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落基山人: 也談百年中美關係
送交者: 落基山人 2011年05月17日19:36:33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也談百年中美關係




中美關係,現在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關係,不僅僅對中國和美國本身,對世界都是非常重要的,所謂G2,也不全是空穴來風。但是,在歷史上,中美關係如何,要分段,分期,而且,一開始,中美關係也並不重要,因為在晚清的時候,中國不太重要,美國也不太重要,因此那個時候的中美關係,無足輕重。但現在是徹底不同了,因為美國是世界第一大國,中國是老二,分量不一樣了,不看重自己都不行了。


筆者試着將中美關係分為四個階段,因為在這四個階段中,所對應的兩個國家,都是不同的,中國在變化,美國也在變化,因此不能一概而論,要分期分段。這四個階段就是:第一,晚清中華帝國面對新興之美國;第二,中華民國面對上升的新帝國美國;第三,共和國面對冷戰時期兩極中之一極的美國;第四,改革開放的中國面對單極化的超強美國。


晚清時期的中華帝國,面對的西方列強很多,尤其是日不落帝國英國,還有歐洲大國法國,然後是中國的近鄰俄國和日本。在那個時候,美國還處在一個自顧不暇的階段,剛剛開始向美洲大陸的西部和世界的其他地方擴張,其擴張的步伐還沒有達到中國,而且,在1860年代,美國還發生了非常慘烈的南北戰爭,死亡了65萬人,是美國歷史上死亡最多的一次大戰,超過了除此而外的所有其他戰爭死亡人數的總合。


美國在中國的晚清歷史上,留下一個名聲是,美國提出了一個“門戶開放,利益均沾”的觀點,也就是,其他西方列強在中國得到了什麼利益,美國都要求自己也要有,因此有乘順風車和趁火打劫的嫌疑。在兩次鴉片戰爭時期,美國給人的感覺是沒有像英法那樣直接對中國動手,而沒有動手,並不是美國如何的好和仁慈,而是因為美國那個時候還很弱,在國際上的地位,與英國不能相比,無論政治還是軍事,都是如此,美國的海軍還不強大,說話還不硬氣,因為美國是後起之秀。我們看,那個時候,西方列強都虎視眈眈對付中國,因為中國太龐大了,需要群狼一起上,而對於東亞次要的地方,如朝鮮和日本,很多國家都沒有在意,但美國卻比較在意,美國在1853年,派四艘軍艦進入日本的江戶,威脅日本,如果不開放,就開火,這就是著名的黑船事件,然後又在1854年派7艘軍艦,逼迫日本簽訂了《日美親善條約》;在1866-18671871年三次入侵朝鮮,可惜都被擊敗,沒有得逞。所以,美國不是如何的仁慈或民主,英國也是民主國家,法國也是,但民主國家不等於不侵略他國,不等於不用武力。美國那個時候是後發國家,老牌的殖民國家已經搶占了很多世界上的地盤,因此,美國只能從其他殖民國家手中搶地盤,如美國與西班牙開戰,從西班牙手中搶了菲律賓,菲律賓成為了美國的殖民地;美國還發動了對墨西哥的戰爭,搶了墨西哥很多地盤,墨西哥幾乎是喪失了自己一半的國土;美國還在1898正式吞併了獨立的夏威夷。


只是,那個時候美國還不太引人注目,大英帝國的光輝,遮蔽了美國的小小亮光。

1844年,美國跟在英國後面,與中國簽訂了《中美望廈條約》,表現的還是那個美國的門戶開放,利益均沾的念頭,西方列強有的,也就是《中英南京條約》中有的,美國也要有,而且還要更甚。美國在這個條約中一是擴大了關稅協定,也就是中國的關稅的任何變化,中國自己無權定,必須與美國的領事商定;二是擴大了美國的領事裁判權,美國公民在中國的犯罪,任何的犯法行為,中國人無權干預和審判和拘押,由美國用自己的國內法裁定;三是擴大了美國軍艦的權利,美國軍艦可以在中國任何的港口巡視貿易。


美國正式參與直接對付大清帝國,是在1900年的庚子事變的時候,也就是參加了八國聯軍。八國聯軍中,軍隊人數最多的是日本,有2萬多人,其次是俄國,有近2萬,英國也有1萬多,聯軍統帥前期是英國人,後期是德國人,只是德國軍隊是最後到的,也只有600人,但德國是主要的當事人。聯軍總人數是5萬,後期加到10萬,俄國後來還單獨出兵東北,俄軍有17萬之多。清軍加義和團有16萬人。美國軍隊有3400多人,並且是最先攻進北京的,是從東便門進入北京,東便門的城牆很低,比較容易得手。庚子事變,是大清帝國與西方諸國的最後一次軍事對抗,清軍和義和團傷亡15000人,西方聯軍傷亡600人。東南的兩廣總督李鴻章和山東巡撫袁世凱都宣布自保,沒有派兵參與。(參見筆者的《如何評價庚子事變和義和團運動》)



下面說說庚子賠款。庚子賠款,中國共要付出45千萬兩銀子,也就是每個中國人分攤1兩。美國分到賠款4000多萬兩,後來美國退回一半,也就是2000萬兩,用來支付中國學生到美國留學和建立北京的留美預備學校,清華學校。中國共有三批留學生,200多人靠庚子賠款退款去美國留學。主要是中國駐美國公使說服了當時的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意思是,賠款陪多了,不公平,建議美國用多餘的賠款支持中國搞西式教育。後來,英國和日本也跟進,退還了部分賠款。中國在一次世界大戰是戰勝國,因此後來就沒有再支付德國和奧國的賠款,俄國在十月革命後,在1920年也停了中國的賠款。庚子賠款一直支付到1938年,共賠付了6億多兩,因為還有4%的利息。現在美國退回的一部分庚子賠款所建立的基金的利息,還在被台灣的國立清華大學所用。



對於庚子事變和庚子賠款的評價有兩個,右派觀點:西方軍隊進攻北京是為了人道主義,因為中國人在進攻列國在中國的使館,殺害西方傳教士和中國的信徒,西方出於人道和保護使館及維護宗教信仰自由,出兵干預中國政治,攻擊北京和顛覆中國政府,是理所當然的。而美國能退回中國部分庚子賠款,建立學校和資助中國人留學美國,是為了幫助中國人,幫助中國人融入西方和現代文明。左派觀點:八國聯軍入侵中國,打着保衛使館的名義,給人的感覺有點像現代的伊拉克戰爭和利比亞戰爭,西方聯軍可以在中國暢通無阻,可以干預中國的政治,顛覆中國政府,干預軍事和外交,還有經濟,侵犯中國主權,包括在中國建立各種租借地,並從中國搜刮一大筆錢,就是庚子賠款,因為庚子賠款的數額,遠遠大於西方在中國的損失,而美國和其他國家退回部分庚子賠款,在中國建立留美預備學校,和資助中國人留學美國,其目的是培養中國的親美人士,也就是漢奸。


現在談中美關係的第二階段,也就是中華民國與上升期的美國帝國。中華民國在開國後,美國的影響非常的小,那個時候,影響比較大的,是日本和德國,還有英法。前期的中華民國,無論是孫中山還是袁世凱,其主要的靠山是日本,後來還有俄國,在一次大戰期間,北洋軍閥靠的是英法;黃埔軍校期間,孫中山和蔣介石靠的是俄國的幫助,後期的蔣介石主要靠德國,在日美太平洋戰爭開始後,蔣介石才開始靠攏美國。


美國的經濟,在1890年代已經是世界第一,但在政治和軍事上,還不是。但到了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英國法國開始衰落,美國開始崛起,而同時崛起的還有德國,俄國(蘇聯)和日本。在918事件以後,中國的東北被日本占領,但中國在國際上得不到任何的同情,包括美國。美國在那個時候,是支持日本的,美國在1930年代到1940年代,對日本有大量的貸款,還有石油,橡膠,廢鋼鐵的出口等等,非常多的支援。因此,那個時候,美國應該說,是中國的反面,說是敵人也可以。到1937年,中日戰爭全面打響,那個時候,支援中國的是德國,而不是美國。蔣介石在1930年代從德國買了很多的武器裝備,有幾十個德械師,國軍中,一直有德國的軍事顧問,德國那個時候,還對中日關係進行了調節,而美國那個時候,是站在日本一邊的。日本那個時候,之所以要與德國聯盟,組成軸心國,就是為了瓦解中國和德國的關係,孤立中國,同時也是為了瓦解德國與蘇聯的關係。


日本的合縱連橫成功了,德國保持中立,蔣介石無法從德國繼續購買武器和其他資源。這個時候,因為德國與蘇聯搞了一個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日本在諾門坎又大敗了,所以日本開始由北進轉向了南進,日本的南進戰略,開始與美國和英國在東南亞的利益相衝突,這個時候,美國才開始與中國靠的近了。美國減低了對日本的石油和廢鋼鐵的出口,美國對日本的石油禁運,是在1941年,非常晚了,最後導致日本偷襲珍珠港,日美戰爭開始。(參見筆者的《美日為什麼會發生太平洋戰爭》)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軍隊橫掃東南亞,打的美國和英國軍隊狼狽逃跑,不堪一擊,美國這個時候才發現中國軍隊還是很能打的,因為中國已經從1937-1941這四年中,在幾乎沒有什麼外援的情況下,獨自與日軍進行了幾十次大的會戰,還可以頂住日軍,將戰線保持在長沙武漢西安一線,而美軍那個時候,是完全不行,根本頂不住日軍。於是,美國人才開始重視蔣介石政府,開始援助中國的抗戰,其目的,也無非是讓中國軍隊牽制住更多的日軍,好減輕美軍的壓力。中國遠征軍出戰,就是為了解救東南亞的英軍和打通滇緬公路。


對於第二階段的中美關係,也有兩個觀點,右派觀點:美國在二次大戰時,對中國的援助是非常大的,沒有美國,中國早完了,中國應該對美國感恩戴德。左派觀點,美國在二次大戰對中國的援助是出於自己的利益,美國在前期抗戰的時候,其實是日本的幫凶,是支援日本的,後來才出於自己的利益,幫助了蔣介石政府,而中國人抗戰的勝利,是靠自己,因為在前面四年的抗戰中,中國人是靠自己的力量頂住了日軍,而不是靠的美國,中美之間是互相幫助,談不上美國單方面幫助中國,各自都為了自己的利益。


第三階段的中美關係,中國成為了共和國,美國成為了冷戰格局兩極中的一極。第二次世界大戰,是美國和蘇聯聯手打敗了德國和日本的聯盟,四個國家都是新興國家。中國本來不是特別重要,因為中國的力量有限,但在東亞,中國還是美國對付日本的好幫手,中國也消滅了日本一百多萬的軍隊,日軍死在中國軍人手中的人數達42萬人,僅次於美國。但二戰結束後,發生了一個大的變化,就是共產黨在中國得手,蔣介石被趕到一個小島上去了,而中國又倒向了蘇聯。


美國那個時候,非常想拉住中國,因此在中國內戰的時候,是站在蔣一邊的,因為那個時候沒有人認為中共會勝利,連毛都不那麼樂觀,而蘇聯在中國內戰的時候,因為有一個《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的限制,不敢明面上支援中共,只是暗地裡支援一下,也非常有限。美國和中共的關係,在抗戰的時候,本來也還好,美國那個時候非常現實,與老牌共產國家蘇聯都可以聯盟,何況與小小的中共?而國民黨那個時候,非常的腐敗,因此美國有一個時期,恨不得將援華物資的一部分分給中共軍隊。但在國共內戰的時候,美國因為站在執政府國民黨一邊,因此與中共的關係就比較的僵了。那個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據最近解密的文件看,司徒雷登完全是地道的美國人,對中國談不上什麼友好,雖然是在中國出生的。司徒雷登有幾個計劃,其中一個是肢解中國,希望中國分裂成幾大塊,包括西藏分裂出去,都是司徒雷登的計劃之一。司徒雷登是美國人,站在美國的立場上看,肢解中國對美國有利,無可厚非。劃江而治,中國分為南北朝,也是司徒雷登的計劃之一。


毛對司徒雷登看的很清楚,對美國政府的做法也看的很清,因此毛開始了向蘇聯一邊倒的戰略,並親自寫了《別了,司徒雷登》,作為對美國政策的回應。毛倒向蘇聯,無論從大的戰略和地緣政治而言,都沒有什麼大錯。蘇聯與美國在二戰以後,實力相當,中國可以從蘇聯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一切。後來的歷史證明,也的確如此。


朝鮮戰爭的爆發,中國本來不希望那麼快,中國是希望在中國解放台灣以後,可是金日成先動手了。而美國的反應也非常的快,立即派第七艦隊封鎖了台灣海峽,美國的安保線,本來沒有包括台灣,現在美國將安保線向前移動了,致使中國無法實現統一台灣的夢想,那個時候,粟裕已經準備好了,以當時國共雙方的實力對比,共產黨是非常可能拿下台灣的。因此,毛也就在後期,出兵抗美援朝了。


朝鮮戰爭打了三年,雙方損失慘重,中國軍隊與聯合國軍的傷亡比幾乎一樣,中美雙方都認為自己取勝。而且,中美都沒有互相宣戰,中國軍隊是打着志願軍的旗號的。對於朝鮮戰爭,也有兩派的觀點,右派觀點:中國在朝鮮戰爭中一無所獲,損失很大,並徹底與美國搞僵,以至於在後來,中國遭受美國和西方的圍堵,中國的經濟利益受到損害,改革開放推遲了30年。而且,美國還是非常的仁慈,如果美國與中國全面開戰,扔10原子彈,中國就玩完了。左派觀點:中國在朝鮮戰爭中所獲很大,擋住了美國和西方的勢頭,穩定了國內的秩序,用外戰將國民團結起來,同時得到蘇聯的援助,為中國後來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蘇聯大力支援中國搞工業化和軍事工業化,都是來自一邊倒的政策和朝鮮戰爭。而且,美國根本不可能與中國打全面戰爭,因為中國後面有蘇聯,毛的判斷非常正確。中國軍隊打出了威風,中國的國際地位上升,洗刷了百年被西方列強隨意欺負的恥辱。(參見筆者的《如何評價朝鮮戰爭》)


中美關係的第四階段,改革開放。共和國中國開始轉向西方和美國,並不是從鄧小平的改革開放開始的,而是肇始於毛。中國與蘇聯在60年代,開始了論戰,關係是越來越不好,最後在1969年,中蘇在珍寶島兵戎相見,打了起來。而蘇聯是超級大國,中國的力量當然比蘇聯要小,但中國也不怕蘇聯,何況中國已經有了核武器。毛採用乾坤大挪移的辦法,將中國轉向了美國和西方。美國樂得中國的轉向,因為可以用中國來牽制蘇聯。於是有了1972年的尼克松訪華。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鄧小平去了美國,然後打了對越自衛反擊戰。1979-1989,中美開始了蜜月期。後來的二十年,中美關係雖然有波折,但總的來說還是可以,有斗有和,雙方非常了解對方。到如今,中美關係還是那樣,有驚險,有和好。而中國的國力持續上升,現在達到第二,僅次於美國。中美關係,也從微不足道,演變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關係,影響全世界。


縱觀中美在近代170年的的歷史中,其關係從開始的不平等關係,到後來的合作,再到後來的爭鬥,再到後來的和好與互補,總的方面是向好的方向發展,這是主流。希望中美關係能夠繼續發展,中國也可以順利的和平崛起。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0: 毛澤東晚年的寵臣:聯絡員毛遠新
2010: 毛澤東晚年的寵臣們系列之二--鷹犬謝富
2009: 中國還有多少人得抑鬱症
2009: 鄧玉嬌——中國“卡秋莎”
2008: 黑鷹,你在哪裡?《未完》
2008: 鼓舞民心和士氣需要煽情;具體打仗幹活
2007: 《大國崛起》的文明崇拜和圖強心態 ZT-
2007: 讓中醫走進白宮的旅美華人醫生田小明Z
2006: 軍政部歷年撥發第十八集團軍及新編第四
2006: 維克斯堡,美國的百年之痛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