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十年时期的工业发展和《首都計劃》(多图) |
送交者: LuZhiShen 2011年07月14日08:34:14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
黄金十年时期的工业发展和《首都計劃》(多图) 黄金十年时期的重工业和钢铁工业发展 1930年-1936年間,中國工業成長率達7.7%以上。1931年至1936年间,中国工业成长率平均高达9.3%。社會經濟狀況也呈現蓬勃發展的趨勢。相較於其他現代化國家的經濟大蕭條,中國工農業產值達到了清朝末期、民國肇建以來的最高水準。其中,最顯著的工業成長分別為中國電力工業、煤炭工業及鋼鐵工業。除此,就農業方面,以鄉村自治、合作社和平民教育為三大主體的鄉村建設,提供廣大的原物料與食物,並開始享受到市場整合的現代經濟制度。 此階段中國經濟雖在國有化及私有資本化的歷程頗有弊端[註 3],然而在中央掌控金融主導權與輕工業逐漸成形鼓舞下,中國已進入工業化的起端,並以官僚資本及引進新組織新技術等方式,徹底改善中國既有經濟規模,擴大經濟成果。 大陸學者黃漢民通 过对1930年代中国工业产值发展趋势的分析,指出虽然1930年代前期中国的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但中国工业生产的总趋势却仍在跌宕起伏中继续有所 发展,并在1936年达到了近代历史上最好水平,例如發轫於1920年代的针织、丝织、染织、印染、毛纺织等工业都有長足發展,而且又產生了一批新兴行 业,如电器用具工业、电机工业、染料工业、酒精工业、酸碱工业等等,新興行業又促進了工業部門結構調整。此外產品種類增多,產品結構也起著變化,部份国貨 产品開始替代了进口外貨。其次,工业地区分布也在在扩大,工业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都有较大提高了[註 4]。 十年建國時期中國重化工業建設,主要以國防工業為核心。具體工作则是由资源委员会进行的。1935年4月,国防设计委员会与兵工署资源司合并,改称为“资源委员会”,隶属于军事委员会。资源委员会的主要任务就是创办与国防有关的工矿企业。从此,资源委员会也担负了整个国家的重工业建设任务,这就表明以后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明显地具有作为战时国防体制的一个环节的性质。1936年3月,资源委员会根据国防需要和可能的经济能力,拟定了一项重工业建设计划,预定于三年之内,在中部的湘、鄂、赣等内地建设与国防需要直接相关的重工业和矿业,奠定中国冶金、燃料、化学、机器及电器工业的基础[註 5]。 资源委员会于1936年3月制订了一项重工业发展计划。该计划要求5年内投资2亿7千余万元,兴建钢铁、有色冶金、机械、电力、电器、化工、燃料等工业的30余座大、中型厂矿。并制定了尽量利用外国资本,引进国外技术的方针。 1936年,在湖南湘潭下摄司筹建重工业基地,共购地10022.5亩建设中央钢铁厂、中央机器制造厂、中央电工器材厂以及为其服务的湘江电厂,其中4083.54亩为中央机器制造厂和中央电工器材厂用地,钢铁厂占地5938.97亩[2]。并兴办湘潭煤矿、四川龙溪河水电厂等二十余家重工业厂矿。 由于国民政府的重视与推动,上述重工業及廠礦,有的已建成投产,有的进入筹备阶段。在冶金工业方面已建成的有中央钢铁厂(民國時期,冠名中央鋼鐵廠的鋼鐵工業企業有二,一為實業部主持的馬鞍山中央鋼鐵廠,一為資源委員會主持的湘潭中央鋼鐵廠.關于湘潭中央鋼鐵廠)、 湖南茶陵铁厂、湖北灵乡铁矿、江西钨铁厂、四川彭县铜矿、湖北大冶、阳新铜矿、中央炼铜厂、重庆临时炼铜厂、湖南水口山铅锌矿、云南锡矿、青海金矿、四川 金矿等;在燃料工业方面,有江西高坑煤矿、天河煤矿、湖南湘潭煤矿、河南禹县煤矿、四川巴县、达县石油矿等;在化学工业方面,有氨气工厂及无水酒精厂等; 正在筹备举办中的有中央机器制造厂、湖南湘潭飞机发动机厂、中央电工器材厂、中央无线电机制造厂、中央电瓷制造厂、四川长寿水电厂等等。1937年,这些 工厂的产品产量为电力153.3万度,煤2万吨,净钨砂11926吨,锑14597吨,精铜9吨,铁砂6313吨,电讯机425具。这些厂矿的建成和投 产,奠定了战时国防工业的基础。因为资源委员会设立的这些厂矿大多是当时国内没有或非常缺乏的行业,不少与国防建设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如钢铁工业、飞机 制造业、电工电料业、化学工业、钨、锑等矿产业[參 1]。 抗战开始后,资源委员会兴办的已运转的各个重工業机器设备,有不少都拆迁到大后方,成为当地工业生产的骨干企业,这不仅提高了大后方的工业水平,开始扭转中国长期以来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和地区经济的严重不平衡的状况,而且继续为直接支持抗战提供有力的物质保证。 不過在這段期間,晚清時候建設的漢陽鋼鐵廠在北洋政府統治時期年鋼產量穩定在5萬噸,該廠於1925年停止生產,國民政府統治十餘年間始終沒有恢復生產,惹起爭議。不過有論者指漢陽鋼鐵廠自1925年起十多年未能恢復生產可能跟它自1904年起長期向日資舉債終致日資所入侵有關。另外當時中國炼鋼水平及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國際鋼鐵價下滑也是重要因素。[參 2][參 3][註 6][參 4] 这一事实现常被某些人用来贬低黄金十年时期的钢铁工业。其实真正的原因在于汉冶萍当时实际已经破产。全漢昇先生在他的"漢冶萍公司史略"中指出,民國成立以來,內亂時發,漢陽鐡廠每每爐毀敷停,萍鄉煤礦常因戰事停工,大冶鐡礦屢被迫向地方政府捐款。此外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鋼鐵價格暴跌,漢冶萍公司走向衰落。1919年漢陽鐵廠1、2號高爐停產,1921年北洋政府改變鋼軌標準,造成漢陽鐵廠近5萬噸 鋼軌無銷路。至此漢陽鐵廠鍊鋼部分全部停產,並日趨衰落。 首都計劃 1927年,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同年10月完成北伐,中華民國進入訓政時期。「訓政肇端,首重建設,矧在首都,四方是則」。國民政府命令「辦理國都 設計事宜」,而計劃中的首都要求「不僅需要現代化的建築安置政府辦公,而且需要新的街道、供水、交通設施、公園、林蔭道以及其他與20世紀城市相關的設 施」。1928年11月1日,南京國都設計技術專員辦事處成立。林逸民任處長,主要負責管理。顧問為來自美國的亨利·墨菲與古力治(Ernest P.Goodrich),主要負責規劃工作。呂彥直亦有參與規劃,但他於辦事處成立後4個月後病逝,留有《規劃首都都市區圖案大綱草案》。 *1928年重建的石鼓路天主教堂 《首 都計劃》將南京劃為6個區域。中央政治區位於中山門外紫金山南麓,市級行政區在傅厚崗地區,工業區在長江兩岸及下關的港口區,主幹道兩側地區和新街口、明 故宮附近為商業區,文教區在鼓樓及五臺山一帶,住宅區分3個等級,居住了2/3人口的城南明清風格的老區被完整保留,在城北山西路一帶又另設高級住宅區。 《首 都計劃》對建築形式作了明確規定:要以「中國固有之形式」,提出「本諸歐美科學之原則」、「吾國美術之優點」的原則,宏觀規劃鑒於歐美,微觀建築形式採用 中國傳統建築。城市佈局「同心圓式四面平均開展,漸成圓形之勢」,避免呈「狹長之形」,以避免「一部過於繁榮,一部過於零亂」。道路系統以美國矩形路網為 道路規劃的理想方案。引進了林蔭大道、環城大道、環型放射道路等新的規劃概念與內容,規定中央政治區建築當突出古代宮殿優點,商業建築也要具備中國特色, 「總之,國都建築,其應採用中國款式,可無疑義。」 對 於首都規劃採用「中國固有之形式」的原因,《首都計劃》解釋為:「所以發揚光大本國固有之文化也」、「顏色之配用最為悅目也」、「光線空氣最為充足也」、 「具有伸縮之作用利於分期建造也」。其實,最為根本的原因就是發揚本國傳統文化:「一國必有一國之文化,中國為世界最古國家之一,數千多年,皆以文化國家 見稱於世界。……國都為全國文化薈萃之區,不能不藉此表現,一方以觀外人之耳目,一方以策國民之興奮也。」 *下關首都電廠今貌 呂 彥直對於首都建築採用「中國固有之形式」,在《規劃首都都市區圖案大綱草案》中寫道:「彼宮殿之輝煌,不過帝王表示尊嚴,恣其優遊用,且靡費國幣,而森嚴 謹密,徒使一人之享受。今者國體更新,治理異於昔時,其應用之公共建築,為吾民建設精神之主要的表示,必當採用中國特有指建築式,加以詳密之研究,以藝術 思想設圖案,用科學原理行構造,然後中國之建築,乃可作進步之發展,……有發揚蹈厲之精神,必須有雄偉莊嚴之形式,有燦爛綺麗之形式,而後有尚武進取之精 神,故國府建築之圖案,實民國建設上關係至大之一端,亦吾人對於世界文化上所應有之貢獻也。」 《首都計劃》實施之後,陸續在南京建成了一系列當時頗為現代化的公共設施,重要的包括: www. 1927年始建明故宮機場,1929年擴建後開通民航 1929年,作為全城的中軸線,從下關中山碼頭,穿過市中心,再向東到中山門全長12公里的迎陵大道建成。同年,南京第一座鋼筋混凝土結構的中山橋在下關惠民河上竣工。 1930年,為解決首都客貨哌力壓力,重建下關火車站 1931年,建成環島結構的新街口廣場和當時遠東最大的體育場——中央體育場。同年,京杭國道建成通車,並與此同時啟動了以南京為中心全國公路網建設。 1933年,首都水廠建成。同年,下關、浦口之間連接滬寧、津浦鐵路的火車輪渡通航 1936年,中山碼頭及其附設車站歷時6年竣工。 1936年至1937年,首都電廠自主設計的兩台1萬千瓦汽輪機組相繼建成發電。 1949 年,中華民國政府遷離南京,南京不再作為首都,但國民政府的大量建設,至今仍然在為南京市民服務。而《首都計劃》的制定及其實施,為中國近代社會城市化進 程的典範,意義迄今不衰。中華民國定都南京期間,遺留優秀大量市政建設與現代化建築,包括中山陵、國民大會堂、金陵女子大學、新街口商業圈等多處。 *中山陵 中山陵 中山陵是中華民國國父、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的陵墓,位於江蘇省南京市東郊紫金山南麓,西鄰明孝陵,東毗靈谷寺。1926年1月動工興建,1929年6月1日舉行奉安大典,1931年全部建成。 整 個墓區平面如鐸形,取「木鐸警世」之意。鐘頂為山下半月形廣場,廣場南端的鼎台(現改為孫中山的立像)為鐘紐,鍾錘就是半球形的墓室。「鼎」在古代是權力 的象徵,因此整個大鐘乃含「喚起民眾,以建民國」之意。陵坐北朝南,傍山而築,由南往北沿中軸線逐漸升高,依次為廣場、石坊、墓道、陵門、碑亭、祭堂、墓 室。整個陵墓的都用的是青色的琉璃瓦,青色以象徵青天,也符合中華民國國旗的顏色——青天白日滿地紅。青天象徵中華民族光明磊落、崇高偉大的人格和志氣。 青色琉璃瓦乃含天下為公之意,以此來顯示孫中山先生為國為民的博大胸懷。從牌坊到祭堂,共有石階392級,8個平台,落差73米。392級石階象徵當時中 華民國人口3億9千200萬。陵墓入口處有高大的花崗石三門牌坊,上有孫中山手書的「博愛」兩個金字。石坊後是長達375米、寬40米的墓道。前行為陵 門,它以青色的琉璃瓦為頂,門額上為孫中山的手跡「天下為公」四個大字。 *國民大會堂 國民大會堂 國民大會堂位於中國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長江路264號(現地址),坐北朝南,鋼筋水泥結構,地上4層,建築面積5100平方米,建成於1936年。 民 國24年(1935年)9月,國民黨中央通過了決議,批准在首都建造國民大會堂。按孔祥熙等5人的提議,國民大會堂可由建造國立戲劇音樂院和美術陳列館來 兼用,建成後既可作劇場,又可作會場,一舉兩得。國立戲劇音樂院和美術陳列館籌委會公開招標。經籌委會評定,設計方案以公利工程司奚福泉建築師的為首選, 關頌聲、趙深的設計方案分列第二三名。11月20日,舉行當眾開標,上海陸根記營造廠中標營造。設計者是奚福泉,督造者是陶記工程事務所李宗侃。民國25 年(1936年)5月5日,大會堂建成。建成後同時作為國立戲劇音樂院使用。 建 築立面中部高聳,兩側對稱展開,強調豎線條,體塊簡潔,頗具現代感;而在檐口、門窗、雨棚和門廳均作簡化的中國傳統圖案處理。內部音響效果較好。會堂內設 有3400多個座位,配備有自動表決器和譯音裝置。其他當時的先進設備,如冷暖氣等一應俱全。與國民大會堂一牆之隔,還建成了國立美術館,兩者風格一致, 渾然一體。 *金陵女子大學舊址 金陵女子大學 金 陵女子大學是中國第一所女子大學。1913年,美國教會美北長老會、美以美會、監理會、美北浸禮會和基督會決定在長江流域聯合創辦一所女子大學,11月 13日,組成校董會,選定南京為校址所在地。1915年,金陵女子大學在南京東南繡花巷李鴻章花園舊址開學。首任校長德本康夫人(Mrs Laurence Thurston)。 隨園金 陵女子大學建築群由美國建築師亨利·墨菲規劃設計,中國建築師呂彥直設計,陳明記營造廠承建。1922年開工建設,到1923年校舍落成,金女大遷入,此 時完成了7幢宮殿式的建築。1934年,建造了圖書館、大禮堂。隨園按東西向的軸線對稱佈局,入口採用林蔭道加強空間的縱深感,主體建築物以大草坪為中 心,對稱布置,100號樓後面設計了1個以人工湖為中心的花園,中軸線的西端結束於丘陵(西山)制高點的中式樓閣。建築造型採用中國傳統宮殿式建築風格, 建築材料和結構採用西方鋼筋混凝上結構,建築物之間以中國古典式外廊相連接,為中西合璧的東方建築群,被稱為「東方最美麗的校園」。 *金陵大學北大樓 *鳥瞰中山陵 *中山碼頭現狀 *中央研究院大門 *中央飯店 *東南大學大禮堂 |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10: | 艾畦: 抚民以宽,除其邪虐 | |
2010: | 向lesson提问:毛泽东是否、如何教导他 | |
2009: | 古代日本惩罚女犯人12大变态酷刑 | |
2009: | 泰国人妖皇后亲密私照 | |
2008: | 人类历史是骗局 | |
2008: | 秦河:中山陵的尴尬 | |
2006: | History of the Flying Tigers Part I | |
2006: | 中流砥柱在抗战爆发前的六年里都干了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