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无极
万维读者网 > 史地人物 > 帖子
对历史的认识
送交者: 詹卜仕 2014年03月04日23:18:44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对历史的认识

自从上小学就开始学习历史,正是 “文革时期”,在那个年代的历史,历史叫做阶级斗争史,讲的都是农民起义,没有现在的编年史的朝代名和皇帝的名字,号称是劳动人民创造历史,推动历史前进。还弄出个命题“是英雄创造历史,还是人民创造历史”。当时“二十四史”肯定是没得看了,都是“封、资、修”的东西,大学研究历史的也没有好下场,文化大革命的发端就是吴晗写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研究历史的学者,进牛棚的,当右派的、留在学校也是风声鹤起,三缄其口,大学人文学科停课,历史研究也难逃恶运。我的小学开始学习历史就是在这样背景下,开始学习历史想不苍白、浅薄都难。从陈胜、吴广到太平天国,都是无一例外的官逼民反、要么干旱、洪水、蝗虫……自然灾害,造成民不聊生,农民起义造反,提出许多诱人的口号,不诱人谁给他卖命。失败的原因,现在还记得一般都是历史的局限性,农民的局限性等等,使起义失败。学生背一背那些教条,就应付考试了。至于真正的历史是什么,懵懵懂懂,不知所云。以为那就是历史。

  到了中学,还是念的那套经,毫无新意。由于可读历史资料有限,也不可能进行更深刻的思考。对历史的认识很肤浅,觉得历史没有意义,那都是过去的事情,尽管不清楚, 与当今的事务毫无补益。当时国家停办人文类的学科,靠人文历史专业谋生的路堵死了。与之相反,“学好数理化,能走遍天下!”大行其道。就在工科上下功夫,

“四人帮”倒台,“文革”结束,大学恢复招生,进了工学院,急急忙忙的读完了大学四年,学了些谋生的技能而已,工作后全日制的正规学习暂时告一段落。但是,发现自己是个知识发育不平衡 ,有些“贫血”,实际是严重贫血,缺乏人文的素养,知识结构不协调,与人交往上,或曰人际关系上,总有这样那样的欠缺,对待社会、历史、哲学、心理、逻辑,脑子里空空如也。正好文革前的书禁,也逐步打开,可以看到外国的、古代的、中国的等各个时期的一些书。大学毕业到结婚前,业余时间一直读这类书,而且,阅读是越来越有兴趣,像发现了一个巨大宝藏,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应了古人的话“学海无涯苦作舟,书山有路勤为径”,阅读使生活充满了无尽的乐趣。但那时的阅读,有些书读不懂、读不深,但那时的目的是:通过阅读、思考、判断、丰富头脑,使人生更有意义。

举个人的小例子:在工作中接触到形形色色的各种人,随着了解的加深,知道了他们的过去(即历史),从而推断出现在这些人的行为方式,你可以用更合适这些人的方式与这些人相处,在自然科学中,也有类似的方法,根据以往的历史数据做为参数,控制对象的下一步运行方式。

     美国的社会学家本尼格特写了本关于日本的民族性书“菊与刀”,帮助二战期间的美军了解认识日本人的民族性。结果连日本人都认同她书中的观点。作者从未到过日本,就是凭着个人的人文素养和社会学训练,在图书馆里她只能研究过去的资料,即历史资料。从中综合归纳出日本的民族。

这些例子都说明,历史研究的价值是不容忽视的。

横着看人类,便是社会;纵着去看人类,便是历史。历史具有二重性的特点:一方面,历史是过去的事情,过去的事情就一去不复返了;另一方面,过去的事情虽然形式上过去了,但它的精神,它的影响有很多遗留下来,对现实、对未来产生这样或那样的作用。所以,如何认识历史,在很多情况下,并不是纯粹的认识论或知识论的问题,而是关系着如何处理现实和开辟未来的问题。同时,由于历史与现实、未来有这种割不断的联系,所以,探索过去,对了解现在、预测未来是有帮助的。

认识历史,必须通过历史学才能实现。历史学是人文社会科学当中的一门基础学科,也是关乎人的素质修养的学问。无论从事科学研究,还是了解社会现实、制定各项政策、提高个体人文修养,离开了历史学,都是没有根基的。

史学对于人生修养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史学能够陶炼人们科学的态度。所谓科学的态度,一是存疑,一是重据,而史学即以此二者作为宝贵的信条。

对历史的认识

初期认识,认为历史一定有个真实的历史事实,没有任何其他可能,就是一种不变样子,不可能有第二种描述和解释。受当时的条件限制,实际上并不知道真正的历史是什么样的,大陆官方的发布就是唯一的一种历史解读,也不知道历史的究竟应该怎样表述。正可谓:“不知有汉,何论魏晋

基本认识:历史按照编年史的结构顺序为基本机构,这不会有太大的偏差。一般人们研究历史以此为基础来着手进行研究,不同的历史学家,研究的年代范围有所不同和侧重,一般方法是研究某个感兴趣的年代的某方面的历史,如中国历史,研究考据学、吏治、税赋制度、水利、漕运、民俗、音乐、哲学、宗教、文化等等不一而足,花样万千。

目前的认识:没有一个真正的历史,当时的人物思想活动究竟是怎样的,谁也不可能百分之百了解掌握。还有其他许多重要的环境要素,也可能绝大部分灰飞烟灭。然而,历史学家也不是束手无策,他们通过流传下来的文字、器物等史料,发掘对历史人物和朝代的感兴趣的问题,对历史可以有不同版本的解读,不存在对与错的问题。每个历史学家可以按自己的角度和理解,去解读某一段历史,当然,它需要找到充分的历史证据,来支持他的论点,只要这个解读符合逻辑并被大家接受,否则,它不是一个公认的历史学家。这就是胡适之讲的“历史像个女孩子,你给她打扮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这里基本点是女孩子,打扮只是服装和装饰而已,并不伤筋动骨触动本体。历史学家的工作就是打扮装饰。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3: 高伐林先生,平心静气地讨论几个问题如
2013: 女皇武则天为何杀死十位至亲
2012: 卡扎菲仇恨中国的原因:精锐部队被东非
2012: 何雪峰:美国也有公车消费和公款吃喝
2011: 阿波罗网探讨马克思成魔之路, 一切中
2011: 凡胎生之众生,必有淫欲(从逻辑上看必
2010: 抗战期间日本鬼子的反蒋介石宣传(组图)
2010: 毛泽东面相之谜
2009: 元朝为何迟迟不修宋辽金史?
2009: 明朝---一个黑色的帝国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