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劍英在歷史的關鍵時刻,扮演“大事不糊塗”的角色,並非長征時那僅有的一次。在南昌起義(或暴動)時,他也曾做過一次類似的“大事”,並據說因而臨門一腳最終促成了起義領導者們最後下定決心,發起暴動。當時的情形簡而言之大概是這樣的:對於是否舉行暴動有兩種意見,周恩來,李立三,惲代英等人主張不顧一切發起暴動;但共產國際反對,共產國際代表羅明納茲和當時的中央負責人瞿秋白派張國燾前往南昌試圖終止起義計劃,並爭取與共產黨關係良好的張發奎將軍一起返回廣東重新北伐。張國燾和葉挺也覺得聯合張發奎的計劃更有成功希望,因而對於是否發起暴動有所猶豫。在此關鍵時刻,據說葉劍英獲悉了汪精衛,張發奎等國民黨“左”派密謀誘騙賀龍,葉挺上廬山加以逮捕的陰謀,並及時通報消息給賀,葉二人,從而最終促使領導者們統一意見,舉行了暴動。
然而有意思的是張發奎將軍晚年有一本口述自傳。在那本自傳的有關南昌起義的章節里張將軍斷然否定他曾有逮捕加害共產黨人的念頭或計劃,用他原話說:“若要逮捕他們可以說不費吹灰之力”。張發奎雖然在政治上服從汪精衛,但他一向與共產黨關係密切友好,且與葉挺私交甚篤,他在已經知道南昌暴動即將發生的時刻,也未加害留在他部隊裡的共產黨人,反而給予路費送他們離開部隊,在他的部隊裡擔任過政治部主任的郭沫若就是在那時候得了他的贊助離開的。張發奎說:“他們(指他部隊裡的共產黨)都很了解我,特別是葉挺”“我從不逮捕共產黨員個人”“此外,我從來不相信屠殺能解決問題。”
如此看來,葉劍英所說的汪精衛,張發奎企圖誘使賀龍,葉挺上山加以逮捕的陰謀是否真實存在過,也如紅軍時期的那份神秘電報一樣是一個當事人各說各話的羅生門。或者說葉劍英密報汪精衛,張發奎陰謀誘捕賀龍,葉挺的做法本身可能就是一個陰謀,其目的是為了促使起義領導者下定決心發起暴動。從實際效果看,葉劍英的密報似乎也確實起到了“臨門一腳”促成起義爆發的作用。
葉劍英相隔數年,在南昌暴動和紅軍內部鬥爭分裂的重要歷史關口,兩次截獲高度機密,兩次通風報信,兩次影響歷史走向。他因政治需要而獲取機密或者說“創造”機密的特殊才能委實讓人驚訝。做大事者不拘小節,由葉劍英兩次如出一轍的獲取機密通風報信的手法看,他是一以貫之“大事不糊塗”的。
葉劍英在建國之後還有一件“大事”值得一提。那是在建國之初,他擔任廣東省政府主席,廣東軍區司令員兼政委時候的事情。當時他“發現”他的下屬廣州軍區第一副司令員陳光有“嚴重政治問題”,然後命令原陳光部下的李作鵬利用陳光的信任,誘捕陳光,並宣布了陳光的四大罪狀。那四大罪狀是:一,通敵。與蔣介石在香港,澳門的特務混在一起,以情報資敵。二,反對領導。對廣東現在的軍政領導人(即葉劍英本人)不滿。三,可能外逃,據說準備去香港,然後蔣介石特務可以將他帶去台灣。四,家中私藏大量武器。
陳光從紅軍時期開始就是一個能征慣戰的著名將領,曾經代理林彪擔任過紅一軍團的代理軍團長,抗日戰爭時期的115師代理師長。立下過許多戰功。他性格倔強,也不服氣葉劍英,並因而對葉劍英有所得罪。他被拘禁後要求李作鵬通過老首長羅榮桓找毛澤東申訴,但被葉劍英阻止。雖然在陳光被拘捕後,搜查他的住所時,沒有發現武器,清理他的私人文件時也未發現通敵證據,但陳光仍然被開除黨籍,並被拘押,最後在獄中自殺身亡。
李作鵬晚年所寫回憶錄里,對當年受命誘捕陳光一事倍感內疚負罪,他說:“一代風流人物,紅軍老戰士,抗戰將領,至此無聲無息地終結。陳光死得非常遺憾,死得非常悲慘,死得不明不白。”“陳光的問題以及陳光的死,多少年來始終如同一塊石頭壓在我的心頭。沉重無比”。
然而命令李作鵬誘捕陳光,並在陳光問題上起了最大作用的葉劍英元帥,從未聽說或見到他對陳光之死有過任何遺憾的表示。由當年同樣得罪過他的羅瑞卿文革中遭受衝擊,跳樓自殺而未死時,葉劍英賦詩慶賀的作為看,他應當不會為陳光之死感到遺憾和內疚的吧。陳光死後三十多年,被徹底平反,回復黨籍和名譽,那時葉劍英也已離世。而陳光只怕是連骨灰都未必還在了。
綜上所訴,與軍功或戰績比較,葉劍英遠為擅長的是政治鬥爭,是“大事不糊塗”。上面提到的陳光在被拘捕時曾經憤怒地大聲喊道:“你葉劍英有什麼了不起?你在我們軍隊戰史上沒有一寸戰功。你指揮過哪一次重要戰役?”在為數眾多戰功赫赫的將軍里與陳光同感者恐怕未必是少數,然而葉劍英終究還是元帥,雖然也許應該說是一位另類的元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