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无极
万维读者网 > 史地人物 > 帖子
毛泽东不是大元帅也不帅但比元帅大
送交者: 阿妞不牛 2012年07月21日22:12:50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德孤近作《毛泽东配当大元帅吗?》评毛朱作为军事统帅的历史地位与现实意义,象杀猪拔毛一样引起热闹围观了。

  俺这个臭名不昭著的反毛反共分子,却要暴露一下俺对毛泽东的敬仰了。

  俺觉得,德孤此文引发两个基本问题:一个是历史的还原毛泽东作为内战获胜的共产党的领袖或者军事统帅的问题,一个是对金三元帅到毛大帅这样的独裁统治者的崇拜与反崇拜的问题。前者是一个比较客观的不带好恶价值的判断,是一个军事政治统帅能力的是否判断;后者则是善恶是非与政治倾向价值认同或反感问题。

  所谓“大元帅”,抛开善恶是非价值,就是一个统帅军马指挥作战运筹帷幄的杰出的战略家。这首先要统帅过军队在战场上决战,其次要有惊人的胜利。毛在这点上是肯定的。斯大林也是肯定的。毛确实是从梭镖大刀到飞机坦克的军队都统帅指挥过,一个共产中国确实是他领导指挥下血腥厮杀打出来的。这并不是要象中共神吹的那样,什么毛是中共军队的缔造者和战无不胜的指挥统帅,以及从北伐到南昌起事到长征到抗日到韩战甚至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高统帅与天才指挥,不因为中共的神吹漏水破产,毛泽东就成了狗屁不通的金三那样的牛皮元帅(其实,金三的“战无不胜”也没错,他没战过也就没败过)。牛皮狗屁都有,但是毛泽东是个中国罕见的世界级别的战略家纵横家与军事指挥统帅,是历史事实。善恶功罪另当别论。

  作为战略家,尤其是统帅级别的战略家,首要的是政治与大局战略眼光。毛最不同寻常的战略眼光,就是三十来岁发表的《星火燎原——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这篇文章所表述的战略思考分析,除去对把共产主义引进中国之后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灾难后果的价值判断,确实是极为杰出大胆而且简明独到的。杰出大胆简明透彻到这样的程度,不但国民党从蒋介石汪精卫起几乎没有一个人当时能够领悟,中共党内也没有第二个人能够提出和表述,连斯大林也被振聋发聩,从此关注并垂青这个中国的山寨马列信徒。

  毛泽东这篇文章,就是两点特别独到的战略分析:第一,中国处于类似于历史上曾经反复出现的天下大乱割据称雄的时代。中国积弱积贫被强权环伺,但是不但没有外国强权能够整体吞并或者合作瓜分整个中国,内部也一时没有任何势力能够一统江山。而中国的大一统,是一种周期轮回与永久性的指向。国民党对中国的控制实际上是军阀割据,不但国民党无法整合党外的军阀势力,国民党内的蒋介石等各派系也是实际上互相牵制倾扎争斗。只要共产党能无所不用其极地离间挑拨利用,军阀们甚至国民党的各派系军队,都不会死心踏地为了蒋介石来损兵折将剿灭红军。第二,这样的局面,不但是中国辛亥革命之后皇权崩溃,更重要的是中国传统的礼崩乐坏。皇权法统礼乐不再,替天行道的天道旗号就至关重要。从北方强邻那里引进马克思列宁主义,不但有崭新的替天行道的旗号,而且有强大的靠山。因此,共产旗号下的农民暴动与武装割据,就一定能够在这种外表一统实际割据的中国生存。苏联的扶助支撑加上国民党与其他军阀势力的互相倾扎争斗,就提供了红军的生存空间。比美国民主共和制度理念更新鲜的苏俄共产理念制度,加上中国广大的愚昧贫穷的农村与农民,就为红军与共产火种提供了燎原全国的干柴。

  毛泽东另外一个杰出的战略智慧,就是抗日时期招兵买马,从蒋委员长和斯大林元帅甚至到罗斯福总统那里领晌吃粮喊口号却不打仗,“不战而屈人之兵”,国军与盟军打败日本后立即下山摘桃子,同时大叫大骂蒋介石国民党是偷桃子的贼,孙膑也甘拜下风啊。孙膑不是元帅。于今世界上那个元帅可以不拜孙膑?

  八十年过去,现在回过头重来,谁能阻止毛泽东夺得江山?用梭镖大刀打土豪起家,到坐镇一个日本人理都不理的延安“日不理包子抗日中心”,再到乘坐美式吉普苏联坦克飞机护卫进入京城坐龙庭的共产中国最高领袖,不是大元帅?魔头难道不是头?

0%(0)
0%(0)
  毛帅哥真有魅力。这么多人嫉妒他  /无内容 - han_feng 07/25/12 (349)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1: 历史中真实的新疆三区革命(1944-1945
2011: 国际法庭:被自杀的米洛舍维奇无罪!无
2010: 林晓: 魂兮孟良崮(图文)
2010: “毛罗对话”解读
2009: 日本海军的兴亡(34-3)
2009: 轉帖:台灣法輪功高層打壓學員真相——
2008: 林毅夫等:食物供应量、食物获取权与中
2008: 葛玲/辛逸:政策偏向与1959-1961年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