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知己,古往今来有两例最令我感动。一例是延陵季子,所谓"延陵季子兮不忘故,千金之剑兮挂丘墓",人格实在太完美了。另一例是羊祜和陆抗。两军隔江对垒,主帅惺惺相惜,陆抗病了,羊祜派人送药,大家怀疑有毒,独有陆抗说"岂有鸩人羊夫子",服之不疑。
我还认为,这句"岂有鸩人羊夫子",也是魏晋风度的顶级状态,比之竹林七贤更有感召力。羊、陆展示的,只不过是人性中温暖柔和的一面,但在那个道路以目的严酷时代,又是在金戈眏日的两军阵前,这人性多么不可思议!
羊祜也是一位多愁善感的男子。他登岘山,抚碑而叹"人生不如意事十之七八",非诗非歌,却成为千古名句。江淹「别赋」是千古名篇,赋中列举了各种各样的生离死别,但洋洋万言,又怎比得上"人生不如意事十之七八"这简简单单的一句。只是,后人多把"十之七八"改为"十之八九",一个涨停板的差距,人世间的快乐突然所剩无已了。
象季札、羊祜、陆抗这样的君子,在当代社会早已尸骨难寻了。历经五四、破四旧、文革、市场经济的淘洗,天下早已浊浪滔天、率兽食人。放之个人,固然个人主义盛行;放之社会,又完全是社会主义。看来看去,就是不考虑人与人的关系,就是看不到人道主义。
其实不止中国,萨特在「禁闭」中提出"他人就是地狱"。在他笔下,三位囚徒同居一室,那种互相猜忌、算计的心理战,正是人类社会(指西方社会,真正社会主义社会经过洗脑,人际关系可能呈现变态的单纯)的缩影。推衍开来,人与人交往,有爱,就会担心失去爱,就会有负面的情绪,会有人性的交战。于是,即便亲如父子、夫妻、兄弟,都会成为彼此的地狱。
关于人生与人心,不能不提到佛教。对教义我不甚了了,却也知道佛家谆谆劝诫信众要戒贪、瞋、痴三毒。贪是贪恋,嗔是恚怨,痴是愚顽,这三毒是世间一切烦恼的根本,亦可概括上帝造人的本来缺陷。我绝对支持人性本恶。
季札、羊祜、陆抗,都是他们所处时代的君子,在当时就驰誉天下。而他们这些君子的诞生,离不开其高贵的出身、良好的教育与自身的努力。在正确的时代,当然有更多的君子。君子多了,人间就暖了。反观我们的时代,教育几乎不考虑人格和人性,就象大炼钢铁一样,造出了大量不堪使用的"器"。结果,不仅君子没了,就连正常人都不常见到了,很多人失去了底线,整个社会危险重重。用孟子的话说,就是"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亡无日。"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七八。我仍相信,放之个人,每个人的心灵都有柔软的部分。"岂有鸩人羊叔子",如果你面对的羊祜那样的君子,就算他多愁善感,就算他偶犯瞋痴,你非要坚持"他人就是地狱",认为他送来的是毒药,他会害你,而和他成为永远的仇敌吗?
实际上,地狱都在自已的心里。所以,希望每个人都努力,不再沉沦,逃出生天,成为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