《世界人权宣言》公布60周年,“XX墙”诞生30周年,中国政府签署《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10周年等等,看得人眼花缭乱。

转过年来到了2009年,凭直觉感到今年该“逢十”纪念的重大日子之比去年只多不少,淮海平津过大江这都是一般性的纪念了,其他的90周年纪念,60周年纪念,30周年纪念,20周年纪念,10周年纪念更具现实意义。

明天是2月17日,30年前的这天,我们和一个不久前还是“同志加兄弟”的邻国兵戎相见,大打出手了1个月,即“对越自卫反击战”。30周年了,应该“祭念”一下。

过关于这场战争,我和我周围的人中没有一个直接参加的人,但是两位有着作家背景的将军给了我很大的影响,一个是李存葆少将,一个是刘亚洲中将。

27年前,军队作家李存葆写了一部以这场战争为背景的小说《高山下的花环》,小说发表在《十月》上,并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12:30连播,轰动一时;著名导演谢晋还据此拍摄了同名电影,也获奖卖座广受好评。我当时也被这部小说所感动,并多次阅读,甚至连对“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印象竟然多数是来自这部不是以描写这场战争为目的的文学作品!

大约是在7年前,刘亚洲将军任成空政委时,有一篇内部讲话,在网上广为流传。和李存葆的小说一样,并不是专门讲对越作战的,讲的是信念和道德问题,演讲中顺便提到了“对越自卫反击战”和“两山战斗”(即1984年与越军在老山和者阴山的战斗)。感觉刘将军的演讲简直就是李将军小说的补充和续篇,二者之间有着惊人的连贯性,从79年到84年这5年中前线将士的一幅长卷素描。很多人物事件极有对比性,甚至都能对得上。请看:

李将军小说中79年连长梁三喜战斗中英勇牺牲,留下一张带血的欠帐单;刘将军演讲中84年某部指导员战死沙场,最后一个月留给妻子的工资因还欠款只有5分钱。

小说中79年连指导员赵蒙生到前线后收到他的老婆军医大学学生柳岚的家信,讥笑丈夫是想当什么英雄。她,还有她身边大学生们,宁肯信奉纽约伯德罗埃岛上的铜像( 自由女神) ,也决不崇拜斯巴达克斯;演讲中84年某部副指导员带突击队攻击敌阵地时阵亡,战后连长集合全连在烈士遗体旁追悼时,副指导员未婚妻的信到了,什么信?绝交信。

小说中79年副连长靳开来作战英勇,身先士卒,但因违反纪律牺牲后没被授予任何奖励,赵蒙生拿出自己的一等功奖章以“连”的名义交给了烈士遗孀;演讲中84年某部副连职参谋王仁先战前违反军纪被撤职,战斗中为胜利做出重大贡献,牺牲在自己的岗位上。战后开始没有获得任何嘉奖,在作家们强烈的要求下,被追记一等功。

小说中79年梁三喜的妻子为他圆坟;演讲中84年王仁先的情人为他祭烟。

小说中79年基层指战员求战心切,群情激昂;演讲中84年战前,参战部队驻地一片死寂,干部都躲得远远的。

小说中79年雷军长被部下称为“我们的巴顿”,对部队中负责宣传的干部讲在有关纪念他的独子牺牲的文章中,不要出现他的名字,半点都不要借烈士来吹捧他;演讲中84年有个师长自称要当“中国的巴顿”,要作家把他写到书里去。
......

还是先回顾一下李将军的小说:军人高干家庭出身的机关干部赵蒙生想要进一步“发展”,在其母亲的安排下从机关“曲线”到了基层连队某部9连,因动机不纯,所以也没把连队建设放在心里,和连里其他干部包括连长梁三喜和排长靳开来等关系疙疙瘩瘩,正在联系调转的时候,中越关系紧张公开化。调令下来的当天,部队接到了“换防”也就是上前线的命令,尚存军人良知的赵蒙生没敢离职而是随部队南下。在周围激昂的备战气氛中,和来自包括军长的巨大压力下,为了不至于身败名裂,最后定下决心,留下来参战。

战斗中赵蒙生表现英勇,战后荣立一等功,但9连伤亡惨重,连长梁三喜为了掩护他而牺牲,靳开来为了砍甘蔗给部队解渴被地雷炸死,来自北京部队的战斗骨干“北京”因“八二无”炮弹臭弹被越军用高射机枪打死,还有战士在穿插时活活累死。

小说的高潮在战后,梁三喜的母亲竟然是赵蒙生的乳母,战争年代我军的堡垒户,抗战时期就是烈属,和赵蒙生的父母关系曾极为密切;烈士“北京”的父亲竟然是军长。梁母在失去了最后一个儿子后,没有向国家和部队提出任何过分的要求,还拿出了儿子的抚恤金来还清了儿子的欠款。

小说结尾赵蒙生因战争中对部队有了新的感情,决定在基层部队继续工作,和母亲老婆产生了巨大分歧,母亲不能把儿子咋样,但和老婆却已行将分手。

这部小说到底写了什么?其实写的就是当时的军队内部高干丧失信仰,以权谋私;高干子女骄奢淫逸,贪生怕死;基层官兵背负着沉重的家庭负担,在为国献身的信念支撑下流血牺牲,军属烈属深明大义,无私奉献,这么个小说。

但是李存葆情节安排得好,他在赵蒙生的身边一方面安排了一个主旋律形象群包括平民阶层的梁三喜一家三口和靳开来等,高干阶层的雷军长及其儿子,另一方面又安排了一个非主旋律的负面形象群包括他母亲和他老婆。赵蒙生游走于这两方面之间最后归宿于主旋律这条线上,使小说情节变得很生动,结构也丰满,很符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多数人看了都可以接受,所以这部小说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小说发表27年后的今天,我又看了一遍《高山下的花环》,仍然被感动,仍然对作者当时对国家对军队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所表现出来的敏感性表示钦佩,读着小说,有一种回到从前的那种亲切地感觉,当然也对一些情节有自己的看法。

情节一:战士“北京”在用“82无”炸碉堡时,因臭弹没炸成碉堡反倒瞬间被碉堡中的越军用高射机枪打死。我认为这个不太可能。我是亲眼见过那个年代的高射机枪实弹射击的,机枪很大且较长,需要特制的支架,双手握住枪身后方的托手射击,要有较大的射击视野,同时高射机枪的震动也是很大的,所以很难想象在越军会在地堡中使用高射机枪,并且透过地堡狭小的射击孔进行精确瞄准射击。按照小说的描述,“北京”从隐蔽部位站起后身中七弹,越军射击手的水平到奥运会上拿金牌都绰绰有余了。

情节二:战士“北京”连着使用“批林批孔”时期的臭弹,结果被打死。梁三喜说弹药手要负责任,弹药手自我感觉很委屈。但我从情节上看,弹药手都应该枪毙,委屈什么?从他的辩解中看,他早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但仍然连续给“北京”提供可能有问题的炮弹,其实他身上还是有没问题的炮弹的,只是不给“北京”。我认为弹药手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给炮手没有问题的炮弹,全部“好的”炮弹打光以后,没办法了,只能死马当做活马医的时候,再给炮手提供可能有问题的炮弹,这才是正确的做法。

上面这两个情节,大概是小说的缘故吧,如同作者开篇所引用别林斯基的话“缺乏戏剧性的长篇小说,是生气索然而沉闷的”。我们就把它当作纯粹小说情节好了。但这“戏剧性”事件的背景,却不容我们戏剧性去看待。作者认为“批林批孔”时期生产臭弹的原因是由于“批林批孔”。这就是作家所处时代的烙印和结果,大概现今的作家们已经“克服”了这种定式思维,就事论事了。如果按照作者的思路,那是不是可以以此类推什么年代生产的产品质量出现问题就可以归结为这个年代造成的呢?现如今发生的“假冒伪劣毒”我都不用举例子了,要过多少人的命?上世纪90年代我国运载火箭接连发生意外,甚至发生了横着飞出来的特大事故,就没有人为此联系到“第二个春天”有问题嘛!

情节三:林彪垮台,赵蒙生的父亲“华野山头黑干将”的问题澄清了,又恢复了职务。他妈妈的“外交才华”,更是熠熠生辉……我作为读者就在想既然他父亲和他母亲以及雷军长都是林彪倒台的受益者,他们在批林批孔中将会扮演什么角色?林彪没倒台时期生产的炮弹没问题,批林批孔之后生产的炮弹没问题,但恰恰是那么一批老干部被解放了,“又恢复了职务”的批林批孔时期,生产出来的炮弹就有问题,这是什么问题?

情节四:梁三喜的欠帐单。这是小说中描写军人最感人的细节了。据谢导演回忆,1984年他把小说改编成电影之后,曾和当时的总参谋长杨得志同时观看此片,发现杨总长在影片播放中亦被此情节感动而泪流满面。我当时认为身经百战的杨总长完全是被5年前那场他亲自指挥过的战争中我军忠勇的基层官兵所表现出来的奉献精神所打动而流泪,直到过了20年后我在网上读到了另一位也是作家出身的将军刘亚洲的一次内部演讲之后,我似乎觉得上将流泪另有原委。

那么刘将军在演讲中说了些什么呢?

刘将军讲已经到了1984年,也就是“对越自卫反击战”5年后,我军仍然有大量的基层官兵家庭生活困难,这里引用刘将军的话如下:

“部队官兵不仅面临生死考验,还都有生活负担。尤其是基层干部,几乎家庭都很困难。当时我去看十四军的一个指导员,他已经牺牲了,他妻子见了我,跟我讲,作战前这个指导员是有欠债的,临开赴前线时发了最后一个月的工资,结果七扣八扣,工资袋在拿到手上的时候里面只剩下五分钱了。最后她拿出这个单子给我看,就五分钱,我真是觉得心酸。有些战士家里很贫穷,他们的遗书真是字字血、声声泪。烈士在遗书里面说,如果我要死了,请公社给我家一头牛;一个人讲,如果我死了,请把我的军装脱下来送到我家乡去。我的兄弟都穿不起衣服。这些东西看了以后,真是让人难受...”

五年过去了,“梁三喜”的账单问题,还是普遍问题,触景生情,杨总长能不为之落泪吗?

顺便再扯一句题外话,不久前,新浪网报道,2009年为国庆60周年,我国将在国庆节当天举办阅兵式。中央高层批示将“厉行节约”;1984年,是国庆35周年,不是什么“逢十”,我军却搞了一次建国以来最大型的国庆阅兵,我当时看了电视直播,主要军兵种及相当一部分主战兵器都亮相了,方阵整齐,步伐坚定,男兵豪迈,女兵飒爽。感觉真是振奋啊!

还有就是阅兵后的群众游行,一片莺歌燕舞万民同庆的盛世景象,大学中的知识分子自发用床单做成标语向总设计师问好,更是锦上添花。

刘将军在演讲中又是怎么说的呢?

“1984年,收复老山的时候,到十四军,我去了...当时到参战的部队去,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当时改革开放已经开始了,特别是“两山”作战的时候,后方是歌舞升平啊...我从后方到前方,前后方反差之大,不可言!”

当然,这些都是二三十年前的事情了,现在基层官兵的家庭和生活负担已经大大改善了呢,我前几天在人民网上看到了一个帖子,标题就叫《孩子当兵,我花了40000元!——一位小食摊主的倾诉》,链接如下

http://bbs1.people.com.cn/postDetail.do?id=90625596&boardId=2

大家有空的话,也看看,尤其是文章的跟贴,现在的老百姓似乎已经是和淮海战役时期的山东老乡觉悟不相上下了,倾家荡产支援咱部队哈。

扯远了,还是回到小说里来吧,

情节五:为什么要打那一仗?梁三喜给他妻子的信中是这样回答的:越南鬼子实在欺人太甚,常常入侵我领土,时时惨杀我边民!我们国家十年动乱刚结束,实在腾不出人力、物力来打仗,但这一仗非打不可了!别说我们这些当兵的,就是普通老百姓来这里看看也会觉得,如再不干越南小霸一家伙,我们作为中国人的脸是会没处放的!

当年我等平头百姓也是这么想的,和梁三喜是一样的。

但随着时间的延续,慢慢感觉到好像有什么地方和从前不一样,时间愈久感觉愈不对。终于从刘将军那里得到了答案:

“1979年的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我们很多同志没有认识到这场战争的意义...要从政治角度上去看。战争的意义往往在战争之外。小平同志的这场战争是打给两个人看的,一个是中国XXX,一个是美国佬...从政治上讲,这一仗非打不可。为什么呢?小平同志复出以后,中国改革开放的蓝图已经在他心中草绘而成,要实现这个蓝图必须在党内树立绝对的权威。要打一仗。那时“四人帮”刚被粉碎,党内思想极左的人大把大把的,既反邓,更反对他的路线及政策。要改革,就要有权威。最快的树立权威的办法就是打仗...第二个是美国佬,这个意义就更大了...小平同志的伟大越让我们感到触手可及。他领着我们把整个中国的方向拧过来了。你看,这场仗是在1979年打的。1975年,美国人是在损兵折将以后狼狈地撤出了越南。小平同志说了,我教训一下越南...这场仗也是为美国人打的,也就是说为美国人出气。有证据吗?有。小平同志前一天访问白宫出来,第二天就开打。为什么要为美国人出气?...其实这不是为美国,还是为我们,为改革开放。中国要改革开放没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援助是不可能的。”

说得何其正确啊!

(刘将军的这篇演讲,我看过多遍,很受启发,建议大家都好好读一读。因为刘将军说的比较实在,虽然在引经据典时有些偏差,但能感觉到在说他自己的话,如其所言,不像有的人的报告又是“高举”,又是“深入”的。特别是思想偏左的朋友们,一定要从演讲的主题“信念和道德”去看这篇演讲,这样就比较好看了,不至于拘泥于细节而一触就跳了。)

简而言之,这场战争,一箭双雕。对内,这里就不谈了;对外,归纳一下,就三个字:投名状!就是水浒中的林冲想要上梁山,王伦要他杀个人以明心志,那么个玩意。

说到水浒,就不能不想起毛主席那句名言: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腊!何其震撼!!

初读水浒的时候,也不太明白如李逵武松鲁智深等人怎么就被招安并豁出性命去剿杀其他“好汉”,很久才明白。

刘将军是作家出身,讲话中有一个字用的极其传神,就是“把中国的方向拧过来了”的“拧”字。大家慢慢体会吧!

30年过去了,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梁三喜们,安息吧!

   乌有之乡    http://www.wyzxsx.com     

评论人:【gnohe】  评论时间:2009-2-16 20:26:28  打分:3分
  当时不少军人就知道为什么要打那一仗,但军人已从命为天职。可惜我们没有回来的战友家里就只拿到几百元……  
  评论人:【北斗西星】  评论时间:2009-2-16 18:11:27  打分:3分
  一针见血!  
  评论人:【香烟绿茶】  评论时间:2009-2-16 16:18:38  打分:5分
  谢谢康复的文章,很好,也顺便把你的旧文<你跨过愤怒的河吧:戏谈日本电影《追捕》与中国改革开放>读了一遍,很不错,学习了.
 
  评论人:【wuzengxian89】  评论时间:2009-2-16 15:51:31  打分:3分
  非常震撼!!!!!!!!!!!!  
  评论人:【240955681】  评论时间:2009-2-16 15:47:26  打分:3分
  中国一旦出事,背着刘亚洲走的就是革命部队。  
  评论人:【luo_mawg】  评论时间:2009-2-16 13:11:06  打分:3分
  是呀,突然的决定,当时我们真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可怜的军人!  
  评论人:【共和国同龄人】  评论时间:2009-2-16 12:59:50  打分:3分
  【校对贴】
【原文】:梁母在失去了最后一个儿子后,没有向国家和部队突出任何过分的要求,
【修改】:梁母在失去了最后一个儿子后,没有向国家和部队提出任何过分的要求,
(打字错误)

【原文】:但这“戏剧性”事件的背景,去不容我们戏剧性去看待。
【修改】:但这“戏剧性”事件的背景,却不容我们戏剧性去看待。

【原文】:我从后方到前方,前后方反差之大,不可言!
【修改】:(此处“不可言”表意不清:是无法用语言表达,还是羞于启齿或是不敢讲明?请作者自己确定)

“1975年,美国人是在损兵折将以后狼狈地撤出了越南。XX同志说了,我教训一下越南...这场仗也是为美国人打的,也就是说为美国人出气。”
这是刘将军说过的最有水平的一句话。

 
  评论人:【长河】  评论时间:2009-2-16 12:39:00  打分:3分
  震撼  
  评论人:【柳鲲鹏】  评论时间:2009-2-16 12:34:00  打分:3分
  参考《1979年对越战争的评论》  
  评论人:【兄弟】  评论时间:2009-2-16 11:57:36  打分:3分
  1979年邓小平访美.
看结果就知道.

 

0%(0)
0%(0)
  美国佬炸毙日本鬼烧毙毛暗阴,中国人治恩图报。  /无内容 - lessson 02/16/09 (218)
  邓小平最大的错误在于没有彻底否定毛贼东  /无内容 - 无锡 02/16/09 (171)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8: 年三十,有钱没钱都会想家
2008: 【逃往雅典娜】【上译经典】
2007: 岁月有痕之二:给偷情者看,兼顾“一夜
2007: zt: 曾经风靡全国的青年偶像,知青朱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