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勞當勞:吳佩孚給日本人講《春秋》
送交者: 勞當勞 2012年12月23日07:14:15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最近看到一本日文小冊子(吳佩孚口授,岡野增次郎筆記)《春秋正議證釋的內容》。書的首頁有個大紅方章寫着:[裝幀本書謹獻上(昭和)天皇陛下]等字樣。一九四零年(昭和十五年)四月十五日岡野增次郎寫的該書序言裡記敘了幾件吳佩孚(1874年—1939年)鮮為人知的事情。

  吳佩孚崇拜關羽和岳飛,北京家裡供着關羽岳飛的畫像,還自書了[肩擔道義安天下,手著春秋貫古今]的對聯掛在兩邊。

  日俄戰爭時期,吳佩孚曾被清朝政府秘密派去支援日本軍隊。一九零五年(明治三十八年)三月十日日軍奉天入城時,吳佩孚站在歡迎隊伍最前列,歡迎當時滿洲日軍的大山總司令和兒玉總參謀長。

  吳佩孚很佩服大山和兒玉。讚揚兒玉大將治理台灣有方。後來還給兒玉神社獻匾,上寫[功高東夏]。

  一九二二年(大正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岡野增次郎受日本高層密令,去洛陽給吳佩孚當私人顧問。

  一九三九年(昭和十四年)五月岡野再次被派到北京見吳佩孚。此時吳佩孚在家裡給岡野講解他的著作《春秋正議證釋》。

  下面我把吳佩孚口授部分再從日文譯成中文。作為資料和網友共享。

  譯文部分:

  日本稱說明年春天建國二千六百周年。如此說來,日本國誕生在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周惠王十七年,魯閒公二年,齊桓公任用管仲,天下提倡霸道的時代。百年之後孔子誕生,再過一百多年釋迦誕生。當時中國作為政治中心的天子統率祭祀,為顯示畏天敬神非常重視禮儀制度。儒教就是維持禮制的產物。後來孔子著春秋,哀嘆王道崩潰,指責霸道興隆。希望按原始的禮教治國平天下。在當時禮不單是宗教儀式,更是人倫規範的標準。

  近世日本的英主明治天皇進行維新,恢復神武創業時的政治制度。如今中國人沒有了畏天敬神的信念。我決心仿效明治維新把中國人心重新回歸到古代禮教上來。以禮教作為和平救國的根本精神,同時確這也是中日兩國友好親善的指導原理。我把這個作為自己的終身事業。恢復禮教所採用的法則都應該遵循《春秋》的思想。我在新著《春秋正議證釋》的序中寫道,在千年之後談論千年以前的事情,從殘文斷句字裡行間窺視當時聖人執筆該書的初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孔子在寫《魯史》的時候,有意把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故事整理成文,藉以勸戒後世.左丘明著《左傳》,得孔子傳授了《春秋》. 後世講解《春秋》的人應該追根溯源,深究其枝葉細節,徹底闡明文章的含義.然而《左傳》的文句有的言辭細微,有的寓意隱晦,有的敘述委婉.有的地方主張勸善懲惡,有的地方宣揚王道純正和人倫規範.左邱明在寫《左傳》時對全文做了周到的安排.

  至於《春秋》的原文,像[元年春王正月],[鄭伯克段]和[秋八月庚辰公及戎盟於唐]等,憑隻言片語,乍看則不知所云.只有熟讀玩味《左傳》,理解聖人的真意.進而與文章的本意達成一種默契,才能很好地向未來後世講明孔子著《春秋》的苦心.可以說,聖人為天下後世遺留下《春秋》,能讓千年後的人讀它時發出群盲摸象的感嘆.與微言中窺見大意.也應該說,統治中國的原則必須依據古來洗鍊又洗鍊的儒老二道.其中《春秋》一書又是其精華.

  冀察政權當時,我應北京市長秦德純的要請,每星期四為市政府官員講解《春秋正議》.開課頭一回,我就給學員們強調了這一點.讀《春秋》和講解《左傳》不可分離開來,也不能偏廢一方.我現在把研究和解釋《春秋正議》作為終身事業。着手這個事業已經六年了.六年來廢寢忘食,不僅僅拘泥於當前時勢的推移,更是為了做件積德千年的事情.親自執筆寫作和查閱資料,《春秋》的十二公之中,已經完稿了五,六人.去年六月上梓付印的不過是全卷的六分之一.我常常思考,中日兩國國交的調和,根本上必須依據《春秋正議》的思想來進行處理.若能成就此事,我就死而無怨了.至今我為解釋《春秋》傾注渾身精力,有個理由,我向來認為搞中日友好應該像處兄弟關係一樣.我發現兩國關係必須始終用周禮來指導.堅信這是天意是神的感召.

  聽說日本皇室現在還保存着由五千象形字寫就的老子的《道德經》.並把它作為神秘的神道的根本原理.奉為敬神崇祖的規範和追遠慎終的精髓.在我看來,叫神道也好老道也好.稱王道也罷皇道也罷,都沒有什麼兩樣.確信其不外乎是純一無雜,天地自然的大道.在日本的士大夫中,跟我一樣認真理解中日關係,領會兩國間應始終以禮結好的人也很多.然而知而不行等於沒用.我盡力講明《春秋》,就是為了讓兩國的子孫後代彰顯《春秋》的思想原理.

  我在書中作為例子引用了日俄戰爭前後的日本有識者的言行.我對今天日本的政治家智囊們的優先警告是,進入大陸也好,統治管理中國也好,沒有明確的根本原理,沒有名分大義絕對行不通.至少要知道把握四億中國民眾心理的水準.簡單的方法是,看一看中國歷代興亡的概圖。這很重要.能大概明白中國人的國民性以及人心趨向. 不說模糊不清的上古時代,周漢有史以來,此起彼伏,五胡十六國變亂,春秋戰國紛爭.我認為這些對中國一般百姓的影響都不是很大.關鍵不要忘記引導世界潮流的天地自然大道.這個大道在《春秋》裡已講明.西洋人評論中國是睡獅.其實中國即不是獅也不是虎.而可以用龍來形容它,是個藏着幾多神秘的思想國家.不明白這個道理,別談中國的事.我知道關鍵道理在春秋左傳中.古代中國的國法是文治,非禮治不行.龍代表文,虎代表武.不以文武兩道統治不了中國.為什麼《春秋》裡戰爭的記事很多,就是這個道理.治國的要訣是戰爭和結盟.對比今天的時勢,也沒有什麼不同.古來稱《左傳》為兵法之府,不是沒有道理的.

  距今二千五百年前,嚴格地說二千四百八十六年前,中國已經出現了現在的國際聯盟.而且各國也交換全權大使和公使,通過使者進行文書應酬和禮物往來.當年我在洛陽當直魯豫巡閱使,也就是在日本的大正九年到十三年的五,六年間。中國當時的統治形勢跟春秋戰國時期幾乎完全一樣.

  總之,《春秋正議》是孔子對春秋時代二百四十二年間歷史的敘述,是意在警戒後世的著作.孟子評價說:“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以春秋時代列國分裂割據的歷史故事,給天下後世以軍事,外交,經濟等的實物教育.這就是孔子的企圖所在.像我這樣傾注畢生精力,希望講明《春秋》的真意的人.可以說是孔子忠實的承傳者了.熟讀玩味本書,能體會到津津有味,生動朝氣的書中人物形象.這裡為當今忙碌的人,特別講解說第一卷第一二三頁,魯隱公[秋八月庚辰公及戎盟於唐]中的一節,並譯出日文.所以這麼做,是考慮到春秋當時的形勢畢竟跟今天中,日,滿的情況極其相似.看者若翻開該書用心去讀的話,肯定會有很多體會和感悟的.(完)

  一九三九年十一月十八日 (於北京東城什錦花園吳宅)

  春秋正義的原文.

  經秋八月庚辰公及戎盟於唐(第一卷一百二十頁)

  秋季八月庚辰日,魯隱公和戎國君主在唐這個地方會見並簽約結盟.唐在今天山東省袞州府魯台縣東十二里處. 隋唐時這地方叫高平方與縣.

  《左傳》說,戎國來魯國請求會盟, [盟於唐]就是在唐這個地方和戎國簽訂友好條約的意思.左丘明對孔子創作的《春秋》進行解釋,所成書物稱作《左傳》. 當時戎國的君主觀察自國周圍的形勢,認識到國力不足.於是主動提出要跟強鄰魯國修好.到了八月終於在唐這個地方會盟,戎魯兩國簽定了和平條約.

  《胡傳》(宋胡安國的著作)說,《春秋》原文裡特地把庚辰日記錄下來.這是謹慎對待外交事務的證據.之前,魯國已經在郎(魯國領土內)這個地方築起哨樓,窺視鄰國戎國的要塞.進而征伐夷國,又和邾紀國締結親善.一心一意不斷地發展其國力.戎國暗自感到恐怖,曾在潛這個地方與魯國會合,言辭卑微地向魯國請求修好.當時魯隱公懷有他心.跟大臣們商量後,沒有及時答應戎國.大臣中的激進派領袖無駭和庈父等打算藉此機會攻取鄰國極國以擴大勢力.極國是戎國的同盟國,中外人民雜居之地.同時也是戎國與魯國間的擋風牆.如果極國被魯國吞併,鄰國戎國和夷國就失去了可倚賴的背後屏障,形成四周添堵的不利環境.戎國預見到這些,未雨綢繆事前向魯國提出修好請求.當時魯國的激進派領袖無駭和庈父等人正在策劃出兵吞併戎夷兩國.而對形勢深思熟慮的重臣元老,眾仲和臧氏等人向隱公諫言說:”此時同鄰國交惡積仇,與國家不利.而且鄰接的齊國,鄭國也相當富強.對我國虎視眈眈,一當有機會必來進犯.觀察四周的形勢,魯國不容有絲毫的油斷.輕率而野心勃勃地挑起戰爭, 屠殺人民,必導致鄰國叛離.遠國乘機進攻的局面.到那時就後悔莫及了.在這種國際形勢下,魯國應該從長計議.先致力國家和人民的修德立威.在不久的將來,像戎夷二國這樣的鄰國,不用戰爭自然歸於魯國的勢力範圍.”英明的魯隱公完全領悟元老們的建議並予以採納.他特別以先君的名義和戎國重敘舊誼. 接着, 在唐這個地方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 兩國修好. 《左傳》中也提到了和戎國重修舊好這一點.

  在眾仲和臧氏等重臣闡述見解的同時,魯隱公考慮到自己作為國君的德威還沒完全樹立起來.他去請求周室天子的命令決斷. 拒絕了鄰國的不合理的要求, 也不採用激進派的計劃. 把和戎國議和與否的事推到了周室天子那裡. 這樣,即不招戎國的怨恨,又不怕他欺騙魯國.用力把國內治理得和平穩定, 樹立國君的德威. 這裡也勸戒後世必須這麼治國. 本來戎國和魯國不是同一種族,其人心必然不一致. 假如以武力把它吞併, 能得一時之利.但能否持久還是值得顧慮的問題.因此,在《春秋》原文裡,特地把簽約的日期記錄下來. 以示對於外交事務的謹慎態度.這真是勸戒天下後世含蓄的記錄.

  以上是對《左傳》的講解.如果更進一步解說的話, 當時魯國的激進派領袖無駭和庈父等已經攻入極國. 戎國人感到很恐怖, 來魯國請求和平交涉. 而作為國君的魯隱公沒有當場答應這個請求.幸運的是眾仲和臧氏兩位重臣竭力主張和平, 終於在唐簽訂了和平條約. 這個會盟雖不及晉悼公派魏峰同戎國達成了和睦協定的手腕.其巧妙的外交手段是可以和齊桓公派管隰去平定戎國的活動相匹敵的.

  假如那時魯隱公輕率地採納無駭和庈父等激進派狂暴的提議,突然乘機吞併了戎夷二國的話, 會惹出非常麻煩的事端.這兩國與周室原是兄弟之國 .如果魯國吞併戎國, 戎國的君臣受武力壓制而一時蟄伏於草莽, 但是 其中必有賢能達識之人跑到諸侯各國去控訴魯國的行徑.魯國要以長蛇封豕之勢殘虐地吞併列國了.它先吞併我戎國. 其他鄰國早晚也要遭到它毒牙的傷害.因此在魯國還沒統治成功之前,戎國願把自己的領土分割給君等各國.戎國就是滅亡也比亡於魯國強. 你們各國只要好好地治理分割的土地,戎國人願意世世代代服從你們各國. 聽了這樣的許諾,鄰國中宋,衛兩國與魯國有親戚舊好的關係,可能不為其甜言蜜語所動. 但是,一向胸懷雄飛大志的鄭莊公和一向對魯國的強大懷猜忌之心的齊僖公就難說了.他們到時候很可能聽戎國人的遊說, 奮起與魯國爭奪領土. 這危險的形勢如同獵鹿.齊鄭兩國起來追趕,戎夷兩國待機,前後夾擊魯國.只有宋衛兩國因為是親戚關係,危急時可能會冒險援助魯國.已有先例, 結果是宋,衛兩國要與魯國利益均分,把手伸向魯國的領土. 這樣看來,比如說魯國和戎國在唐這個地方會盟結好的結果,要把已經占領的極國還給戎國而造成損失.但那只是新領土.魯國的舊領土還是原來的樣子.宗廟,祠堂和土地人民依然安定. 一句話,用小部分的損失,保住了大部分.

  和現在東亞的形勢對比, 戎國和極國的關係好似東北三省之於中國的關係.過去的中日甲午戰爭,日本取得朝鮮,相當於魯國在郎這個地方構筑前線陣地. 以懲罰台灣生藩保護漂流者之名而割取台灣則相當於紀國討伐夷國.這樣局勢平定之後,明治三十一年當時的宰相伊藤博文來中國,與各方交際,進行中日親善的努力, 如同魯國和戎國在潛這個地方的會盟.接着辛未年秋(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突發的滿洲事變,相當於魯國出兵征伐極國的樣子.接下來當時日本的一部分人士在中國北方醞釀事變,唆使宋哲元,殷汝耕企圖把中國北方塗上日本灰色的活動,可以說是學習了魯國激進派領袖無駭和庈父等人的作法。所幸當時日本的牧野內府,齊藤首相和內田外相等有遠見的重臣都在位。現在東亞和平被破壞,可能導致世界戰爭的爆發。這樣動搖日本國家根基的日子可能會來臨。這是很危險的事情。制止對中國北方行使暴力,維持和平局面。這與魯國眾仲和臧氏等賢能的政治家在位力主和平是同樣的。

  《易經》的亢卦說,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失。這是再危險不過的事情了。今天的日本人要是能玩味這個道理的話,中國已經默認放棄東三省。處在這樣的位置下,應該徹底做好中日親善工作。放在春秋來講,如同魯國和戎國的和睦相處。如同《左傳》所謂的兩國重修舊好。

  如果這樣,定能打下東亞保持永久和平的基礎,無限地發展中日兩國的福利事業。不這樣的話,則早晚有一天蘇聯和美國會結盟,欺騙和利用向來容易聽他人煽動中國民族,合夥侵略中國。這個形勢如觀火一樣明明白白。到了那個地步,中日兩國開始醒悟,但幹什麼都已經太晚,後悔來不及了。《春秋》原文裡特記了[公及]。魯隱公是個顯明的人,善於辨別進退,存亡和得失,能明白治國的根本觀念。這裡不僅是讚美隱公,同時也是後世治理國家的法則,寓意很深的記述。

  有人要非難我的言論說,豈有妄自抑壓中國,容忍日本的進攻之理。我回答,不是這樣的。這裡僅僅是個比喻而已。的確,無論如何中日兩國不可互忘舊好。當今之時,雙方應該徹底覺醒,斷不能學鷸蚌相爭之愚,而讓漁翁(白人)得利。

  (完)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1: 解放軍少將:不排除國內有人和美國里應
2011: 《中國青年報》的政治動向
2010: 好文轉貼非誠勿擾(圖) - 美國西方十
2010: 惡搞蔣介石和宋美齡的小說《金陵春夢》
2009: 紀念館留言:李景泉吳芝圃是誰的心腹
2009: 在美國的華人飽受歧視和偏見。
2008: 中國進入了“反改革開放”時代
2008: 雙翼飛: 有關高崗的幾件事
2007: 柞里子:玄武門之變(24)
2007: zt: 毛澤東抗美援越的真實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