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无极
万维读者网 > 史地人物 > 帖子
高伐林: 他走了,留下诚信的标杆
送交者: 高伐林 2011年05月24日14:00:08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在美国那些愤怒和分歧的岁月里,美国人坚信,克朗凯特绝不会欺骗他们。他成为“美国最可信任的人”,在于他秉持媒体人“公正、客观、准确”的操守。他回答CNN主持人拉瑞·金时说过,“我们所有人都有偏见,但我们同样明白,做报道时要摒弃偏见”


◆高伐林


  老高注:昨天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见到中央电视台CCTV最老的新闻主播吕大渝女士,她现在住在美国的马里兰,我问她:现在中国央视荧屏上当红的新闻主播,都是您的孙子孙女辈了吧?她一笑:可不是嘛。
  我对她并不熟悉,因为虽然央视于1958年开播(当时叫北京电视台,1978年5月1日才改为现名),我们家买第一台黑白电视,却是“文革”中的1974年。而那时我当冶金工人,吃住在工厂,很少回家,更极少看电视,当然也就不认识她。我看电视多起来,是在十年后的八十年代中期,那时还比较幼稚,没弄明白“新闻联播”这个节目的观众群是谁,每天晚上七点,也傻乎乎地拧开电视(还必定让五六岁的女儿坐在旁边,让她也了解“天下大事”——这有点像“五道杠”黄艺博的父亲了),这样也就看熟了荧屏上主播新闻联播的当红花旦、小生:邢质斌、杜宪、李瑞英、罗京、薛飞……“六四”后杜宪和薛飞没了踪影。
  昨天这个一面之识,让我也想起我九十年代初看美国电视,最熟悉的几张脸,就是几大电视网的王牌:NBC的汤姆·布鲁考,CBS的丹·拉瑟,ABC的彼得·简宁斯……当然,还有CNN的拉瑞·金。
  从来没有看过沃尔特·克朗凯特,却老是听说(包括上述几位王牌也常常满带崇敬地提起)这个名字。直到2009年,各大媒体都大幅报道克朗凯特的死讯,这才着意对他做了一番了解,给中国一家媒体写了如下文章。
  这些人,与中国的新闻主播当然不是一回事,中国那些人,只是准时在屏幕上露面念稿子而已,其水平高低,主要体现在念得字正腔圆、不念别字、不打磕巴上。美国这些主播们,才是真正的新闻节目的主持人。而从播音员到主持人的转变,正是打沃尔特·克朗凯特开始。


  对于92岁的电视主持人沃尔特·克朗凯特去世的消息,美国不少民众的反应是吃了一惊:“他刚刚去世啊?我还以为……”
  也难怪,克朗凯特这个名字睽违已久,早在28年前他就从电视新闻节目上消失,连同他那句数十年如一日的结束语“事情就是如此”(And that's the way it is)。


沃尔特·克朗凯特

在巅峰时期激流勇退

  克朗凯特最后一次在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播报晚间新闻,是1981年3月6日。
  当时,他的节目每天都吸引约1800万个家庭观看。此前六个星期,克朗凯特的生涯达到顶峰——荣获了美国平民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这位未满65岁的电视皇帝居然毫不恋栈,本身就是个重大新闻,吸引了3600万户观看。观众们不愿相信,这个每天定时出现在客厅的荧屏上、用奥巴马总统的话来说“成了家庭一员”的克朗凯特,真的从他们的生活中告辞。《新共和》杂志一篇评论说,这简直“像把乔治·华盛顿的头像从一美元的钞票上撤下来”。
  1916年11月4日,克朗凯特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圣约瑟夫市,后来因为父亲在德州大学牙医学院任职,全家搬到休斯顿。当他还在上中学时,读到了一个外国记者探险的故事,便立志当记者。在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念书时,克朗凯特就一只脚踏进了新闻界:被聘任为《休斯顿邮报》兼职校园记者、一家广播电台的体育节目主持人,两年后他索性退了学。
  此后,克朗凯特在美国西部的地方新闻媒体转悠了几年,积累经验和名气。他被合众国际社聘用后,1942年被派往伦敦任随军记者,挖到了自己的新闻“富矿”:诺曼底登陆、“凸出部战役”突围、纽伦堡审判……1946到1948年,他担任了合众国际社驻莫斯科首席记者,和苏联人一样经历了饥饿,在冷战的第一线,目睹了整个地球从反法西斯战争转向东西两个集团的对峙。

把“播音员”变成“主持人”

  克朗凯特平生最英明的一次选择,是1950年离开报纸、通讯社,转行到CBS,进入电视这个当时的“朝阳媒体”:随着电视成为大多数美国人时事信息的主要渠道,他也推开了自己的黄金岁月的门扉。
  最初他主持一档普及历史知识的专题节目“你就在那儿”。这个节目每次报道一个重大事件,带领观众前往凯撒之死、购买路易斯安那、圣女贞德走向火刑柱、伽利略审判等等历史现场。
  当时CBS高管们认为电视新闻带不来大把广告,并没把电视产业的重点放在新闻上。然而早在1952年,克朗凯特就预测电视有一天会主宰美国政治。1962年,CBS动员克朗凯特担任晚间新闻主持人,克朗凯特就此提出要求,强调这是档新闻节目而不是娱乐节目,所以,他不仅要当主持人,而且还要当主编。
  那时,美国三大电视网的晚间新闻都只有15分钟,这么短的时间,顶多只能概述一天时事要闻。1963年9月2日,克朗凯特用对肯尼迪总统的重头采访,第一次将CBS晚间新闻延长到半小时,翻开了电视新闻新的一页。CBS的竞争对手,NBC(国家广播公司)和ABC(美国广播公司)随后跟进,将新闻节目延长为半小时。
  克朗凯特并不是电视新闻主播的开山元老,却是名气最大的一位,他实现了“播音员”(broadcaster)向“主持人”(anchorman)角色的转变——CBS发明“anchorman”一词,“anchor”既有接力赛最后一棒之意,也指泊船用的锚。克朗凯特主持的CBS晚间新闻,在收视率上由排在NBC王牌“亨特利-布林克利报道”节目之后的老二,最终跃居业界“大哥大”,一直称霸到他退休。更重要的是,他以自己的实践,树立了新闻主播的职业规范,以致于这个职位与他合而为一,在瑞典,主持人就被称为“Kronkiters”,在荷兰则被叫作“Cronkiters”,都源于他的名字。
  要历数克朗凯特那近20年播报的新闻,等于历数美国和世界大事记和名人录:越南战争、赫鲁晓夫访美、美苏导弹危机、肯尼迪遇刺、黑人暴动、马丁·路德·金遇刺、水门丑闻、伊朗人质危机、太空竞争和登月成功……
  那时的美国在几乎所有议题上都陷于四分五裂,观众最乐意倾听的,却是电视上这位满腹经纶的“沃尔特叔叔”指点江山。他在镜头中叼着烟管,有时穿着拖鞋,语调轻松,却蕴含着不容置疑的权威。

他树立了“黄金标准”

  1963年11月22日,CBS电视突然卡断了正在播出的肥皂剧《世界在转变》——克朗凯特第一个报道了肯尼迪总统在达拉斯遇刺。
  整个美国几乎停摆,民众只盯着电视屏幕。整整三天,三大新闻网没有报道其它任何消息,没有插播任何商业广告,只有关于总统从遇刺到下葬的一切。
  克朗凯特的主播风格一贯是冷静从容,远远避开煽情,也从不故作惊人之语。只有屈指可数的几次他控制不住感情。这次报导,他一连六七个小时坚守在主播台上。只是在念出“肯尼迪总统于下午一点死亡……”之后停顿了片刻,摘下黑框眼镜,擦拭一下眼角,抑制住呜咽,又继续用平稳的语调报道宣誓为总统的约翰逊的行踪。这个镜头长久地铭刻在观众的脑海里。从此他们便无条件信任他,接受他报出的任何消息,无论是好是坏。
  克朗凯特获得无数奖杯奖状,事过多年后都无人提起,唯独一项荣誉是任何关于他的新闻必然要提的,就是他被称为“美国最可信任的人”(The Most Trusted Man in America)。1972年一次民意测验,克朗凯特在“美国最受信任的公众人物”中排名第一,排在总统与副总统之前;1974年,他又当选为“最可信的电视新闻主持人”。1980年,一项针对家庭主妇的调查显示,在最值得信赖的公众人物中,克朗凯特独占鳌头,获得40%选票,第二位的教皇得票为26%。
  “百尺高台,始于累土。”克朗凯特独家拥有的高公信力指数,是在几十年中由认真、客观地播报一条又一条新闻而积累起来的。
  克朗凯特说过,“一个好记者只有一件事要做——说出真相。”从他读高中时为校报当体育编辑起,他就发现在记者与读者之间存在一种严肃的契约,萌发了新闻人必须做到“准确和诚实”这一信念。为了电视屏幕上的半小时,他要从早到晚地忙上一天,给消息来源打电话,督促下属查证,与编辑一起商量报道角度……有时坐上主播台即将开播了,他还向编辑提出质疑,催着核实某个人名或数据。
  另一个让他失态的时刻,是1969年7月20日报道人类登月。克朗凯特一贯对太空探险心驰神往,他妻子曾回忆道:“他在晚上一直盯着星空,唠叨‘我必须到那儿’。”他追踪报道冷战背景下的人类各项太空进展。阿姆斯特朗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使他面对摄像机不像一个老练的主播,而像个狂喜的孩子,搓着双手不停地惊呼:“人类登上月球了!……哦,天哪!……他们坐在月亮上!……我的上帝!”
  接下来30小时里,他做了27小时节目,使他获得“老铁裤(old ironpant)”的绰号。后来他获得一块月球岩石,是太空总署以外唯一得到这份珍贵礼物的人。
  他漫长主播生涯中自己最得意的事,当属促成才上任4个月的埃及总统萨达特访问以色列。那时,中东仍像火药桶般一触即发。克朗凯特在八十大寿前出版的自传“A Reporter's Life”(有中文版《记者生涯》)中,回忆在尼罗河畔专访萨达特的重要一刻:“那天下午很热,但采访不温不火。萨达特单调地陈述着他的愿望和为埃及未来设计的各项计划,而我挣扎着使自己保持清醒。突然,他让我为之一震:我确信听到他说他准备前往以色列首都。是的,他向我确认……”这是一个破天荒的信息。克朗凯特立即开通开罗和以色列之间的联系,并与萨达特同机前往,参加他与以色列总理贝京的历史性会晤,最终导致以、埃相互承认。
  “披头士”之所以能走红全球,克朗凯特也有一分功劳:1963年12月10日,是他第一个在美国电视上介绍了这个英国演唱组。
  克朗凯特成为“美国最可信任的人”,不是因为他目击甚至播报了重大事件,这些事件,毕竟同代媒体人都同样经历了;而在于他秉持媒体人“公正、客观、准确”的操守。他在回答CNN主持人拉瑞·金的问题时,就很明确地说过,“我们所有人都有偏见,但我们同样明白,做报道时要摒弃偏见”。美国公共广播公司在为克朗凯特所做的专题片中说:“在那些愤怒和分歧的岁月里,美国人坚信,克朗凯特绝不会欺骗他们”,他尽其所能讲出了真相。
  正如多年任克朗凯特制作人的堂·修伊特所说,他为新闻人树立了“黄金标准”。这个标准使后起的丹·拉瑟、汤姆·布鲁考、拉瑞·金等等大牌主播,终其一生都不敢自夸企及。

天变,道亦不变

  克朗凯特从1964到1967年,一直批评白宫的越南政策。1968年,克朗凯特为获得第一手消息去了东南亚。回来后他播报说:“美国领导人的乐观主义屡屡令我们失望,对于他们在乌云中发现的银光,我们再也不会相信,现在可以更肯定的是,越南的血战将以僵局告终。”
  时任约翰逊总统的助手比尔·莫耶回忆,约翰逊看完节目后,关掉电视机,沮丧地说,“如果我失去克朗凯特,我就失去了美国的多数。”(If I've lost Cronkite, I've lost middle America)人们相信,克朗凯特这档节目最早宣告了约翰逊越战决策的失败,成为美国舆论的转折点,促使约翰逊加快了从越南撤军的决定。克朗凯特曾说:这是他说出的最大真相,“我所做的反越战报道,加速结束了这场战争——这是我最为自豪的事情。”
  1972年10月,“水门事件”爆出,克朗凯特打破每条新闻不超过2分钟的常规,用14分钟报道这一最终牵扯总统的丑闻;接下来4天,他每天对这一新闻的报道也长达8分钟,使得成千上万美国电视观众充分了解来龙去脉。
  克朗凯特在自传中回忆,在水门事件中,除了尼克松的副手向CBS老板威廉·佩雷施压,使第二天的报道被迫剪短“这一瑕疵”之外,“我可以说,CBS的管理人员从来没有给晚间新闻节目任何压力,以迎合政治或者商业的需要。”
  可见,克朗凯特坚持讲出真相,是很了不起,但也并不需要超人的勇气。他所处的环境並沒有严酷到说真话可能丢饭碗甚至掉脑袋的危险——不是连总统也只能去设法理解、适应克朗凯特的看法么?
  时代不同了。不仅电视成为明日黄花,更重要的是,精英掌控媒体的局面,正受到民众大批参与、通过博客、手机、Facebook、Twitter自行发布信息的新浪潮冲击。CBS现任总裁西恩·麦克曼斯对记者说,年轻一代的美国人,已经很难了解克朗凯特曾经在电视界和全美国所拥有的巨大影响力;《华盛顿邮报》主笔霍华德·库尔茨也说,今天的美国人再也不会像当年信任克朗凯特那样去信任记者。
  然而克朗凯特追求真相的精神并没有过时。当有人问他对海量信息和新闻权威被弱化怎么看,他言简意赅地说:“没有对真相的追求,再多的信息也只能是没有光亮的隧道。”
  克朗凯特与堪萨斯一家杂志妇女版当编辑的麦斯威尔于1940年3月30日成婚,一起走过了65个春秋,她已经在2005年逝世。他们育有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退休之后的克朗凯特打网球,驾帆船,而最有激情的还是对公共事务发表看法。九旬老人撰写专栏,批评小布什深陷伊拉克战争,批评反毒品策略,呼吁全世界支持京都协定,以应对全球变暖……
  时代潮起潮落,媒体推陈出新,但是这样的标杆穿过了岁月的风沙,“在一个动荡世界里发出坚定的声音”(奥巴马语)。
  (写于2009年)


  相关文章:

  报税死线的挣扎:山姆大叔“万税”(上)

  不敢逃税敢避税:山姆大叔“万税”(下)

  美国两党的减税之争为何不可开交

  “风水”轮流转,如今到洋家

  九级地震若在身边爆发——美国佬救灾记

  人到九旬,可以做出什么贡献?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0: 老东北人回忆苏联红军在东北的阴谋与暴
2010: 外蒙古正式独立出去的确切时间表/毛泽
2009: 卢武铉的死, 再次证明资本主义的民主
2009: 胡适的“五鬼闹中华”中的一鬼指的就是
2008: 汶川地震:祸起龙门山断裂带
2008: 众志成城,尧舜禹汤,奥巴马及其他
2006: 北京申奥“一票之谜”:台湾代表曾为北
2006: 评毛之功过-还原一个真实的毛泽东 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