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秘新观
来源:天涯论坛
“老农业”的衰落
青壮年农民现在都漂在城市,农村空巢,只有老人和留守的妇女在家种粮食。
70后可能还懂点种地,80后很少人有人懂了,90后可能连自家地头在那里都不知道。
留守妇女最后都会随男人进城,那么,等这一代老人老去了,这地谁来种?
农村儿童出生率越来越低,孩子越来越少,为节省开支,国家有意识的把教育,医疗都向人口集中的镇城发展,撤点并校,抛弃了一村一校的方针,农村里的孩子已经越来越少,看下这些年农村学校数量,触目惊心!从小学就得开始寄宿!不然要凌晨5点,走十几里路去上学。
农村女孩绝大多数上到初中就离开家乡去城市打工,有的小学读完就走了,最后多留在打工地成家。导致农村现在婚龄女孩数量急剧下降。农村男孩由于适龄的本地女孩数量越来越少,婚嫁开出的条件也越来高,成了未来农村几百万光棍娶妻无法逾越的门槛!这些年来性别比例失调愈发严重,光棍数量会越来越多!现在只要是女的,连二婚带小孩子的都非常抢手,这些在以前无法想像。
农村青年到城里去务工,机会就会多一些,因为城里女性多。于是恶性循环就来了,农村越来越没人,城里“DD人口”越来越多。还有,因为大众对离婚已不再忌讳,导致新一代农村家庭中,婚姻观念急剧变化。结了婚的婚姻也不稳定,离婚率攀升,或婚也不离了,分居两地,最后结局大多数远走他乡,进去城市。
随着国家刻意推进城镇化,农民在很早前就有了一个奇葩的称呼农民工,以前青壮年农民工会在农忙季节回乡抢收粮食,这些年已经看不到这种情况了,回来路费加上耽误的时间成本,已经超过了粮食收入,两边一均衡会选择出钱找人帮收粮食。
现在明白了么?再过些年农民已经没有了对土地的情感,已经没有了种地的意识了,这种思想上的改变,不久的将来,中国人必然看到现实的结果。
农村已经从人口结构、思想观念、家庭家族文化等所有维度,彻底坍塌,等现在留在农村的这代人受到传统农业思想影响,看到撂荒的土地就会本能的撒一把种子,他们老去后,新一代农民就从经济上、文化上、时间与空间、思想上彻底脱离农村。
回答当然是进口。我们不是一直在扩大美国及世界农产品进口吗?可是,如果中国农业停摆,把全球所有能交易的粮食全运来都不够!
中国为什么现在能以极低的价格进口到粮食? 那是因为现在还有自产量打低,等到国外粮食用价格彻底冲垮自产产业后,就是伸着脖子向别人要饭吃,人家定成什么价,就得是什么价!
商人都是逐利的,卖10块人都有人抢,只有再提价,而不可能按成本卖良心道德价。
《管子》记载了世界最早的贸易战。
管子(管仲)认为:“一日不食,比岁歉;三日不食,比岁饥;五日不食,比岁荒;七日不食,无国土;十日不食,无畴类尽死矣。”翻译一下:一天断了食,等于过歉年;三天断了食,等于过饥年;五天断了食,等于过荒年;七天断了食,国土就保不住;十天断了食,不管啥东西都要呜呼哀哉。
基于这种认识,他就使出一些手段,让一些国家为谋取暴利而放弃种粮,然后突然不再供应这些国家粮食,让这些国家断粮,灾民为活命纷纷投奔齐国,这些国家也只好投降了齐国。
所以不要因为现在由于汇率等原因,能用低价拿到大量粮食,但是无论从量还是价上讲,中国绝对不能把希望押宝到进口粮食上!那要亡国!
传说中的“新农业",土地流转出来的大农场机械化能不能为国人提供低价足量的粮食?
先说土地流转。
接手的农场主目的是要赚钱,这是无容质疑的,也无可厚非。
但他比农民自耕地多出一份土地租金,而这份租金的定价正是农民自耕的收益价格,如果给不到,农民宁可荒着也不会流转。那么,大规模采购农资,机械化种植的差额,能不能覆盖这种土地租金?
机械化种植提高的是单人效率,就是比如一个人以前能种10亩地,现在能管理100亩地了,只是提高了人工的效率,而土地的产出效率在机械化之后 相对人工精细管理是降低的!
人工效率与土地产出效率是两个概念,同样100亩地使用机械化种植后,总产量不可能多,相反只会降低总产量!
有人会说机械化后,降低了人工成本啊!总体算来成本还会降低的。
错了!大错特错!
农民自己种自己的承包地,是不计算人工成本的!
如果加入人工成本,农民每年种地是倒贴很多钱的,单纯按工作时间工资算,随便找个工厂打工,去工地最便宜的小工,一个人一个月的收入都比种地一年的收入高!
那赔钱的生意农民为什么还要种地呢?回到第一个问题,现在种地的全是老人啊,靠文化的惯性,和土地的情感进行的这份工作,年轻人早已算清了账,远离土地了。
老年农民才是真正不以赚钱为目的、是真正的靠情怀在工作的大国工匠!!!
现在结论就出来了,接手流转土地的农场主,付出了粮食收益定价的地租,多出了雇人耕种收割的人工成本,再加上大机械等农资的大资金投入,他的成本增加很大,粮食价格将会非常高!
是的,新农业就是一个高资金,高投入,高人力,高风险的产业!
事实已经证明了,第一批冲进去种粮食的,没有几个能爬出来上岸的,基本都淹死在里面了!
种粮食肯定找死,那种经济作物,种点果树,蔬菜什么的总可以吧?
是,大家都这么想。
于是流转的土地开始扎堆种菜、种果树,但市场消耗总是有固定的,产出一下多出很多。结果就是大家现在在新闻上常常看到的,某地多少万亩什么菜烂到了地里,采摘后价格不够采摘工人的工资之类。
所有农产品最后都会走猪曲线,上跳下窜,去年5块,看着赚钱了,今天种吧,谁知道今天价格2毛钱!赚三年,只要亏一年就会血本无归,倾家荡产!
第一批新农业的农场主,都是勇士,大多数已经成了改革的牺牲品,无声无息的淹死在了新农业的浩瀚海洋里了。
依靠新农业,大农场,机械化,土地流转来支撑14亿人吃饭问题是个伪命题,就是死路一条。
前几天看了份某视的报道,又说大农场行不通了,200亩的才最合适,呵呵!
国家在下一盘“大棋”
“无农不稳”,这是从古传到今的告诫。那么问题来了:这些道理和现实,你一屁民都了解,都能推论出结果,国家难道不知道么?
国家当然知道,但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当然不能用曹刿的解释,只能说:也许国家在下很大一盘棋!
可惜这盘“大棋”的代价太大了!
将来,农民农村,以及以后的全部百性,都是牺牲品,全部人一起为这盘棋买单。
国家看问题肯定应该是全局,高瞻远瞩。
请想想,什么产业在支撑着国家这部列车全速进行?
最重要的是产业当然是畸形的房地产!
盖房,以后后续相关产业需要大量的人工才能实现,这些人从那里来,当然是农村!
一二线城市汇集了全国资金就不用提了,四五六城镇的地卖的太多了,盖的房子消化不了,怎么办?
又想起了农民,于是有就有了城镇化,鼓励农民回家乡买房,每平补助100到300,就像街头卖货的在吆喝:大跳楼了,大甩卖了,原价5000,6000 4000的东西,一概便宜100块啦!
鼓励一年回家过几天春节的农民工,在家乡买房子,还打出红章的文件。这种想法不知道那位哥们琢磨出来的,坑人都不带这么坑。
实际是还耕的面积可以换成城市建筑面积指标,卖给到农村建楼的开发商。
好了,现在基本成功了,把农民都赶到城里了,农村的老人只是时间问题,就会无声无息的湮灭到自己的土地里了。农村坍塌的,第一波接着的农场主已经死的差不多了,这么多土地怎么办?这么多人要吃饭怎么办?
不用怀疑,粮食危机肯定会来的,留给大家的时间不多了!
今年的猪肉价格创下了1949年以来的最高价位,这是一个严重警告!
但如果发生粮荒,你拿什么填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