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伐林:“目标:巴顿”——美国军神死亡之谜(下) |
送交者: 高伐林 2011年03月06日13:44:36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
要查出一个人被谁干掉,除了追究作案时间和条件,还得考察作案动机。对立下那么多战功的巴顿,究竟是谁要冒天下之大不韪,置之死地而后快?巴顿那种谁也不放在眼里的脾性,早得罪了无数人,谁最可能下手呢?最恨巴顿的肯定是德国人,其次是苏联人,再次,巴顿得罪的就是他的上司,尤其是艾森豪威尔将军了
◆高伐林 (续上篇)美国间谍杀美国功臣? 对《目标:巴顿》一书的作者威尔考克斯来说,最不走运的是,此时巴扎塔已经是85岁耄耋之年;更糟糕的是,他刚经历过一次中风。 不过,巴扎塔早就对人讲过自己的故事。在16年前的1979年,他接受华盛顿一家激进的周报《聚光》(Spotlight)的采访,10月22日该报在头版刊出了以“有人雇我刺杀巴顿”为题的文章。他说,战略情报局OSS的头子比尔·多诺凡(Bill Donovan)本人,要他刺杀巴顿将军,但是他没干,因为他“认识巴顿并且喜欢他”。1945年12月9日,车祸由他的一个熟人干了——他只说是个“熟人”,但熟人是谁,他说不知道,或者不想透露。巴顿没在车祸中丧生是在计划中的,但巴扎塔称,他听说在医院里用“可以引起血栓、心脏衰竭之类的氰化物提炼药剂”送了巴顿的命。药剂是在捷克斯洛伐克制作的,只用一点点,就可以在“18到48小时之内”的“确定时间内”结果一个人。 威尔考克斯很吃惊:说巴顿死于谋杀难道还不够引起争议?此人竟还指控多诺凡参与了阴谋!——多诺凡是二战中美国的偶像之一,他受罗斯福总统的亲自委任,创办了美国第一个情报间谍网,是这个系统的“指路灯塔”。 1979年巴扎塔对《聚光》说,1944年9月,他与英国情报人员米勒驾着摩托车冲过德国防线去找美国部队——米勒事后写道,“当时巴扎塔简直是不顾性命地猛冲”。他负有一个秘密使命:要制止巴顿部队进入德国,这是多诺凡同其他上司在巴顿进入法国之前的一系列会议上决定的。 他们怎么制止巴顿前进呢?巴扎塔含糊其词,只对《聚光》说,他们“从军事上”制止巴顿,别的就不肯多说了。 从二战战史上看,巴顿确实在接近法国贝尔弗特峡谷时被制止了前进。很多史料记载,那是因为艾森豪威尔(一说是布莱德雷将军)把汽油分配给了蒙哥马利,因为他们比较喜欢蒙的进攻计划,而且也不想破坏美军与英军的关系。 得不到汽油令巴顿气得够呛,他本来向德国边境推进得比蒙哥马利更快的。巴扎塔对《聚光》说,他不知道谁让多诺凡制止巴顿前进,但是“鉴于多诺凡直接听命于总统……我觉得(罗斯福总统)知道而且批准了这一行动。”如果自己不接受这项任务,巴扎塔确信自己会被干掉——“在伦敦街头被一辆出租车撞死”。 他还说:“上面”觉得巴顿不服从指挥,自作主张,难以控制,“我们使用了某种计谋,还真见效”,巴顿果然停在贝尔弗特峡谷西南了。但“这么做是灾难性的”,因为德国军队得到了喘息时间,给美军造成了重大伤亡,比跟纳粹任何一次战役都更惨重。 1945年4月,欧洲战事快要结束的某一天,巴扎塔和多诺凡局长见了面。多诺凡问他将来想干什么,他告诉局长他想继续干间谍,多诺凡对这个回答很满意,说“太棒了”,说有一些“有意思的”任务给他,这些任务“事关某种复杂的美国利益”,“需要你敢作敢为的爱国品质”。 巴扎塔问,这活儿是不是没人认帐?多诺凡回答,“对,这是最保险和安全的方式。”他行动时得自己找帮手,没有哪个机构会认帐,没有官方的支持。然而回报正是巴扎塔想要的:继续拥有危险而自主的间谍生涯。他接受了。 巴扎塔对《聚光》说,1945年秋季,他跟多诺凡签了合同去杀巴顿,报酬是一万美元,大致相当于如今十万美元。他转述多诺凡对他说,“我是从上头接受命令的。很多人都希望办成这事。”多诺凡把巴顿说成一个“恶魔”,干的事情违背美国利益,是美国实现目标的威胁、安全的威胁,这种情况不能再容忍了。巴扎塔说,他并不喜欢多诺凡,但局长毕竟“是头儿”。他也相信多诺凡所说的巴顿“不按牌理出牌”,“不把命令放在眼里”。 但因为他和巴顿是朋友,他秘密地向巴顿透了点风声,没说是谁,也没说要干什么,只告诉他,“自己人”要出手伤害他。“他是一个勇敢的人,说,好啊来吧,他们得跑得快才能追上我。” 巴扎塔对《聚光》说,巴顿之死,尽管不是他亲自干的,但多诺凡以为是他干的,付给他一万美元酬金,他“一直保存着这笔钱”。 自称参与暗杀巴顿的巴扎塔,在欧洲战后时期充当情报人员时所用的众多外国驾照之一。 知情人变成当事人 威尔考克斯见到风烛残年的巴扎塔时,此人的说法与16年前对《聚光》说的有了重大差别:他不仅是知情人了,而就是参与者! 巴扎塔16年前对《聚光》说,他不想执行暗杀巴顿的命令,但因为担心自己被干掉,还是不情愿地去做了。但他16年后对威尔考克斯说的就不同了,不再称自己被迫,而是说他内心经历了一番挣扎,“逐渐地而且让我不愉快地,我接受了他们的说法”,即巴顿应该被除掉。 更惊人的是,他16年前说,他知道策划车祸的是个他“知道”的“熟人”,自己并没参加,还一度试图让这个计划流产;但是在1995年他对威尔考克斯则说,那个“熟人”就是他本人!——就是他巴扎塔参与策划了车祸,事发时他就在那里。他说:“我干了。我干了。” 巴扎塔说,车祸那天,巴顿和盖伊中途去看一个古罗马时期的城堡遗址时,他伺机凑到卡迪拉克旁,把“一件小玩意”塞进后窗的机械装置里,使后窗无法关紧,便于车祸发生时向巴顿开枪射击。 对这一说法,威尔考克斯表示难以置信。巴扎塔若一直跟踪,伺机接近巴顿的车是可能的,但当时是德国冬天,那么冷,难道车里的人会让车窗不关紧?何况,司机并没有离开车啊——伍德林也正是这么说的,两位长官去凭吊古迹,他一直守在车里。 不过,巴顿和盖伊去看城堡的时间不短,司机难道没有离开车去遛达遛达那么一小会儿? 巴扎塔原来说过,车祸时有人向巴顿射出一颗“非穿透性弹丸”。他在接受威尔考克斯采访时又描述了自己如何在车窗上做手脚。威尔考克斯分析说:如果巴顿在车祸那一瞬间正往窗外看,一颗这样的“非穿透性弹丸”确实可以造成巴顿脸上头皮上V字型创口(或说Y字型)、并打断他的颈椎。但问题是:这样的作案机会微乎其微。盖伊和伍德林都没受伤,更没昏迷,在短短几秒钟内,刺客怎么可能瞄准车窗内的巴顿射出这样一颗子弹,而不被他们察觉? 这些解释不通之处,威尔考克斯认为可以用“记忆力的混乱”来解释,但我们未必这么想。 巴顿所乘坐的卡迪拉克被撞得稀烂,左侧是他的19岁司机伍德林,他说:他夹克上的斑斑点点,是染上的巴顿的血迹。 谁要干掉巴顿? 要查出一个人被谁干掉,除了追究作案时间和条件,还得考察作案动机。对立下那么多战功的巴顿,究竟是谁要冒天下之大不韪,置之死地而后快?巴顿那种谁也不放在眼里的脾性,早得罪了无数人,谁最可能下手呢? 最恨巴顿的肯定是德国人,但这时纳粹已经完蛋了;其次恨他的是苏联,巴顿是个百战百胜的军人,却对政治和外交一窍不通,在战场上,巴顿的名字意味着捷报;而在政治舞台上,巴顿的名字则意味着砸锅。在美国需要跟苏联结盟时,他大放反苏厥词,早被斯大林列入“反苏派”。在一次集会上他发表演说,声称战后将由英美两国主宰世界,故意不提苏联,掀起轩然大波;德国投降后,在美、苏军队联欢会上,巴顿对苏军元帅朱可夫又出言不逊,声称希望对苏联开战。这让杜鲁门总统十分被动,使艾森豪威尔将军大为光火。他甚至扬言“应该留下德军,和我们一起打布尔什维克!”当时风传,巴顿想联合几个相对损失不大的德国党卫军师,挑起对苏战争。苏联对这个反苏战争贩子肯定恨之入骨。 巴顿的孙女对威尔考克斯说过,她在国外时,有位神秘上校找过她,称自己曾给俄国人当过间谍,告诉她说,“有人给一个医护人员下过指令,打开我祖父的窗户,好让他感染上肺炎”。 再次,巴顿得罪的就是他的上司,尤其是艾森豪威尔将军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巴顿无数次不听指挥,一意孤行,违抗美军统帅部制订的作战方案。而巴顿则坚信,是艾森豪威尔阻止他在1944年秋卡断法莱士隘口,使数十万德军得以逃脱。这批德军于冬季在法国、比利时、卢森堡交界的亚尔丁山区发动反攻(即“突出部之役”,Battle of the Bulge),造成数千美军阵亡。 三位将军,左起:艾森豪威尔,布莱德利,巴顿。 巴顿多次公开指责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当时艾森豪威尔的幕僚正打算帮他积累资源以走向白宫呢,而巴顿很可能从中作梗,这些人便阴谋搬掉巴顿。威尔考克斯在书中说,巴顿知道许多秘密,足以毁掉许多人的前程。若巴顿能活着,艾森豪威尔很可能无法在1953年当上美国总统。 《目标:巴顿》一书的内容介绍,是巴顿历史学会创办人和主席查尔斯·普罗温斯写的。他认定:巴顿的上司嫉妒和害怕他,因他是美国陆军中最棒的将军;因为他会揭露二战中盟军最高指挥集团中种种怯懦、不胜任甚至腐败的行为而害怕他;还有一个从没断过的说法,说俄国人也要杀他,因为斯大林恨他。 威尔考克斯采访过美国陆军反间谍部门的军官斯库比克,他宣称,在获悉巴顿名列斯大林的暗杀名单后,曾一再向多诺凡示警,但自己随后却被调回美国。这种可能性看来是最高的:美国人借刀杀人,设法给苏联人提供刺杀巴顿的机会。巴扎塔正是持这种观点。他说,巴顿就医后开始好转,但苏联特务组织NKVD(KGB前身),派员混进医院下毒,美方则任由巴顿被毒杀。 此外,还有人认为巴顿之死与黄金有关——不是说巴顿贪财,而是说他阻挡别人贪财。有一种传言说:美军在德国地下矿井米滕瓦尔德发现了德军埋藏的大批黄金,一些高级将领偷走了这批黄金。巴顿闻讯后十分恼火,亲自领导此案的侦破,下令逮捕这些将领。可就在这时,巴顿突然命丧黄泉。他很可能死于这些人的暗算。 六十年来,政治运作已经进化了不少,今天我们觉得暗杀不合情理。但是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在六十多年前,暗杀并非那么不可想象。一个旁证是:1943年底,同样出身于西点军校的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上将,就对下属多恩上校下令,说在开罗时奉“(罗斯福总统)口头密令”,要暗杀蒋介石。多恩拟订了三个方案:用毒,兵变,堕机。史迪威选定最后一种,下令准备,但最后没有实施。(原载《史迪威日记》和多恩著述,转引自杨天石《寻找真实的蒋介石》下冊386页) 冷战期间,诸如可爆香烟、毒针雨伞、放射性咖啡……都是CIA和KGB用来斗法的利器。上溯到二战中,运用生化手段谋杀也不是难题,苏联当时就建立了一个“特别局”,下设实验室,专门研制生化毒药。根据CIA研究,对于行刺来说,经过设计的意外事故是最有效的办法;而在医院里,最有效而不会被人怀疑的,就是药物。 肇祸军用卡车的司机汤普森在车祸现场,居然一脸笑容。 疑云未消 在威尔考克斯看来,即使巴扎塔是说谎,或者因中风而记忆混乱,车祸还是值得重新审视,因为有太多疑点: ——所有和巴顿车祸有关的记录都找不到,像官方事故报告、目击人的证词……全都无影无踪; ——车祸确实有蓄谋而并非意外的迹象:根据伍德林的描述,那辆卡车很可能就在那里等着巴顿的车撞上来; ——在位于肯塔基州的巴顿博物馆里展出的那辆被说成是车祸时巴顿座驾的卡迪拉克,有证据证明是赝品; ——车祸现场的肇事者和关键目击人,像卡车司机汤普森和他车上另外的人,在未受彻底调查之前就被放走; ——巴顿此前在一个月内遇到至少三次可疑车祸,均侥幸未受伤——电影《巴顿将军》的编剧和导演也注意到了这一点,特意安排了巴顿在载重车辆眼看就要撞上自己的一瞬跳开的情节; …… 让威尔考克斯纳闷的还有那位驾驶吉普的军士斯普鲁斯音讯杳然。以前的记载中都这么叫他,可是在盖伊将军回忆录里,他明明是叫斯克鲁斯。在车祸之前他驾车超过卡迪拉克,也就是说,先与那辆肇事的卡车擦身而过。按照常理,他开过去并不远,不致于没看见也没听见身后那么大动静的撞车吧,难道他都不回头去救助长官? 威尔考克斯就去找这个斯克鲁斯,最后只找到了他56岁的女儿——她的父亲,已经在1952年她还只有11个月大时就神秘死亡了。她母亲1950年嫁给她父亲时才20岁左右,这位女儿说她父亲从不跟她母亲谈战争或过去。 没有人能确凿证明巴顿将军是遇刺身亡——至少凭目前的证据还不能,也许永远都不能。然而,可以有把握地说,针对巴顿,有人策划过多次暗杀。 威尔考克斯在《目标:巴顿》书中,列出了95个他采访过的重要角色和资料来源。该书还有许多内容,限于篇幅,本文无法细说。 1945年6月,巴顿最后一次回家,尽管他被美国民众当成英雄来欢迎,他却对家人说,这是他们最后一次见他了——“我的气数尽了。我不知道将会怎么发生,但我是一定会死在那边的。”欧洲战争不是已经结束了吗?他回欧洲也不再是投入生死厮杀,他怎么那么肯定“一定会死在那边”? 在《目标:巴顿》一书的封底,刊出了WABC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约翰·巴彻勒的话:“看了这本书以后,虽然不能确信他是被暗杀,但再也不能肯定他不是被暗杀的了。” 确实如此。巴顿是被美国情报机构暗杀吗?这个巨大的疑团并非自本书而起始,也不会因本书而结束。 (写于2009年。曾刊于中国《先锋国家历史》杂志) 巴顿将军留下了英勇事迹、生动逸话,也留下了难解疑团。 相关文章:“目标:巴顿”——美国军神死亡之谜(上)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10: | 推荐博文:哥哥一走十年了(四) | |
2010: | 推荐博文:哥哥一走十年了(五)(六) | |
2009: | 潘顾问在西安空军通校《上》 | |
2009: | NoWorry:爱国爱的不可思议 | |
2008: | 无敌的八旗 | |
2008: | 如果这是宋史 (二十) | |
2007: | 梁效反对过周总理吗?(ZT) | |
2007: | 随卫江青的回忆(ZT) | |
2006: | (转)追寻林昭 | |
2006: | 大将朱瑞:将军没有看到最后胜利ZT (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