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章良抄襲案的原委是這樣的:1992年9月,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六位科學家向荷蘭出版的Plant Molecular Biology(《植物分子生物學》)雜誌投了一篇稿子,題目是:Expression of mouse metallothionein-I gene confers cadmium resistance in transgenic tobacco plants(《鼠金屬蛋白-I基因的表達使轉基因煙草植物對鎘產生抗性》)。這六位科學家中,第一作者是北大博士生潘愛華,排在最後的是潘的導師茹炳根(文章中誤拼為Biggen Ru),陳章良排在第五位。這篇稿子在1993年11月被接受,在1994年1月發表。同年8月,加拿大科學家Satosh Misra致信Plant Molecular Biology編輯部,舉報潘文與她和另外一人五年前發表的一篇文章(Misra S, Gedamu L. 1989. Heavy metal tolerant transgenic Brassica napus and Nicotiana tabacum plants.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78: 161-168)“十分相似”,“在引言及討論兩段中,字字相同”。9月4日,Plant Molecular Biology主編Schilperoot就此事致函北大,從此開始了北大、北大生命科學學院、以及Schilperoot三方的各自調查。據網上一篇文章透露:
“1996年2月,北大校方在情況通報中指出:‘潘愛華同志在PMB上發表的論文,確實在導言、方法及討論多處文字上抄用了 DR. S. MISRA在(1989)年發表的文章而沒有在參考文獻中列出該文出處及其作者,這是一個在科學論文寫作中的嚴重錯誤。’該文‘同時署有陳章良(論文作者倒數第二)及茹炳根(論文作者倒數第一)的名字。……但是,潘愛華從寫這篇文章到發表,都未告知陳章良和茹炳根。’‘這篇文章的錯誤潘愛華應負主要責任。茹、陳的責任是,作為導師和院長對學生的科學作風教育抓得不夠嚴格得力。’”(《北大教授海外論文“相似”事件》,[news.163.com])。