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京劇在內的所有舊劇不可能如往日興旺了, 短期內也不可能一下子死死光. 觀眾是梨園各大小老闆的衣食父母, 觀眾越來越少, 怎興旺?
舊時戲劇之所以興旺, 是因為沒有太多其它娛樂, 譬如那時沒有電視, 更沒有電腦網, 太后時代也無電影, 歌唱, 所以無論車夫走卒, 達官貴人乃至太后都聽戲, 而且留聲機不普及, 所以戲園子生意特好. 所以<< 霸王別姬 >> 中, 科班班主說:"是人呢, 就聽戲; 不聽戲呢, 就不是人; 貓啊, 狗啊, 聽戲嗎? 不聽! 它不是人哪" 現如今, 電腦論壇如五味齋, 歌曲,電影,體育分走大部分客戶, 願聽戲的還有幾人? 雖然政府多少有些扶, 還是難以為繼. 前不久, 西安異俗社, 五一劇團, 西安一團, 二團合併為一個, 並裁員一半.
中國戲曲有幾特點:
1 民族文化, 地方特性蘊含其中, 講的多是歷史故事或民間故事. 儒家文化價值觀體現其中. 譬如忠,孝,義,信 等.
南方戲細膩溫柔, 以浙江越劇最為代表, 即便是小生賈寶玉也是極漂亮的女子在演.
以京劇, 豫劇, 秦腔 為代表的北方戲豪放; 鬚生, 花臉最能體現, 武生英雄陽剛, 太太們多愛看. 京戲行當全面, 相對秦腔細緻些, 京劇, 秦腔 不但鬚生, 花臉好, 青衣唱腔也很好, 花旦真美. ( 嘿嘿, 誰要想娶漂亮姑娘, 戲園子裡有, 既漂亮,卻不出名,要價不高, 又沒多少人跟你搶 ). 要論粗曠, 竊以為, 秦腔更甚京劇. 魯迅好象較煩支支呀呀的旦角, 但魯迅看了西安易俗社的秦腔戲, 認為很有味道, 曾題:"古調獨彈" 四字. 有不聽戲的人說秦腔聽着好象打架, 至少象吵架.
2. 戲曲是寫虛的藝術,
電影, 話劇, 是寫實的, 戲曲是虛擬地表達方式. 有些革命樣板戲已經不是正宗的京劇了, 譬如李鐵梅的一段:"我家的奶奶數不清..."簡直就象唱歌一樣. 若把電影比作攝影藝術, 戲曲便可比作油畫美術. 漂亮的攝影一眼便看出其美, 戲曲嘛, 要能分辨出唱的好或不好是得一段時間的.
3. 舞台局限性,
時間空間都受限制, <<蘇三起解>> , 舞台上幾圈, 便從洪洞縣到了太原府.
4. 道德教化, 戲曲從來都是揚善, 去惡.
無論戲曲怎樣努力改革, 恐難逃少人問津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