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餘年》不會是人工智能產品吧
--大宗師
從某個意義上說,國內某些行業,技術相當發達,據說國內現在有一種非常先進的劇本或小說軟件,也就是AI,人工智能,可以輸給它古今中外一大堆劇本、小說、書籍,讓它深入學習,然後輸入條件,譬如試圖模仿的哪些作家、哪些劇作或類型,讓這個劇本、小說AI或人工智能,依照相應劇本、小說、書籍中相應的人物、橋段,合成新的人物、橋段、故事、內容,生成新的劇本或小說。最近《慶餘年》莫名其妙的大火,太太拉着我一集集全看完了,看着看着,裡面的橋段、人物設置、故事情節,怎麼總是覺得似曾相識呢?
看裡面的人物及姓名,立馬有諸多聯想:名妓司理理 – 宋代名妓李師師,箭手燕小乙 – 水滸浪子燕青,錦衣衛沈重 – 大特務沈醉,范建 – 犯賤,范建妾柳如玉 – 明末八艷之一柳如是,上杉虎 – 上山虎,宰相林若甫 – 唐朝宰相李林甫,長公主 – 唐朝太平公主,林婉兒 – 唐朝上官婉兒等等。范閒這個人物和故事,像極了金庸筆下的韋小寶和段譽,肖恩、費介、五竹叔這些人物身上有太多金庸筆下的喬峰、謝遜、洪七公、歐陽峰等人物的影子,如果有空再仔細刨,可能還會刨出更多似曾相識的細節和內容。這讓人不得不有所懷疑:這《慶餘年》不會是人工智能產品吧?!
編故事沒什麼不可以,一般故事都是編出來的,有幾個故事是真實的呢?!但編的要有鼻子有眼,裡面的人物情感發展,故事演義要有其內在的邏輯,要符合人情世故和常理,不能瞎編亂造。人物、故事要講究細節,情節顛盪起伏,曲折生動,要引人入勝,否則枯燥就沒人願意看了。全世界人從人性上講都差不多,但從細節上講,卻千差萬別,人們看故事就是想看一樣的人性,在不同的人物身上,在不同的時間,在不同的條件場合下,是怎樣演繹出不同的細節、不同的人生的。寫故事,就是要寫這些細節,這的確是很難的,能寫好了人人都愛看,真不容易。
《指環王》、《哈利波特》、《星球大戰》全都是虛幻的故事,裡面的場景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是不存在的,但這些作者硬是憑着想象力,不僅畫出了大框架,更是描述出了細節,在他們的作品中創造出了全新的世界甚至全新的宇宙、全新的人類、全新的生命、全新的語言、全新的文字、全新的制度、全新的思想、全新的文化、全新的美學和藝術,波瀾壯闊,讓人嘆為觀止。但這僅僅是搭了個舞台,更重要的是要讓人物在這個舞台上表演,讓他(她)們在故事的顛盪起伏中,展現他(她)們的人性,展現他(她)們的愛恨情仇,展現他(她)們的怯懦、渺小、鄙俗、醜陋、愚蠢,展現他(她)們的勇氣、偉大、高貴、美麗、智慧,用他(她)們的行動、他(她)們的生命、他(她)們演繹出來的人生,感動人們、激勵人們!這些創造,這些對人性的理解,這些對人、對生活、對社會的觀察,AI也好,人工智能也罷,都是無法做到,更無法代替的。中國要想創作出真正好的劇作、小說、文學、文化,AI或人工智能這種捷徑就走不通了,還得靠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