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紅樹林
萬維讀者網 > 五 味 齋 > 帖子
翟七佳: 沒傻X沒勁
送交者: 翟七佳 2005年04月29日11:26:21 於 [五 味 齋] 發送悄悄話

《沒傻X沒勁》
最近看了本奇書——譯著,名《名人死亡詞典》(Dictionnaire de la mort des grands hommes;嚴格講應譯成《偉人死亡詞典》),原作者是一法國女人:伊莎貝爾·布里卡爾(Isabelle Bricard)。顧名思義,該工具書是讓人查看歷史上的偉人都是怎麼死的,其中各行各業的人都有,當然也包括不少我們最為熟悉的偉大音樂家在內,如莫扎特、貝多芬、柏遼茲、肖邦、李斯特、瓦格納、比才及柴可夫斯基等。不過不知何故,讀後卻總有種說不清道不白的苦滋味在心頭,既覺得茫然,也感到恐怖,同時對偉人更加敬而遠之。

已往在我心目中,偉人都是些欲望強烈(求知慾、征服欲、表現欲、愛欲、恨欲及性慾等等)和形象偉岸的生命楷模;可事實是這些世人偶像、生命的追求與希望及人類驕傲之星們的歸天卻基本上都很悲慘:要麼被殺,要麼自殺,要麼死於非命,要麼被怪病折磨至死,要麼死因不明,要麼莫名其妙地死去等等,說句不中聽的話就是都“不得好死”!難道這就是偉人們的下場嗎?!是因為偉人們都太能折騰才食此苦果,還是由於死亡的冷酷性所決定而必然如此?想必、或許是這樣吧!但這明擺着就是一種最狠的懲罰!難道我們這些整日整代圍着偉人轉的凡人還都錯了不成?!我實在不得而知。我常說“變態音樂”(何為“變態音樂”,詳見筆者其他文章---以後陸續上貼/嘿嘿)基本上都不能聽,原因是它們“忒丑”,但當心情極端惡劣時可偶爾擇優聽之。讀畢《名死詞典》,我發現此刻必聽“變態音樂”!巧得很,我聽的作品還真跟“名死”有關。

在眾多的20世紀“變態音樂家”當中,施尼特凱(A. Schnittke;1934——1998)是我次數聽得最多的一位。這也許正應了我在《威爾第的寂寞》(以後會貼上來/嘿嘿)一文中所說過的話:因為東、西方人都同樣“苦大仇深”,所以我們才最愛聽西方那些最痛苦和最深刻的音樂。施尼特凱是位“悲劇音樂”大師,其創作思想性與音樂性並舉,靈感可以說通通來源於生活,是真正“蘇聯製造”的現實主義藝術家;其音樂深、痛之巨在西方音樂中名列前茅,而這種性質也決定了它們最終會在我們這個最古老的文明國度里找到知音,並生根發芽。如果施氏在其晚年知道他的音樂被出口中國,我想大師肯定會倍感欣慰和榮幸,也最終死而無憾。施氏一直以寫各種器樂作品為主,歌劇極少;直到80年代末,當他讀到其苦難同胞維克多·葉羅費耶夫(Victor Erofeyev;當代著名俄裔美國作家;1947——)的短篇小說《沒傻X沒勁》(Life with an Idiot)後,立即被該作新穎獨特的題材和對故土人事極富想象力的深刻描繪所深深吸引,並繼之萌發了將其成就為歌劇的強烈願望。經過兩年的嘔心瀝血,該作於1992年完成(劇名與小說同),同年4月由羅斯特羅波維奇指揮首演於荷蘭阿姆斯特丹,是大師創作的第一部完整歌劇,劇本為俄語,編劇同樣是葉羅費耶夫。

歌劇為兩幕(或兩部分)四場(每幕兩場),帶序幕,時間近兩小時(根據首演現場錄音版);人物不多( 這是“變態歌劇”特點之一 ),5個角色外加一規模不大的合唱隊(俄羅斯歌劇傳統的產物,用來闡述劇情或代表百姓形象);主角是“我”(I;具有偉大品質的著名大學講師)、“我”的妻子(“I”’s Wife;偉大女性和妻子的代表)和傻X(Vova;一個具有各種強烈欲望的偉大征服者)。該作嚴格意義上講是一部現實主義的哲理式諧悲劇,劇旨集中道出莎士比亞名言“人生如傻X說夢,充滿喧譁與騷動,卻沒有任何意義”的深刻內涵,既悽愴又不乏弄噱之筆,同時具有極其強烈的現實意義。劇情雖不複雜,但頗為荒誕離奇,且寓意深長、象徵味道極濃,同時帶有很強的宿命論色彩。“我”和“我”的妻子因前世造孽,今世必須受罰——意即凡人都得受罰,不管你是否偉人,偉人或許罰得更狠,就跟“名死”一樣!必須選擇一種受罰方式,他們最後選擇了跟傻X(瘋子、精神病患者)一起生活,平靜的日子就此被搞得一團糟,並終遭滅頂之災,“我”的妻子也被傻X給姦了,飽嘗了精神與肉體之苦。第一幕講述傻X如何融入“我”的生活;第二幕則道明“我”如何變成傻X。傻X是一反人類典型——整日瘋瘋癲癲,嘴裡不時念念有詞,表現欲極強,善於將自我意志強加於人,極端自私,無惡不作,以干涉、破壞他人生活為己任。也許這就是生活!實際上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都離不開這樣一種傻X,我們不得不和他們朝夕相處,不得不忍受這樣一種痛苦的煎熬:儘管他們是作為生命的必然和生活的破壞者時常為人生添色,但人類為此所付出的代價卻是極其慘痛的!而整個世界最終就像《百年孤獨》中的名死一樣,某天隨着文明小鎮馬孔多莫名其妙地突然被一陣猛烈狂暴的歪風吹得無影無蹤。面對這傻X隨處可見的世界,20世紀的天才都無能為力,更何況是13世紀的天才詩人安焦利埃里(C. Angiolieri)了!他最多也只能像只猛獸般發出無可奈何的怒吼:“我要是火,就燒毀這世界;我要是風,就摧毀這世界;我要是水,就淹沒這世界;我要是上帝,就叫這世界下地獄”。正如悲慘的人生一樣,歌劇的結局也是非常悲慘的:劇中人不是被殺就是永遠地失去了自我!

世界雖荒唐骯髒透頂,卻恰恰是“變態音樂”的絕佳用武之地和施尼特凱的畢生追求!音樂緊扣劇情,寫得極其牛X,極富表現力和感染力的斯拉夫音樂語彙加上西方舊音樂中的一些經典名句充斥其中,天才的技藝賦予聽者以新的想象和體驗。像20世紀下半葉的大多數“變態音樂”一樣,該劇的音響亦是高度不協和的,人聲不斷向極限音挑戰,正規管弦樂隊裡充斥着各種各樣的“變態音色”;同時像作曲家的其他作品一樣,在個別地方還使用了極具效果的微分音技術,十分形象地刻畫出醜陋人生的方方面面。不過全劇中最精彩和最令人難忘的音樂恐怕還是那首寫得非常漂亮的探戈舞曲(間奏曲),她實際上是首似曾相識的“常態”現成音樂,我稱其為“親切的變態音樂”, 儘管十分短小(2’ 31),且多少已扭曲變形,但仍與“醜陋的變態音樂”形成鮮明對比。在近2小時的“變態音樂”中插入這樣的“常態音樂”,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至少使聽者那種過分緊張疲憊的身心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放鬆。她出現在第一幕的兩場之間,配器簡單實用,小提琴、鋼琴外加幾件特色樂器,很有酒吧或咖啡館味道;由小提琴擔任主奏的斯拉夫旋律極其淒涼美麗,表情異常的豐富,而小提琴撥奏的運用又同時給人一種滑稽和怪誕的感覺。這不僅是“變態音樂”家們常用的手法,也是施氏的一貫創作作風,體現出大師對美好往昔的一種十分複雜的眷戀之情,當然也有為了喚醒某種似已沉睡的沉重歷史滄桑感的意思。葉羅費耶夫與施尼特凱都是前蘇聯造就的藝術人才,都直接或間接經歷了前蘇聯社會解體的歷史巨變,而他們在前蘇聯度過的那些難以忘懷的可怕時光則為日後在異國他鄉的創作打下了堅實的思想根基,同時亦為他們日後的合作埋下了伏筆。葉羅費耶夫的創作屬於典型的新文學,在創作觀念上與作曲家不謀而合,而這也正是兩人能夠走到一起的先決條件。在他們的創作中共同存在的那種舊日溫情往復重現的手法,我覺得這與其說是對往昔生活的一種懷念之情,不如說是實在難以從心底里徹底抹去那段痛苦的記憶更加恰如其分。它們經常如惡夢般浮現眼前,像毒瘤日漸吞噬着寶貴的生命,雖揮之不去,但卻給予他們以創作的靈感和想象的空間,並借藝術將其化為不朽。事實是兩人用他們的天才證明了這樣一條永恆真理:偉大的藝術傑作雖無法使傻X變得聰明,但卻可以將他們像城市雕塑般暴露於光天化日之下,任人唾罵。可以肯定的是,《沒傻X沒勁》與貝爾格的《沃采克》一樣,同為用偉大的音樂戲劇語言向邪惡宣戰的20世紀交響戲劇力作。正如在歌劇的簡短序幕中合唱隊開宗明義所唱的那樣:“沒傻X沒勁,傻X才是生活的奇妙所在”。其中的另一層意思也就等於告訴我們:人生並不複雜,生活中悲劇的釀成其實純粹是源於無知——並非缺少知識,而是知性先天不足,就跟傻X一樣。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4: 日本偏僻深山中的大閘蟹,野豬,紅葉和溫
2004: 如若的後現代日記(1)
2002: 石君葬花(修改版)
2002: 五味齋散記接龍 (七 -- 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