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向之原理 |
送交者: gra 2010年01月10日03:39:47 于 [跨国婚姻] 发送悄悄话 |
迴向之原理 梅原真隆上人 ⊕宗教的要諦 我們都是張著眼睛在過生活的,但是卻意外的心不在焉在看東西,自己太太的臉是什麼樣子的,當人們問起而再看看,依然無法清楚明白地回答;被問起你手的特徵時,也一樣說不出所以然,連與身體最親近的東西,況且無法用心去看,所以才會認為臉大多是相似的。說人生是值得懷念的,或說是愉悅的,那都不過是膚湹摹⑾嗨频恼f法而已,並不是真正深入掌握的,這真是有所不足之事。好不容易生而為人,所以應當專心致志投入生活方式,這是很重要的事,培育一朵花當為之專心致志,說一句話也當為此一句話專心致志,全都是重要的事,那樣的生活方式就是所謂的宗教。 贈人以物,就持往的物品而言,可以從各種角度來加以考量,物品的質地如何?顏色、形狀如何?價格如何?對方是否會喜歡等等都得考慮;然而這個場合最重要的,送人物品是自己的心意,帶去充滿自己心意的物品是主要的,是比什麼都重要的,不論贈者或是受者,都會由於該物品充滿心意而不敢對它掉以輕心,那就是宗教的妙處。 ⊕價值的發現 自從年輕時代以來,一直牽引著我心的一句話: 「仔細看的話,牆角下開放的薺花也…」 這句話當中,所謂「仔細看的話」就是重點;所謂「薺」是非常平凡的雜草,它的存在不會引起任何人的注意,而且又是生長在並不醒目的牆角下,謙遜地開著花;極平凡的花,低心下氣地開放在土質貧瘠的地方,可是見得到如此用心、實際的花,在這連名字也沒有的花朵上,能清楚地閃爍著天地法界的美,就是透過我們的心,洋溢著深深的懷念之情。改變、重新認識,真正深切地玩味這個世界,仔細看的話,牆角下開放的薺花也…。在這個世界上,就價值的意識而言。 我想大多數人當然都是平凡的,這個當然的思考方式,使得多數珍貴的東西因而被忽視了。 父母養育子女,子女認為當然,老師教學生、農夫耕種、商人做生意皆被認為當然,因此不知為了什麼,子女對於父母,學生對於老師,總是會說不足,在這樣的思考方式之下,父母、老師是不幸的,而這樣的子女、這樣的學生本身也會因而變得不幸。這種心不在焉的思考方式,若加以清楚地細算,它並不是當然的,重新加以認識是很可貴的事,這就是宗教。並非只有什麼日本三景才是美,專心致志加以審視、不預設立場的話,身邊那些被忽視的地方,也會有看來美麗的東西。 把只是抱不平的「當然」處理得宜,另一方面老老實實用心來重新認識,將會有許多不得不感謝的事。 從佛陀得到所謂的信心,就是發現價值的意識,也是知道事物尊貴的心,念佛而歡喜的人、不幸渡日的人,究竟是因何所致?其實是很自然的,這也是生活在非常深邃的世界鴻溝之上;同時念佛而歡喜的人,也可說是因為得到信心而豐富,左見右見都可以說是看得出價值的人,這樣的人縱使是生活在難堪與不幸之中,也不會忽略了美的、尊貴的東西,宗教就是這樣的看法與感覺方式,它決不是遠方的東西。 ⊕感恩的心 月即使是在泥水之中,也是美麗地照映著。大阪道頓掘地方的污水之中,月還是美麗地照映著,這是意義深長的事,朝夕反省吾人的生活,可以見到我們所為盡是損傷之事,乃至行為不端而已,更嚴格來看的話,那是受限於膚湥偌怃J地深究的話,則是存在著深重的罪惡,這樣的心情,若能老老實實來一次回顧的話,便可達到萬人之上了。 因此善導大師將這樣的生活譬作火河、水河;親鸞聖人也將貪愛瞋憎喻為雲霧。在貪、愛、瞋、嫌、憎這些難堪的生活感情之中,我們被折磨地生活著,這樣的我們,心中無論如何也應當想要合掌,而以領受之心來稱念佛,不管感謝與否,氣息不可固著,也要停止探究,無論如何就是合掌、禮拜,在這樣改變動作的時候,我們就已經是確確實實非反省不可的了,也就是在泥沼之中有了月的映照。像我輩這樣醜惡的人,以醜惡的心,無所作為地朝夕禮拜,這樣的事實更是值得深切注意。 這樣的場合,平常我們或許會覺得無聊,但是認為念佛的時候有靈魂在,也是一種喜悅,這並不是誇張;而且這樣的思考方式,結果又將會怎樣呢?泥水之中有月映照,對於水就應該加以稱讚了吧!親鸞聖人認為水還是它原本那骯髒的樣子,美麗映照著的是天上的月,那麼是不該誇讚水了,看來反而應該改為感謝才是,這是親鸞聖人的發現,這個思考方式是自然而老實的看法。 把我們的心情怎樣翻轉過來看都是一樣的,合掌、念佛的力量不使出來,只是敷衍了事的拜、模仿性的誦唸,則另當別論,其實連那樣做,從某種觀點來看也還是可貴的,如果能真正投入,將會帶來念佛的喜悅生活,那才算是將我們與生俱來的根性磨練出來,如何也是難以思議的,親鸞聖人將這樣的心仰尊為恩賜。 ⊕教行信證的根本義 「尊重恩賜所出的生命吧! 無名草也會透出光芒。」 這是我年輕時代一首歌的句子。雖然只是天地恩寵下,連名字也沒有的小草,卻也不必引以為憾事,它所受到的恩賜,連榮華至極的索羅門,也難以比得上,它那燦爛的美,也就是親鸞聖人之所以要仰尊迴向的道理,聖人生活的根本就是這個所謂迴向的思考方式。我們並不是活著而是被活著的,其上的尊貴東西,一切我們都不曾擁有,而你所被賜與的,就是親鸞聖人所仰尊的迴向。 謹依淨土真宗所說有兩種迴向: 一、往相;二、還相。照往相的迴向來說,就是真實的教行信證。 這在御本典教的卷頭就已明白顯示出淨土真宗的根本教義。所謂迴向,就是吾人之上的恩澤及賜與,這裡所說的迴向與一般想法的迴向,方向是完全不同的。 其中之一就是發現的時機,至今為止,親鸞聖人依然還是完全不同的動向。 所謂往相,我認為它是淨土之中接受使往生的相;而所謂還相則是在於往生即成佛之上,馬上就回到這個生死園地了,為度有緣,連短暫的休息也不可得之相,其往返、始終一切完全是吾人生活之一貫,這些就是如來恩賜的一種庇蔭,也是聖人低頭的原因。 這就是親鸞聖人的宗教根本性格。 ⊕選擇 法然上人的教義中心在「選擇」這一點;如同親鸞聖人的教義根本是顯示於教行信證的「迴向」這一點。所謂選擇、所謂迴向,所述說的又是在顯示什麼呢?那就是對於念佛的看法了。 所謂選擇,有選擇取和選擇捨,而念佛是依佛本願所作的選擇,是依佛之價值意識的選取、選捨,那是經過磨練之後的產物,而不是迷妄的人類,以不端行儀的價值意識所作的抉擇;是如來為救渡我們而作的深思熟慮的選擇,是非常珍貴的,它決定我們人類是否有價值, 雖不是用人類的手製作出來的危險物品,卻無論如何都是非有人類不可,它是如來真正經過思考,以慈悲和智慧所選擇出來的,所以是尊貴的。 因此我們念佛並不是自身的功勞,必須知道那是佛陀為了我們而選出、作出的,所以念佛無需攙雜我們的人為技巧,只需照本來的樣子,就已具足無上功德,所以說一念一無上,十念十無上;不論被稱為說謊,或是被稱為認真的人,由於念佛是依如來而作的,所以一切人皆具有相同價值,因為念佛是如來的選擇行之故,以上是從價值方面,對念佛靜靜加以思考的。 ⊕迴向 親鸞聖人對此事更從動的立場加以思考,認為念佛不僅是如來之選擇行而已,以這個大行作為如來的恩賜,吾人迴之、向之的念佛,依如來選出、作出的尊貴功德,可以看出它正向著吾人投身而來,因此不是吾人在求道,是道在向我們求到底的,我想一切宗教都是存在人類有需要求救的地方,在親鸞聖人認為,如來是因吾人之所求而被發現的;然而並不是求而是給與,不是尋找而是被尋找的,不是祈求而是被祈求的,所以在吾人方面,領受施捨的唯有一個,賴以接受的手也是唯一的,救渡依此而行,這就是親鸞聖人如來迴向的宗教。 ⊕萬機普益 大乘佛教磨鍊的最後思考方式,就是所謂即身成佛的思想,也就是說以父母所在的這個身體的本來樣子成佛,這實在是深奧的思考方式,可是親鸞聖人卻不以為然。道頓掘(大阪地名)的水中, 無論有多美的月在輝映,水無月就不是它那樣子,泥水到那裡也是泥水,水是必定為地獄凡夫的,而月則是可以想成如來所賦予的信心,這種看法無論到那兒都是論炊敲銖姷模匀羰且勒沼H鸞聖人的思考方式的話,並非即身成佛,而是如來飛入凡夫膚湹纳硇闹校蔀榉鸱惨惑w。 往昔曾經有過感應道交思想的時代,視月與水之感應,要是深入追究思考下去,並非感應而是迴向,這種如來飛入凡夫之中成為一體的說法,就是親鸞聖人的深刻觀法,親鸞聖人表示,在所有人身上,就他原來的樣子,如來以慈悲將他填滿,不論多髒的泥水,甚至是葉尖的小露珠之中也好,月都同樣是無隔地、美麗地映照下來;同樣地,不論吾人如何愚魯、如何膚湥蚴谴缺c否,慈悲都會無隔地進入其中,而且停留下來;同時所有的人都有尊貴的生命,那並非持有的,而是被恩賜的,而且十人則十人如此,百人則百人如此,就這樣顯示出存在著的被救渡方法。 ⊕唯佛是真 真正知道這個道理之後,不管認同與否,最低限度在此已經引起了不足之感,可貴的還是意識,當然也就會產生意猶未盡的心情;進一步說,由於月之照映下來,所以道頓掘的水更顯得骯髒,不然的話,難保不會忘記它的可貴,我們總是認為理所當然地過生活。 所以我們無需為染污了的水作種種加工,或是為作出美麗的月而煞費苦心,那樣反而是在排拒月,不是在對我們醜陋的心加工,而辛苦作出信心;所謂信心就是如來的真實,是映照在吾人污穢之心的水中月,不要想作出信心,信心是用領受的,仰尊領受如來迴向下來的真實,感謝南無阿彌陀佛 就是信心,不是尋求,而是請求,這種信心的態度,就是親鸞聖人得救的行深心情。文曰: 可以說信心二字,就是真罩牡陌仓茫凰^真心,就是說以行者下劣自力之心不能得救,而須讓給如來的殊勝心,與其真心吻合一致。 如此便有了尊貴的生命,以自己的才幹能得手的是粗糙的,至少領受的才是非讓它成長不可的重要東西。 因此只有如來所迴向下來的這個念佛,才是人生最後的東西,而且越是重視它的話,將會發現這塊土地上沒有任何有用的東西,學問、財產、才幹(或姿色)連三文錢的價值也沒有。「成千上萬都是空話,都是戲言,都不是真實的,只有念佛才得以真實的結束。」因此遺留下來的,唯有吾人聞名、稱名仰尊本願的一聲呼喚而已,在此已非常清楚地道出了念佛的深意。 親鸞只說應當依阿彌陀而得救,除了依賴並信仰好的一方之外,別無詳細說明,聖人之述懷十分深刻。 吾人生於此一裟婆世界,理當盡所有帶來的力量加以發揮,此身之磨練也是重要的,所以對於尊貴如來所恩賜之物,應當清楚領受,不加損害並使生長,這是比什麼都重要的事。 ⊕修心 我母親年輕,所以幼小時期我由祖母一手養育,這位信仰很深的祖母,是以念佛渡日來排遣寂寞人生的人,因而在我幼小的心靈上刻下了種種尊貴之事。到後來我才知道那是曾子的話,當時祖母聽來的事情之一,是要渡過這個裟婆世界,就像在洗面器裡盛滿水,走在乾淨的客廳裡一樣,驚慌或是無所事事到處走的話,水就會晃蕩而灑出來,一步一步靜悄悄地、沉穩地,非得姿勢端正地走著路不可,這樣的心情,曾子終其一生都是如此生活的,曾子死時要求檢視自己的身體,聽說連一處擦傷也沒有,說完「我總算得以免除…」之後才去世,至少對於生養這個身體的父母親也有了交代;被生而有的這個身體,雖然做不出什麼好事,至少善保不受傷地活下去,就是一種孝順的行為。「你要珍重身體過日子。」祖母這句話在當時令我覺得非常囉嗦,而現在已經稍微能體會那個意思,遵守至少不受傷過日子,以領受念佛的恩賜都是一件重要的事;受恩而生為人,卻無與之相應的虔敬態度是不可以的,並不是只有漠漠然地感謝或喜悅就好,而是必須於更活潑的形象中,透出心靈歷經鍛鍊過的樣子。 蓮如上人將修養的心,也歸功於他力所促成,所謂凡夫這個名詞,不要用來當作自己膚溊碛傻膿跫疲灰阅窃痉卜虻臉幼樱瑏眍I受救渡的慈悲,對於不足感到惶恐,那才是受惠而生者的形象,無論多優秀的思想,總會有因為用錯地方而傷害了人、破壞了人生的。淨土真宗的信眾,聽到救惡誤以為在說惡也是好的,似乎就是在寬恕惡;聽到他力救濟,誤以為是無力的救濟,有如對力的否定而不加採用,聽到往生淨土,有如在捕捉彼岸的幻影,而輕視現實人世間的生活,這完全是弄錯了它的適用性,是應該耽心的一種誤解。淨土真宗的救惡,有加以淡化的意思,如此回顧佛的神聖生命,強而有力地超拔這個人生,這樣的生活方式,便是恩賜而正當取得的生活,其中有著謙讓、柔軟且強而有力的安穩生命之道。 聖德太子生前曾說:「我們都只是凡夫。」法然上人則認為自己是愚痴的法然和尚、十惡的法然和尚,祖師聖人生前悲嘆愚禿的親鸞,被恩賜而具有尊貴生命的人,狡猾地辯解或欺騙都是不行的,受恩而生者,相應之身會想望修練,祖師聖人終生是以迴向的一聲南無阿彌陀佛艱難渡過的。 聖人的悲嘆、聖人的慶幸和喜悅,這一切都是如來的恩賜,是惠光普照之下的述懷,我們越是膚湥绞且詿o礙的生命來念佛,使我們的生活之中得見光輝,這就是佛凡一體的妙處,老實領受恩賜的生命,仰慕並追隨聖人的足跡。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09: | 改变习惯是改变人生的第一步 | |
2009: | 我是一泓清水 | |
2007: | ZT 檀香刑 (3) | |
2007: | ZT 檀香刑 (4) | |
2006: | 人在旅途--西安/重回临潼 | |
2006: | 圣经宣扬的上帝不是真正的上帝! | |
2005: | 歌【花纸伞】纵然我走到海角天边,总使 | |
2005: | ZT 幽默之文,大家共赏。老炮,你的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