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着無事,灌桶水。這幾天論壇隨處可見“全伯伯抱抱”,一股濃郁的溫馨溢於熒屏,想不感動都不成。根據字面意思去推測,有伯伯的地方就應該有侄兒侄女,例如張三是李四的伯伯,李四自然就是張三的侄兒或者侄女,這是一種天經地義的“對稱”。但是很明顯,在 bbs 論壇這樣一個大家原本八杆子打不到一塊兒的露天廣場,這種“對稱性”是可能不存在的,因為受到語境(context) 的制約。也就是說,張三在李四面前自稱伯伯,李四卻可能不宜在張三面前以侄兒或者侄女自居。
漢語中這種“非對稱性”是很常見的。常見的例子之一就是“兄弟”。夫子有云:“......四海之內皆兄弟也”,這裡的兄弟和教會裡的“弟兄,姊妹”差不多,表示哥哥和弟弟,這裡引伸為平等親近之意。也就是說,這裡的“兄弟”確實是對稱的。但在另一些場合,“兄弟”二字的對稱性就不復存在:兄字變得沒有實際意義,主意在弟字上。例如蔣介石稱他的學生杜聿明為兄弟或者吾弟,那是表示謙讓捧高對方,但這時杜聿明如果稱老蔣為“兄”是不妥的,因為亂了輩分。這樣的例子還很多,例如文人雅聚時,張三對李四說“兄弟我......”,這裡的兄弟二字也是不對等的,意在個弟字,所以這是非常不妥的。實際上像古代的一起參與科舉考試的秀才們,不論年齡大小,都稱對方為“兄”而非“兄弟”。
除了“兄弟”外漢語中像這種“對稱性”不復存在的例子還有很多,例如:
a) (打開)窗戶,意在窗,戶並無實際意思;
b) 國家(成敗吾豈敢),意在國,家並無實際意思;
c) (你不分)好歹(何為地),意在好,歹並無實際意思;
d) (他常在背後對張三來一番)褒貶,意在貶,褒並無實際意思。
漢語是象形文字,和拼音文字不同,漢語的文章和詩詞歌賦等可以碼得很整齊。最開始,像這種“窗戶”、“好歹”這種兩個相似或者相對的語素放在一起,很可能是一種聯合式的複詞,但隨着語言的發展或者社會環境的變遷,這種對稱性就破缺了,其中一個語素只剩下個形式,只起個陪襯作用,成為“化石語素”。
回到“全伯伯抱抱”,這裡的“非對稱性”也是存在的。因為老全不大可能抱抱個男子,所以不妨假設老全是對某位美女所說的“全伯伯抱抱”。考慮到互聯網 bbs 這個 context,這裡老全自稱伯伯並無不妥,因為網絡里將美女說得年輕一點是一種善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