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紹興人吳三桂 未殺永曆帝 創立天地會zt
送交者: ksw 2011年01月09日19:43:38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紹興人吳三桂 未殺永曆帝 創立天地會

 

平西王吳三桂祖籍在紹興-------紹興縣柯岩街道州山村村民提出的這一說法

 

浙江紹興柯岩街道文化站潘主任稱,州山村關於吳三桂的種種傳說確實由來已久。民間傳言並非完全是空穴來風,也有諸多歷史出點。相傳州山人曾任兵部尚書的吳兌舊宅內,有一木花石系時任寧遠總兵的吳三桂所贈。

 

紹興州山吳氏宗譜記載,州山吳氏一世祖,名均禮,字慎直,是明洪武四年(1371年)入籍山陰(紹興)州山。對此,柯岩街道文化站一位壽姓工作人員說,州山吳氏家譜中查不到吳三桂之名,這很好理解。因吳三桂欲叛清,這是滅九族的大罪,所以族譜上預先將他除名了。

 

紹興越文化研究會副會長王雲根認為,對於此類傳言因給予理性對待。吳三桂從出生到在雲南病逝,觀其一生都並無有進入紹興居住或活動的歷史記載。王雲根說,不排除吳三桂和州山吳姓同屬一系,但要說祖籍,根據現有文獻記載尚難定論。至於至今保存的獅子台門遺蹟,目前也有多種傳言,並不排除吳三桂受封平西王后,建宅贈送於吳氏家族。

 

州山作為吳三桂故里的主要依據

 

一、山陰州山吳氏第八世中有“三”字輩,較有影響的有吳三鳳、吳三輔、吳三才、吳三捷等人物。反清復明失敗後,由州山吳氏九世孫吳興祚(兵部尚書、兩廣總督)主持,吳三桂被逐出州山吳氏祠堂及家譜,修改家譜的時間大約是康熙二十年,但平西王府保留至今(該房產當時由姚家埠的姚氏接收)。

 

二、山陰州山吳氏系將門世家,明、清兩代先後出過29個武進士,其中吳襄中武進士的天啟二年,該科山陰州山吳氏共出了四個武進士。

 

三、山陰州山吳氏認為吳三桂老家在州山里莊,世代相傳里莊不演三桂戲。指認的吳三桂府,至今仍保留王府的式樣,大門照牆繪有旭日,正中木雕為一上一下兩隻鳳凰,門口左右磚雕為兩隻麒麟,儀門上有龍鳳呈祥石雕,正屋有九間,拜廳上雕有鳳凰牡丹圖等,正屋的棟下的牆上,有磚雕鳳凰麒麟圖,窗戶上雕有雙龍。(這是明清兩朝規定的親王、公主府規格)。州山培風館(兵部尚書吳兌舊宅)內的木花石,系時任寧遠總兵的吳三桂所送。

 

四、山陰州山吳氏是明末清初的遼東豪族。據《族譜》記載,州山吳氏自嘉靖初年就開始在遼東創立基業,有一名三世孫為遼東的癢生,後來又有守長城的武官榆木嶺提調,和在遼東開辦軍官學校的東寧衛鎮撫吳大斌,至萬曆初年吳兌總督薊遼後,在遼東的山陰州山吳氏進入了鼎峰時期,崇禎時,州山吳氏長期執掌錦衣衛,又給遼東州山吳氏發展提供了強援。當時把遼東人把登吳大斌之門稱為“登龍門”,是李成梁的老朋友,八世孫吳執忠是領正紅、鑲紅兩旗的代善親王的官家。明末奮勇守邊的州山吳氏數不勝數,“十八勇士喋血盧溝橋”一事就是明證。

 

 

五、江蘇高郵系歷史學家的筆誤。因為與吳三桂共同向多爾袞借兵的薊遼總督王永吉是江蘇高郵人,那遼東帶兵的最高武官就不可能是江蘇高郵人,而且吳三桂與王永吉兩人關係不佳,史稱吳三桂把王永吉手下的二千人的衛隊收編了,當時王永吉只帶了30多個隨從逃回關內的。

 

吳三桂創立天地會

 

現存天地會(洪門)會書中同樣保留了吳三桂黨羽參與創始的記載:哥老會系統的《民國幫會要錄?陪堂大爺贊江湖原由喘》.“明末時,崇禎王國運不正,李自成逼明主()喪幽冥 吳三桂、洪承疇心懷不忍,龍開文、左文明共起義兵。遵香規立山堂由此而盛,聚會了眾豪傑恢復北京。吳三桂占龍頭,管轄四省,立就了赤龍山西北堂名。”同書《陪堂大爺贊先聖帝王喘》:“傳至明末開封府,山水香堂才興出。三桂龍頭稱明主,洪承疇把盟證呼,龍開文曾把香長做,左文明坐堂效當初。四大江湖開四路,各立山堂有名目。”稱吳三桂為明主、龍頭,把他尊為哥老會的創始人。

 

田林本《天地會文書》:“世有吳公,生三子,英雄難比,蓋世無雙,盛世無良,長曰鵬,次曰明,三曰菊,三人各分去湖廣地道,師尊分兩界之地,眾弟兄分散天下十三省,各招英雄豪傑,結成便是親骨肉。三指相會,開口不離本,出於不離三,方是同門洪脈親。”(《廣兩會黨資料匯編》,吳公 指吳三桂,吳家弟兄分頭到各省招集人士組織天地會。

 

天地會會書中若干本質性特點,只有吳三桂黨羽創會說才能得到合理解釋:其一,三指和白色。吳三桂和清軍聯合,共同攻擊李自成農民軍時,“迫於戰期,兵尚未盡剃髮,恐無以辨。夜半,密令軍十以白布裂為三幅,闊如三指,纏之於身以為暗記。然布亦不能猝辦,即以裹足布裂用之,約大清兵見三指布者勿殺。”計六奇在《明季北略》這段敘述下補加說明:“蓋三數與白色者,取三桂及長白兵縞素之意也。’其後康熙十二年十二月,吳三桂反清,同樣“幟色白,步騎皆以白氈為帽。”(《清史列傳》卷八十)查“出手不離三”或“出手不離三品指”是洪門會員聯絡手訣,見於全部會書。白色指縞素,意為哀悼崇禎皇帝並為其復仇,故多次見丁《本詩》,如《人本》“變出白衣身”,《神本》“顯出白衣身”。天地會居然把二者列為手訣和《本詩》,重視到如此程度,至今未見有人探究原委,只有計六奇聯繫到吳三桂,其說最為原始,也最能道出根源。

 

吳三桂未殺永曆帝

 

歷史真相應該是:吳三桂殺了一個假永曆,把真永曆保護起來了。吳三桂背負殺害永曆的黑鍋,就能保護真永曆安度一生,所以他情願背黑鍋!吳三桂使了個掉包計,藉口把永曆押送到北京路遠,把假永曆殺掉,並且不留全屍,這樣就死無對證了!真永曆就能逃脫!  

 

古佛山:永曆皇帝的最後歸宿

 

在貴州省施秉縣的西北部,有一個叫做古佛山佛教勝地,這幾年名聲大了起來。說是因為南明永曆皇帝朱由榔把這裡作為了最後的歸宿。這可令歷史學家跌破了眼睛。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地方何以讓人信服?《南明史》中明顯記載,南明最後一個皇帝永曆皇帝朱由榔不是被吳三桂絞死於雲南昆明金蟬寺嗎?還說其小骨葬於金蟬寺後山呢。帶着定好奇,我還真的走訪了一次古佛山。  

 

古佛山,因山上建有古佛寺而得名,當地老百姓叫它古垴屯、巴茅沖,海拔高度828米,東北面崖壁險峻,西南面與丘陵地帶相連,地形較為平緩。我們是從牛大場的銅鼓村進山的,這是一條寬三尺的古道,道路是因當地村民在原基礎上進行一定程度修復,還算寬闊。道路兩邊雖說看不到多少的古樹老木,但植被還算完好。

 

古佛山的舍利塔全都署名“藏塔”,其中以“開山傳律第二代省持和尚塔最大。塔高7米,寬8米。下有地宮,呈正方形,長寬各有1.1丈,高0.72丈,頂部用清條石拱卷而成,四壁用青石料堆砌。整個形狀如說小乘佛教的金鐘式,有明顯的南亞藝術風格。(南亞藝術風格淨藏塔) 地宮中央置有石轎子一乘,但已被人打垮散亂在宮中。

 

據當地人介紹,地下宮還沒有被破壞的時候,有兩個石將軍把守宮門,石轎子由四個人抬着。它分明不是一座簡單意義上的和尚佛教塔。石像生是古代帝王陵墓前安設的石人、石獸統稱石像生,又稱"翁仲"。翁仲歷史上確有其人。原是秦始皇時的一名大力士,名阮翁仲。相傳他身長13尺,端勇異於常人,秦始皇令翁仲將兵守臨洮,威震匈奴。翁仲死後,秦始皇為其鑄銅像,置於咸陽宮司馬門外。匈奴人來咸陽,遠見該銅像,還以為是真的阮翁仲,不敢靠近。於是後人就把立於宮闕廟堂和陵墓前的銅人或石人稱為“翁仲”。

 

唐宋時期的石象有等級規定,明清時代對石象生的使用制度更有嚴格的規制。例如清代規定,二、三品官准立石馬、石虎、石羊各一對,四、五品官准立石馬、石虎各一對,六品官以下則一律不准立石獸。所以,石象生又是封建等級制度的標誌。明嘉靖皇帝帝陵中有石將軍,這是古代帝陵中唯一的。古佛山有石將軍和四抬大轎子石象生說明不是普通人。純屬於一幅“天子出遊”的架勢,這種架勢我想只有帝王才有,說明古佛山佛塔是有“品”的。

 

那麼,古佛山佛塔真是帝王的陵墓嗎?那麼會是哪位帝王的陵墓呢?我們真不敢想象。一位姓程的當地農民經過十多年的考證,他認為那就是明代南明永曆皇帝的陵墓。這真叫人大為驚駭。  

 

公元1644年也就是——大明朝統治中國二百七十六年的最末一年,大清朝入主中原二百六十八年的第一年,大順朝建立的一年,也是滅亡的一年。雖然大明朝連續出了三個爛皇帝,政治、軍事、經濟都連續爛了六七十年;雖然長城外的女真族在遼東地區連續擾攘了近三十年;雖然大順軍在廣大中原和西北地區已經竄擾了十幾年;但是,直到這一年——1644年,才真正到了決定性的關鍵時刻。

 

這一年頭一百天裡,大順軍兵不血刃攻下了大明朝帝都——北京城,崇禎皇帝自縊身亡。大清軍得到明朝驍將吳三桂邀請,在山海關一戰後,把登基才一天的大順朝皇帝李自成趕出北京城;六歲的小皇帝福臨輕而易舉登上了紫禁城中元、明兩代二十四個皇帝坐過的寶座,開創了歷時二百六十八年的大清帝國。這就是1644年,一個天翻地覆的年代。

 

164611月,桂王朱由榔在廣東肇慶登基,稱永曆帝,之後的一邊是的組織抗清,一邊確在逃亡。但南明覆亡於哪裡?永曆皇帝葬身真的是在昆明嗎?則成了一樁眾說紛紜的歷史懸案。  

 

說古佛山是永曆皇帝的最後歸宿就沒有一點根據嗎? -----古佛山碑銘。

 

在古佛山上有兩塊保存完好的塔碑:“開山傳律省持和尚轎塔銘”和“能戒師塔銘”。墓碑上記述:“夫和尚黃州龍氏旺族也家園頗足,年方二八,識世路入荊榛,知和浩海之危險,棄俗投師更諱上寬下學焉而號省持也,始淤唐山(據考在古佛山老廟對面古稱‘經堂’的地方)結茅而屋……”

 

從古代語法上說,這句話有“毛病”。“氏者”上古人同一血脈群體,“姓”是從“氏”裡面分出來的,古代的語法是“姓”“氏”連用,不可“姓名氏”連用,塔銘撰寫理當遵從古訓,但這裡卻不以為然。此外,塔銘絕非為普通人所撰寫,因為句中少許字詞均與古代皇帝有關甚至就是皇帝的“專利”。

 

首先說“黃州”。“黃”字在我國古代,與皇帝、皇家、皇宮建築等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易經》中按五行、五州、五色、五帝,天下分屬五方的記述中稱:“中央戊已土,土色黃,黃州皇帝”;杜甫《閣夜》中有“臥龍躍馬終黃土”詩句,詩人不直言,假借“終黃土”代“稱帝”……由此,有歷史學者推斷黃州即為皇帝之意或者與此密切相關。那麼“黃州”是現在的黃平嗎?黃平是古且蘭故地,元置黃平州,隸四川行省,屬播州。從明代洪武七年(1374)置黃平安撫司以來,先後設所、衛、州沿襲至清末,我們說,碑上所說的“黃州”,肯定不是黃平。

 

再說“龍氏”。這樣的稱謂絕非姓龍之人,因為在我國古代,等級制度森嚴,普通人不能以“姓氏”代稱“姓名”,故此說“龍氏”為“皇帝”,應該是經得起推敲的。

 

再次就是“旺族”的稱謂,與古代的皇帝有關。古代士大夫之家稱“大族”;普通百姓之家稱“小家小戶”,只有皇帝的家族才被稱之為“旺族”。

 

意想不到的是上述的部分觀點,竟然在“能戒師塔銘”中得到了印證。“能戒師塔銘”中記述直言不諱:本師和尚非所謂道德者乎,和尚乃一皇上家子也,時值兵戎,適我黔邦,識世途之險惡,知生死之沉淪……因古老之義而題成名曰古佛山圓覺堂也……

 

結合明朝的殉葬制度發現上述的葬禮類似於帝王的規格,而且與明朝神宗皇帝的葬禮如出一轍。另外,古佛山寺廟遺址是“九重法宮”的格局,此地的平面圖與明代皇宮內廷平面圖、明定陵地宮平面圖作了對照,結果發現它們的建築格局完全相同。

 

根據以上的物證可以說明,古佛山文化群與明王朝有着直接的聯繫。但不知道與哪一位皇帝有關。歷代明朝皇帝葬於古佛山的可能性不大,只有南明皇帝有可能,他在清兵的追趕下,南明曾經將朝廷搬到貴州武隆(安龍),隨後搬到昆明,又到了緬甸,然後由緬甸展轉回到昆明,吳三桂為了避人耳目,隨意抓了一個,也不驗明正身,就在昆明殺了一個叫“永曆皇”,並大張聲勢,大清的皇帝肯定也不知情。於是悄無聲息地將永曆帝送到古佛山,當了和尚,安度晚年,也算對得起明朝的先祖先帝。加之南明士大夫許多隱居在古佛山周邊,安全問題也有了保障。

 

吳三桂之所以藉口怕南明的人劫持永曆,沒有把假永曆押到北京讓清軍處決,而且毀屍滅跡,就是因為如果假永曆押到北京就會露餡,所以就在半路殺了這個永曆的替死鬼,而把真永曆秘密隱藏起來,保住了明朝的血脈。吳三桂當時反清的條件不成熟,而滿清又威逼他交出永曆,如果輕易和滿清開戰肯定是死路一條!所以吳三桂使了個調包計,這樣就對得起自己曾經效忠的明朝先帝。

 

結果吳三桂的殺害故主的黑鍋一直背到現在!其中必有冤情,吳三桂反清祭永曆,先殺了永曆在祭奠永曆,這不是很可疑的嗎?而且滿清篡改歷史誣陷吳三桂那是有目共睹的。吳三桂公然藐視清廷,穿明朝服裝,參拜永曆,把永曆接到昆明後也是以帝禮相待,待永曆不薄,最後卻殺害永曆,手段殘忍,前後差異怎麼可能這麼大?!這裡肯定有貓膩!這其中蹊蹺得很!!而吳三桂殺了假永曆保護了真永曆卻能完全解釋這些疑惑!

 

吳三桂使了一個苦肉計,和調包計,而且這兩個計謀只能絕對保密!不能讓世人知道!因為一旦讓清廷知道吳三桂殺掉的是假永曆,吳三桂把真永曆藏了起來,那麼吳三桂也將遭難。所以吳三桂自己都不可能告訴世人事實真相!

 

吳三桂真的要拿永曆邀功,就應該派重兵把真永曆押送到北京,讓清軍處決永曆,他沒必要親自殺害故主,敗壞自己的名聲啊,這對吳三桂根本沒任何好處啊,所以,吳三桂肯定殺掉的是假永曆。為了保護真永曆,所以才必須半路把假永曆殺掉。

 

《餘慶縣誌-人物》記載,南明遺臣錢邦豈隱居在松煙莆村,在古佛山西百里,南明滅亡後多年,一直使用永曆紀年;鄒宗孟隱居遵義,呂大器隱居黔中;李之華隱居湄潭;鄭逢元隱居餘慶、玉屏……但上述的這些南明重臣多數都是在南明朝廷遷徙到貴州之前隱居到當地的。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0: 落基山人: 鄧小平是毛澤東的真正繼承人
2010: 西方壟斷資本集團通過“妖魔化毛澤東”
2009: 潘涌: 八十年代的空軍大院《四》
2009: 戰時日記 1945年8月-1950年9月
2008: 說兩句西藏問題-哪有吃到嘴裡的肉再吐
2008: 洪荒年代紀事:詠知青茅房
2007: 《百年性情》之慈禧4:與太監、與慈安
2007: 揭穿聯合國“破例”為周恩來逝世下半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