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无极
万维读者网 > 史地人物 > 帖子
Lao Tan:诸葛亮评传(十、斩马稷)
送交者: laotan 2014年02月16日15:34:18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诸葛亮评传(十、斩马稷

     诸葛亮挥泪斩马稷来源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再加上京剧的借题发挥就成了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这个故事演义的成分多,娱乐的成分多,历史的成分少。本文着眼于史料,尽可能还原当时的历史环境,以探讨诸葛亮斩马稷的内在原因。

     对于马稷是否为诸葛亮所斩历来有两种说法:一种如《三国演义》中所说“诸葛亮挥泪”斩了马稷;另一种则认为马稷是病死的。这两种说法各有所依,究其原因,主要来自史料记录的不准确性。《三国  蜀书九 董刘马陈董吕传第九》《马谡传》中记载马谡是下狱物故,亮为之流涕。说的是马谡于狱中病故了, 诸葛亮感到悲伤,为之流泪。而《国志 蜀书五诸葛亮传第五》中记载“戮以谢众。“诸葛亮顺乎众意杀了马谡”。三国 卷四十三 蜀书十三黄李吕马王张传第十三》《王平传》中记载:” 丞相亮旣誅馬謖…”说的是诸葛亮丞相杀了马谡。奇怪的是《国志》为陈寿所写, 陈寿是一个相当严谨的学者,为什么会对同一历史事件有两种不同的说法? 马谡死于建兴6,公元228, 陈寿在公元280年才开始撰写《三国》时间跨度超过了50, 三国时蜀国没有设史官, 没有官方文献供参考,当事人也已作古, 陈寿只能是根据采访、民间传说或道听途说来判断馬謖是如何死的。从陈寿写《国志》的时间顺序来看, 陈寿是先写《诸葛亮传》(国志 卷三十五),次写《马谡传》(三国 卷三十九),后写《王平传》(国志 卷四十三)。在最先写《诸葛亮传》时可能闻说马谡为诸葛亮所杀,而在写到《马谡传》时又听到不同的说法,马谡于狱中病故(不排除在调查马谡死因时恰好采访到了马谡的亲属, 亲属为死者编一个比较体面的死法也是合情合理的);在最后写《王平传》时又确认了马谡是为诸葛亮所杀。由于某种原因, 陈寿没有将马谡的死因统一,给历史研究者留下了一个待解的迷团。 一个人不可能有两种死法,这两种死法必有一种是不成立的。本文趋向于马谡为诸葛亮所杀。第一, 陈寿在写完《诸葛亮传》和《马谡传》后再写《王平传》时最终认为还是诸葛亮斩了马谡,同时还陪斩了另外两个将军(丞相亮旣誅馬謖及將軍張休、李盛”), 斩一人有记错的可能,同斩三人记错的可能性就小多了。既然如此,陈寿为什么没有在《马谡传》中更正马谡的死因,笔者认为这是陈寿作为一个历史学家,秉持“春秋”笔法如实记录了各次调查结果,后人可以根据“多与少”的原则自行判断马谡的死因。 第二,《马谡传》中裴松之注,有提及《襄阳记》中记载马谡死后, “十万之众为垂涕。亮自临祭”,如果馬謖是病死的,属于自然死亡,一个当斩之人的自然死亡应该是最好的结局,众人应该为他庆幸,就不会有“十万之众为垂涕。亮自临祭”,只有馬謖是被诸葛亮斩了,众人觉得可惜,才会有“十万之众为垂涕。”。

     确定诸葛亮斩了马谡之后我们再来探讨诸葛亮为什么一定要斩马谡。马谡的主要错误是不按诸葛亮的布署,不听王平的劝告,自以为是,在街亭吃了败仗,然后只身逃窜,使本来有胜算的第一次北伐彻底失败。因此,诸葛亮有一百条理由杀他;但在人才稀缺的蜀国也可以找到一百条理由不杀他。有论者认为诸葛亮杀马谡是为了推卸失败的责任,让马谡代己受过。这一论点站不住脚,因为诸葛亮把失败的责任全揽到了自己身上,并自贬三等(“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厉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或说诸葛亮借杀马谡以立威, 诸葛亮在蜀国已是无人之下,万人之上,还要立什么威! 诸葛亮自己给出杀马谡的理由是要执法从严,以正军规:“昔孙武所以能制胜天下者,用法明也,今四方纷争,兵交方始。若废法何以讨贼,不明正军律何以服众”。这一理由也很牵强,在这次北伐中赵云也违了诸葛亮的布署吃了败仗(“箕谷不戒之失”)(赵云的失败后果很严重,使诸葛亮有了后顾之忧,将另章论述),只受了降一级的处罚,为什么马谡就非杀不可?

     很多古今的论者都认为诸葛亮不应该因为一次失败就杀了一个人才。例如,习凿齿在《汉晋春秋》中就有评论“今蜀僻陋一方,才少上国,而杀其俊杰,退收驽下之用,明法胜才,不师三败之道,将以成业,不亦难乎!”。大意是蜀国人才稀缺,要想成就大业就不应因失败而杀人才。其实诸葛亮对失败有很深刻的见解,他在后出师表中说:“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怫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弩下,何能必胜”,诸葛亮认为失败是战争的规律之一,打起战来失败总是难免的,自己也不例外,象曹操一样屡败屡战才是英雄,因此,按理诸葛亮不会因为马谡的一次失败就杀了他。

      诸葛亮为什么一定要杀马谡这个人才?其实, 诸葛亮杀马谡的真正原因正是因为马谡是一个人才。这听起来荒唐,但有理可循。我们先从诸葛亮与马谡的关系说起, 诸葛亮与马谡的哥哥马良以兄弟相称可见关系非同一般(可能义结金兰,也可能有远亲关系), 马良以身殉国, 诸葛亮就特别看顾马谡,他们之间的关系如同父子( 谡临终与亮书曰:“明公视谡犹子,谡视明公犹父,”)马谡才华横溢,好论军计,丞相葛亮深加器异,南征时马谡就向诸葛亮献过“攻心的策略,得到了诸葛亮的采纳。诸葛亮比马谡大九岁,他把马谡当自己的军事接班人培养, “以谡为参军,每谈论,自昼达夜”。所以在北伐时力排众议,让马谡打先锋,好让他立功。诸葛亮并非没有看到马稷的缺点和忘记了刘备的叮嘱(“先主临薨谓亮曰:‘马谡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 但在人才奇缺的蜀国, 诸葛亮茫然四顾, 除了马稷之外, 没有一个可造之才能继承自己的军事衣钵辅蜀安刘。加之自己身体不好(专章论述), 没有时间等待,马稷是当时唯一的选择。

     马谡军事继承人的地位到了姜维的出现就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诸葛亮在北伐途中,下天水时无意中获得了姜维, 与姜维一接触,如获至宝,发现姜维才是自己苦苦寻觅的继承人,与马稷相比优劣立辩。姜维比马稷小一轮(12), (马稷39, 姜维27)有年龄优势; 姜维朴实大气,忠心耿耿 (“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于人。”), 马稷言过其实, 好收买人心;姜维文武全才(“姜伯约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 马稷好纸上谈兵。诸葛亮在评论姜维时说:“ 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虽然没有拿姜维直接与马稷作比较, 但暗示姜维的才能要比马稷高出不是一星半点。因为在马稷五兄弟中, 马良(季常)是最有才能的(“马家五常,白眉最良” “白眉”即马良也),姜维的才能是马良都不能比拟的更何况马稷。有了姜维,马稷继承人的地位就泡汤了。在杀与不杀马稷的天平上,自然而然的就偏向了杀的一边。

     马稷罪当该斩, 这不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 有争论的问题是在人才奇缺的蜀国该不该特事特办, 刀下留人, 为国家留下一个人才?姜维的出现,有了比马稷更好的人才, “人才”问题也就不成其为一个问题了,因此等待马稷就只有死路一条。诸葛亮斩马稷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为姜维接班扫清障碍。马稷是跟随先主从荆州入蜀的“老红军”, 资历老功劳大, 在军中已收买了不少人心(诸葛亮斩马稷时“十万之众为垂涕”),姜维只是一个“被解放战士”, 姜维要顺利接班是很难跨过马稷这道坎的,说不定会斗得两败俱伤,给蜀国留下祸根,杀了马稷这一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诸葛亮斩马稷既正了军规(“赏罚之信,足感神明”)又扶植了真正的人才, 何乐而不为。结论:马稷被斩,起因是街亭之失, 而姜维的出现是压垮骡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3: 西安事变的“英雄”都变汉奸?
2013: 张召忠做惊人预言:西方国家绝对不敢入
2012: 蒋介石私德很差,但他有两条贡献还是伟
2012: 八届人大开会前出大事惊动国际 肇事人
2011: 马悲鸣: 希腊罗马神话不真,凭什么犹太
2011: 华裔小人物促成加拿大修改法律
2010: 西方十字军东征的残暴
2010: 雅各是耶和华的长子,耶稣也是
2009: 如何理解“回到毛泽东时代”
2009: 刘亚洲: 小平同志“这场仗也是为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