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吳三桂創立天地會 孫中山使用天地會zt
送交者: signal 2012年01月28日01:20:05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吳三桂創立天地會 孫中山使用天地會


            清廷嚴禁秘密結社的活動,在清律中有明文規定。天地會是洪門對外的習稱。以拜天為父拜地為母得名。衍生出乾坤會、添弟會、三點會、三合會、哥老會、八卦會、圈子會、漢流(留)會等,據載有五十多種名稱。以“順天行道”,“剃除貪官”及“爭天奪國”為口號。天地會並無固定的教義與崇拜對象,但有嚴格的會規,後發展為三十六誓,要求會眾忠於誓言,嚴守秘密。以反清復明,順天行道,劫富濟貧等口號,其成員最初多為農民或由破產農民轉化而成的小手工業者、小商販  、水陸交通沿線的運輸工人及其他沒有固定職業的江湖流浪者。以後成分日益複雜,但仍以下層窮苦人民為主。


            吳三桂創立天地會


            清代官方文獻諱言盟誓,偽造稱臣,對吳三桂史事有重大篡改。吳三桂《上康熙皇帝書》第一句話就說“三桂實非反也”,揭露清朝得國非正,背了三十年的歸順屈節黑鍋方才一吐苦水。但清廷以嚴刑峻法阻止《反清檄文》和《吳三桂奏章》的流傳,曠世疑案石沉大海,直至今天還須後人據以辯白。

            吳三桂在多方面為準備反清做出部署,在經濟上,“承桂關巾,籠鹽井金銅礦之利,厚自封殖;通使達賴喇嘛,互市北勝州;貨財允溢,貸諸富賈,謂之潛本。”在政治上,“所轄文武將吏,選用白擅”。在軍事上,“擇諸將子弟、四方賓客與肄武薪,謂以儲將帥之選,以時訓練。”在撤藩公開反清以前,吳三桂幕下人士已經研究當前形勢,提出起事規劃。聯絡天下群士,設濟困苦民心,陰謀圖就,訓練士卒,預備器械,各省埋伏兵馬,料理齊楚,以鼓舞人心,密約動期。 

            天地會(洪門)會書中保留了吳三桂黨羽參與創始的記載:哥老會系統的《民國幫會要錄----陪堂大爺贊江湖原由》.“明末時,崇禎王國運不正,李自成逼明主(命)喪幽冥     吳三桂、洪承疇心懷不忍,龍開文、左文明共起義兵。遵香規立山堂由此而盛,聚會了眾豪傑恢復北京。吳三桂占龍頭,管轄四省,立就了赤龍山西北堂名。”同書《陪堂大爺贊先聖帝王》:“傳至明末開封府,山水香堂才興出。三桂龍頭稱明主,洪承疇把盟證呼,龍開文曾把香長做,左文明坐堂效當初。四大江湖開四路,各立山堂有名目。”稱吳三桂為明主、龍頭,把他尊為哥老會的創始人。

            田林本《天地會文書》:“世有吳公,生三子,英雄難比,蓋世無雙,盛世無良,長日鵬,次日明,三日菊,三人各分去湖廣地道,師尊分兩界之地,眾弟兄分散天下十三省,各招英雄豪傑,結成便是親骨肉。三指相會,開口不離本,出於不離三,方是同門洪脈親。”,吳公   指吳三桂,吳家弟兄分頭到各省招集人士組織天地會。

            天地會會書中若干本質性特點,只有吳三桂黨羽創會說才能得到合理解釋:其一,三指和白色。吳三桂和清軍聯合,共同攻擊李自成農民軍時,“迫於戰期,兵尚未盡剃髮,恐無以辨。夜半,密令軍士以白布裂為三幅,闊如三指,纏之於身以為暗記。然布亦不能猝辦,即以裹足布裂用之,約大清兵見三指布者勿殺。”

            計六奇《明季北略》補加說明:“蓋三數與白色者,取三桂及長白兵縞素之意也”康熙十二年十二月,吳三桂反清,同樣“幟色白,步騎皆以白氈為帽。”“出手不離三”或“出手不離三品指”是洪門會員聯絡手訣,見於全部會書。

            田林本《天地會文書》提及:古雲書曰:天下人治天下,非是一人治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人人皆想吳君為帝,共擊虜人。如時勢一至,汝可一說而合。可見這一帶有道教色彩的稱帝  可以找到吳三桂餘黨的線索。

            胡南山供:乾隆十三年開始反清復明活動的馬朝柱,“拿出一把金劍,一連有紅羅公主四字,一邊有日月二字。”“又說有個幼主姓朱名洪錦,軍師吳承雲,系吳三桂的子孫。”八月十五日興兵,因造器、買硝磺泄密

            道光年間,江南天地會活動益發頻繁。三點會首領保存吳三桂“周四年”札付,設官分職,足以證明黃百幅的三點會屬於吳三桂系統一脈相傳的天地會。

            不僅天地會存在吳三桂黨羽組織天地會的線索,甚至黃天道教和收元教都有吳三桂黨羽活動的痕跡。收元教敬稱吳三桂為“火帝真君”

             
            倫敦不列顛博物院藏本天地會文件抄本《另用通用扇總詩-大八底》是“真入關山金鼓鎮,征西單馬與洪旗”查此詩原為唐代詩人杜甫所作《秋興》,原文為:“直北關山金鼓震,征西車馬羽書馳”會書作者看中“征西”二字。以馮異拜征西大將軍典敵,而吳三桂原為明封平西伯,恰恰可以借用,再加改“車馬羽書馳”為單馬與洪旗,改喻吳三桂的意思益發明顯。據此,會書作者曾有吳三桂黨羽參與。無論在天地會會書的內容和形式上,還是在天地會的實際傳承上,都存在吳三桂黨羽秉承吳三桂意圖,參於組織天地會進行反清事實。


            光緒二十八年,英人Wililan Stanton出版了《三合會或天地會》((The Triad Society or Heaven     and Earth Association))一書,就認為天地會的創立可能和吳三桂的反清起義有關,應該說是很有見地的。
              
            單從名字來拆,吳下有天,桂又兩土,天者天也,地者土也,吳三桂的姓名中確含天地之會


            天地會在清代曾多次發動武裝鬥爭,廣東天地會首領陳開、李文茂在廣西建立大成國、由三路天地會起義軍(首領胡有祿和朱洪音和何賤苟)建立的昇平天國,天地會首領吳凌雲在廣西新寧州起義建立延陵國,廈門小刀會起義﹑上海小刀會起義。太平天國時期,天地會首領洪大全(焦亮)﹑羅大綱等都曾率領會眾參加太平軍。


            辛亥革命時期,天地會及其分支積極參加和支持革命黨人領導的武裝起義。海外的洪門組織,不僅在經費上對革命黨人給予大力支持,而且派人直接回國參加革命。


            辛亥革命領導人之一譚人鳳在《社團改進會意見書》中寫道:“革命(辛亥革命)之成,實種於二百年之洪門會黨”“在運動之初,惟洪門兄弟能守秘密。發動之後,亦惟洪門兄弟能聽指揮。”“人無論遠近,事無論險夷,人人奮勇,個個當先,卒有武昌起義,各省回應,不數月而共和告成,軍隊之功,實亦洪門兄弟之功。”
            ------------------------------------


            1894年夏,28歲的孫中山上書李鴻章要求改革遭拒絕。
            1894年秋,中日甲午戰爭,清軍戰敗。
            1894年冬,二十多個進步華僑,在檀香山聚議成立興中會,宗旨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孫中山草擬《興中會章程》。劉祥任主席、何寬任副主席。孫中山到抵香港,約舊友陳少白、陸皓東、鄭士良籌建興中會分支。
            1895年春,孫中山等與香港輔仁文社的楊衢雲、謝纘泰達成聯合協議,成立興中會總會,楊衢雲任興中會會長


            興中會第一次起義
            1895年秋,興中會聯合天地會準備襲取廣州發動起義,失敗,27歲的陸皓東就義


            1899年4月間陳少白回香港創辦《中國日報》以鼓吹革命;史堅如到長江流域以聯絡會黨;鄭士良在香港設立機關招待會黨。長江流域的天地會會黨和廣東、廣西、福建的天地會會黨合併於興中會。
            1900年1月,楊衢雲辭去興中會會長職務。興中會和三合會、哥老會代表在香港開會,共推孫中山為總會長。別名為“興漢會”。


            興中會第二次起義
            1900年夏,天地會分支白蓮教在華北興起義和團,抗擊基督教會,屠殺享有治外法權(法律面前不平等)中外基督教徒
            1900年秋,興中會37歲的鄭士良等在惠州歸善(今廣東深圳鹽田區三洲田村)集合三合會黨80餘人,猛襲今天的深圳沙灣,清軍潰逃,三合會會員乘勝向深圳推進,直逼縣城(今深圳南山區)。起義軍與清軍戰於佛子坳,繳槍700餘枝,俘敵數十名。起義軍血戰半個多月,雖然士氣旺盛,隊伍發展到2萬餘人。但彈藥已盡,鄭士良被迫解散起義隊伍。鄭士良等退往香港。起義失敗。


            1905年,興中會與華興會、光復會合併為同盟會


            同盟會第一次起義
            1906年冬,22歲的同盟會會員劉道一(原來的華興會成員)等從日本回到湖南聯絡會黨,在江西萍鄉、湖南瀏陽、醴陵三處同時發動起義,起義軍遍布附近幾縣,在幾天內占領麻石、文家市、上栗市等重要市鎮,推舉天地會會黨首領龔春台為起義軍都督,發布中華國民軍起義檄文,以同盟會的政綱為號召。後湘鄂贛寧數萬軍隊鎮壓,起義軍失敗,劉道一就義


            同盟會第二次起義
            1907年夏,同盟會許雪秋、何子淵與三合會首領余既成、陳涌波、召集以三合全會黨成員為主的民工七百多名和以維護在建鐵路沿線治安為名招募的團練近四百名,於潮州黃岡起義,歷六日而敗。

            同盟會第三次起義
            1907年夏,原光復會成員37歲的徐錫麟在安慶刺殺安徽巡撫恩銘,舉行起義,後失敗殉難。


            同盟會第四次起義
            1907年秋 三點會首領,興中會成員,29歲的鄧子瑜於惠州七女湖(今惠州市汝湖鎮)召集天地會各路成員發動起義,十餘日後起義失敗。


            同盟會第五次起義
            1907年秋,天地會首領41王和順受命在欽州王光山起義(防城起義)。


            同盟會第六次起義
            1907年冬,天地會會員43歲的黃明堂在廣西鎮南關發動起義,孫中山親臨指揮。 起義失敗後退入越南。
            同盟會第七次起義
            1908年春 原華興會首領34歲的黃興由越南率革命軍進攻欽州(欽州、廉州起義)。


            同盟會第八次起義
            1908年春,天地會會員44歲的黃明堂在雲南河口起義


            同盟會第九次起義
            1910年春 同盟會會員25歲的倪映典趁新軍士兵先與警察發生衝突,在廣州發動新軍起義。


            同盟會第十次起義
            1911年春 趙聲、黃興等人在廣州領導起義,攻入廣州總督府。失敗後收殮到72具烈士遺骸,合葬於黃花崗(黃花崗起義)
            
            非同盟會的起義
            1911年春,文學社蔣翊武和共進會孫武籌划起義,1911年夏四川保路同志會事起,蔣翊武和孫武準備起義,事泄後,新軍熊秉坤和吳兆麟指揮新軍攻下總督府,武昌起義成功
            ---------------------------

            起義與錢


            武昌起義是場沒錢的革命,起義前,當地的革命黨人為了弄錢,什麼招都想過試。最後弄到手的,還就是自己同志劉公藉口捐官,從家裡騙出來的5000元,用這些錢從上海買了些手槍和子彈,在漢口租界設立了據點,買了好些旗幟,還刻了起義後的都督印。這些錢還剩多少,我不清楚,但真到了起義當口,由於據點暴露,手槍和旗幟並大印甚至沒花完的錢,都丟給了清軍。唯一起了作用的,就是從外面買來的少許子彈。這些子彈,在據點暴露前就偷偷帶進了軍營,由於新軍子彈被控制,這點子彈最後在起義時,派了大用場。但是,起義者真正用來攻打總督府和其他據點的武器彈藥,還都來自於楚望台軍火庫。可以說,即使劉公的5000元,也沒有多少派了用場。在武昌起義中,士兵住的是軍營,吃的是軍糧,手裡的傢伙,是朝廷給的,只是不發子彈,需要從外面弄點。甚至連起義,最後都是自發的,領頭人都沒有一個,更不需要管領頭人要錢。基本上,武昌起義就是一場窮革命,沒花錢的革命。可占了武漢之後,藩庫里卻有四千萬元左右的銀子。

            而六個月前的1911年4月的廣州起義,錢花得卻非常多。所需資金,大部分來自東南亞。其中英屬東印度(即今天的馬來西亞),捐了5萬;荷屬東印度(印尼)5萬,暹羅(緬甸)和安南(越南)各3萬,剩下的1萬大概來自美國。其中買槍械差不多花了6、7萬,其餘的用來招募人員,收買軍隊,再加上各項雜費開支,一共的花費,超過了預算4萬,前後共計耗費了17萬多元。這在當時,不是個小數目,差不多是新軍一個軍兩師一月的軍餉了。廣州起義,拉沒有革命覺悟的軍隊,要收買。動員各地有革命覺悟的“先鋒”,每個人的行旅、住店都得安排,每人的裝備,得花錢買,動員的越多,花費就越多,按人頭撥款。後來看革命黨人的賬目,每人帳下多少人,發多少錢,一清二楚。我們知道,花了這麼多錢(幾乎耗盡了革命黨的籌款能力)的廣州起義,最後卻一敗塗地。好心人收了72具屍體,其實死的革命烈士,不止72位,錢,當然都打水漂了。

            看來,造反能否成功,關鍵在形勢,不在錢多錢少,形勢比人強嘛。如果沒有皇族內閣和朝廷收迴路礦權的東風,武昌的革命,也未必能成功。自武昌起義之後,窮革命的模式開始複製,各地的起義,基本上都是沒本的買賣,而且大多都獲利甚豐。清朝新政其間各地攢了點銀子,都留給革命黨人花了。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1: 五問落英:毛澤東感謝日本侵略中國說明
2011: 愛德曼公布2011全球調查報告 中國政府
2010: 吳芝圃的“信陽事件”
2010: 從樣板戲《紅燈記》看解放前工人的生活
2009: 潘涌: 八十年代的空軍大院《六-全文完
2009: 我岳父口中真實的朝鮮戰爭
2008: 默多克的中國夢破滅了
2008: zt:一個文藝才子 文革結束後被清算 下
2007: 看看老毛時代的人權:文革“大興屠殺”
2007: (ZT)韓國戰爭與良民屠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