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第五次战役志愿军大溃败实录 - 摘自《远东:朝鲜战争》
作者:王树增
对于美军可能的反击,彭德怀有思想准备。
为了防止中国军队撤退时被美军尾追,防止第四次战役后期曾出现的被动局面重演,21日,彭德怀给第三兵团、第九兵团、第十九兵团、人民军前线指挥部打电报,并报军委和金日成 ,明确规定各兵团撤退时一定要留一个师至一个军的兵力监视和阻击美军,从撤退的位置起,要采取节节阻击的方式掩护主力转移。在详细地规定了各兵团的撤退路线后,彭德怀还是不放心,第二天又急电各军:“根据敌人以前的习惯,在我军停止进攻后,往往利用其高度机械化条件,对我进行‘磁性战术’(即紧随我军追击),企图消耗疲劳我军。在我军北移休整时,敌军会尾随我军北进是肯定的。
但敌进攻速度的快慢情况,则以我军实施机动防御打得好坏而定。此次北撤时,我军最后抵抗线,亦即原第五次战役反攻发起时的阵地线为限。”
为避免各军同时撤退兵力密集,彭德怀命令担任此一战预备队的第三十九平提前撤退。
但是,致命的是,中国军队是在“第五次战役胜利结束”的思想大背景下开始北移的,绝大多数官兵认为北移是“得胜回师”的行动。即使意识到自己部队严重的疲劳、饥饿的现状,但很少有人能够十分客观地正视目前是疲惫之军的大规模撤退。如此数个兵团几十万人的转移撤退,如果没有极其冷静、极其严密的组织和控制,一旦敌情变化,很容易造成混乱,甚至导致大规模的溃败。中国军队各级指挥员,包括兵团一级的高级指挥员,对美军反击的速度、规模和凶猛程度严重估计不足,撤退计划制定得不周密,对志愿军总部的撤退计划落实得不坚决,有的兵团甚至没有按照总部的撤退计划执行。在军事指挥上,撤退中没有严密控制公路要点,遭敌阻击时战术单调,加上各部队之间的协同松散,于是造成很多致命的空隙。在这种情况下,一旦美军突破前沿,向纵深以机械化突击速度突进就必将使中国军队防不胜防。而中国军队中个别指挥员在发生危机的时刻,表现得惊慌失措指挥混乱。这一切,使灾难的发生已经不可避免。
这是中国军队在第五次战役的第二阶段战斗结束后开始向北转移时的最客观、最真实的现实。
美军的反击是经过长时间的筹划并在精密组织下进行的,是美军由朝鲜战争爆发以来所进行的最大规模的全线反击,范弗里特为这次反击行动制定的初步目标依旧是“堪萨斯线”。
“堪萨斯线”,是“撕裂作战”没有达成的目标,即从临津江口向东到涟川,而后沿着三八线南侧连接永平、华川、杨口、大浦里所构成的一条防御线,这是朝鲜国立东西最窄、被认为最容易实施防御的一条线。
“堪萨斯线”将是一条对朝鲜半岛来说十分重要的线。是在军事上美国一方一直追求的一条线。也是在政治上中国一方一直不能容忍的一条线。然而它却正是最接近战争结束后交战双方所划定的“军事分界线”的一条线。
美第八集团军全线反击的部署是:西线汉城正面的美第一军向东并列配置南朝鲜第一师、美骑兵一师、美第二十五师、英二十八旅(由二十七旅改编而成)和加拿大旅,其正面是中国军队的第六十五、第六十四、第六十三军,进攻方向是涟川。铁原。
中线的美第九军从西向东配置南朝鲜第二师、美第二十四师、南朝鲜第六师和美第七师,其正面是中国军队的第六十三。
第六十、第十五军,进攻方向是金化、华川。“美第十军在洪川北侧至下珍富里的70公里的战线上,由西向东并列配置美第一陆战师、一八七空降团、美第二师和美第三师,与东海岸的南朝鲜第一军团策应,集中捕捉由于中国军队发动的第二次春季战役所形成的凸部里的中国第十五军、第二十军、第二十七军和第十二军。在这个地段的具体分工是:陆战一师负责威蹄、寒溪公路以西地段,进攻目标为杨口;美第二师和空降团负责该公路以东地段,进攻目标是群蹄;美第三师配属南朝鲜第八、第九师以苍村里为进攻目标。
所谓“捕捉中国军队”的含义是:在以往直线平推战术的基础上,增加机动力量,恢复在战场上的野战式作战,强调部队突破前沿后即向对方的“根部”猛烈突击。这是范弗里特对其前任李奇微北进战术的修正,其中范弗里特居然吸收了中国军队“迅猛穿插”、“切断后路”、“迂回包围”等战术特点。
战争进行到此时,在前线上作战的南朝鲜军队只剩下一个军了。直接与中国军队在一线作战的已都是美军最精锐的部队。
5月22日,美军在400公里的战线上同时开始了反击行动。
西线的骑兵一师一天之内就推进到议政府一线。中线的美第九军以美第七师为右翼,第二十四师为左翼,于24日进至加平。
东线的美第十军军长阿尔蒙德对反击发动以来部队每天仅仅推进四五公里感到极其不满,认为这样的速度绝不可能致中国军队于死地。于是命令美第三师立即对突击到三七线附近对下珍富里的中国军队进行夹击,同时把空降一八七团配属给美第二师,命令他们从中国军队暴露的宽大侧翼上,沿着洪川至磷蹄公路一线向昭阳江突击。美军的前锋部队在主力稳固推进的同时,组织起若干支以坦克为主的“特遣突击队”,开始在全线进行猛烈的穿插,把中国军队在战线上割裂开。阿尔蒙德军长给美第二师师长拉夫纳少将的命令是:“第二师在寒溪附近,以一个步兵营、两个坦克连和部分工兵,迅速组成特遣队,自今日十二时,沿寒溪、阴阳里轴线前进,在阴阳里附近占领桥头堡,切断敌人之退路。”
在这次美军发动的反击作战中,突出的特点是各部队组织“特遣突击队”,在中国军队的阵地间“打穿插”,其中有骑兵第一师组织的以七团为主的突击队,有美第二十五师组织的“德尔温装甲支队”,而最著名的就是阿尔蒙德将军亲自组织的一支坦克突击支队。
坦克突击支队的突击方向是中国军队最敏感的腰部。如果这里一旦被突击穿插进入,那么中国军队在先前的战斗中穿插得最远的几万官兵将会被分割在三八线以南,从而陷入美军的包围。
23日早,空降一八七团两个营在大量炮兵和飞机的支援下,经过一个白天的战斗,突破了中国第十五军的阻击阵地,夺取了寒溪以北八公里处的外后洞,为坦克突击支队创造了出击的条件。
24日上午9时30分,阿尔蒙德命令坦克突击支队两个小时之内出击。
这支美式的穿插部队的组成相当于一个团的规模:它由空降一八七团一个步兵营、第七十二坦克营、一个情报侦察分队。
一个炮兵连、一个工兵连和四辆M-16自行高射机枪编成,队长是空降团副团长盖尔哈特上校。其前锋,是一支被称为“纽曼尖兵”的先头部队,由一个坦克排、一个情报侦察分队和一个工兵排组成,规模不足一个连,指挥官是坦克营的副营长纽曼少校。
两辆M-4坦克和两辆A-3坦克,加上两辆吉普车和两辆卡车,以及不到40名的士兵在风和日丽的春天景象中出发了。
如此小规模的一支部队敢于在庞大的中国军队中间冲过去,这对美军来讲是以往绝对不可想象的事情。因此,“纽曼尖兵”的突击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军队此时的状态。
中午,“纽曼尖兵”出发的时候,纽曼少校发现他的头顶上盘旋着一架直升机。他对这架飞机没有太在意,认为那也许是师里或军里派出的侦察飞机,至于这架飞机为什么总在他的头顶上嗡嗡,他除了感到讨厌之外就什么都没想了——他正忙着指挥他的工兵——他怕中国士兵在他前进的路上埋了地雷,他命令坦克停下来待命,让工兵探雷班先上去摸摸情况再说。这时,头顶上的那架直升机降落了,走出来的人把纽曼吓了一跳,是军长阿尔蒙德。
阿尔蒙德问:“为什么停下来?”没等纽曼说出理由,阿尔蒙德挥动指挥棒暴躁地大声喊,“我刚从自隐里飞过来,在那里中国人正等着你们!立即给我前进!我不在乎什么地雷!以每小时三十二公里的速度给我前进!”
纽曼立即跳上坦克,命令出发。这支队伍沿着公路如同进入无人之境似地高速前进。公路两侧不断跳出中国士兵向坦克发射火箭弹,有时甚至一下拥出10多个中国士兵把炸药包扔在坦克的装甲上。纽曼命令不准停下来,一边用火力还击,一边依旧保持高速度。在距离自隐里两公里的地方,空中的联络飞机投下来通信筒,它通知纽曼:“很多敌人正埋伏在前方公路的东侧,如果请求实施空中攻击,请以黄色信号弹为标记。”
然而,纽曼不愿意因等待空军的攻击而让坦克停下来,他命令继续前进。坦克发射了30多发炮弹,不但冲过了中国军队的阻击阵地,而且还俘虏了30名中国士兵。继续前进时,“纽曼尖兵”遇到了中国军队200多人的阻击。纽曼命令坦克炮火掩护,他带着士兵往村庄里冲,中国军队阻击对抗了一会儿之后,撤退了,留下20多名伤员。
“纽曼尖兵”继续前进,在沙峙里附近,发现大约80多名中国士兵牵着20多匹骡马在公路上行进。好像这些中国士兵想不到在这里会出现美军,于是在距离100多米的时候双方才交火。这是一支中国军队转移中的迫击炮兵队伍,交火10分钟,中国士兵迅速退却了。
再前进一公里,通过与主力部队的联系,纽曼才发现自己跑得太快了。这时,前方不远的地方,有黑压压的一大队中国士兵在急促地行走。联络飞机的通信阁又投了下来:“在你北方一点五公里处,至少有四千名敌人迎你们而来!请你等待空军的进攻之后再行动!”
纽曼命令继续前进,坦克排排长表示担心,认为还是应该回去和主力会合,因为前方肯定是掩护中国军队主力撤退的大部队。纽曼说:“如果你想回去的话你就回去,不过你会碰见阿尔蒙德那个老家伙的。”
纽曼乘坐的坦克没走多远,便看见了中国军队大规模的阻击阵形。这时美军空军的飞机来了,是一群大编队的喷气式飞机,它们对中国军队进行了“连纽曼都能感到发动机热度的超低空的凝固汽油弹攻击”。中国军队在猛烈的空中打击下不得不赶紧撤退,纽曼趁机带领他的坦克发动了冲击。在前进到青邱里的山口时,纽曼看见了昭阳江。
昭阳江,中国军队发动第五次战役“第二次春季攻势”的出发点。
江岸上狼藉一片。被打坏的美国汽车零乱地丢弃在野地中,到处是美军的补给品和装备品。中国士兵没能来得及把这些战利品运走,于是放火烧毁,江岸边浓烟蔽日。沿着昭阳江北岸撤退的中国军队正在急促地奔跑。
一个小时后,坦克突击支队的主力到达。
纽曼立即渡过了昭阳江,在江北岸占领了渡口。
美军的这支小规模坦克突击支队,三个小时之内在中国军队的腰腹部北进了20公里,渡过了重要的天然屏障昭阳江。这显露出中国军队在撤退掩护中的疏漏和间隙是多么地大。更重要的是,“纽曼尖兵”突破的是中国军队最需要重点防范的地段,在这个地段让美军轻易地沿着洪川至磷蹄的公路斜插进来,等于在东线撤退的中国军队的腰部斜插进了一刀,也就是说,不但还远在三七线附近没有来得及撤退的中国第十二、第二十七军等部队,在彭德怀下达撤退命令的第三天,就已经腹背受敌了,而且中线的第十五军、第六十军的右翼也已经完全暴露了。
由于紧随突击队的美第十军迅猛地向北插进,西线和中线中国军队面临的局面更加危急了。
西线,由于南朝鲜第一师的进攻,北朝鲜第一军团撤退至江山一线,中国第六十五军的右翼完全暴露,不得不自议政府、清平里一线撤退。为了保持防线不至于崩溃,彭德怀命令第六十五军无论如何要在议政府一线阻击美军20天。20天,对于已处于险境的第六十五军来讲太艰难了,在美军的猛烈攻击下,不到五天,第六十五军的阵地就被美军突破了。这样,中国第三兵团和第十九兵团之间本来就存在的缺口完全裂开了,美骑兵第一师、第二十五师、英二十八旅、加拿大旅和南朝鲜第二师开始沿着这个缺口大肆向北挺进。
中线,南朝鲜第六师、美第二十四师已经突进济宁里、城蝗堂地区,并控制了加平以东的北汉江南岸渡口,而美第七师、陆战一师已经接近春川,致使中国第六十军方向出现危机。第六十军一八零师因有8000余伤员没有转移,没有撤退,依旧还在原地阻击,而它的两翼完全是美军,至此,一八零师实际上已经被美军割裂孤立。第九兵团的第二十军,与在九万里附近实施空降的美军发生猛烈战斗,而第二十七军被美军阻隔在富坪里以南、洪川至麟蹄公路东西两侧的桃木洞、玉山洞、县里地区,无法执行被赋予的沿昭阳江阻击美军的任务。配属于第九兵团的第十二军也被美军割裂,而其在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战斗中穿插得最远的三十一师九十一团则被远远地孤立于三巨里附近,与军师部都已经失去联系。
这样,中国军队预定的机动防御战线还没有来得及形成,就被美军在西线的加平和东线的麟蹄各个分割,处于分散撤退所将面临的重重险境之中。
彭德怀发出急电,要求各部队一定要克服困难,有计划地布置掩护,同时选择有利地形和时机求得歼灭美军一部。彭德怀知道,只有遏制美军的进攻,否则不但不能把伤员运回来,主力也要受到损失。
中国第十九兵团第六十三军军长傅崇碧在饥饿难忍的时候分到了一把炒黄豆,但是让他不能忍受的还不是饥饿,而是目前
战线上混乱的局势。当面的几个美军师已经包抄到了第六十三军的两翼,一路美军以坦克搭乘步兵沿汉江西岸在向第六十三军的背后迂回,如果再不下决心,全军的撤退后路就没有了。
撤!这个仗不能再这样打了!
下达了撤退的命令之后,傅崇碧军长跟随军指挥部渡汉江北撤。一八七师跟随军指挥部撤退。就在军部和一八七师涉水过江的时候,发生了意外:几百米远的江面上,出现一支美军涉水过江的队伍,同时,还有十几艘美军渡江的船!紧急之中美军的侦察机飞来了,就在军部和一八七师的头顶上盘旋!
可是,奇怪的是美军没有向撤退中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双方居然相安无事地擦肩过了江——也许是美军的侦察机把这支中国军队当成南朝鲜军队了。也许美军认为,要不是南朝鲜的军队怎么能敢和美军并排过江。
渡过汉江之后,傅崇碧立即命令部队迅速脱离美军,并且向兵团请示下一步的行动。兵团通报的敌情令傅崇碧心凉:中国军队第三兵团。第九兵团的部队已经被美军割断,第十九兵团推一再能撤退的方向只剩下铁原了,现在兵团工命令第六十五军在议政府阻击美军,以掩护兵团大部队的撤退……
傅崇碧不知道,就在他接到兵团电报的时候,第六十五军已经因再也顶不住美军的进攻往后撤了。
疲劳、饥饿、失望一齐折磨着傅崇碧。中国军队的军长和普通士兵一样都是依靠步行行动。美军的炮火在炮兵引导飞机的引导下在中国军队撤退的路上形成了一道道的拦截网,每突破一次这样的弹幕拦截,部队都会出现巨大伤亡。傅崇碧已经走不动了,只得让警卫员搀扶着。当他得知一八八师五六三团在清平里渡口阻击美军的战斗中打得勇敢壮烈,并且在撤下阵地的时候坚持把烈士掩埋好的报告时,这位曾经身经百战的老战士不由得老泪纵横。
第六十三军军部走进一条山沟,发现设在这里的兵团指挥部刚撤走不久;撤走的时候遗留下一些饼干等食品。饿急了的军部人员正在吃,就听得有人大喊:“敌人来了!”一看,美军的坦克开过来了!傅崇碧拔出手枪大声命令退:“军机关快走!警卫连掩护!”这是傅崇碧军长入朝作战以来第二次在这么近的距离遭遇到敌人,第一次是在第五次战役开始前,在江边看地形的时候,那次也是敌人的坦克突然冲过来,钢铁履带在江边卷起漫天的烟尘……
第六十三军军部好不容易撤退到涟川,兵团的急电到了:命第六十三军立即接替第六十五军的防务,在涟川、铁原之间的宽25公里、纵深20公里的地区,不惜一切代价,坚决阻击美军北进。
傅崇碧军长看着电报呆了。第六十三军在大雨泥泞中撤退到涟川,部队损失巨大,士兵疲惫不堪,要在如此宽大的正面阻击美军的集团冲锋,何谈容易!打仗没有人愿意把阵地丢了!
六十五军也是一支能打仗的好部队!不是也顶不住了嘛!
时年35岁的年轻军长傅崇碧意识到考验第六十三军的最后时刻到了。
中国第三兵团副司令王近山是个烈性军人,第二野战军的著名猛将,在国内战争中,担任六纵司令,打仗勇敢顽强,战功卓著,人称“王疯子”,连毛泽东都这样称呼他。战将陈庆受命组建志愿军第三兵团入朝参战,陈赓特别点了王近山的将。陈赓因病没有入朝,王近山履行着兵团司令之职。至于他的外号,彭德怀有精辟的解释:“那是革命的英雄主义!”
王近山为人坦荡,他承认自己看不起美国人。“他们有多少兵?加上李承晚的伪军,还抵不上咱的一个军区,不够咱一个淮海战役打的!我看把美国鬼子赶下海不成问题,朝鲜多大个地方?在三八线上尿泡尿就能滋到釜山去!”
在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的战斗中,第三兵团的主力第十二军被配给了第九兵团,王近山老大地不愿意,因为这样他的第三兵团打的是助攻,而现在,真正的硬仗还没有打,他的第六十军就情况不妙了。“志司”命令第六十军在加平、春川一带阻击美军,可第六十军左翼的第十二军已经后撤,右翼第十九兵团的第六十三军也早就撤了,后面的第三十九军撤得更早,这不是让第六十军三面受敌嘛。六十军谁有赶快撤回才能最大地保存实力,但是没有撤退的命令,再说,第六十军还有8000伤员没有撤下来,就是有命令让他们撤,他们也无法立即撤下来。另外,配属第九兵团的第十二军在第二阶段的战斗中插得太远,现在已处在了更危急的状态之中。
王近山副司令心情极为恶劣:“为什么让十二军插得那么远?要是被阻在敌后撤不回来,我找宋时轮算帐!”
第九兵团司令宋时轮这时是整个战场上县焦急的指挥员。
自从第九兵团火朝作战以来,他们打的仗是最艰苦的,在第二次战役于东线与美陆战一师的战斗中,他们的英勇顽强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战役之后,重大的损失令他们在东线整整休整了五个月之久,直到第五次战役才重新参加战斗。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第九兵团担任东线的主要突击任务,他们打得很坚决,但是,正因为他们的部队向南方攻击得太远,此时便成为撤退中最困难的兵团。尤其是第三兵团配届过来的第十二军,其两个师已被美军切断了撤退的后路,其中,以赵兰田的三十一师最为危急。
与军部失去联系的三十一师被孤立于敌后,赵兰田师长考虑得更多的不是自己的安全,而是在战役的第二阶段插得最远的九十一团。九十一团在第二阶段的战斗中可谓进去神速,居然打到了下珍富里,那里是三八线再往南的三十七度线,实实在在地是钻进敌人的肚子里了。可是,现在部队要撤退,已钻进敌人肚子的他们该怎么回来?他们后面的道路已经被美军控制,按照进去的原路出来是不可能了,但是不走原路又有哪条路可以脱险?那是一个团哪,1000多名官兵的生死,人命关天……
左右两翼的第二十七军和人民军都来人通报,他们要撤退了。三十一师要是再不退,就很可能孤立无援了。
经过痛苦激烈的讨论,赵兰田师长和刘渲政委的决定是:等九十一团脱险之后师指挥部再走。并命令九十三团坚决阻击美军,为九十一团脱险争取时间。同时,命令九十一团,能按原路撤退更好,实在不行,向东沿着东海岸的山地寻找北撤的路。
无法与九十一团取得联系,只有派人去送信了。三十一师作战科副科长枫事接受了这个任务。他带上两个警卫员出发了。
在中国军队全线向北撤退的整个战线上,只有这三个人在迎着整个战线上的敌人往南走。
两个警卫员先后牺牲在路上,枫亭到达了九十一团指挥部。
九十一团团长李长林看见枫亭的时候大为惊讶,他不知道这位副科长是怎样穿过敌人的一道道战线过来的。但是更为惊讶的还是枫亭副科长:对战局发展毫无了解的李长林团长正在兴致勃勃地部署进攻南朝鲜第三军团指挥部的战斗!李长林看了师指挥部的命令后,明白了:大部队已经撤退了,九十一团已经孤悬于敌后。
按原路撤退已不可能,即使杀出一条血路来,伤亡必定惨重,而且伤员没办法带。东边是高山大海,也有敌人,只能出乎敌人的意料,向东南走,转移到敌人后方去,然后绕路向北,设法
撤出敌占区。
这时,久已失去联络信号的报话机突然接通了,传来赵兰田师长急促的声音:“我同意你们的计划!我率领九十三团顶住敌人,掩护你们往东南走!保重!”就这样,中国军队的一个整团开始了艰难困苦危急万分的突围。
干部们的镇静和果敢影响着士兵们。士兵们跟在他们所信赖的干部们的后面,他们没有恐惧,只有回到大部队的决心。
九十一团抬着伤员,押着俘虏,携带着所有舍不得丢弃的装备,秘密涉过了南汉江,进入茂密的山林。他们不断地遇到敌人,能够躲过的,悄悄躲过去,遭遇到的,就坚决地打,战斗起来异常勇猛顽强。从敌人俘虏的口供中,他们知道,敌人正在堵截他们,堵截的兵力是三个师。
三个师在围堵一个团。
突然,李长林接到报告说,担任后卫掩护任务的二营和一连走错方向,和团部失去联系了。这时,东南方传来枪声。李长林果断命令改变行军方向,去营救二营和一连。黑暗的夜色中依旧能够看见山路上的磷峋乱石。当他们登上一座山顶的时候,中国士兵们闻到了咸湿的海水的味道。
李长林也看见了大海。这是朝鲜的东海岸。
二营和一连终于回来了。他们与部队失散,被敌人发现后,边打边撤退,不但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居然还带回来60多名俘虏。
李长林知道,他的士兵们精神不垮。
九十一团继续行军。他们吃野菜,吃树皮,挖草根,互相鼓励,团结一致。翻过铁甲山后,他们遇到北朝鲜人民军,将100多名俘虏交给了人民军,继续顽强地走。六天后,千余名军衣破烂。面容憔悴、精疲力竭的中国官兵终于见到了一直在等待他们的三十一师师指挥部。
坚强的团长李长林流了泪,和他的师长赵兰田拥抱在一起。
1951年5月26日,美军全线超过三八线。
胜利来得太快,令范弗里特兴奋得不可自持。但是,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美国国内的一些议员们不但没有夸赞他的战绩,反而提出要调查他,让他接受国会的质询,因为他用的弹药太多了,浪费了美国纳税人的钱。
在美军疯狂的反击中,范弗里特出色地继承了李奇微的“火海战术”,而且将之“发扬光大”。战后的统计显示,他在反击作战中所使用的弹药量,是美军作战规定允许限额的五倍以上。
记者们将之称为“范弗里特弹药量”。这些弹药把美军所有的必经之地统统抢先变成了一片焦土。美军飞行员们从空中向地面看去,他们说,在那些发生战斗的地方,“不可能再有什么生物存在了”。
范弗里特大为光火:“让那些议员们来看着敌人的尸体和俘虏吧,如果他们不来,就让什么‘范弗里特弹药量’见鬼去!”
5月29日晚,朝鲜中部大雨如注。志愿军副司令员洪学智接到彭德怀声音低沉的电话,让他立即来一趟。
昨天晚上洪学智才冒着倾盆大雨从彭德怀那里回到100多公里外的后勤司令部。怎么现在又让再去一趟?几分钟后,洪学智的吉普车冲进茫茫大雨中。山高路险,河水暴涨,害怕空袭不能开灯的吉普车在黑暗中走走停停,深夜时分,洪学智终于到达了空寺洞。
山洞里,只穿着一条短裤,赤裸上身的彭德怀一个人在蜡烛光下来回踱步。看见浑身湿透的洪学智,彭德怀用最低沉的声音说:“出事了。”
第六十军一八零师已与外界失去一切联系。
彭德怀给洪学智看了一份他刚刚发出去的电报:应即以一八一师,四十五师解一八零师之困,六十军、并十五军首长井王玉:至现刻止,无反映我一八零师被消灭。据悉:二十七日有两个营袭击美军指挥所,被其援军赶到未成。
另悉:在那实里、退洞里获得我一部分武器。据上判断:我救援部队如是坚决,一定可以救出该师,如再延迟不决,必严重损失。
情况一下子变得如此险恶,这是中国指挥员从来不曾想到的。
“要成建制地歼灭几个师的美军。”
“美国鬼子不也是肉眼凡胎嘛,咱集中优势兵力,收拾不了它?”
“美国兵最怕死,冲上去就能立个国际功!”
中国军队在朝鲜战争中虽然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战役,对美军的特点有了一些了解,但是这种了解依旧还很浅显,并带有偏颇的政治色彩。
战争是政治的一种手段。战争中的政治热情必不可缺,而且它还是赢得战争最后胜利的保证。但是,在每一场局部的、具体的战斗进行中,战争双方所较量的更多的则是知己知彼、运筹帷幄的战争智力,以及遵循战争特有规律的周密而准确的战术运用。
战争观念的陈旧、战争手段和战术的落伍,最终受损害的是政治利益。
一八零师,危如累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