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唯一獲得中國上將軍銜的外國元首
送交者: 章無計 2013年09月16日23:35:28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導語:辛亥革命後的中國政府曾經先後授予三位尼泊爾總理上將軍銜,這自然是繼承清朝時冊封其總理為“果敢王”的傳統。不過這種行為,與其說是為了睦鄰友好,不如說是宗主國心理作祟。

  一位中國人不知道的中國上將:談一八四零年後中國人的一種秘密心態

  一九四六年,當時的中國政府頒發了一道政府令,任命一位名叫伯達馬寧爾的人為陸軍上將。此令中關於此事的具體內容是這樣的:“伯達馬寧爾特授予陸軍上將銜。此令。”相對於當時其他的陸軍上將,這位伯達馬寧爾先生顯得十分神秘。他在這道政府令中出現了一次後,就再也不見身影,好像從中國歷史中消失了一樣。一般的歷史愛好者對於他,如墜雲裡霧裡,弄不清他究竟是何方神聖。

  那麼這位神龍見首不見尾的伯達馬寧爾先生,究竟是什麼人?

  其實要想知道他的真實身份並不難,不需要去挖墳,不需要做多複雜的考證,甚至不需要去翻文獻,既然有政府令,那麼當時的報紙肯定會有介紹,查一下就可明白。當時的報紙上,果然有這樣一則新聞報導:

  尼泊爾總理就職周年紀念 我贈以勳章陸軍上將銜

  (中央社南京廿七日電)外交界息:十一月廿九日為尼泊爾國務總理伯達馬塞爾就職周年紀念,我國政府特派蒙藏委員會駐藏辦事處長沈宗旋為慶祝專使,並授該國務總理特種大綬寶鼎勳章,及陸軍上將銜,沈專使偕駐印武官樂遙翔,及駐加爾各答領事陳以源,業於廿六日抵尼京加德滿都,並定廿七日舉行授勳典禮,廿九日參加該國務總理就職周年典禮。

  按尼泊爾與我國過去有密切關係,依照乾隆五十七年(一七九二年)之規定,尼泊爾每五年納貢一次,光緒七十四年(一九0八年)之納貢為遜清最後一次,民國初年,亦曾來貢,嗣因故中輟。

  至我國方面,清政府於光緒卅一年遣使赴尼泊爾冊封其國務總理(國王為名義上元首,由國務總理總攬國政)為「統領兵馬果敢王」。

  國民政府在南京成立後,曾於廿一年(一九三二年)派赴加爾各答總領事張銘,代表政府贈其國務總理賓森塞以一等寶鼎勳章及陸軍上將銜,廿一年國務總理由爵達塞爾繼任,我國政府又於廿三年派駐加爾各答總領事梁長培往尼京贈以一等寶鼎勳章及陸軍上將銜,爵達爾於去年十一月廿九日退位,其侄伯達馬塞爾繼任國務總理,迄十一月廿九日恰為其就職一周年紀念。

  按現任國務總理伯達馬塞爾生於一八八二年十二月二日,在尼京加德滿都高等學校畢業後即服務軍界,一九0九年至一九一四年曾一度從事水電建設事業,現尼境內之重要水電及交通建設,多由彼當時所經營者,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內,彼率領尼軍衛戍西北邊境,歷建功勳,一九二九年任尼軍統帥之職,一九三二年晉級為高級統帥,一九四五年繼其叔達塞爾為尼泊爾總理。

  從這則新聞中我們知道了,原來這位神秘的中國陸軍上將伯達馬寧爾是尼泊爾當時的總理(有的書上也稱尼泊爾的總理為首相)。這就難怪了。至於報紙上稱他為伯達馬塞爾,那是翻譯時音譯的不同,現在的中國史料上一般將他的名字翻譯為“帕德馬。蘇姆。謝爾”,有時直接簡稱為帕德馬。大家不要被這麼多稱呼弄昏了頭,其實稱呼不重要,隨便我們怎麼喊,他都是總理。

  按照尼泊爾人阿里亞爾和頓格亞爾寫的《新編尼泊爾史》記載,這位中國陸軍上將帕德馬總理是個開明人士,他在當上總理的第十二天就宣布:“我是國家的公僕。”——比我們中國現在的公僕論不知早了多少天。帕德馬總理在任上時,銳意改革,一心想把尼泊爾變成現代國家,結果得罪了國內的兩位實權派人物莫漢、巴巴爾,被兩人在1947年時合力趕到了印度,最後在1950年時死於印度的加爾各答。

  上面的這則新聞報導,有兩處需要重點解讀。第一,當時的尼泊爾,國王之所以是名義上的元首,不是因為尼泊爾像英國那樣行了憲,而是因為在此之前尼泊爾出了曹操。1845年時,尼泊爾國內王后專政,朝中首相和她暗度陳倉,緋聞頻傳。不知是因為嫉妒,還是有人想整頓社會風氣,總之1846年,首相情人被人暗殺。這一下捅了馬蜂窩,王后一怒之下,將全國的文武百官召集到王宮裡,然後關起宮門,大殺特殺。為了替情人報仇,把滿朝文武全乾掉,這種手法,全世界也只有尼泊爾這一例。這位王后的脾氣,還真不小呢。

  王宮大屠殺後,尼泊爾朝堂為之一空,頓時元氣大傷,軍人出身忠氏(忠格。巴哈杜爾。拉納)乘機起事,把首相位置弄到了屁股下,然後又上下其手,黨政軍權力一把抓。到了1856年,當時的尼泊爾國王被逼得不但封他做了大王,給了他兩省的土地,而且明文規定了他有下列五項權力:1,對人民有生殺予奪之權;2,可任免政府各級官吏;3,有創廢法律之權;4,對外有和戰及訂約之權;5,有諫勸國王之權。於是尼泊爾的曹操就新鮮出籠了。

  自此尼泊爾王權一蹶不振,尼泊爾曹操的後人一直掌權做首相,上面的那位神秘上將,就是其中一位。直到1951年,在印度的幫助下,尼泊爾王室才漸漸地東山再起。不過前一陣子尼泊爾王室又被廢掉了,當然,這是現代的事,和我們寫歷史的無關。

  新聞中需要解讀的第二點是,尼泊爾對中國為什麼要五年一貢?要想知道這個,我們就不得不先自我炫耀一番,原來我們當初也是闊過的。我們在歷史書上哭訴我國近代被列強欺負時,也不應該忘記以前我們是怎樣欺負周圍小國的。清朝時中國的周邊小國,包括尼泊爾在內,像現在的朝鮮、越南、泰國、緬甸、阿富汗等等,都是我們的屬國。尼泊爾在清朝時曾和中國打過兩次仗,第一次是在乾隆年間,第二次是在咸豐年間。其中第一次戰爭奠定了中國對尼泊爾的宗主國地位,當時帶兵去打尼泊爾的,是在金庸武俠小說《飛狐外傳》裡出現過的福安康。

  從這則新聞報導中,我們還知道了一個史實,辛亥革命後的中國政府曾經先後授予三位尼泊爾總理上將軍銜,這自然是繼承清朝時冊封其總理為“果敢王”的傳統。不過這種行為,與其說是為了睦鄰友好,不如說是宗主國心理作祟。這則新聞中有這樣一句話:“民國初年,亦曾來貢,嗣因故中輟。”對這一史實,中國現在很多史料都有記載,不過在記載時,都有一個和這則新聞報導相同的字眼:“來貢”。

  從所有的這一切里,我們終於可以看出一八四零年後,我們中國人一種從未在歷史書上說過的普遍秘密心態,那就是我們中國人在一八四零年後不斷努力想讓國家變得強大,其目的除了想比肩於世界列強、不受列強欺負外,還想重新再欺負周邊的弱小國家。

  一旦我們強大,或者說稍微強大一點,這種心態立即就會轉化為實際行動。1882年的朝鮮事件中,能明顯地看出這點。可以說這是近代史上,中國人這種心態發作得最強烈的一次。1882年,因為洋務運動,中國國力稍振,當時朝鮮因為閔妃當權,朝政腐敗,因而引發了兵變。兵變後大院君執政,閔妃則躲藏於民間,這就是朝鮮的“壬午事變”。事變後一部分朝鮮大臣失勢,受這些失勢大臣邀請,我們喜洋洋地派兵去了。到了朝鮮,當時的清兵統帥之一袁世凱二話不說,立即和其他將領一起,設計將大院君逮捕,送到天津,最後關押在保定,並且一關就是三年。

  別的暫且不說,單說對鄰國的國家領導人想逮捕就逮捕、想關押就關押這件事,這種事可謂駭人聽聞,可當時的中國人不但不覺得奇怪,反而沾沾自喜,認為大振了國威。袁世凱也因為這件事聲名鵲起,受到了舉國上下的注目。不過當時中國的周邊小國就不會這麼想,在他們看來,和中國相鄰,那是倒了大霉。

  辛亥革命後,國內軍閥混戰,國力一瀉千里,我們的這種心態再也沒有機會發作。但在報紙、雜誌上,或者政治、外交等各個方面,這種心態還是會時不時自然流露出來,授予原先屬國的總理上將軍銜,即是其中一例。這就在當時造成了一種十分可笑的矛盾,一方面,我們不停地痛訴我們是怎樣被別人欺壓的,另一方面,我們卻不斷地回味以前欺壓別人時的榮光,幻想着有朝一日重新回到寶座上。

  實際上直到現在,這種心態還在很多中國人的心裡若隱若現地殘留着。如果不信,翻翻現在的中國人寫中國周邊小國的文章就可看到。

  造成中國人這種心態的原因,乃是一直到近代,我們中國人也沒有產生過和別的政治勢力平等相處的政治思想,只有要麼我欺負你、要麼被你欺負的政治思想。二十四史整個就是或者別人滅我,或者我滅別人的歷史,實在滅不了你,讓你承認我高你一等,也是好的。

  我欺負你,我就是天朝上國,感覺良好,被你欺負,我就是癟三,得咬着牙準備報仇。這種狀態在歷史上循環往復,哪怕是一刻,也沒有人想過大家可以相互平等,在條約的制約下,和平共處。在這種政治思想下,以前中國的任何一種政治勢力都只有兩幅面孔,一種是居高臨下、趾高氣揚,一種是諂媚不已、以求自保。這種政治思想帶來的政治面孔間接地反映到了人際關繫上,使得中國從來沒有出現過人人平等的社會。

  進入近代,我們終於因為這種政治思想而吃了大虧。當1793年,世界上領土最大、國力最強的大英帝國懷着歐洲長久以來對中國的巨大熱情,派特使馬格爾尼出使中國,希望雙方能以平等的方式和平交往時,英國和中國都震驚了。英國震驚於中國的無知,中國則震驚於英國的想平等相處。中國歷史上最有利的一次融入現代國際社會的機會就這樣白白地失去。過去了五十年不到,當英國人用堅船利炮轟開了中國的大門時,中國再想追求和列強平等,則怎麼求也求不到。從此,我們中國人就從實質上欺負周邊弱小國家,轉為心裡想卻不敢明目張胆地說出來。

  其實,說只想欺負周邊弱小國家,對這種心態的描述還是不準確。原因是在1840年以前,在中國人的眼裡,英國人是夷——英夷,法國人是法夷,美國人是美夷,他們原先都在受我們欺負行列,所以在有些中國人的心裡,富國強兵後,要繼續欺負的不但是周邊小國,而且還包括原先所有的夷類。慈禧太后向全世界宣戰,就是這種心態的一次發作。所以有時候我心有餘悸地想,當初幸虧我們沒有真的富國強兵,不然,這個世界就倒了大霉。

  當然,可喜的是大多數持有這種心態的中國人還是好的,他們的胃口倒不是很大,欺負一下周邊小國也就滿足。

  不過到了現在,欺負弱小國家也沒有了可能,一個國家將另一個國家當成棋子擺弄的時代終於過去。雖然很多依然有天朝上國的人心中很不服氣,但即使是他們,也不得不承認,一個所有國家都應該平等相處、共同和平發展的世界,才是真正適合人類生存的世界。作者:高晉


0%(0)
0%(0)
  都是為了對付阿三  /無內容 - weiwei0987 09/22/13 (1516)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2: 中共60年代地圖:釣魚島“劃歸”日本
2012: 日本最荒唐夢想:推翻二戰案結論
2011: 《華爾街日報》:未來的世界將由中國主
2011: 落基山人: 小議近代中國對西方文化的認
2010: afk: 亦談“林彪案為何至今難翻”
2010: 落基山人: 9.18談張學良和蔣介石
2009: 香椿樹:說清楚彭德懷和毛澤東
2009: 胡錦濤錯過了“胡錦濤萬歲”的時機
2008: 宋錢的幣值
2008: 艾嘉:從三鹿看個體聰明與集體愚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