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各地春節習俗
送交者: 新鬼無疆 2011年01月27日16:58:38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在京城,除夕,夜子初交,門外寶炬爭輝,爆竹競響。年飯用金銀米為之,上插松柏枝,綴以金錢、棗、栗、龍眼、香枝、破五之後方能撤去。每到除夕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床腳,謂之“壓歲錢”。

      正月初一日,五更起床,焚香,放紙炮。這天互相拜訪,不問貴賤,奔跑往來好幾日,名曰“賀新歲”。
      初一,祀神及先祖,剪紙不斷至丈余,供於祖前,謂之“阡張”,焚之。
      正月一日到五日,俗名“破五”。按照舊的習慣要吃“水餃子”五日,北方叫“煮餑餑”。從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戶都如是,就連待客也如此。
      除一般年俗外,廟會則為舊時北京過年的主要習俗。除了人們所熟悉的“廠甸”之外,“五顯財神廟” 初二至十六 、“東嶽廟” 初一至十五 、“白雲觀”
      初一至十九 都是有名的廟會,最富有北京過年的特色。
      閩粵風采閩南一帶鄉村過年習俗顯得與城市不盡相同。鄉村農家,房多門多,除了貼春聯外,房門兩側還要擱置兩株圈貼紅紙的連根甘蔗,叫“門蔗”,方言“蔗”與“佳”近音,寓意進入佳境。

      另外,家長率子女圍坐爐旁,叫“圍爐守歲”,最好通宵達旦守着,據說這是為父母添壽。此時,長輩給晚輩分壓歲錢,叫“分圓”。隨着社會進步,閩南鄉村一些繁瑣的習俗已逐漸被廢止了,但農家企盼好年景的風俗仍保留了下來。

      廣東:農曆年的最末一天稱歲除,這天晚上稱除夕,潮汕習俗謂之“過年”。除夕日外出家人都得趕回家團聚。除夕夜全家圍爐吃團圓飯。飯後大人們給孩童、子女給父母上輩,分發“壓歲錢”。是晚農家水缸要貯滿水,米缸要填滿米,燈火不能熄滅,以象徵“歲歲有餘”、“年年不斷炊”的好兆頭。
      農曆正月初一日稱元日,為新歲之首,春天之始。天方拂曉喜炮聲聲,家家戶戶廳中大桌上,紅盤盛滿大吉(即柑,柑大於橘,故稱大吉)、青橄欖及各式精美糖果,門前張燈結彩,晚輩向上輩敬茶祝福。

      西北勁風陝西:民風古樸
      春節帶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和地方特色。除夕到了,貼對聯,打醋炭,掛紅燈,淨院落。正月初一,天剛朦朦亮人們便起床了,第一件事就是放“開門炮”,這意味着開門大吉。接着,老人們便忙着迎神、接灶君。孩子們早都跑出去拜年了。

      關中耍社火,陝北扭秧歌。秧歌拜年是陝北年俗中獨特的風情。春節期間,村村都組織秧歌隊,挨門逐戶拜年,秧歌隊每到一戶,傘頭觸景生情,即興創作自編唱詞向主人祝福。如“進了大門抬頭看,六孔石窯齊展展,五穀豐登人興旺,一年四季保平安。”

      甘肅:新年舞社火,社火,廣泛流行於甘肅各地,是一種載歌載舞、體裁多樣、種類繁多的綜合表演藝術,多在農曆正月進行表演。民間社火表演中,以歷史上的豪傑英雄、善男孝女及民間傳說中的各種人物為角色。

      正月打鞦韆:鞦韆是娃娃們的陣地,又是小媳婦、大姑娘的天下了,臨夏山村的正月,就這樣飛在了鞦韆上,天天飛、夜夜飛,直到正月十五。正月十六,鞦韆的主人爬到樹上,把鞦韆卸下來,一年一度的打鞦韆就結束了。


      東北瑞雪東北的年俗,春節是中國最為隆重的節日,有很多古老相傳的風俗,以東北來說,講究就不少。
      首先全家一起祭祖,焚香秉燭、廣陳供品 依尊卑長幼 向宗親三代神主叩首 表示辭歲。隨後,舉行家宴
      長輩們坐了上首,晚輩們團團而坐,取“闔第團圓”之意。飯果必要豐富,讓人有充實感,預示來年豐衣足食,事業興旺。飯後,孩子們將芝麻秸遍撒庭院,人行其上,嘎嘎作響,謂之“踩歲”;再將懸掛於室內、外的春燈一齊點起來,照耀着四壁的年畫和春條,室內、外一片燈火輝煌。

      為珍惜已逝的歲月,男女老少都要徹夜不眠,進行不同的娛樂活動,謂之“守歲”。
      午夜,此起彼伏的鞭炮聲響,震徹夜空.“遍天銀花鏽,闔街硝煙濃”。家家齊聚天地桌前焚香叩拜,供上素餡水餃,迎接諸神下界。
      禮成後,即宣告舊歲已去,新年來臨,這正是“五更分二年”的莊嚴時刻.全家互道“新禧”,晚輩們要到堂上給長輩們叩首拜年,長輩們必給未成年的小孩兒一一引進“壓歲錢”。

      最後,全家吃一頓素餡餃子,謂之“五更餃子”、“團圓餃子”。
      在百十個餃子裡,只有一個放有硬幣,謂之吃到這個餃子的人主,一年諸事順遂。
      上海:除夕之美在日落。各家長幼齊集戶內,即使是遠出在外者,也要儘量在此前歸家與家人一起過年。大家在燈火下團坐一起,同吃“年夜飯”,邊吃邊喝,說說笑笑,這頓飯時間延續較長。這是一年辛苦到頭的盡享天倫之樂,故名曰“合家歡”。此夜緊接新年,所以許多家庭之長者,在年夜飯後,不去就寢,圍爐守歲。

      守至雞初鳴、天微明,各戶男女老少皆穿上新衣新帽新鞋,在早已安好供品的堂上,拜天地、祭祖先。
      浙江:開門炮:初一凌晨,家家戶戶第一件事是爭先恐後打“開門炮”,全城一片爆竹聲,象徵送舊迎新和接福,俗謂“接年”。拜六神:打過開門炮,各家男女穿新衣。接三神:拜過六神後,又在中庭擺起小方桌,盛米一碗,蓋以紅紙,周圍黏固,端放桌上,燒香點燭,虔誠膜拜,叫做“接三神”,祭後移到室內,直到正月初四,才送神撤座。拜祖:舊時正月初一中午,在洞頭縣,各家要祭拜祖宗。從初二起,鄰里和親友之間,往來拜節。拜年時間一般是初二到初十或延至十五。在蒼南,叫“探正月”,到一般親戚家裡去,都要帶禮品。

      江蘇:春節的江蘇民間,除了貼春聯、掛年畫、守歲、舞獅子、大拜年等和全國一樣的習俗外,還有一些獨特的習俗,現輯錄數則以饗讀者。
      蘇州人除夕在飯內放進熟荸薺,吃時挖出來,謂之“掘元寶”,親友來往,泡茶時要置入兩隻青橄欖,謂之喝“元寶茶”,恭喜發財。
      江寧人有春節“打神鼓”之習俗,由大旗開路,鑼鼓手渾身使勁地擂鼓助興, 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氣氛熱烈。
      錫漁民年初八有乘船去西山祭拜禹王廟之習,祈求水神保佑,祭鰲賧佛,謂之“上”,禹王廟拆除後,此俗漸漸淡漠。
      中原春色河南:送神慌年忙祭灶。農曆臘月二十三,是春節前的一個重要民間節日,人們稱它為“祭灶節”。每到這個時候,人們按捺不住迎接新年的喜悅心情,停下手中各種活計,忙忙碌碌地例行年前的祭灶送神活動。

      每到臘月二十三這天,中原城鄉噼噼叭叭燃放起新年的第一輪鞭炮。城鎮居民忙於購買麻糖、火燒等祭灶食品。凡在外地工作、經商、上學的人,都爭取在臘月二十三之前趕回家裡。能吃到家裡做的祭灶火燒,便會得到灶神的保護,來年家人就能平安無事。

      湖南:湘潭一帶流存着許多過年的風俗,古老而樸素。從正月初一到十五,不論是農村或城鎮,到處可以看到舞龍燈。舞龍燈先要“接龍”。即挨家挨戶發請帖,凡是接了請帖的人家就依次進屋去舞龍燈表示祝賀。接龍後,開始舞龍。龍隨鼓起,翻騰跳躍,大有騰雲駕霧之勢。歡快時,燈游龍捲,讓人目不暇接。湘中一帶盛行舞龍燈,還傳承着不少的巫風楚俗,如“接龍”、“收水”、“掛紅”等,都表達了人們喜慶豐年的美好祝願。

      湖北:團風人春節第一餐喝雞湯,象徵“清泰平安”。其中,主要勞動力還要吃雞爪,寄意“新年抓財”,“有希望的後生”要吃雞翅膀,寓意能展翅高飛,當家人則吃雞骨頭,有“出人頭地”之意。秭歸人第一餐吃油炸的白蒿,取其諧音“百好”以圖吉利。荊州、沙市一帶,第-餐要吃雞蛋,意謂“實實在在,吉祥如意”。

      民族風情
      藏族:除夕那天,人們穿上艷麗服裝,戴着奇形怪狀的假面具,用嗩吶、海螺、大鼓奏樂,奉行隆重而又盛大的“跳神會”。小伙子們狂舞高歌,表示除舊迎新,驅邪降福。到了新年早晨,婦女們便去背“吉祥水”,預祝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回族:年三十晚上包餃子,這一天要把素日裡喜歡搬弄是非的小人的“嘴”捏上。端上熱騰騰的餃子,打開預先做好的臘八醋,一家人團坐在桌前,歡聲笑語,其樂融融!孩子們卻對桌上擺的各種零食更感興趣,果殼可以隨便扔滿一地,三十晚上不能掃,叫“踩碎(歲)”。

      春節這天,噼噼啪啪的鞭炮聲響徹雲天,孩子們穿着嶄新的衣服,初一中午年飯豐盛無比,但晚上要吃麵條或是合子,象徵新的一年和順、團圓、美滿。
      傣族:春節期間,小伙子和姑娘們互相投擲糠包,看誰投得准,看誰接得着。玩到一定的時候,姑娘們就悄悄搶走小伙子身上佩的腰刀、包頭布或拴着的馬,跑回家去。假如小伙子有情就追隨而來。父母見到女兒拿着頭布、牽着駿馬回來,便設宴款待。另外,每年4月13日是傣歷新年,也是傣族人民的最隆重的節日——潑水節,他們把潑水看成是驅邪除污,吉祥如意的象徵,也把這一天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苗族:過春節時,除準備豐富的食品外,還要殺雞祭祖,“守歲”、開“財門”、敬“年神”,從初一到十五都要慶祝。在此期間,要舉行傳統的娛樂活動。這種活動。在貴州西部及川南、雲南等地都將舉行,譯成漢語,稱為“踩花山”、“跳場”、“跳年”、“跳月”等等。

      港澳台習俗
      澳門:春節這天,澳門人講究“利市”,“利市”就是紅包,這天老闆見到員工,長輩見到晚輩,甚至已婚人見到未婚人都得“利市”。“利市”純脆是以示吉利。澳門人把大年初二叫作“開年”。習俗是要吃“開年”飯,這餐飯必備髮菜、生菜、鯉魚,意在取其生財利路。從“開年”這天起,三天內澳門政府允許公務員“博彩”(賭博)。

      香港:香港被稱為“美食天堂”,春節有關吃的習俗不少,而大部分家庭也會在春節期間吃“團年飯”,一般是在家裡設宴,於除夕全家上上下下、里里外外聚在一起,享受晚飯。而飯後首選就是逛花市了,市民習慣於晚飯後一家大小逛花市,除夕夜時更是人山人海,大家一起歡度佳節。在春節拜年時,最開心的莫過於收“利是”的小孩子了,“利是”原為“利事”,取大吉大利寬好意頭,同時也成為了春節時與親人不可缺少的習俗。

      台灣:到了除夕這天每家每戶往往先將象徵新春祥瑞、萬事如意、招財進寶等內容的春聯,貼在自家的門窗、糧囤、豬圈、井台等處,爾後在堂屋供桌上擺設供品、香燭,以祭拜祖先並迎接他們“回家過年”。從這時開始,燃放煙花、爆竹之聲此起彼伏,熱鬧非凡,而且一直延續到大年初一的早晨。

      夕之夜,島內全家人都要歡聚在一起“圍爐”,即一家男女老少團團圍坐在火爐或火鍋旁吃年夜飯 或叫“團圓飯”
      。年夜飯吃過之後,便是長輩們給子孫贈送“壓歲錢”。
      世界各地春節習俗
      新加坡華人:新年吃魚意味着吉利。據說,此舉象徵着在未來的事業中發財和幸運。春節的第一天是小輩給長輩拜年的一天,也是孩子們的紅包日,他們將從父母和長輩那裡得到一包用紅紙包着的鈔票。

      馬來西亞華人:歡慶春節的氣氛就日漸濃厚。從首都吉隆坡到全國各地華人聚居區或中國城紛紛掛起大紅的燈籠,貼起春聯,商場裡擺滿了年貨。一般從冬至到正月十五都算過年。大年三十,全家在一起吃團圓飯,守歲,大年初一不能掃地。信神的人家在大年初一要吃素。

      舊金山:每個春節,舞獅的隊伍都會從這裡出現,沿着唐人街,伴着喧天的鑼鼓一直舞下去,除了華人,各種膚色的外國人也會被吸引專程來這裡過中國年。春節時,餐館裡餃子、年糕等過年食品更是一應俱全。

      悉尼:悉尼唐人街的牌樓上寫着四個大字“四海一家”,過春節時,舞獅的人多停在商店或餐館的門前,這時店主人會很高興的出來,為舞獅的人派發“利市”。
      溫哥華:溫哥華唐人街的牌樓工藝精美,上書“中華門”三個繁體大字。過春節時中華門上掛滿大紅燈籠,小朋友舉着五顏六色的氣球,臉上寫滿好奇和快活。
      倫敦:每到春節,唐人街上就要張燈結彩,家家貼春聯迎財神。鞭炮煙花伴隨着舞龍舞獅和歌舞雜技表演。鑼鼓喧天之中,人們擠在唐人街上,看英國白人扮演的洋財神穿着長袍馬褂給兒童挨家挨戶恭喜發財討要紅包。

      紐約:紐約唐人街有15萬華裔移民,這裡的春節無與倫比的熱鬧!大街上有傳統的龍船遊行,放鞭炮驅魔,武術雜技表演等。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0: 毛主席稿費到底是多少?
2010: 鄧小平著作出版與稿費情況
2009: 總書記重上井岡山,才能避免工農“重上
2009: 美國人自己說:我們要永遠記住世界偉人-
2007: ZT:中國人、日本人、朝鮮人擁有全世界
2007: ZT:今日蒙古,令人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