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葭:我這一代大陸人怎麼看香港? |
送交者: 一草 2019年12月15日13:59:41 於 [五 味 齋] 發送悄悄話 |
逸草:文作者賈葭是比我們年少一代的人。香港對他那代人的影響比對我們要大得多。此文讀來感人,打動人的心弦。 賈葭:我這一代大陸人怎麼看香港?2019年12月11日 轉自禁聞網 來源: 蘋果 作者: 賈葭 1990年,我讀小學四年級,在同學那裡看到一本《倚天屠龍記》。翻了幾頁後一發不可收拾,後來用了半年時間讀完大部分的金庸小說。1991年的春天,我在學校門口書攤上看到一張海報,這位年輕女性的面孔,只讓我想到金庸的話:「美艷不可方物。」這個人是周慧敏。 周慧敏 金庸和周慧敏,正是我接觸香港的起點。他們兩個人把我帶入了一個新的世界。在30年之後,回望90年代初那個童年的我,不禁對香港心懷感恩。而且我堅定的相信,這不是我一個人的感受,而是我這一代大陸人共同的感受。我們是浸潤於香港文化產品中長大的一代,香港是這一代人的重要圖騰。 文化產品給了力量 90年代初的中國內地,文化生活極為貧瘠,能接觸到的文化產品無一不是港台製造。武俠小說、電影、雷射錄像、明星海報、明星貼紙、歌曲磁帶,諸如此類。同學之間互相攀比,誰收藏的海報多,誰買的磁帶多。我們對照著磁帶盒裡的歌詞,艱難地辨析粵語的單詞。我們模仿《縱橫四海》裡的周潤發,故意把白色圍巾垂在黑色大衣之外。 1993年夏天,我和姊姊有了各自獨立的房間,興高采烈地布置裝飾。父親在我們弄好之後去巡視,發現我房間里全是周慧敏的海報,而我姊姊的房間里全是張學友。他開始以為自己走錯了,後來勒令我們倆對調房間。對調之後,我們倆又把海報拿下來,兩個人在家裡來來去去的貼海報,父親氣壞了。那是非常清晰的一段少年記憶,至今這些海報仍然保存在父母那裡。 歌星里比較受歡迎的還有Beyond、達明一派等。他們的歌詞會莫名其妙帶來一些我們當時都難以言說的感時傷世情緒。時而江河山嶽,時而花前月下,時而金剛怒目,時而菩薩低眉。至今,與我年紀相仿的人,在KTV里,仍然只會唱那些80、90年代的老歌。從KTV包廂去洗手間,一路隱隱約約聽到各個房間傳來「原諒我這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 我少年時曾一遍遍默誦黃霑和林夕的歌詞,真是滿心歡喜。想起林黛玉誇《西廂記》的話:「曲詞警人,餘香滿口。」我和少年林黛玉的感受是一致的。這是什麼?這就是人性里對審美不由自主的嚮往。我討厭穿制服,不喜歡被束縛和規劃,也不喜歡《聯共(布)黨史》和社會主義,這都是實實在在的感受。 中學時有同學舉報其他人課堂上看金庸,大家都很鄙視他:韋小寶和朝廷欽犯茅十八稱兄道弟,舍利而取義,你忘了嗎?義字當先,你怎麼能舉報呢?對方唯唯諾諾,如冒天下之大不韙。我們這代人,在價值觀念形成之時,正是香港的文化產品給了我們巨大的力量,讓我們得以抗拒那些我不喜歡的東西。 認識中國從港開始 在流行文化之外,漸漸從金庸、古龍、梁羽生的武俠作品,到劉以鬯、也斯、陳冠中的文學作品,再到劉銳紹、呂大樂、陶傑的時論作品,我們深深感到探索香港的樂趣所在。對我來說,隨後又接觸到唐君毅、徐復觀、牟宗三的學術作品,再往後,高華、楊繼繩等人在香港出版的談中國問題的「禁書」,也讓我大開眼界。可以說,我們認識到一個真正的中國,是從香港開始的。 大家對香港的了解愈加深入和寬廣。香港不止是武俠和明星貼紙,而是一個豐富、多元、深邃的文化中心。在我以為,香港在文化上的輻射能力遠遠高於北京和上海。我去香港工作時,梁文道開玩笑說,歡迎來到文化沙漠。這當然是香港文化人的自嘲之語。如果香港算文化沙漠,那中國皆是沙漠了。 我第一次去香港,過羅湖口岸之後,在港鐵的扶梯上深深的吸了一口氣。我會永遠記得那一瞬間的感受。一種帶有機械氣息和消毒水味道的熱風撲面而來,車廂的空調溫度極低,與深圳有一種溫度上的反差。我後來詢問過很多朋友,他們都說,第一次去香港時,過關後都要深深吸一口「自由的空氣」,看來並不是我一個人的感受。去年我讀余英時先生的回憶錄,他在1950年去香港時,從羅湖過關之後,也是如此,深吸一口「自由的空氣」。 我們這一代人,在接觸互聯網的時候,中國還沒有大防火牆(GFW),我們可以自由閱讀到很多資訊。2002年防火牆大幕落下,不能自由上網,那種痛苦非常具體。香港就是緩解痛苦的一劑良藥,那是什麼感覺呢?像游泳時的換氣,在水下憋久了,探出頭深吸一口氣。這不僅僅只是文化消費,是一種關乎生命與存在的體驗。 帶來更多思考話題 還記得我有次從北京飛到香港,只不過為了聽黃耀明的演唱會,再順便看幾部大陸不能上映的電影(比如《金瓶梅》之類)。深圳的朋友最近成群結隊去香港看電影《小丑》,也是如此。周末去香港行山、看展覽、聽大學的講座,是很多深圳朋友的生活方式。所以從余英時以後,歷經70年,香港仍是「自由」的,這一點在很多大陸人心目中並無變化。 8月10日,我在台北聽周慧敏的演唱會,最後謝場時她哭著說道:「謝謝你們一直沒有忘記,有一個叫周慧敏的人,曾經陪伴你們成長,給過你們一點力量。」我當時差點飆淚,因為就是她的歌詞給過我力量。「在微涼秋季,望長夜星輝,讓沉默把我任意再吞噬(用粵語是押韻的)」。這是多好的詞,陪我度過無數個不眠之夜。 很多時候,靠人性的直覺就能判斷一些事情。是什麼樣的土壤,成長了什麼樣的人,寫出了這樣的歌詞?我們不需要看那些大是大非的口號和意識形態的文宣話語,僅僅單就審美的層次,單就日常生活的細節,就不難判斷,哪些更接近人的本性,哪些是解放,哪些是桎梏,哪些是謊言。香港的存在,像一面照妖鏡,把那些謊言和桎梏大白於天下。 對我們這一代人而言,香港不僅意謂著對更大的世界的好奇以及探索的慾望,也給我們帶來了更多思考的話題,比如身分認同、國族認同、文化差異等,開始思考許多大問題。中國從何處來,中國向何處去。從香港出發,也會看見真實的台灣、真實的中國。這是一個自我尋找的艱難而愉快的歷程。 於我而言,香港就是證明我一息尚存的那「一口氣」。她就在那裡,像一把關於世界和人生的標尺,提醒著我,做人和做事的底線是什麼?一個正常的人,一個有尊嚴的、獨立的人,到底該是什麼樣子?又像一個座標原點,使我時時得以確認我在當下時空的位置。 照進鐵屋子裡的光 所以我和我的同齡朋友,其實內心滿懷對香港的感激。我們非常慶幸,因為香港的存在,自己沒有被塑造為那些腦袋裡都是血豆腐的人。因為我們都曾經聽同一闋歌,我們曾在少年時代一同抗拒過那些我們不喜歡的東西,正是香港給了我們內心深處無限的力量,就是照進鐵屋子裡的一束光。 如今,這束光慢慢黯淡,我們這些受惠良多的人,自然會焦慮、會恐懼、會擔心。但同時,香港也教會我們勇敢,教會我們做一個真實的人,一個正直的人,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做出自己的選擇。惟有如此,我們才免於恐懼。 一個人的當下,就是自身的歷史和記憶構成的。這些歷史和記憶,即便肉體消滅,也仍會留存,不可能被任何力量消除。我們的想法和觀念,他們搶不走、偷不掉、抹不去,更無法改變。這些就是香港給我們這代人的精神財富,豐厚、堅實而有力量。我們不會蟄伏太久,我們的力量,當然也是香港的力量。 |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18: | 擔心孟晚舟會被祭旗 | |
2018: | 5G技術的危害。 | |
2017: | 南京大屠殺和64天安門事件根本不是一個 | |
2017: | 老蔣3父子是很清廉的,抗日是真心的。 | |
2016: | 聯俄抗中不是夢?美國民眾對普京好感度 | |
2016: | YY的弓箭與彈頭問題,其實會滑雪的都知 | |
2015: | xpt 從牡丹峰事件看痞子中國 | |
2015: | 俺們院裡組織中教外教聖誕節互送禮物, | |
2014: | 內蒙古的呼格吉勒圖冤案終於平反昭雪, | |
2014: | 盧布好像成瀑布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